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年晋职学者
1
作者 任丑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429-434,共6页
王华平 男,1972年9月生,湖北通山人。现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知识论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心智哲学、认知科学哲学与... 王华平 男,1972年9月生,湖北通山人。现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知识论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心智哲学、认知科学哲学与知识论。在《哲学研究》等期刊发表CSSCI论文20余篇,其中11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1部,译著2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研究成果曾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代表性著作有:《心灵与世界:一种知觉哲学的考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代表性学术论文有:《行动问题与行动的知觉理论》 (《哲学研究》2013年第12期) 、《他心的直接感知理论》 (《哲学研究》2012年第9期) 、《概念内容与非概念内容》 (《哲学研究》2009年第9期) 、《错觉论证与析取论》 (《哲学研究》2009年第9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哲学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教研室主任 学会副秘书长 优秀科研成果 知觉理论 学术论文
原文传递
2015年逝世学者
2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434-436,共3页
王育殊(1928~2015) 男,1928年10月生,上海松江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原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副主任、教授。曾供职于南京工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历任德育教研室副主任、自然辩证法教研室副主任、哲学与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哲学与科学系副主... 王育殊(1928~2015) 男,1928年10月生,上海松江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原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副主任、教授。曾供职于南京工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历任德育教研室副主任、自然辩证法教研室副主任、哲学与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哲学与科学系副主任,江苏省伦理学会第一任会长。王育殊先生是改革开放以后东南大学文科发展的奠基人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他率先在东南大学开设“伦理学”课程,得到广泛好评,被聘请到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授课。80年代中后期主编全国第一部《科学伦理学》,开辟了科学伦理学研究方向。王育殊先生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招收伦理学方向研究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伦理学学者。2015年4月15日在南京逝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工学院 科学伦理学 中国共产党党员 南京大学 教研室副主任 副所长 东南大学 上海松江
原文传递
第11届两岸三地四校南北哲学论坛
3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544-544,共1页
12月5~6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由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主题为“存在、生命与价值”。在开幕式上,王博教授、张双利教授、王庆节教授和汪文圣教授分别代表“两岸三地四校”致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的学者们... 12月5~6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由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主题为“存在、生命与价值”。在开幕式上,王博教授、张双利教授、王庆节教授和汪文圣教授分别代表“两岸三地四校”致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的学者们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从各自不同的学科和传统出发,对共同关注的学术问题进行了不同路向的探讨与交流,体现了哲学所应有的共同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打破日渐分立的哲学学科壁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三地 台湾政治大学 哲学论坛 香港中文大学 北京大学 学科壁垒 复旦大学 开幕式
原文传递
重构中的儒学: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成立5周年学术研讨会
4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510-510,共1页
6月2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台湾地区的40余位学者出席会议。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原所长乐黛云先生首先致辞,回顾了汤一介先生在儒学研究院初创期对未来发展的整体规划,指出“中国思想如何走向世界”... 6月2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台湾地区的40余位学者出席会议。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原所长乐黛云先生首先致辞,回顾了汤一介先生在儒学研究院初创期对未来发展的整体规划,指出“中国思想如何走向世界”是汤先生与自己始终在考虑的问题。乐先生肯定了儒学研究院成立5年来取得的科研成果,并表达了对儒学研究院发展壮大的期许。儒学研究院院长王博教授汇报了儒学研究院过去5年的主要工作,认为儒学传统在当代不应仅仅停留在学术参与层面,更应关注对社会的重建和对整个中国的塑造。他希望儒学研究院未来能够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进行儒学内部对话的同时,搭建起儒学与其他思想间对话的桥梁,增进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与会学者以“重构中的儒学”为主题,分别对“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儒家思想在社会建构中的作用”、“儒家传统之研究与发展”等议题进行了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向世界 研究与发展 科研成果 乐黛云 原所长 汤一介 整体规划 儒学传统
原文传递
北京大学分析哲学研究中心2015年研究生暑期学校
5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557-557,共1页
7月6~10日在北京大学举办。本次暑期学校围绕“认知怀疑论:知识与质疑”这一核心论题,邀请现执教于美国斯沃斯莫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的德裔知名知识论学者彼得·鲍曼(Peter Baumann) 教授开设为期5天的系列专题讲座,主题分别... 7月6~10日在北京大学举办。本次暑期学校围绕“认知怀疑论:知识与质疑”这一核心论题,邀请现执教于美国斯沃斯莫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的德裔知名知识论学者彼得·鲍曼(Peter Baumann) 教授开设为期5天的系列专题讲座,主题分别是:“经典怀疑论”、“当代怀疑论”、“针对怀疑论的回应与当代知识论:常识”、“针对怀疑论的回应与当代知识论:外在主义与认知封闭”、“针对怀疑论的回应与当代知识论:敏感性、安全性与语境主义”。来自全国各地的本科高年级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青年教师近70名学员参加本次暑期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暑期学校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北京大学 语境主义 外在主义 青年教师 分析哲学
原文传递
自然社会: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
6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37-337,共1页
该著将自然法问题作为西方现代思想的原点,聚焦于现代自然法学派的第一代人物,以此来论述西方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现代自然法学派对于理解、塑造现代世界的一系列基本政治学说和道德思想具有关键意义。无论是政府必须基于社会成员的同... 该著将自然法问题作为西方现代思想的原点,聚焦于现代自然法学派的第一代人物,以此来论述西方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现代自然法学派对于理解、塑造现代世界的一系列基本政治学说和道德思想具有关键意义。无论是政府必须基于社会成员的同意和授权的社会契约论思想,还是经济生活中的财产与所有权的学说,大到国际法与国际社会的概念,小到自主的道德个体形象,以及个人的自然权利和自由平等的概念,所有这些现代人在公共生活和私人领域中经常遭遇的观念和制度,其根源都出自现代自然法学派的著作。然而,对现代自然法学派的广泛研究,却很少深入触及到这些常见理论背后隐含的现代政治道德思想对人性的真正理解。该著基于晚近国际学界对有关问题的最新文献,通过系统考察现代自然法学派的第一代人物 (格老秀斯、霍布斯、普芬多夫和洛克)的主要著作,深入分析了现代自然法学派讨论的基本主题,希望能够展现现代自然法学派构建的现代人性论的核心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老秀斯 自然法 社会契约论 私人领域 道德思想 现代道德 权利和自由 国际法
原文传递
2015年中国法国哲学年会
7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529-529,共1页
10月17~18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法国哲学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主题是“法国哲学与笛卡尔主义传统”。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北京大学... 10月17~18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法国哲学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主题是“法国哲学与笛卡尔主义传统”。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4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28篇,对笛卡尔与笛卡尔主义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内外高校 南京大学 现代外国哲学 法国哲学 巴黎第一大学
原文传递
哲学与宗教的永恒同盟:谢林《哲学与宗教》释义
8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57-357,共1页
哲学与宗教之间的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的关系,无论对于哲学还是对于宗教而言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近代哲学里,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和康德的《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都曾经对此作出过深入探讨,而谢林的《哲学与宗教》则... 哲学与宗教之间的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的关系,无论对于哲学还是对于宗教而言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近代哲学里,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和康德的《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都曾经对此作出过深入探讨,而谢林的《哲学与宗教》则把前两者的宗教哲学思想推进到了极致。《哲学与宗教》是谢林“同一性哲学”时期的代表著作之一,在谢林的整个哲学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承前启后的关键角色。鉴于此,作者采用了逐章详细释义的方式,从历史的和哲学的角度出发,系统全面地阐释了这部著作的核心思想,比如哲学与宗教在内容上的同一性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性、两者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具体分析,以及哲学与宗教最终如何通过各自的重新定位而建立起一种永恒和谐的关系。此外,该著收录了作者翻译的《哲学与宗教》全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与宗教 宗教哲学思想 谢林 斯宾诺莎 近代哲学 同一性 《神学政治论》 关键角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