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菌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符莉芳 宋志芳 《浙江预防医学》 2008年第4期56-59,共4页
关键词 溶菌酶 枯草芽孢杆菌 溶解因子 鸡蛋清
下载PDF
AO/EB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DMF诱导人肝细胞凋亡 被引量:15
2
作者 路艳艳 杨锦蓉 王菁 《浙江预防医学》 2007年第6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二甲基甲酰胺(DMF)诱导正常成人离体肝细胞凋亡情况。方法以50mmol/L、100mmol/L、150mmol/L和200mmol/L剂量DMF对正常成人离体肝细胞染毒。采用AO/EB双重染色法进行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变化。结果AO/EB染色可... 目的观察二甲基甲酰胺(DMF)诱导正常成人离体肝细胞凋亡情况。方法以50mmol/L、100mmol/L、150mmol/L和200mmol/L剂量DMF对正常成人离体肝细胞染毒。采用AO/EB双重染色法进行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变化。结果AO/EB染色可见:活细胞核染色质着绿色,死亡细胞核染色质着橘红色,晚期凋亡细胞核染色质为橘红色并呈固缩状或圆珠状,早期凋亡细胞核染色质着绿色呈固缩状或圆珠状。染毒组早期凋亡细胞多于阴性对照组,随剂量增高,晚期凋亡细胞和死亡细胞也增多。不同剂量组间染毒24小时后,流式细胞术散点图可见,随染毒剂量增加,活细胞率逐渐下降,以200mmol/L剂量组的活细胞率最低。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空白对照组和各剂量组间早期凋亡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99,P<0.01),随染毒剂量增高,早期凋亡细胞率增加。结论一定浓度的DMF能诱导正常成人离体肝细胞发生凋亡,其早期凋亡率有随DMF浓度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F染毒 肝细胞 凋亡 AO/EB染色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环境激素与人类健康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苹 《环境科学导刊》 2001年第z1期42-45,共4页
探讨了环境激素的来源、分类、特性和分布 ,尤其是分析了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指出化学内分泌干扰物通过干扰激素和发育 ,正在改变着人类的未来。建议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来制止环境激素的蔓延与影响。
关键词 环境激素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人类健康
下载PDF
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余鑫煜 许正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9-196,共8页
对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网络的了解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和疾病发生的机制,而且可以为药物研发提供靶点.目前,通过高通量筛选、计算方法预测和文献挖掘等方法,获得了大批量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并由此构建了很多内容丰富并... 对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网络的了解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和疾病发生的机制,而且可以为药物研发提供靶点.目前,通过高通量筛选、计算方法预测和文献挖掘等方法,获得了大批量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并由此构建了很多内容丰富并日益更新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大规模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产生的3种方法,然后重点介绍了几个人类相关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公共数据库,包括HPRD、BIND、IntAct、MINT、DIP和MIPS,并概述了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的整合情况以及这些数据库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相互作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 网络构建
下载PDF
微塑料健康危害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高向荣 侯乐莹(综述) 盛静浩(审校) 《预防医学》 2020年第8期800-804,共5页
微塑料是指环境中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薄膜,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物,其污染状况和毒性效应日益受到关注。微塑料广泛存在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介质中,通过胃肠道摄入、呼吸道吸入和皮肤接触等途径富集于生物体内,可诱... 微塑料是指环境中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薄膜,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物,其污染状况和毒性效应日益受到关注。微塑料广泛存在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介质中,通过胃肠道摄入、呼吸道吸入和皮肤接触等途径富集于生物体内,可诱导细胞毒性、损伤组织器官以及产生复合暴露健康危害效应。本文系统回顾了微塑料在生物体中的暴露途径、健康危害效应及作用机制,为微塑料的环境健康危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污染 健康危害 毒性效应
原文传递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作业环境中5-氟尿嘧啶的污染情况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育文 张念华 +3 位作者 童冬梅 冯璇 张美辨 何继亮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评价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作业环境中5-氟尿嘧啶(5-Fu)的污染情况,发现抗癌药物的污染环节。方法采集不同区域表面、物品的样品,经洗脱后,用紫外-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5-Fu浓度。结果空气样品中未检出5-Fu。生物安全柜... 目的评价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作业环境中5-氟尿嘧啶(5-Fu)的污染情况,发现抗癌药物的污染环节。方法采集不同区域表面、物品的样品,经洗脱后,用紫外-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5-Fu浓度。结果空气样品中未检出5-Fu。生物安全柜内操作台表面、左侧、右侧、内侧和前窗表面5-Fu浓度分别为(22.00±6.35)、(13.99±2.46)、(14.13±0.72)、(7.25±1.19)、(9.87±1.23)ng/cm^2,显高于非使用区域的相应位置[分别为(3.14±0.04)、(5.43±0.65)、(2.26±0.17)、(2.26±0.17)、(3.63±0.46)ng/cm^2],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台下方地板、距安全柜正面1m处地板、准备间地板、阳台地板、更衣室垃圾桶旁边地板上5-Fu浓度分别为(18.19±5.22)、(10.25±2.57)、(11.64±2.53)、(99.89±14.06)、(24.54±0.23ng/cm^2,明显高于非使用区域地板上的5-Fu浓度[(3.36±0.11)ng/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配置间桌面、准备间桌面5-Fu浓度[分别为(7.22±1.04)、(11.81±1.18)ng/cm]明显高于非使用区域[(5.56±0.14)ng/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物流进窗口、出窗口和配置间门内把手擦拭物5-Fu浓度明显高于非使用区域相应表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配置间门边地板、配置间门外把手与非使用区域相应表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袋、药筐表面5-Fu浓度与相应表面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置人员外层口罩、内层口罩与相应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置人员双手外层和左手内层手套、核对人员手套的5-Fu浓度明显高于相应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抗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调剂 氟尿嘧啶 抗肿瘤药 职业暴露
原文传递
环境与生殖健康 被引量:8
7
作者 刘苹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环境 生殖健康 化学污染 电磁辐射 肥胖
原文传递
二甲基甲酰胺致人肝细胞DNA的损伤效应 被引量:8
8
作者 宣志强 路艳艳 +4 位作者 杨军 杨锦蓉 房云 李雪芝 王菁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染毒剂量二甲基甲酰胺(DMF)在不同染毒时间下对人正常离体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肝细胞染毒分别以PBS阴性对照组、1.56、6.25、25.00、100.00mmol/L的DMF和100μmol/L的H2O2,染毒时间为0.5、3.0、6.0、12.0... 目的探讨不同染毒剂量二甲基甲酰胺(DMF)在不同染毒时间下对人正常离体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肝细胞染毒分别以PBS阴性对照组、1.56、6.25、25.00、100.00mmol/L的DMF和100μmol/L的H2O2,染毒时间为0.5、3.0、6.0、12.0和24.0h,用γH2AX免疫荧光法观察肝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不同剂量的DMF和H2O2诱导形成γH2AX焦点的细胞数量多于PBS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着DMF染毒剂量的增加,形成γH2AX焦点细胞数有增多趋势;在不同染毒时间处理后,γH2AX焦点细胞数的形成除3.0h组和0.5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处理时间组与0.5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形成γH2AX焦点细胞数有减少趋势。结论不同剂量DMF可引起DNA的损伤,并且损伤程度与剂量呈正相关,与染毒时间呈负相关,γH2AX可作为检测细胞DNA损伤程度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甲酰胺 DNA损伤
原文传递
麻疹流行地区麻疹疫苗提前初免的成功率调查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建华 姚耿东 《浙江预防医学》 2009年第6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麻疹疫苗 流行地区 功率 初免 麻疹病例 抗体阴性 儿童 月龄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职业铅接触工人的DNA损伤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雪芝 胡小军 +3 位作者 夏追平 宣志强 杨军 王菁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6-269,共4页
目的 用γH2AX识别抗体流式细胞术(FCM)研究铅暴露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淋巴细胞采自41例铅作业工人和50例对照人群,应用FCM检测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 不同铅接触水平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率和几何平... 目的 用γH2AX识别抗体流式细胞术(FCM)研究铅暴露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淋巴细胞采自41例铅作业工人和50例对照人群,应用FCM检测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 不同铅接触水平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率和几何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组工人DNA损伤率和几何平均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A损伤率与血铅、尿铅、δ-氨基乙酰丙酸(ALA)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几何平均荧光强度与血铅、尿铅、δ-ALA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血铅、δ-ALA与DNA损伤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1、0.684),高浓度组血铅与几何平均荧光强度呈正相关(r值为0.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职业性铅接触可引起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FCM是一种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DNA损伤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职业性铅暴露对女性生殖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洁 陈东明 +1 位作者 方芳芳 姚耿东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4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综合分析职业性铅暴露与女性生殖功能之间的关系,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收集国内发表的关于职业性铅暴露与女工生殖功能关系的文献,按纳入和剔除标准严格筛选,采用Meta分析合并文献效应值,并进... 目的:综合分析职业性铅暴露与女性生殖功能之间的关系,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收集国内发表的关于职业性铅暴露与女工生殖功能关系的文献,按纳入和剔除标准严格筛选,采用Meta分析合并文献效应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及发表偏倚检验。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职业性铅暴露与女性痛经关系的合并OR值(95%CI)为3.38(1.45,7.87)、周期异常的合并OR值(95%CI)为2.37(1.95,2.88),先兆流产的合并OR值(95%CI)为4.24(2.19,8.22),妊娠高血压的合并OR值(95%CI)为3.37(1.09-10.44),死产死胎的合并OR值(95%CI)为3.99(2.43,6.56),自然流产的合并OR值(95%CI)为3.10(2.17,4.43),新生儿低体重的合并OR值(95%CI)为4.47(2.78,7.21),畸形的合并OR值(95%CI)为3.63(2.12,6.22)。结论:女工职业性铅暴露可影响其生殖功能,应对其进一步采取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工 生殖功能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草甘膦农药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夏永鹏 孙文均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30-1238,共9页
草甘膦是全球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在环境中有着较高的残留水平。已有研究结果显示,草甘膦暴露可导致肝肾毒性、神经毒性等健康危害,并具有一定的致癌性。此外,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草甘膦暴露会影响性激素的合成分泌,破坏... 草甘膦是全球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在环境中有着较高的残留水平。已有研究结果显示,草甘膦暴露可导致肝肾毒性、神经毒性等健康危害,并具有一定的致癌性。此外,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草甘膦暴露会影响性激素的合成分泌,破坏生殖系统的功能结构,干扰配子的发育成熟,并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等不良效应,提示草甘膦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因此,草甘膦的生殖毒性引起了公众广泛的关注,但具体的生殖健康损害表现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近年来有关草甘膦生殖毒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分别探讨了草甘膦暴露对雄性哺乳动物、雌性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的生殖毒性,并从内分泌干扰效应、氧化应激、表观遗传修饰等方面分析草甘膦诱导生殖毒性的可能分子机制,旨在全面阐述草甘膦生殖毒性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为草甘膦暴露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科学评估及其后续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生殖毒性 内分泌干扰效应 氧化应激 表观遗传
原文传递
二甲基甲酰胺对人肝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宣志强 杨锦蓉 +3 位作者 路艳艳 李雪芝 黎君 王菁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95-139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二甲基甲酰胺(DMF)在不同染毒时间下对人正常离体肝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激活的影响。方法以0,6.25,25,100 mmol/L的DMF染毒正常成人肝细胞12 h,100 mmol/L的DMF染毒肝细胞0,3,6,12 h,应用蛋白印记...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二甲基甲酰胺(DMF)在不同染毒时间下对人正常离体肝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激活的影响。方法以0,6.25,25,100 mmol/L的DMF染毒正常成人肝细胞12 h,100 mmol/L的DMF染毒肝细胞0,3,6,12 h,应用蛋白印记法(Western法)观察Caspase-3激活的变化。结果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Caspase-3原酶形式(Procapase-3)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各染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 mmol/L染毒组Caspase-3激活水平最高,灰度比值为0.55,各染毒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84,P<0.01);随着染毒时间增加,Caspase-3激活水平逐渐增加,12 h染毒组灰度比值最高,达0.48,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51,P<0.01)。结论 Caspase-3的激活参与了DMF致人肝细胞的凋亡过程,并呈现良好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甲酰胺 肝细胞 凋亡相关蛋白
原文传递
利用人口流动数据以及两阶段模型预测2019冠状病毒病流行趋势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元庆 雷浩 +13 位作者 陈辰 胡可嘉 徐小林 袁长征 曹淑殷 王思思 王思聪 李舒 应智峻 贾君麟 王秦川 Sten H.VERMUND 许正平 吴息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基于人口流动和疫情防控措施信息构建数学模型,预测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的发展趋势。方法:获取截至2020年2月8日浙江省乐清市151例确诊病例的患病过程以及乐清和武汉之间的人口流动等信息,采用两阶段的方法构建数学模型,... 目的:基于人口流动和疫情防控措施信息构建数学模型,预测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的发展趋势。方法:获取截至2020年2月8日浙江省乐清市151例确诊病例的患病过程以及乐清和武汉之间的人口流动等信息,采用两阶段的方法构建数学模型,将人口流动数据与确诊病例症状开始时间以及输入性病例和本地病例的传播动力学特征整合起来,模拟并预测乐清的COVID-19疫情发展趋势。结果:在疫情初期,每日从武汉来的输入性病例数(症状出现日)与当日、6 d前和9 d前从武汉到乐清的旅客数量成正相关。利用根据武汉到乐清的旅客数量估计的输入性病例数以及易感-暴露-感染-恢复模型预测乐清最终的病例数为170例。如果根据每日报告的输入性病例数来预测,预计最终病例数为165例。截至2020年4月27日,乐清实际监测到的病例数为170例,这两个预测值与实际值均接近。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两阶段预测模型能够对COVID-19的流行趋势做出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中国 输入病例 本地病例 易感-暴露-感染-恢复模型 预测
下载PDF
职业性铅暴露与DNA损伤关系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小军 骆名进 +2 位作者 黎君 杨军 王菁 《浙江预防医学》 2011年第4期8-10,22,共4页
目的利用γH2AX识别抗体和流式细胞术(FCM),评估职业铅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某电瓶车蓄电池厂67名工人和厂外70名对照人群基本资料,应用FCM检测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高浓度组、低浓度组、内对照... 目的利用γH2AX识别抗体和流式细胞术(FCM),评估职业铅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某电瓶车蓄电池厂67名工人和厂外70名对照人群基本资料,应用FCM检测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高浓度组、低浓度组、内对照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均高于外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吸烟、饮酒、工龄对职业铅暴露工人DNA损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内对照组DNA损伤率和平均荧光强度与年龄存在相关性(r=-0.430、-0.391,P<0.05),铅暴露高浓度组平均荧光强度与血铅、δ-ALA存在相关性(r=0.621、-0.697,P<0.05)。结论职业铅暴露可能致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FCM可作为DNA损伤水平检测的快速简捷方法运用,用于大样本快速的DNA损伤水平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 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向景 姚耿东 《浙江预防医学》 2008年第3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多向分化潜能 自我更新能力 MSCS 免疫调控作用 cells 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下载PDF
扣针蛋白-5与疾病 被引量:3
17
作者 汤佳城 许正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1-516,共6页
扣针蛋白-5(fibulin-5,FBLN-5)是一个胞外基质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富含弹性蛋白的组织中,可通过与其它胞外蛋白相互作用而调节基质的结构.近期研究发现,该蛋白是一个内源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在血管发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扣针蛋白-... 扣针蛋白-5(fibulin-5,FBLN-5)是一个胞外基质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富含弹性蛋白的组织中,可通过与其它胞外蛋白相互作用而调节基质的结构.近期研究发现,该蛋白是一个内源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在血管发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扣针蛋白-5与一些肿瘤的增殖、转移和侵袭等相关,其基因突变则会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本文就扣针蛋白-5与血管生成、血管发育、肿瘤及遗传性疾病的关系及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针蛋白-5 血管生成 血管发育 肿瘤 遗传性疾病
下载PDF
二甲基甲酰胺致人肝细胞凋亡及其对Bcl-2及Bax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路艳艳 宣志强 +2 位作者 李雪芝 杨锦蓉 王菁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76-279,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二甲基甲酰胺(DMF)对正常成人肝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和对Bcl-2、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终浓度为0、50、100、150、200mmol/L的DMF作用于正常成人肝细胞12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凋亡率... 目的初步探讨二甲基甲酰胺(DMF)对正常成人肝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和对Bcl-2、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终浓度为0、50、100、150、200mmol/L的DMF作用于正常成人肝细胞12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及Bcl-2、Bax和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DMF剂量组凋亡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肝细胞凋亡率上升,呈现剂量.反应关系。且染毒后随着DMF剂量的增加,Bcl-2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Bax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Bcl-2/Bax比值随着DMF剂量增加而下降,200mmol/L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DMF150、200mmol/L剂量组可见到Caspase-3切割活化。结论DMF可诱导肝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cl-2/Bax比值表达下调、Caspase-3发生切割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甲酰胺 肝细胞凋亡 BCL-2 BAX Caspase-3
原文传递
血管生成素研究的希望与挑战——浙江大学血管生成素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盛静浩 许正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36-1241,共6页
虽然血管生成素发现于1985年,但由于其性质上的特殊及研究条件的限制,人类对其功能的了解进展缓慢.浙江大学血管生成素研究组建立于2001年,主要从蛋白质相互作用、基因转录调控、RNA代谢等层面研究血管生成素的功能机制,发现该蛋白能够... 虽然血管生成素发现于1985年,但由于其性质上的特殊及研究条件的限制,人类对其功能的了解进展缓慢.浙江大学血管生成素研究组建立于2001年,主要从蛋白质相互作用、基因转录调控、RNA代谢等层面研究血管生成素的功能机制,发现该蛋白能够与卵泡抑素、磷脂混杂酶1等蛋白质相互作用而细调r RNA的转录水平;在RNA转录中发挥表观遗传修饰调控因子作用;通过与细胞骨架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而促进细胞迁移;mi R-409-3p通过直接靶向下调该蛋白的表达而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同时,在模式生物斑马鱼中揭示了血管生成素同源基因对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本文全面回顾了我们14年来在血管生成素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 蛋白质相互作用 基因调控 MICRORNA 肿瘤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相互作用蛋白质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向伟 许正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89-1293,共5页
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在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先天免疫过程中均发挥作用,但对其具体生理病理功能和作用机制的了解并不深入全面.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着细胞内的各个生物学过程,可以为目标蛋白质功能和机制的探索提供信息... 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在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先天免疫过程中均发挥作用,但对其具体生理病理功能和作用机制的了解并不深入全面.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着细胞内的各个生物学过程,可以为目标蛋白质功能和机制的探索提供信息.本文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分别从人心肌和肝c DNA文库中筛选了ANG的可能相互作用蛋白质.对筛选获得的20个候选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10个蛋白质含有EGF结构域;有5个蛋白质在KEGG数据库已有记录,主要参与细胞黏附、通讯和迁移等过程.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已经验证α-辅肌动蛋白2(α-actinin 2)、卵泡抑素(follistatin)、磷脂混杂酶1(phospholipid scramblase 1)和腓骨蛋白1(fibulin1)与ANG作用的真实性.本文的蛋白质沉降实验显示,ANG与腓骨蛋白2、3、4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 酵母双杂交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