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专家共识 被引量:21
1
作者 周强 +2 位作者 李放 李利 海涌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639-1645,共7页
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技术的共同特点是用具有微动关节或弹性形变的动态棒对腰椎进行固定,在稳定腰椎的同时可保留椎间活动度,降低邻近节段负荷。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技术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 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技术的共同特点是用具有微动关节或弹性形变的动态棒对腰椎进行固定,在稳定腰椎的同时可保留椎间活动度,降低邻近节段负荷。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技术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技术普及度有限,在适应证选择、手术操作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争议。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采用改良Delphi法,在广泛检索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专家问卷调查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经两轮问卷沟通和一轮圆桌会议,共同讨论并制定了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专家共识。共识从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随访、并发症及处理等方面对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技术进行了深入阐述,旨在规范和推进其临床应用,从而提高手术疗效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康复医学会 腰椎退行性疾病 经椎弓根 并发症发生率 检索文献 微动关节 邻近节段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胸腰椎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2
作者 高永建 欧云生 +1 位作者 权正学 蒋电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目的对胸腰椎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及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胸腰椎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文献,对胸腰椎结核手术入路、固定节段、融合范围、植骨方式和植骨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 目的对胸腰椎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及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胸腰椎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文献,对胸腰椎结核手术入路、固定节段、融合范围、植骨方式和植骨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确切,为大多数学者推崇。近年来单纯后路手术取得了满意临床疗效。固定节段以短节段或病椎间固定为主,植骨融合范围和方式以病椎间植骨融合为佳,植骨材料以自体髂骨或填塞自体松质骨的钛笼疗效最为满意。结论胸腰椎脊柱结核的最佳治疗策略尚无定论,对于不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手术入路 植骨融合 内固定 植骨材料
原文传递
经横突上缘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38
3
作者 刘玉刚 王炳辉 +4 位作者 龙游 李洋 高永建 梁会 蒋电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2-318,共7页
目的探讨经横突上缘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上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6例上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 目的探讨经横突上缘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上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6例上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62~90岁,平均73.5岁。患者均有严重腰背部疼痛,病史1~24周,平均2周。MRl检查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受累椎体压缩程度为(25.4±5.3)%。均于局部麻醉下经横突上缘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行PVP治疗。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弥散效果。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5—30min,平均20min;完成置管的透视次数3~6次。每椎体注入骨水泥5—9ml,平均6.2ml。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良好。14例术后腰背疼痛完全缓解,2例明显缓解。患者术后24h、72h、6个月的VAS、ODI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经横突上缘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PVP治疗上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折椎体骨水泥灌注均匀,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显著、功能恢复迅速,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脊椎穿刺
原文传递
单侧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董博赞 蒋电明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119-123,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PVP治疗的386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单侧组(n=230,单侧入路PVP治疗)、双侧组(n=156,双侧入路PVP治疗),... 目的:对比分析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PVP治疗的386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单侧组(n=230,单侧入路PVP治疗)、双侧组(n=156,双侧入路PVP治疗),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结果:单侧组手术、X线照射时间均短于双侧组,骨水泥注入量少于双侧组(t=29.128、29.676、57.365,P <0.05),术后6、12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双侧组(t=19.851、45.307,P <0.05);两组患术后椎体后凸Cobb角、病变椎体高度、ODI具有显著改善,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单侧组术后6、12个月QUALEFFO评分明显高于双侧组(t=8.116、12.226,P <0.05);治疗后,单侧组、双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0.00%、50.64%,单侧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双侧组(χ2=39.856,P <0.05),单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6.52%,显著高于双侧组的80.13%(χ2=27.503,P <0.05)。结论:选用单、双侧椎弓根入路PVP给予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但单侧入路方式在疼痛缓解、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可获得更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入路方式
下载PDF
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房朗 宋磊 +6 位作者 罗磊 张承旻 赵晨 张泽桐 罗飞 侯天勇 周强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评估经后路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19例因未能完成随访剔除本研究...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评估经后路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19例因未能完成随访剔除本研究,最终85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术式选择分为动态组44例和单摘组41例,术后随访5年以上。比较2组患者临床评估指标(VAS、ODI)、影像学评估指标(腰椎活动度、椎间隙高度)及并发症(手术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复发、腰椎不稳、螺钉松动及伤口感染)情况。结果动态组在末次随访时VAS及ODI优于单摘组(P<0.05)。末次随访时动态组椎间隙高度下降约12.75%,单摘组下降24.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腰椎整体活动度术前与术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组手术节段末次随访时保留(4.05±0.79)°的活动度,约为术前活动度的45.30%,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组无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单摘组复发5例,其中4例行保守治疗,1例再次手术。动态组未出现腰椎失稳病例,单摘组有3例失稳病例,其中1例因手术节段滑脱,出现腰痛及下肢神经症状再次手术,2例因无症状随访观察;2组均未出现螺钉松动及伤口感染病例。结论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中长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髓核摘除术,能更好地维持椎间隙的高度,减少手术节段的复发和腰椎不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摘除术 经椎弓根动态固定 Dynesys系统
下载PDF
经皮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辉均 丁茂乾 安玉章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8期861-86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经皮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3d、1个月及3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术后1个月、3个月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情况,并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3d、1个月和3个月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术后3个月时两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5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良好,可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闭合复位 经皮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
下载PDF
复合骨再生支架的构建及其促大鼠肌袋成骨活性的价值
7
作者 郑明 周强 +6 位作者 叶吉星 李宗鑫 张耀鹏 姚响 文雪平 王南 蒋电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5-646,共12页
目的构建丝素蛋白(SF)、细菌纤维素(BCNR)、羟基磷灰石(HAp)复合骨再生支架并评价其促成骨活性的价值。方法将HAp颗粒、BCNR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依次加入SF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倒入不同大小的模具,-25℃下处理24 h,冷冻成型,通过冻... 目的构建丝素蛋白(SF)、细菌纤维素(BCNR)、羟基磷灰石(HAp)复合骨再生支架并评价其促成骨活性的价值。方法将HAp颗粒、BCNR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依次加入SF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倒入不同大小的模具,-25℃下处理24 h,冷冻成型,通过冻干机将复合支架冻干。将SF与BCNR不同质量比的复合支架设置为A组(2∶1)、B组(4∶1)、C组(6∶1),将未加入BMP2的无活性复合支架设置为D组。扫描电镜检测支架的表面形貌和孔隙结构;压汞仪检测支架的孔隙率;万能材料试验机压缩支架,获得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支架的压缩强度和杨氏模量。将永生化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iMEF)接种到A组、B组、C组及D组复合支架上。细胞接种4、8 d后,细胞活/死染色检测各组活细胞和死细胞比例;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各组染色阳性细胞;ALP活性检测观察各组细胞的ALP活性。选取15只雌性SD大鼠,构建大鼠肌袋异位成骨模型,植入不同SF与BCNR质量比的复合支架及未加入BMP2的无活性复合支架,分别为A′组(2∶1)、B′组(4∶1)、C′组(6∶1)和D′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3只。假手术组在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股四头肌肌肉,于肌肉中形成肌袋后,仅缝合肌袋及皮肤,不植入支架,其他四组在肌袋内植入对应的支架,并缝合肌袋及皮肤。术后2、4周行X线片检查,观察各组骨形成情况。术后4周,收集植入的支架与组织复合物,进行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成骨情况。另对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成骨标志物Ⅰ型胶原蛋白(COL1)和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情况。结果扫描电镜显示,相较于A组和C组,B组片层结构和微孔结构更加规则、均匀;孔隙率分析结果表明,B组和C组孔隙率分别为(89.752±1.866)%和(84.257±1.013)%,均高于A组的(81.171±1.268)%(P<0.05或0.01),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组织支架 骨再生
原文传递
骨盆前环骨折微创内固定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郑明 聂娜 +3 位作者 刘列华 蒋电明 周强 尹芝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1-576,共6页
骨盆、髋臼骨折占所有骨折的3%〜8%,常伴有膀胱、直肠和重要神经、血管等损伤,致死率、致残率高达18%。其治疗先后经历了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微创治疗三个发展阶段。近年来,以微创为代表的骨盆骨折内固定术式在临床上普遍开展。骨盆... 骨盆、髋臼骨折占所有骨折的3%〜8%,常伴有膀胱、直肠和重要神经、血管等损伤,致死率、致残率高达18%。其治疗先后经历了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微创治疗三个发展阶段。近年来,以微创为代表的骨盆骨折内固定术式在临床上普遍开展。骨盆前环是骨盆重要的张力弓。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骨盆前环骨折约占3/4。笔者对用于骨盆前环骨折的几种微创技术,包括内置外固定架术(INFIX)、前柱通道螺钉内固定术、耻骨联合通道螺钉内固定、前环桥接钢板内固定术等进行综述,为临床骨科医师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案例设计结合情景模拟演练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彭治琴 聂娜 +2 位作者 官榕 王璐 闵小琴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0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案例设计结合情景模拟演练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与创伤中心工作的3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6名。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模拟演... 目的探讨案例设计结合情景模拟演练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与创伤中心工作的3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6名。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模拟演练进行教学,研究组护士采用案例设计结合情景模拟演练进行教学。比较2组护士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度。结果经过教学培训后,研究组护士的操作熟练度、安全意识、准备效率、善后处置和与患者沟通效果5个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教学培训后,研究组护士的健康意识、临床技能、沟通能力、科研创新能力、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知识掌握程度、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临床思维能力8个方面的教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设计结合情景模拟演练应用于骨科护理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护士的教学满意度,值得在护理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演练 案例设计 演练效果 护理质量 教学满意度
下载PDF
髂腰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骶骨骨折的并发症与处置策略 被引量:5
10
作者 谯波 郭书权 +1 位作者 倪卫东 蒋电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0-475,共6页
目的分析髂腰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骶骨骨折的相关并发症,并探讨其处置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髂腰固定术治疗的20例不稳定型骶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14—59岁,平均35.5岁;骨折按照Denis分... 目的分析髂腰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骶骨骨折的相关并发症,并探讨其处置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髂腰固定术治疗的20例不稳定型骶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14—59岁,平均35.5岁;骨折按照Denis分型:I型5例,Ⅱ型7例,Ⅲ型8例。记录并随访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31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5~32周(平均19周)。早期并发症主要包括神经损伤(2例)、切口感染(1例)和压疮(2例);晚期并发症主要为内固定物突出(7例)、内固定物松动(5例)、腰骶部疼痛或不适(3例)、腰椎活动受限4例、双下肢不等长(3例)和下肢旋转畸形(1例)。结论髂腰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骶骨骨折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是切口愈合和内固定装置相关的问题,周密的手术策划和准确的内置物选择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措施,骶骨骨折愈合后,尽早取出髂腰内固定装置可改善腰骶部活动度、减少长期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脊柱手术安放引流效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列华 王自立 +1 位作者 周强 蒋电明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0年第1期56-60,共5页
脊柱手术通常需要在切口内留置引流管,以利于排出手术后创面的渗血、渗液[1-2],从而避免术区感染以及因为血肿形成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等并发症的发生[3-4]。然而,也有文献报道脊柱手术安放引流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5],并且还有... 脊柱手术通常需要在切口内留置引流管,以利于排出手术后创面的渗血、渗液[1-2],从而避免术区感染以及因为血肿形成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等并发症的发生[3-4]。然而,也有文献报道脊柱手术安放引流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5],并且还有可能增加出血、感染的风险以及再次手术拔除引流管[6-7]。目前,脊柱手术是否使用引流存在一定的争议,不同的研究结果有不同的主张;有支持安放引流的,有不支持安放引流的,也有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安放引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神经功能障碍 术后创面 留置引流管 再次手术 文献报道 引流效果 渗液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不稳定危险因素评估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晓光 谢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263-1268,共6页
目的筛选并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不稳定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关节脊柱科收治的136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前后是否存在膝关节不稳定进行分组,分... 目的筛选并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不稳定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关节脊柱科收治的136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前后是否存在膝关节不稳定进行分组,分别记录骨性关节炎疼痛评分、功能障碍评分、楼梯攀爬功率、25 m直线行走时间、膝关节屈伸范围变化情况。结果77.9%的患者术前即存在术侧膝关节不稳定,20.6%的患者术后关节不稳仍持续存在,术后关节持续不稳定组相较于稳定组的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评分更高(7.1±3.4 vs 3.0±2.5,18.9±11.2 vs 8.4±8.6,P<0.01);多变量预测模型分析显示高伴随疾病评分(>6分)(P<0.01)、低楼梯攀爬功率(<150 W)(P<0.01)、中-重度关节疼痛(>7分)(P<0.01)及年龄因素(>60岁)(P<0.01)都是术后膝关节不稳定持续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膝关节不稳定在膝关节置换手术前后有较高的发生率,关节疼痛、功能障碍、楼梯攀爬功率与其密切相关,是潜在的可预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不稳定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疼痛 功能障碍
下载PDF
清肝化瘀方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仲妍 董博赞 +1 位作者 李枋霏 雍雪娇 《四川中医》 2017年第7期111-113,共3页
目的:研究清肝化瘀方联合TACE术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随机数字法将2015年7月~2016年8月重庆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6例原发性肝癌病例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TACE术与术后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基于对照组予以清肝化瘀方,比较... 目的:研究清肝化瘀方联合TACE术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随机数字法将2015年7月~2016年8月重庆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6例原发性肝癌病例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TACE术与术后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基于对照组予以清肝化瘀方,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水平、肝功能、细胞免疫功能、中医症候积分及疗效。结果:实验组实体瘤总缓解率为36.84%,明显高于对照组15.79%(P<0.05);实验组AFP水平与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AST、ALT、IL-12、TNF-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ALB、IL-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肝化瘀方联合TACE术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生长产生有效抑制作用,提高其肝功能与免疫能力,减少AFP,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肝化瘀方 TACE术 原发性肝癌 疗效
下载PDF
重庆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同心 黄正谷 +10 位作者 王易伟 沈明 王静 周刚 杨小红 严晓峰 廖传玉 罗明 钟敏 黄忠民 石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98-1303,共6页
目的对重庆地区耐多药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基因分型,明确该地区基因类型的特征和流行情况。方法连续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和重庆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结核内科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753例临床诊断为耐多药结核患者的痰液或其... 目的对重庆地区耐多药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基因分型,明确该地区基因类型的特征和流行情况。方法连续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和重庆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结核内科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753例临床诊断为耐多药结核患者的痰液或其他体液,采用液体培养法分离培养分枝杆菌,采用PCR方法对分枝杆菌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定,并使用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 locus 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 analysis,MLVA)方法进行基因分型。采用Bionumerics Version 3.0和phyloviz软件进行各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和成簇分析。结果共分离培养出538例耐多药分枝杆菌菌株,经PCR鉴定确认结核分枝杆菌有503例(95.8%),非结核分枝杆菌有35例(4.2%)。北京家族型470例(93.4%,470/503),非北京家族型33例(6.6%,33/503)。503例分枝杆菌菌株共分为348个基因型,其中267例患者分离株为单一基因型,其余236例菌株可归入81个簇,成簇率为30.8%。北京家族型有76个簇,成簇率为30.8%,成簇比例为35.9%,非北京家族型有5个簇,成簇率为30.3%,成簇比例为33.3%。不同特征的耐多药结核人群对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易感因素分析:感染北京基因型菌株与性别无显著性关联(χ~2=2.68,P>0.05);与年龄呈显著性关联(χ~2=784.00,P<0.05)。结论重庆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型存在明显的多态性,北京基因型占绝对优势;不同特征耐多药结核人群感染北京基因型菌株与性别无关,与年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耐多药 基因型 重庆市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乙酸载利福喷丁微球的体外释放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昌绚 胡运玖 +5 位作者 李明 罗聪 瞿向阳 谢丽娜 邬均 蒋电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32-1336,共5页
目的:探讨聚乳酸-羟基乙酸载利福喷丁微球体外释放机制。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不同载药量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载利福喷丁微球,于PBS缓冲溶液(0.2 mol/L,pH7.4)中测定微球体外释放量,对释放曲线进行零级方程拟合、一级方程拟合和Hi... 目的:探讨聚乳酸-羟基乙酸载利福喷丁微球体外释放机制。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不同载药量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载利福喷丁微球,于PBS缓冲溶液(0.2 mol/L,pH7.4)中测定微球体外释放量,对释放曲线进行零级方程拟合、一级方程拟合和Higuchi方程拟合。结果:聚乳酸-羟基乙酸载利福喷丁微球的载药量分别为(8.04±0.29)%、(17.16±0.40)%和(23.93±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195.325,P=0.000)。微球呈球形,分散性良好,药物均匀地分布于载体基质中。载药微球在前2 d释放药物较快,累计释放药物量分别为(9.07±0.11)%、(13.33±0.04)%和(15.5±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 414.474,P=0.000)。从第3天开始,释放药物速率减缓,总累计释放量分别为(72.10±0.26)%、(80.22±0.56)%和(78.60±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2.916,P=0.000)。在3种拟合方程中,均以Higuchi方程的相关系数更接近于1。结论:聚乳酸-羟基乙酸载利福喷丁微球体外释放呈突释和缓释两相释放,释放曲线更符合Higuchi方程释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喷丁 聚乳酸-羟基乙酸 微球 体外释放 HIGUCHI方程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
16
作者 赵斌 褚庆玉 +2 位作者 李筱 冉玲华 王英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24期4198-4203,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开放性骨折创面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重庆慎安医院(重庆莱佛士医院)骨科共收治的开放性骨折80例,随机分成VSD组(n=40)和常规组(n=40),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开放性骨折创面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重庆慎安医院(重庆莱佛士医院)骨科共收治的开放性骨折80例,随机分成VSD组(n=40)和常规组(n=40),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治疗效果、疼痛、舒适度、应激障碍、满意度、术后恢复等。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折类型、伤处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伤处愈合时间、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应激障碍评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恢复(QOR-15)术后1 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治疗开放性骨折可加速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抗菌药物的应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满意度,降低创伤应激障碍给患者带来的伤害,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骨折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折
下载PDF
新型三元复合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氧化锆的制备及体外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毓灵 蒋科 +4 位作者 陈路 蔚芃 陈骞 谯波 蒋电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0-935,共6页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具有高仿生特性,可通过与宿主骨直接结合来发挥生物活性作用,但其缺乏足够的力学强度。目的:制备新型三元复合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氧化锆(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yttria-stabil...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具有高仿生特性,可通过与宿主骨直接结合来发挥生物活性作用,但其缺乏足够的力学强度。目的:制备新型三元复合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氧化锆(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yttria-stabilized tetragonal zirconia,nH A/PA66/YTZ),验证其力学特性及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两步法制备三元复合材料n HA/PA66/YTZ,其中纳米羟基磷灰石与氧化锆的质量比分别100∶0、90∶10、80∶20、60∶40。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表征,力学测试仪测试其抗弯强度、抗张强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等力学参数,评价其力学性能,筛选最佳质量比复合材料,用于以下实验。分别采用细胞培养液(空白对照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材料浸提液(对照组)、nHA/PA66/YTZ材料浸提液(实验组)培养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材料(对照组)、nHA/PA66/YTZ材料(实验组)分别与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共培养,24h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C3T3-E1细胞在复合材料表面的黏附、增殖情况。结果与结论:(1)扫描电镜显示,氧化锆晶粒填充了原本纳米羟基磷灰石晶粒之间的空隙,纳米羟基磷灰石/氧化锆均匀分散在聚酰胺66基体中;(2)生物力学测试显示,纳米羟基磷灰石与氧化锆质量比为60∶40nHA/PA66/YTZ材料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及弹性模量最高,力学性能最优,选择其进行细胞相容性实验;(3)CCK-8检测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3组细胞数量逐渐增加,3组间细胞增殖比较无差异;(4)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实验组复合材料上的细胞呈现融合、团聚及分层现象,细胞内肌动蛋白丝更多;对照组复合材料上的细胞呈现单层及分散现象,细胞数量与细胞内的肌动蛋白丝较实验组少;(5)结果表明,三元复合材料nH A/PA66/YTZ在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材料 纳米羟基磷灰石 氧化钇稳定型氧化锆 聚酰胺66 三元复合材料 肌动蛋白丝 羟基磷灰石类 尼龙 材料试验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与髓外固定策略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电明 周敖 《西部医学》 2017年第8期1037-1040,共4页
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于老年患者,患者骨折后常因长时间卧床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率明显增加。手术内固定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与负重,可有效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并降低髋内翻畸形的发生率。目前常用的手术固定方式主要分为髓... 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于老年患者,患者骨折后常因长时间卧床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率明显增加。手术内固定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与负重,可有效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并降低髋内翻畸形的发生率。目前常用的手术固定方式主要分为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两大类,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也有区别。本文就现有的内固定方式作一述评,对其各自的优缺点及适应证加以分析讨论,旨在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 髓内固定 髓外固定
下载PDF
骨盆后环及髋臼后柱骨折经皮螺钉置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明 刘列华 蒋电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68-173,共6页
骨盆及髋臼骨折的治疗先后经历了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微创治疗三个阶段。骨盆后环是骨盆生物力学重要的压力侧,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骨盆后环骨折约占1/4。髋臼后柱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多需手术重建髋臼的完整性并维持其稳定性。近年来... 骨盆及髋臼骨折的治疗先后经历了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微创治疗三个阶段。骨盆后环是骨盆生物力学重要的压力侧,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骨盆后环骨折约占1/4。髋臼后柱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多需手术重建髋臼的完整性并维持其稳定性。近年来,以经皮螺钉内固定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术式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骨盆后环及髋臼后柱骨折的几种常用经皮螺钉,包括骶髂关节螺钉、髋臼后柱螺钉、Magic螺钉、LC-2螺钉、髂骨螺钉的置入技术作一综述,旨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后环骨折 髋臼后柱骨折 骶髂关节螺钉 髋臼后柱螺钉 Magic螺钉 LC-2螺钉 髂骨螺钉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3在高渗环境诱导髓核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泽桐 房朗 +4 位作者 甘翼博 李培 叶吉星 赵晨 周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5-922,共8页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3,AQP-3)在高渗透压诱导的大鼠髓核细胞(rat nucleus pulposu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髓核细胞,按330、550 mOsm/kg的渗透压分组,CCK-8检测髓核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分析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3,AQP-3)在高渗透压诱导的大鼠髓核细胞(rat nucleus pulposu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髓核细胞,按330、550 mOsm/kg的渗透压分组,CCK-8检测髓核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分析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和定量PCR检测凋亡相关分子Bcl-2、Bax和caspase3表达情况;使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和定量PCR检测AQP-3的表达。利用过表达慢病毒提高AQP-3的表达,进一步观察AQP-3对高渗环境诱导凋亡的影响。结果相比于330 mOsm/kg渗透压,550 mOsm/kg高渗环境中髓核细胞培养12、24、48、72 h细胞增殖显著降低,髓核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显示Bcl-2表达明显降低(P<0.05),Bax和cleaved caspase 3/caspase 3表达明显增加(P<0.05)。相比于高渗环境中的空白对照髓核细胞,AQP-3过表达髓核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显示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5),Bax和cleaved caspase 3/caspase 3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渗透压显著促进髓核细胞的凋亡并降低AQP-3的表达;过表达AQP-3可缓解高渗透压环境下髓核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渗透压 凋亡 髓核细胞 椎间盘退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