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R-SSP方法用于HLA-Ⅱ类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淑华 胡敬富 +1 位作者 林麟 靳培英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326-327,共2页
目的 :探索可靠的HLA Ⅱ类基因分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 聚合酶链反应 (PCR SSP)技术进行HLA DRB1、DQB1基因的分型 ,并与系列标准DNA作对照。结果 :用PCR SSP方法进行HLA Ⅱ类基因分型时 ,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 目的 :探索可靠的HLA Ⅱ类基因分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 聚合酶链反应 (PCR SSP)技术进行HLA DRB1、DQB1基因的分型 ,并与系列标准DNA作对照。结果 :用PCR SSP方法进行HLA Ⅱ类基因分型时 ,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重复性好 ;分型结果较血清学方法精细 ,对一些血清学特异性相同的 ,可借助PCR SSP技术分出其基因型别的差异。结论 :PCR SSP方法可用于H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SSP DRB1基因 DQB1基因 人类白细胞抗原
下载PDF
中国男同性爱者儿童期状况对自身性别、性取向的态度及认识,少见经历和心理与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关系(一)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北川 李秀芳 +2 位作者 胡铁中 刘殿昌 曹宁校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2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 通过对中国男同性爱者(gay)的调查,分析gay儿童期状况,对自身性别、性别角色、性取向的态度及认识,某些少见经历和心理与艾滋病(AIDS)高危因素间的关系,发现影响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深层次因素。方法 从男男性接触者自我... 目的 通过对中国男同性爱者(gay)的调查,分析gay儿童期状况,对自身性别、性别角色、性取向的态度及认识,某些少见经历和心理与艾滋病(AIDS)高危因素间的关系,发现影响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深层次因素。方法 从男男性接触者自我填写的问卷中筛选出性引力完全来自同性的240例gay的相关资料,进行一般性描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国gay的性活跃程度不亚于工业化国家情况,但普遍存在易感染HIV的高危行为。儿童早期认为当女孩更好和不喜欢刀枪类玩具是成年后被动肛交的预示因子。首次性交年龄<16岁者性伴更多,区易遭受伤害。成年后不喜欢自身性别和同性性关系中自认为女性角色者,较多被动肛交,其心理与儿童早期跨性心理-行为有明确的关系,曾被当做女孩抚养者却无此特点。有被迫性交经历和有药物滥用者是高危行为最多的两个gay亚群。曾与女性性交者累计性伴数更多且较多参与群交。恋童、恋老者更多地有偶遇性伴。对gay的伤害与其自杀念头/行为相关。结论 中国gay中存在HIV高水平流行的前景。Gay中的若干小亚群在HIV传播中起到不同的特殊作用。部分gay的高危行为在童年期就有明确的预示因子存在,或者与其对自身的认识、特殊的经历和心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同性恋者 儿童 经历 心理 艾滋病 高危行为
下载PDF
1986年中国致病真菌调查报告 被引量:6
3
作者 吴绍熙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9-23,共5页
1986年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医学真菌中心,曾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有代表性的41个单位,按中国菌种目录及Campbell等编写的医学真菌手册标准。
关键词 真菌 致病真菌 中国 调查
下载PDF
中国的孢子丝菌病 被引量:2
4
作者 吴绍熙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3-54,共2页
中国的孢子丝菌病最早于1916年由刁信德报告,1951年杨国亮在上海供览培养阳性且用碘化钾治好一例,其后续有报告,迄今已报告千余例。 一般资料 1.发病率:1974至1980年期间作者在江苏北部地区共发现培养阳性孢子丝菌病患者150例,且显示有... 中国的孢子丝菌病最早于1916年由刁信德报告,1951年杨国亮在上海供览培养阳性且用碘化钾治好一例,其后续有报告,迄今已报告千余例。 一般资料 1.发病率:1974至1980年期间作者在江苏北部地区共发现培养阳性孢子丝菌病患者150例,且显示有逐年增多趋势,如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丝菌病 中国
下载PDF
麻风畸残的社会医学研究—畸残患者的需求 被引量:2
5
作者 江澄 陈祥生 +9 位作者 李文忠 张国成 严良斌 杨键 杨忠民 陈建华 罗西谷 骆钧 陶明波 叶干运 《中国麻风杂志》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9-13,共5页
对江苏扬州市1031例麻风病人及治愈者(其中95.8%有Ⅱ级以上畸残,治愈者占69.1%),就其需求进行了调查。患者对社会的需求,以畸残严重者较无畸残与较轻者为高;其优势需要,前者为提高生活水准,后者为改善畸残。78.5%的患者愿在家中生活,... 对江苏扬州市1031例麻风病人及治愈者(其中95.8%有Ⅱ级以上畸残,治愈者占69.1%),就其需求进行了调查。患者对社会的需求,以畸残严重者较无畸残与较轻者为高;其优势需要,前者为提高生活水准,后者为改善畸残。78.5%的患者愿在家中生活,83.7%现症病人愿在院外治疗,愿在麻风院生活或治疗者占受调查者的11.0%、现症病人的16.3%、目前住院者的78.1%、独居者的19.7%,在家生活者的4.0%;畸残严重者较无畸残与较轻者,愿在麻风院生活或治疗的多;院外治疗期望以保密或门诊方式进行者分别为25.1%和11.2%。愿接受愈后随访者,期望以保密或门诊方式进行者分别为29.5%和33.2%。强调应将麻风畸残者列为“残疾人”,纳入社区康复和社会保障的范畴,努力解决其生活需要,文中就麻风康复医疗的重点对象,保留一些麻风院(村)的必要性,对院外病人治疗和随访的方式,尊重患者的保密意愿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畸残 需求
下载PDF
免疫组化法检测生殖道病变组织中的人乳头瘤病毒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文 李忠佑 +10 位作者 朱月清 穆怀德 钱宏 邵衡华 李忠平 郑国豪 郑惠芳 郑杰 刘东风 刘季和 孙建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6-18,共3页
对宫颈炎、宫颈鳞状上皮Ⅰ—Ⅱ级不典型增生,外阴尖锐湿疣、宫颈原位癌及浸润癌共91例及男性肛门、包皮尖锐湿疣(3例)、寻常疣或扁平疣(6例)、食管癌(15例)和晚期卵巢癌(2例)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法(PAP法)检测组织细胞核内HPVCA。结果表明,... 对宫颈炎、宫颈鳞状上皮Ⅰ—Ⅱ级不典型增生,外阴尖锐湿疣、宫颈原位癌及浸润癌共91例及男性肛门、包皮尖锐湿疣(3例)、寻常疣或扁平疣(6例)、食管癌(15例)和晚期卵巢癌(2例)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法(PAP法)检测组织细胞核内HPVCA。结果表明,HPVCA多见于尖锐湿疣(14/27例)、寻常疣类(4/6例)及轻中度不典型增生(6/21例)等病变组织,而且主要分布在上皮的浅表层。这些组织中也有不少挖空细胞,但两者并不完全一致。宫颈浸润癌HPVCA阳性率最低(1/17例)。卵巢癌及食管癌均呈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免疫组化 生殖道病变
下载PDF
五例大疱性皮病合并绿脓杆菌感染致死——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的探讨
7
作者 顾有守 岳晓玉 吴余乐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1995年第1期1-2,共2页
近年来,我们共见到有5例大疱性皮病病人因合并全身绿脓杆菌感染而死亡,现将其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等情况报道和分析如下。 病例介绍 例1,男,67岁。患寻常型天疱疮3年,长期需服强的松100mg/d才能控制住症状。1月前擅自停服强的松,20天... 近年来,我们共见到有5例大疱性皮病病人因合并全身绿脓杆菌感染而死亡,现将其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等情况报道和分析如下。 病例介绍 例1,男,67岁。患寻常型天疱疮3年,长期需服强的松100mg/d才能控制住症状。1月前擅自停服强的松,20天来全身又泛起大疱,并伴发热于1992年10月13日入院。检查见头、面、颈、胸背及四肢均有大疱、结痂和渗出损害,后背皮损已融合成大片糜烂面,有恶臭味,口咽部也有糜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皮肤病 绿脓杆菌感染 死亡 诊断 病因 药物治疗
下载PDF
410例麻风眼手足自我护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亮 李允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B12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麻风病 并发症 手足畸残 护理
下载PDF
当代麻风血清学诊断法及其展望(一)
9
作者 吴勤学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81-183,共3页
麻风血清学诊断的研究始于1906年。当时补体结合试验已用来诊断梅毒、伤寒及类白喉等,Eitner将其移植于麻风诊断,之后有人试图用血凝试验、双向琼脂弥散试验等诊断麻风,但终因敏感性、特别是特异性较低而未能成功。
关键词 麻风菌 血清学诊断 琼脂弥散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抗原检测 单克隆抗体 荧光抗体 蛋白抗原 吸收试验 明胶凝集试验
下载PDF
当代麻风血清学诊断法及其展望(二)
10
作者 吴勤学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49-251,共3页
麻风血清学诊断法的应用从理论上讲,麻风血清学诊断法可用于麻风流行病学研究和评价化疗,在早期发现病人方面亦很有潜力。目前麻风血清学诊断法主要是用于早期发现ML感染,以便及时予以治疗,减少传染;
关键词 血清学诊断 抗体反应 抗原抗体 血清抗体 皮肤查菌 流行病学研究 血清阳性 法主 非特异性反应 快速法
下载PDF
儿童淋病15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余小桂 周翔 陈联芬 《皮肤病与性病》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6-27,共2页
近几年在性传播性疾病(STD)中,淋病发生率居首位,而儿童淋病亦陆续有报导,据1989年以来统计:湖北省部分县市的2022例淋病患者中,0~14岁儿童患者36例,占1.8%;
关键词 儿童 淋病 临床
下载PDF
麻风菌热休克蛋白研究的现状
12
作者 夏理评 《中国麻风杂志》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0-62,共3页
二十多年前人们便观察到细胞对环境温度升高所产生的热休克反应,即产生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几乎所有有机体,从大肠菌到人的组织细胞,受热休克后均产生热休克蛋白。后发现HSP不仅产生于热应激,在葡萄糖缺乏、感染、缺... 二十多年前人们便观察到细胞对环境温度升高所产生的热休克反应,即产生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几乎所有有机体,从大肠菌到人的组织细胞,受热休克后均产生热休克蛋白。后发现HSP不仅产生于热应激,在葡萄糖缺乏、感染、缺氧时也可产生,所以应称为应激蛋白(Stress Prote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杆菌 热休克蛋白
下载PDF
湖北鄂西自治州麻风型率较高
13
作者 陈联芬 刘桂英 +1 位作者 彭茂林 卢健民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50-151,共2页
世界各地麻风的型率高低相差悬殊,湖北8个地区为28.4—68.3%。我们于1985年在鄂西州的宣恩县和荆州地区的沔阳县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统计麻风病例数、型类及流行趋势;
关键词 鄂西自治州 流行趋势 沔阳县 宣恩县 荆州地区 社会因素 免疫试验 卡介苗接种 年平均 瑞一
下载PDF
选对药 足癣可根治
14
作者 刘维达 《医药与保健》 2012年第5期42-43,共2页
足癣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真菌感染,主要累及趾间、足跖及侧缘.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80%以上足癣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断发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导致。
关键词 足癣 红色毛癣菌 根治 足部真菌感染 流行病学资料 絮状表皮癣菌 须癣毛癣菌 皮肤癣菌
下载PDF
结合计划生育服务开展性病/艾滋病预防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鹏飞 周颖燕 +1 位作者 王世勇 高尔生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0-46,共7页
目的 :评估发放宣传折页和提供咨询两种干预方法对提高育龄夫妇 STI/HIV/避孕套知识水平、改变对待 STI/AIDS病人的不良态度及增加避孕套使用意愿的效果 ,探讨结合计划生育开展 STI/HIV预防的有效方案。方法 :选取上海市 7个区 1 4个街... 目的 :评估发放宣传折页和提供咨询两种干预方法对提高育龄夫妇 STI/HIV/避孕套知识水平、改变对待 STI/AIDS病人的不良态度及增加避孕套使用意愿的效果 ,探讨结合计划生育开展 STI/HIV预防的有效方案。方法 :选取上海市 7个区 1 4个街道的 40 5对育龄夫妇 ,分为咨询干预组 (1 99对 )和折页发放组 (2 0 6对 )。基线调查后 ,咨询组进行咨询的同时提供免费避孕套并演示用法 ,折页组发放折页的同时提供免费避孕套 ,干预后一个月进行随访 ,以此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1 .基线无差异的两组 ,干预后咨询组夫妇 STI/AIDS/避孕套知识综合得分分别提高了 2 0 %和 2 4% ,折页组仅提高 2 %和 3% ;咨询组有93%的丈夫和 76 %的妻子消除了对 STI病人的偏见 ,73%的丈夫和 78%的妻子转变了歧视 AIDS病人或害怕与其接近的态度 ;避孕套使用意愿丈夫提高了 6 8% ,妻子提高了6 4% ;折页组对待 STI/AIDS病人的态度及避孕套使用意愿三项指标干预前后均无差别。2 .干预后得分及对待 STI/AIDS病人的态度主要与干预方式有关 ;避孕套使用意愿则受干预方式和获取方便程度的影响。结论 :1 .良好的咨询既能显著提高知识水平又能使不良态度得到明显转变 ;2 .提供有效咨询和增加可获得性是推广避孕套使用的重要因素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服务 性病/艾滋病 避孕套 咨询 预防
下载PDF
上海市育龄夫妇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知识和避孕套使用意愿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颖燕 赵鹏飞 +1 位作者 王世勇 高尔生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2年第1期31-34,共4页
本研究对上海市405对育龄夫妇进行了STD/AIDS/避孕套知识、态度的问卷调查,期望为结合计生服务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提供背景资料,制定可行的干预方案。结果:①育龄人群已具备一定的STD/AIDS知识,知识问答平均答对率逾60%,但有40%~60... 本研究对上海市405对育龄夫妇进行了STD/AIDS/避孕套知识、态度的问卷调查,期望为结合计生服务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提供背景资料,制定可行的干预方案。结果:①育龄人群已具备一定的STD/AIDS知识,知识问答平均答对率逾60%,但有40%~60%的对象对AIDS非传播途径存有很大的误解,避孕套正确用法掌握率低于20%,即使是避孕套现用者这一比例也低于40%。知识综合得分丈夫(76.9)高于妻子(73.1),主要与教育程度有关;②10%~20%的对象对STD/AIDS患者存有偏见或歧视,态度主要受STD/AIDS知识程度的影响;③任何时候都不愿用避孕套的比例约20%,使用意愿与综合得分及避孕套获取方便程度密切相关。建议:加强计划生育服务与STD/AIDS防治相结合,开展宣传教育和咨询干预,提高知识水平,纠正误解,改变不良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夫妇 性病 艾滋病 避孕套 计划生育
下载PDF
氟康唑治疗真菌病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爱平 李若瑜 +3 位作者 朱学骏 王端礼 郭宁如 廖万清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6,共6页
氟康唑是三唑类新型抗真菌药,它能特异地与真菌细胞色素P450结合,影响真菌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真菌的效果。它不仅抗菌谱广,而且有分子量小,易溶于水,口服吸收好,组织分布广等特点。临床上用于浅部及深部真菌感染均... 氟康唑是三唑类新型抗真菌药,它能特异地与真菌细胞色素P450结合,影响真菌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真菌的效果。它不仅抗菌谱广,而且有分子量小,易溶于水,口服吸收好,组织分布广等特点。临床上用于浅部及深部真菌感染均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用上海三维制药公司生产的氟康唑150mg/wk口服1次,治疗浅部真菌病及念珠菌外阴阴道炎。体股癣服3wk,手足癣服4wk,念珠菌外阴阴道炎为单剂量口服1次,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与真菌清除结果。其中治疗浅部真菌病86例,临床痊愈率为70.9%(61/86),有效率90.7%(78/86),真菌清除率为92.0%(69/75)。治疗念珠菌外阴阴道炎30例,临床痊愈率为70.0%(21/30),有效率86.7%(26/30),真菌清除率为85.2%(23/2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116)。国产氟康唑与进口氟康唑随机对照治疗浅部真菌病和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临床痊愈显效率,真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康唑 真菌病 含珠菌 阴道炎 随机双盲对照
下载PDF
湖北省麻风流行的历史、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锐 李旺华 +1 位作者 罗卫东 吴隆艾 《中国麻风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0-21,共2页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东经108°21′~116°07′,北纬29°05′~33°20′,185897平方公里,三面高,中间低,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山地占55.5%,丘陵24.5%,平原20%,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东经108°21′~116°07′,北纬29°05′~33°20′,185897平方公里,三面高,中间低,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山地占55.5%,丘陵24.5%,平原20%,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17℃,年降水量800~1600mm,辖2个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流行病学 防治
下载PDF
四川省1984~1988年的麻风防治情况
19
作者 吴新生 胡鹭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5-68,共4页
四川目前是全国麻风病人最多的省,病人主要分布于边远山区,工作条件非常艰苦。自1982年开始社会防治以来,采取综合性措施:建立麻风专业机构,加强人员培训,大力开展宣传,实行承包制,改行社会防治,采用联合化疗,使治疗与康复相结合,已使... 四川目前是全国麻风病人最多的省,病人主要分布于边远山区,工作条件非常艰苦。自1982年开始社会防治以来,采取综合性措施:建立麻风专业机构,加强人员培训,大力开展宣传,实行承包制,改行社会防治,采用联合化疗,使治疗与康复相结合,已使现症病人由1983年的11864名减至1988年的637名,减少了46.8%,年平均递减率为12%;患病率由0.12‰降至0.06‰,下降了50%,年平均递降率为13%;高流行县由27个减为10个,减少了63%;1984~1988年共治愈6222人,发现新病人2762人。工作中尚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要基本消灭麻风尚需作艰苦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防治 联合化疗 现症病人 年平均 畸残 病人数 递减率 综合性措施 线索调查 边远山区
下载PDF
选对药 足癣可根治
20
作者 刘维达 《乡村科技》 2012年第6期40-40,共1页
足癣是由皮肤癣茵引起的足部真菌感染,多发于趾间、足跖及侧缘。目前,常用的足癣治疗方法有局部治疗、系统治疗以及二者联合治疗三种..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唑类、丙烯胺类、硫脲类、吗啉类、吡咯酮类等,其中以丙烯胺类和唑... 足癣是由皮肤癣茵引起的足部真菌感染,多发于趾间、足跖及侧缘。目前,常用的足癣治疗方法有局部治疗、系统治疗以及二者联合治疗三种..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唑类、丙烯胺类、硫脲类、吗啉类、吡咯酮类等,其中以丙烯胺类和唑类药物应用最广。丙烯胺类的代表药物包括特比萘芬、布替萘芬和茶替芬等,用药方法为每日1~2次,至少用药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癣 抗真菌药物 局部治疗 用药方法 真菌感染 联合治疗 胺类 丙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