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生生物样品中微塑料的提取和分离方法综述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陵云 朱静敏 +2 位作者 李佳娜 蔡慧文 施华宏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7-191,197,共6页
目前水生生物样品中微塑料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导致微塑料检出率参差不齐,不同研究成果之间的可比性较差。如何统一从水生生物体中提取和分离微塑料的有效方法,是微塑料研究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综述总结了60多篇文献中不同化学试剂对... 目前水生生物样品中微塑料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导致微塑料检出率参差不齐,不同研究成果之间的可比性较差。如何统一从水生生物体中提取和分离微塑料的有效方法,是微塑料研究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综述总结了60多篇文献中不同化学试剂对水生生物样品的消解效率及其对聚合物物理化学特征的影响,分析了后鉴定过程中滤膜的选择,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水生生物 提取 分离
原文传递
北部湾海域微型、微微型浮游植物类群季节变化及其与棕囊藻赤潮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越 于仁成 +6 位作者 张清春 孔凡洲 亢振军 曹振轶 耿慧霞 郭伟 周名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0-600,共11页
近年来,北部湾海域连年暴发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赤潮,对近海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为了解北部湾海域球形棕囊藻赤潮生消过程及其与其他浮游植物类群的关系,自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北部湾海域开展了9个航次的调查... 近年来,北部湾海域连年暴发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赤潮,对近海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为了解北部湾海域球形棕囊藻赤潮生消过程及其与其他浮游植物类群的关系,自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北部湾海域开展了9个航次的调查,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微型真核藻类、微微型真核藻类、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 spp.)和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p.)等4类浮游植物类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北部湾海域各浮游植物类群主要分布在调查区北部钦州湾外侧海域和雷州半岛西侧近岸海域,其丰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微微型真核藻类在春、秋两季丰度较高,而冬、夏季较低。微型真核藻类、聚球藻和原绿球藻的丰度均呈现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其中聚球藻丰度的季节变化最为显著,与水温变化密切相关。结合对球形棕囊藻赤潮生消过程以及调查海域水文条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北部湾海域球形棕囊藻赤潮发生过程中,海水温度下降至20℃左右,并且聚球藻和原绿球藻丰度具有明显变化,有望作为棕囊藻赤潮的预警指标,为该海域棕囊藻赤潮的预测和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囊藻 赤潮 北部湾 浮游植物
下载PDF
2014-2019年钦江河口典型污染物的入海通量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鲁栋梁 钟复双 +2 位作者 杨斌 张鹏 廖能健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5-252,共8页
基于2014-2019年钦江入海河口断面流量以及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3种典型污染物的浓度,本研究通过LOADEST模型优化了COD、TN和TP入海通量计算方程,其优化后的判定性系数分别为0.857、0.772和0.717,这说明优化后的方程能... 基于2014-2019年钦江入海河口断面流量以及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3种典型污染物的浓度,本研究通过LOADEST模型优化了COD、TN和TP入海通量计算方程,其优化后的判定性系数分别为0.857、0.772和0.717,这说明优化后的方程能够满足钦江河口典型污染物入海通量及水质变化特征的评估。结果表明:(1)2014-2019年,COD、TN和TP无论是浓度还是通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TN依然超标严重;(2)COD、TN和TP季节变化特征显著(p<0.01),入海通量干季低于湿季,浓度干季高于湿季,COD和TN的入海通量与降雨量呈极显著相关性(R^(2)=0.897,p<0.01,R^(2)=0.748,p<0.01),COD和TN主要来自非点源,而TP与降雨量呈显著相关性(R^(2)=0.359,p<0.05),TP不仅受非点源影响,也受点源影响,建议加强沿江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污染物 入海通量 LOADEST模型 钦江河口
原文传递
海底地下水排放对典型红树林蓝碳收支的影响——以广西珍珠湾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亚丽 张芬芬 +4 位作者 陈小刚 李林蔚 王希龙 劳燕玲 杜金洲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7-46,共10页
海底地下水排放(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SGD)是陆海相互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携带的物质对近岸海域生源要素的收支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22Rn示踪技术估算了我国典型红树林海湾—广西珍珠湾在2019年枯季(1月)SGD携带的... 海底地下水排放(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SGD)是陆海相互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携带的物质对近岸海域生源要素的收支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22Rn示踪技术估算了我国典型红树林海湾—广西珍珠湾在2019年枯季(1月)SGD携带的碳通量。调查发现,地下水中222Rn活度、溶解无机碳(DIC)和溶解有机碳(DOC)的平均浓度均高于河水和湾内表层海水。利用222Rn质量平衡模型估算得到珍珠湾SGD速率为(0.36±0.36)m/d,SGD输入到珍珠湾的DIC和DOC通量分别为(2.41±2.63)×10^7 mol/d和(1.96±2.20)×10^6 mol/d。珍珠湾溶解碳的源汇收支表明,SGD携带的DIC和DOC分别占珍珠湾总DIC和总DOC来源的91%和89%。因此,SGD携带的DIC和DOC是珍珠湾DIC和DOC的主要来源,是海岸带蓝碳收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下水排放 氡-222 红树林 碳收支 蓝碳
下载PDF
茅尾海牡蛎养殖管理与建议
5
作者 杨宗尧 蔡琪 +3 位作者 邢皓淋 贾真 于学颖 王京真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牡蛎养殖作为茅尾海周边村落的主要生计方式之一,有着很多年的历史,但大量的养殖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获取了养殖户的生计信息、了解了茅尾海牡蛎养殖情况,针对茅尾海牡蛎养殖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开... 牡蛎养殖作为茅尾海周边村落的主要生计方式之一,有着很多年的历史,但大量的养殖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获取了养殖户的生计信息、了解了茅尾海牡蛎养殖情况,针对茅尾海牡蛎养殖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开展远海养殖、推进牡蛎养殖合作社的发展、推行新的养殖模式、加强浮筏回收管理。以期能够在维护养殖户利益与减轻茅尾海环境问题上取得成效,能为其他海域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茅尾海 浮筏养殖 塑料 管理与建议
下载PDF
桂西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彭倩蓉 田义超 +2 位作者 李春燕 梁楚 林谷梅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7,共11页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是估算生态系统碳源/汇的重要指标,分析NE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之间的响应,对科学评估区域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桂西南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气象数据、...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是估算生态系统碳源/汇的重要指标,分析NE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之间的响应,对科学评估区域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桂西南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气象数据、DEM数据等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桂西南地区NEP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不同气候因子对NEP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8年研究区NEP的均值变化趋势均呈增长趋势,NEP年增长率为2.0384 g·m^(-2)·a^(-1),非喀斯特地区的NEP增长速率为2.7428 g·m^(-2)·a^(-1),而喀斯特地区NEP增长速率为0.6817 g·m^(-2)·a^(-1)。(2)19年来研究区NEP总体在空间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NEP呈极显著增加的区域(15.39%)大于呈极显著减少区域(8.13%),说明研究区整体上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呈现出增强趋势。(3)研究区NEP与气温和降水均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但NEP与降水的相关系数(0.0904)强于与气温的相关系数(0.0455)。(4)研究区内人类活动对NEP正负影响的贡献率分别是50.24%和4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变化趋势 时空变化 气候因子 贡献率 桂西南
下载PDF
茅尾海入海河口区表层沉积物磷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徐程 杨斌 +2 位作者 莫小荣 宁志铭 黄海方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0-257,共8页
以茅尾海两个主要入海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后的连续提取法(SEDEX)对15个采样点沉积物中磷的组分、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了磷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无机磷(IP)是茅岭江和钦江入海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总... 以茅尾海两个主要入海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后的连续提取法(SEDEX)对15个采样点沉积物中磷的组分、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了磷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无机磷(IP)是茅岭江和钦江入海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的主要存在形式,平均分别占TP的64.4%和65.9%,有机磷(OP)均占较小的比例。IP均以铁结合态磷(Fe-P)为主要赋存形态,平均分别占TP的31.2%和28.1%,原生碎屑磷(De-P)、自生磷灰石磷(Ca-P)和可交换态磷(Ex-P)平均占TP比例依次递减。河流输入、沉积物粒度和沉积环境是影响茅尾海入海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及分布的主要因素。磷生物有效性分析表明,茅岭江、钦江入海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磷(BAP)含量分别为2.95~22.52μmol/g和2.67~13.83μmol/g,平均占TP的73.9%和68.8%,呈现较强的释磷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形态 生物有效性 表层沉积物 河口区 茅尾海
原文传递
桂西南地区水源涵养物质量及其价值评估
8
作者 李春燕 田义超 +1 位作者 彭倩蓉 陆大秦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5期49-52,共4页
基于2000—2018年桂西南地区遥感影像等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定量评估水源涵养物质量,利用影子工程法计算水源涵养服务价值。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研究区水源涵养物质量及其价值总体上均呈增加趋势;空间尺度上,水源涵养物质量及其价值分... 基于2000—2018年桂西南地区遥感影像等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定量评估水源涵养物质量,利用影子工程法计算水源涵养服务价值。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研究区水源涵养物质量及其价值总体上均呈增加趋势;空间尺度上,水源涵养物质量及其价值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但大致均呈从南部向北部递减的趋势,大部分地区水源涵养价值呈增加趋势,只有百色市乐业县及沿海地区呈减少趋势;水源涵养价值与坡度、海拔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也与地貌类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价值评估 InVEST模型 影子工程法 桂西南地区
下载PDF
基于南海温盐流数值产品的南海气候态温跃层、温度锋和中尺度涡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尹汉军 谢波涛 +4 位作者 黄必桂 朱宇航 彭世球 李毅能 程高磊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46,共13页
基于区域海洋模式(ROMS)构建了一套覆盖南海区域40a涡分辨率的逐时温盐流数值产品OCEAN_SCS,并利用独立观测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比评估了OCEAN_SCS数据集对南海温跃层、温度锋和中尺度涡的模拟效果。评估结果表明:OCEAN_SCS数据集总... 基于区域海洋模式(ROMS)构建了一套覆盖南海区域40a涡分辨率的逐时温盐流数值产品OCEAN_SCS,并利用独立观测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比评估了OCEAN_SCS数据集对南海温跃层、温度锋和中尺度涡的模拟效果。评估结果表明:OCEAN_SCS数据集总体上对南海温跃层、温度锋和中尺度涡的模拟效果较好,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混合坐标海洋模型(HYCOM)再分析数据产品的计算结果也较为相符,仅在中尺度涡数量、生命周期长度、半径和海表涡动能的模拟上与观测稍有偏差,这也是目前数值模式在模拟中尺度涡方面的瓶颈。研究结果表明OCEAN_SCS数据集能够为进一步研究南海温跃层、温度锋和中尺度涡的生消变化规律等提供数据支撑,可用于更全面地研究南海的海洋环境特征,服务于南海海洋环境保障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洋数值产品 温跃层 温度锋 中尺度涡
下载PDF
基于多学科交融理论初探海洋科学本科专业培养模式——以北部湾大学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鲁栋梁 周姣娣 +2 位作者 杨斌 亢振军 许玉萍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9期245-246,共2页
基于多学科交融理论构建海洋科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和区域海洋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本文以北部湾大学为例,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和体系,探索性提出“1+4+X+Y”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北部湾经济区海... 基于多学科交融理论构建海洋科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和区域海洋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本文以北部湾大学为例,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和体系,探索性提出“1+4+X+Y”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科技人才培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交融 海洋科学 人才培养 北部湾大学
下载PDF
海水环境因子对聚乙烯微塑料吸附锌离子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鲁栋梁 段克 +2 位作者 谢铭梅 杨斌 黄伊婷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8-355,364,共9页
聚乙烯(PE)微塑料是一种新型海洋污染物,易与海水中的锌离子(Zn^(2+))吸附产生复合生态毒性,危害海洋生态系统。不同海水环境因子对PE微塑料吸附Zn^(2+)行为的影响不同,本文探究了Zn^(2+)浓度、微塑料的投加量、盐度和pH等对3种不同目数... 聚乙烯(PE)微塑料是一种新型海洋污染物,易与海水中的锌离子(Zn^(2+))吸附产生复合生态毒性,危害海洋生态系统。不同海水环境因子对PE微塑料吸附Zn^(2+)行为的影响不同,本文探究了Zn^(2+)浓度、微塑料的投加量、盐度和pH等对3种不同目数的PE微塑料吸附Zn^(2+)行为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3种不同目数的PE微塑料对Zn^(2+)的最佳吸附时间均为4 h;吸附能力为30目<100目<500目,最大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428 mg/g、1.454 mg/g和1.498 mg/g;盐度(0~10)对吸附量的抑制率为7%;吸附量随pH的增加而增加,3种目数PE微塑料的最佳投加量均为0.1 g。Freundlich模型为最佳等温吸附方程,3种目数PE微塑料的拟合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82(p<0.01),说明存在多层化学吸附。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为最佳吸附动力学方程,3种目数PE微塑料拟合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1(p<0.01),表明该吸附过程主要为化学吸附。吸附热力学∆G<0,∆H>0,说明PE微塑料对Zn^(2+)的吸附为自发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微塑料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锌离子
原文传递
石油烃对浒苔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沈俊杰 崔芮菲 +2 位作者 林佳宁 周晓见 刘青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2-510,共9页
为探讨石油烃对浒苔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本文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0^(#)柴油和原油水溶性组分在两种浓度下对浒苔孢子的附着和萌发、幼苗的生长、成体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浒苔孢子而言,除了低浓度原油(3 mg/L)对其附着无... 为探讨石油烃对浒苔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本文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0^(#)柴油和原油水溶性组分在两种浓度下对浒苔孢子的附着和萌发、幼苗的生长、成体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浒苔孢子而言,除了低浓度原油(3 mg/L)对其附着无显著影响外,其余处理均可抑制其附着,另外两种高浓度柴油和原油(12 mg/L)均可抑制孢子的萌发过程,而低浓度原油却对其早期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浒苔幼苗而言,两种浓度的柴油和高浓度原油均可抑制其生长,其中高浓度柴油在培养8 d时对幼苗抑制效应最大,幼苗长度仅为对照组的23.69%;对浒苔成体而言,仅高浓度的柴油和原油对其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生长率均在72 h时最低,分别为-2.3%和-1.9%;另外浒苔体内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均受到两种高浓度石油烃的抑制作用,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却在其作用下表现出一定促进效果,最大增幅分别为24.8%和210.6%。因此,浒苔不同发育阶段对石油烃的敏感度为孢子>幼苗>成体,同时柴油对其各阶段的影响效应均高于原油,并且高浓度>低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原油 浒苔 发育阶段
原文传递
钦江河口潮滩红树林群落空间分布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日明 梁喜幸 +2 位作者 周晓妍 黄鹄 戴志军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3-1154,共12页
红树林群落是热带亚热带河口有特色的生态系统,在消浪促淤及存储碳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受到全球海平面上升与人为干扰影响,红树林生境受到破坏,群落结构脆弱。基于此,本文以现场校核的无人机正射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历史遥感影像、钦江... 红树林群落是热带亚热带河口有特色的生态系统,在消浪促淤及存储碳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受到全球海平面上升与人为干扰影响,红树林生境受到破坏,群落结构脆弱。基于此,本文以现场校核的无人机正射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历史遥感影像、钦江河口水体盐度与潮滩沉积物采样分析,研究钦江河口潮滩红树林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及主控要素。结果表明:(1)潮滩分布的红树植物主要有桐花树、无瓣海桑等,其中桐花树为绝对优势种的“纯红树植物”群落,自河口向沿感潮河段逐渐发展成“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群落与“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非红树植物”的混合植物群落。(2)桐花树是钦江河口红树林向海发育的前沿先锋树种,二年生桐花树苗分布最前沿高程低于当地海平面0.11 m,当年胎生苗分布最前沿高程为当地海平面以下0.37 m;桐花树也是钦江感潮段上溯分布极限的树种,当年胎生苗上溯分布极限为距河口10.18 km。(3)潮位与盐度是控制红树林群落在钦江河口分布的主要因子,沉积物粒径的粗细影响红树植物生长与发育。研究成果可为热带山区型河口潮滩红树林保护与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提供重要理论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红树林群落 分布极限 无人机正射影像 河口潮滩 钦江河口
原文传递
光周期对微绿球藻生长和物质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俞秋燕 钱俊霖 +2 位作者 刘青 周晓见 靳翠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64,共9页
为研究光周期对微绿球藻(Nannochloris oculata)生长及物质生产的影响,该文设置了4种长时光周期(光∶暗(h∶h)=24∶0、16∶8、12∶12或8∶16),5种频率光周期(按照光∶暗=16∶8,24 h内分别设置1、4、9、16或25次光暗交替)。结果发现,长... 为研究光周期对微绿球藻(Nannochloris oculata)生长及物质生产的影响,该文设置了4种长时光周期(光∶暗(h∶h)=24∶0、16∶8、12∶12或8∶16),5种频率光周期(按照光∶暗=16∶8,24 h内分别设置1、4、9、16或25次光暗交替)。结果发现,长时光周期对微绿球藻的生物量干重无显著性影响,而频率光周期对生物量干重影响显著。2种光周期对于微绿球藻的叶绿素a含量有极显著影响,生长速度最快的处理组叶绿素a含量最低。2类光周期对微绿球藻脂质生产均有显著影响,24∶0及16∶8处理组获得较高的脂肪产量,24 h内光暗交替9次处理比交替1次的脂肪产量提高了55.65%。微绿球藻的蛋白质生产受光周期影响不大,但多糖生产受光周期影响显著。微绿球藻的脂肪酸中含量最丰富的是C18∶3(n-3)、C16∶0和C18∶2(n-9),频率光周期对其脂肪酸组成和生物柴油性能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绿球藻 长时光周期 频率光周期 生长 物质生产
下载PDF
不同稳定剂对砷污染土壤的稳定效果及抗酸雨淋溶能力 被引量:3
15
作者 莫小荣 李素霞 +2 位作者 吴烈善 林俊良 杨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60-1368,共9页
【目的】探索FeS、电石渣和菌渣对砷污染土壤的稳定效果及抗酸雨淋溶能力,为砷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投加质量比为2%的FeS、电石渣和菌渣到砷污染土壤进行稳定化处理,分析不同稳定处理砷的浸出毒性、生物有效性... 【目的】探索FeS、电石渣和菌渣对砷污染土壤的稳定效果及抗酸雨淋溶能力,为砷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投加质量比为2%的FeS、电石渣和菌渣到砷污染土壤进行稳定化处理,分析不同稳定处理砷的浸出毒性、生物有效性和赋存形态,并通过模拟酸雨试验分析稳定处理后砷污染土壤的抗酸雨淋溶特征。【结果】各稳定处理土壤砷的浸出毒性和生物有效性排序均为污染原土>菌渣组>电石渣组>FeS组;FeS对砷的稳定效果最佳,其处理土壤砷的浸出浓度按照国标硫酸—硝酸法(SNP)、美国毒性浸出程序(TCLP)、化学提取法(CE)和生理原理提取法(PBET)顺序分别为0.90、0.68、3.14和0.15 mg/L。稳定处理降低了土壤易溶态砷含量,FeS组降幅最大,达18.51%,主要将易溶态砷转化为铁型砷;电石渣组次之,主要将易溶态砷转化为钙型砷及部分铁型砷和铝型砷;菌渣组降幅最小,仅为9.23%。模拟酸雨淋溶试验结果表明,淋出液砷的浓度在污染原土最高,其淋洗至第15 d时砷的浓度仍有7.03 mg/L,但呈降低趋势;电石渣组居高不下;菌渣组呈先升高后降低至平稳的变化趋势;FeS组下降至低水平保持平稳;不同稳定处理土壤淋出液pH均升高。淋洗后,各处理土壤总砷含量降幅排序为污染原土>菌渣组>电石渣组>FeS组,污染原土降幅最大,达25.34%,主要降低易溶态砷;FeS组降幅最小,仅为4.89%,主要降低少量易溶态砷和铝型砷;电石渣组和菌渣组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结论】FeS对砷稳定效果好,抗酸雨淋溶能力强,能有效降低土壤砷的浸出毒性和生物有效性;菌渣和电石渣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适合作辅助剂增强稳定效果,但需适量添加电石渣,避免破坏土壤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稳定处理 浸出毒性 生物有效性 模拟酸雨
下载PDF
机载LiDAR在红树林林分平均高估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静雯 田义超 +3 位作者 张强 陶进 张亚丽 黄升光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9-137,共9页
构建基于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数据的林分平均高反演模型可为无瓣海桑长势的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撑。以北部湾茅尾海无瓣海桑红树林湿地为对象,基于机载LiDAR提取的高度和强度参数变量,借助决定系数R^(2)、均方... 构建基于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数据的林分平均高反演模型可为无瓣海桑长势的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撑。以北部湾茅尾海无瓣海桑红树林湿地为对象,基于机载LiDAR提取的高度和强度参数变量,借助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赤池信息准则AIC和贝叶斯信息准则BIC指标对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以及神经网络3种模型进行了优选,在最优模型的支持下估算了研究区的红树林平均高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无瓣海桑的林分平均高介于3.90~11.58 m之间,其中树高较高、胸径较大的无瓣海桑主要分布在潮沟附近以及研究区中部。在估算无瓣海桑的林分平均高时,贡献率最大的是样方点云高度最大值,其次是75%~99%分位数高度。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在估测林分平均高模型中的精度最高(R^(2)=0.9381,RMSE=0.58 m,AIC=80.50和BIC=49.05);支持向量机模型次之,该模型在测试阶段的R^(2)为0.7665,RMSE为1.27 m;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差。总体而言,随机森林模型是研究区无瓣海桑林分平均高反演的最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支持向量机 神经网络 随机森林 林分平均高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干燥方法对海洋沉积物磷形态提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斌 蓝日仲 +3 位作者 亢振军 鲁栋梁 蓝文陆 宁志铭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8-295,共8页
以采集于茅尾海五个典型区域表层沉积物为例,对比了冷冻干燥,恒温烘干和自然风干等三种预处理干燥方法对海洋沉积物磷形态提取及其生物有效性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时间的风干前处理过程促进了沉积物磷化合物微生物降解转化为无机磷(I... 以采集于茅尾海五个典型区域表层沉积物为例,对比了冷冻干燥,恒温烘干和自然风干等三种预处理干燥方法对海洋沉积物磷形态提取及其生物有效性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时间的风干前处理过程促进了沉积物磷化合物微生物降解转化为无机磷(IP),导致风干样品的IP和总磷(TP)浓度最高。不同预处理干燥方法对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影响程度不同,冻干样品中有机磷(OP)浓度最高,烘干样品中可交换态磷(Ex-P)浓度最高,风干样品中铁结合态磷(Fe-P)浓度最高。由于自生磷灰石磷(Ca-P)和原生碎屑磷(De-P)化学性质稳定,提取浓度随干燥方法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相比其他两种方法,冷冻干燥能较为真实地反映海洋沉积物不同形态磷的组成特征,是比较理想的样品干燥方法。相关性分析表明,除了Ca-P之外,不同预处理干燥方法对沉积物中Ex-P、Fe-P、De-P和OP提取的影响是整体性的,并非是由个别样品的变化所导致。风干样品中生物有效磷(BAP)浓度高于其他两种预处理方法,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这三种预处理干燥方法对评价茅尾海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潜在的BAP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方法 海洋沉积物 磷形态 连续分级浸取法 茅尾海
原文传递
环境样品中^(210)Po和^(210)Pb的测量方法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锴骏 王希龙 +3 位作者 霍梦慧 董伟 翟贺争 焦玲 《中国辐射卫生》 2022年第2期245-249,254,共6页
^(210)Po和^(210)Pb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二者具有较强的毒性,电离能力强,会对人体健康持续造成伤害。因此,测定环境样品中^(210)Po和^(210)Pb的活度浓度,评估其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环境样品中^(210)Po和^(210... ^(210)Po和^(210)Pb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二者具有较强的毒性,电离能力强,会对人体健康持续造成伤害。因此,测定环境样品中^(210)Po和^(210)Pb的活度浓度,评估其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环境样品中^(210)Po和^(210)Pb分析方法与测量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0)Po ^(210)Pb 环境样品 分析方法
原文传递
美国沿海、流域和海域一体化治理经验及启示
19
作者 段克 刘峥延 +3 位作者 梁生康 袁国华 鲁栋梁 许玉萍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1年第11期44-53,共10页
美国是海陆协同治理的先行者,其流域和近海一体化综合治理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价值。文章从政策法规、TMDL计划、监测评估和典型案例等方面,梳理了美国流域和近海综合治理进程、趋势和经验。基于此,提出完善我国流域和近海综合治理的对... 美国是海陆协同治理的先行者,其流域和近海一体化综合治理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价值。文章从政策法规、TMDL计划、监测评估和典型案例等方面,梳理了美国流域和近海综合治理进程、趋势和经验。基于此,提出完善我国流域和近海综合治理的对策建议:(1)加强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支撑体系建设;(2)提升污水处理厂等环境基础设施水平;(3)健全排污许可证制度;(4)建立和完善水质交易制度;(5)加大非点源污染治理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总量控制 水质交易 最佳管理实践 切萨皮克湾 美国
下载PDF
基于渔民生态知识的广西北部湾中华白海豚目击状况初探
20
作者 李鼎 杨宗尧 +7 位作者 杨家靖 黄伟东 黎赞 杨嘉琪 朱静敏 周姣娣 于学颖 王京真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0年第12期10-13,共4页
通过收集和整理渔民目击中华白海豚的地方性生态知识,了解中华白海豚的分布及目击状况,可为进一步开展其种群的野外调研,为本地观豚游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基于渔民访问,对广西北部湾近岸沿海不同区域海豚目击状况(季节,天气,风浪,... 通过收集和整理渔民目击中华白海豚的地方性生态知识,了解中华白海豚的分布及目击状况,可为进一步开展其种群的野外调研,为本地观豚游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基于渔民访问,对广西北部湾近岸沿海不同区域海豚目击状况(季节,天气,风浪,潮汐,时间)进行整理,结果显示钦州湾到廉州湾和沙田海域的目击人数比其他海域要多。反馈在秋季,天气晴朗,海面平静(风浪II级以下)条件下更容易目击到海豚的渔民数量在总样本中占比显著。研究为进一步开展野外考察,详实地了解海豚的活动规律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中华白海豚 地方性生态知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