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多巴单用及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60
1
作者 姜立刚 李海平 李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4-425,共2页
目的探讨美多巴单用及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该院帕金森病专病门诊及住院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美多巴,观察组给予多巴联合普拉克索,连续治疗8 w。比较两组汉密顿抑... 目的探讨美多巴单用及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该院帕金森病专病门诊及住院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美多巴,观察组给予多巴联合普拉克索,连续治疗8 w。比较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Hoehn-Yahr分期、临床疗效及副作用量表(TESS)评分。结果治疗后1~8 w,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 w后,观察组Hoehn-Yahr分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PD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其效果优于单纯美多巴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美多巴 普拉克索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正五聚体蛋白3、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8
2
作者 王金成 姜立刚 +1 位作者 李海平 王军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正五聚体蛋白(PTX)3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32例和不稳定斑块组28例,并选取同期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正五聚体蛋白(PTX)3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32例和不稳定斑块组28例,并选取同期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三组受检者的血清PTX3及CRP水平,并分析PTX3、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PTX3、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稳定斑块组PTX3、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TX3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明显相关性(r=-0.391,P<0.05),而CRP无明显相关(r=-0.182,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TX3、CRP水平有明显上升趋势,且PTX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五聚体蛋白3 C反应蛋白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海平 李威 王红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并评价Hcy在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量52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结果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血...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并评价Hcy在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量52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结果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Hcy水平越高急性期脑梗死的梗死灶越大,两者呈直线相关关系,正相关。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HH)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HH在中青年中发病率较高。血浆Hcy浓度越高的急性期脑梗死者梗死灶体积越大。血浆Hcy浓度能反应梗死灶的大小及病情的程度,对有脑血管病倾向的中青年血浆Hcy可作为常规检查或作为病情监测和预后估计指标,以便采取干预措施,对预防和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中青年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剂量与疗效关系探讨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雪 姜立刚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145-149,共5页
目的:临床探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盐酸普拉克索)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剂量与疗效关系,旨在为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其中A组给予单纯服用盐酸普拉克索,B组在服用多巴丝肼基础上加服盐酸... 目的:临床探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盐酸普拉克索)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剂量与疗效关系,旨在为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其中A组给予单纯服用盐酸普拉克索,B组在服用多巴丝肼基础上加服盐酸普拉克索,C组在服用吡贝地尔、多巴丝肼后将吡贝地尔替换为盐酸普拉克索,比较分析治疗前、后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指标数据差异性,以此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给予服用盐酸普拉克索后UPDRS均值均低于基线(P〈0.05),其中A组患者的UPDRSI总评分与基线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UPDRSⅡ、Ⅲ总评分与基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的UPDRSI、Ⅱ、Ⅲ总评分与基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PDRS1V总评分与基线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证实,单用盐酸普拉克索治疗PD疗效确切,而随着增加服用盐酸普拉克索剂量治疗后患者的非运动、运动症状改善明显,表明盐酸普拉克索剂量大小与帕金森患者的情绪、精神及行为改善有关,但是与治疗并发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盐酸普拉克索 剂量 疗效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威 孙博谦 李昕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 cy)水平对脑卒中临床亚型、复发及痴呆的影响,并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与脑卒中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检测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 cy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不...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 cy)水平对脑卒中临床亚型、复发及痴呆的影响,并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与脑卒中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检测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 cy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临床亚型,脑白质损伤组与非脑白质损伤组,青年组与老年组,痴呆组与非痴呆组。对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血浆H cy水平进行比较,对HH脑卒中传统危险因素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首次发作(FCS)组血浆H cy水平明显低于复发(RCS)组(P<0.01),HH发生率比较RCS组明显高于FCS组(P<0.05)。痴呆组血浆H cy水平与对照组有差别(P<0.01)。饮酒者血浆H cy含量明显高于不摄入酒精者(P<0.05)。结论HH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HH,在复发性脑卒中患者中尤其明显。血浆H cy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同时HH与血管性痴呆和/或变性性痴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同型半胱氨酸 痴呆
下载PDF
脑血栓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水平的比较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朝辉 鞠文博 黄竞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52-1153,共2页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就是参与血栓形成,该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其表面的糖蛋白来完成的,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包括血小板质膜糖蛋白和颗粒膜糖蛋白。较重要的血小板质膜糖蛋白有CD41(GPIIb,CD61(GPma),CD42a(GPIX),CD42b(GPIb),CD36...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就是参与血栓形成,该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其表面的糖蛋白来完成的,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包括血小板质膜糖蛋白和颗粒膜糖蛋白。较重要的血小板质膜糖蛋白有CD41(GPIIb,CD61(GPma),CD42a(GPIX),CD42b(GPIb),CD36(GPIV)。在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内α-颗粒膜糖蛋白和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处于静息状态,在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因素刺激下,Q-颗粒膜和溶酶体膜与血小板胞浆膜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CD62P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川 庞猛 +1 位作者 宋继东 陈嘉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244-2247,共4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为卒中后抑郁提供可能的预测因素和生物学依据。方法收集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病人共50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情况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就PSD发生可能相关...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为卒中后抑郁提供可能的预测因素和生物学依据。方法收集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病人共50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情况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就PSD发生可能相关的32个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并进行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蛋白水平的测定。结果脑卒中后抑郁总发病率46.0%,其中轻度抑郁占22.0%,中度抑郁占18.0%,重度抑郁占6.0%。对看护人的满意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DND)、社会支持情况(SSRS)与PSD发生密切相关。PSD患者血清TC水平低于对照组和非抑郁组,HDL-C水平亦低于对照组,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SD的发生是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血清TC水平降低与PSD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状态 相关因素 血脂
下载PDF
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炎性介质水平和炎性细胞百分比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胡波 滕飞 +2 位作者 王红艳 张璐 袁红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1-325,共5页
目的: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炎性介质水平和炎性细胞百分比,阐明白细胞介素8(IL-8)和中性粒细胞在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的CV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60例CVA患者,分为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组(n=30)和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效组(... 目的: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炎性介质水平和炎性细胞百分比,阐明白细胞介素8(IL-8)和中性粒细胞在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的CV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60例CVA患者,分为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组(n=30)和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效组(n=30),同时选取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n=30)。检测3组研究对象诱导痰上清液中IL-8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观察诱导痰中细胞学分类,记录咳嗽症状评分。结果: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组患者诱导痰中IL-8水平明显高于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效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诱导痰中ECP水平明显低于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效组(P<0.05),但与正常组水平接近(P>0.05);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组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效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组患者咳嗽症状评分与诱导痰中IL-8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64,P<0.01),并与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关系(r=0.889,P<0.01)。结论:IL-8和中性粒细胞参与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的CVA的发病,可加重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使咳嗽症状加重;在临床上IL-8和中性粒细胞检测可作为CVA诊断、严重程度及疗效判定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8 中性粒细胞 咳嗽变异性哮喘 支气管舒张剂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Th17/Treg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12
9
作者 姜立刚 慕振兴 孙博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外周血Th17/Treg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收集50例PD患者(PD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Control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Treg细胞含量;采用ELISA检测血浆...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外周血Th17/Treg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收集50例PD患者(PD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Control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Treg细胞含量;采用ELISA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TGF-β、IL-6和IL-17水平。结果流式细胞计数结果显示,PD组的外周血Treg细胞和Th17细胞水平较Control组均显著增加(P均<0.01),Treg细胞的增长程度明显大于大于Th17细胞,同时PD组Treg/Th17细胞比较Control组也明显增加(P均<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PD组的血浆TGF-β1、IL-6及IL-17含量均有显著增加(P均<0.01)。结论 PD患者的外周血Treg/Th17平衡存在失衡,提示PD病理过程可能与其外周血Treg/Th17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TH17细胞 TREG细胞 TGF-Β1 IL-6
下载PDF
非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甄海艳 滕飞月 谢云亮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00-105,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非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HT)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上早期识别、预防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维普、CBM数据库,筛选非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HT相关危险因... 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非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HT)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上早期识别、预防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维普、CBM数据库,筛选非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HT相关危险因素的文献,运用Revman 5.3和Stata 14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16项研究中总样本量7045例,HT组986例,非HT组6059例。Meta分析各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男性0.81(0.68,0.96),年龄0.70(-0.16,1.55),心房颤动3.35(2.25,4.48),高血压0.82(0.67,1.01),糖尿病1.23(0.96,1.52),高脂血症1.24(0.53,2.91),卒中史1.33(0.98,1.79),饮酒史1.30(0.84,1.99),吸烟史1.92(1.19,3.10),抗血小板治疗0.67(0.29,1.56),抗凝治疗2.18(1.15,4.12),大面积梗死4.08(2.40,6.94),血糖1.08(0.67,1.49),收缩压7.07(-3.51,17.55),舒张压0.61(-1.26,2.49),总胆固醇-0.17(-0.31,-0.03),三酰甘油-0.12(-0.21,-0.04),低密度脂蛋白-0.01(-0.21,0.18),高密度脂蛋白0.04(0.01,0.08),血小板计数4.93(-18.44,28.31),NIHSS评分2.94(1.41,4.47)。结论心房颤动、大面积梗死、吸烟、抗凝治疗及NIHSS评分为非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HT的危险因素。男性、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为非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HT的保护性因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史、高脂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血糖、收缩压、舒张压、饮酒、抗血小板治疗及血小板计数与非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HT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溶栓 脑梗死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CD62p在诊断急性脑梗死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付璐 王朝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4-717,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表达率,探讨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绘制ROC曲线,确定阴阳性截点,阐明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采用FITC和PE双标定法检测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CD62p阳性率,并与高危组及正常人组进行对照研究,对CD... 目的通过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表达率,探讨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绘制ROC曲线,确定阴阳性截点,阐明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采用FITC和PE双标定法检测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CD62p阳性率,并与高危组及正常人组进行对照研究,对CD62p与脑梗死的关系进行ROC曲线分析,确定CD62p阳性率适用于判断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截点。结果病例组CD62p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危组及对照组(P<0.01)。动态观察病例组CD62p阳性表达率,第24 h血浆CD62p表达率最高,第7 d、第14 d呈逐渐下降趋势,但第14 d时仍高于高危组及对照组(P<0.01)。使用CD62p阳性表达率绘制ROC曲线,最终选取CD62p阳性表达率5.20%为截点,得出结果提示敏感度92%,特异度95%,阳性预测值98%,阴性预测值73%,符合率(正确率)92%。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组、高危组患者体内血小板发生活化的程度增加,但急性脑梗死组血小板活化程度更高,并且CD62p的阳性表达率越高提示病情越重。经CD62p阳性表达率绘制的ROC曲线证实,当检测CD62p高于5.2%时,预示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极大,为进一步寻找脑梗死早期筛查指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膜糖蛋白 CD62P 流式细胞术 ROC曲线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斑块性质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丁希艳 李威 +5 位作者 于学鹏 崔敏 杨超 李春 姜立刚 李海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CEUS)探讨颈动脉狭窄斑块性质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颈内动脉狭窄(>70%)的患者24例,其中纳入狭窄处斑块45个作为研究对象。超声造影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化情况,行头部MRI检查明确诊断,检测患者血...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CEUS)探讨颈动脉狭窄斑块性质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颈内动脉狭窄(>70%)的患者24例,其中纳入狭窄处斑块45个作为研究对象。超声造影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化情况,行头部MRI检查明确诊断,检测患者血清中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化验指标,并对其治疗前后的状态行NIHSS评分。分析颈内动脉狭窄处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增强程度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同侧脑梗死灶、血脂及预后等情况的关系。结果(1)有临床症状和无临床症状两组斑块内新生血管造影剂的增强强度比较(42.61±13.63VS 18.29±6.68,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ICA狭窄同侧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狭窄处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增强强度比较(34.66±13.67 VS 20.36±6.53,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ICA狭窄处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强度与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水平无统计学意义;(4)ICA狭窄处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强度与治疗前NIHSS评分及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差值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1)有临床症状组ICA狭窄处斑块的新生血管增强强度明显高于无临床症状组;(2)ICA狭窄同侧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与其狭窄处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强度有相关性;(3)ICA狭窄处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增强强度与其高血压病病史、2型糖尿病病史、LDL和T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4)ICA狭窄处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强度与治疗前NIHSS评分及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差值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动脉粥样硬化 颈内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9
13
作者 石璐平 孙文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5390-5392,共3页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指由脑血管病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1〕,包括非痴呆性VCl(VCIND)和血管性痴呆(VD)〔2〕。早期诊断VCIND并控制其危险因素对于延缓痴呆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腔隙性脑梗死(LI)是脑小血管病(CSVD)的...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指由脑血管病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1〕,包括非痴呆性VCl(VCIND)和血管性痴呆(VD)〔2〕。早期诊断VCIND并控制其危险因素对于延缓痴呆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腔隙性脑梗死(LI)是脑小血管病(CSVD)的一种常见类型,目前认为皮质下多发性LI是造成认知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被认为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旨在对LI与VCI的关系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在VCI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VCI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性认知障碍
下载PDF
蒙古族人群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姝瑶 刘佳 +2 位作者 姚墨 齐晓飞 孙文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44-846,共3页
目的探讨蒙古族人群患脑梗死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蒙古族脑梗死患者73例(发病<7d)为病例组及蒙古族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入选者均为3代以上蒙古族。检查2组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_(12)及LDL水平,进行相关... 目的探讨蒙古族人群患脑梗死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蒙古族脑梗死患者73例(发病<7d)为病例组及蒙古族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入选者均为3代以上蒙古族。检查2组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_(12)及LDL水平,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Hcy[(21.34±16.51)μmol/L vs(13.78±5.78)μmol/L,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Hcy与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呈负相关(P<0.01)。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是患者影响因素(P<0.05);血清Hcy水平升高是蒙古族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8,95%CI:2.43~11.27,P=0.006)。结论血清Hcy是蒙古族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半胱氨酸 高血压 糖尿病 吸烟 维生素B12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朝辉 李洋 李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79-118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74例脑血管病人(38例脑梗死,36例脑出血)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通过抗凝,标记,溶血加入PBS振荡上EPICS流式细胞仪直接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脑...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74例脑血管病人(38例脑梗死,36例脑出血)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通过抗凝,标记,溶血加入PBS振荡上EPICS流式细胞仪直接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脑出血患者急性期(1 w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不同损伤部位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为基底节区>脑干>额叶>顶叶>颞叶>小脑>枕叶,且出血量或梗死面积越大免疫功能下降越显著。结论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存在严重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病变性质(梗死或出血)不是决定性因素,而可能取决于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脑血管病人急性期提高其免疫功能对治疗及预后都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脑血管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博谦 李威 李昕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38-639,共2页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引起脑血管病的致病机制及酒精导致脑血管病的原因。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出血性卒中组与...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引起脑血管病的致病机制及酒精导致脑血管病的原因。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出血性卒中组与缺血性卒中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和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组、饮酒组和非饮酒组,分别比较白细胞、单核细胞和血浆Hcy水平。结果:HH组与Hcy正常组相比白细胞及单核细胞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饮酒组血浆Hcy含量明显高于不摄入酒精者(P<0.05)。结论:Hcy可以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从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研究还发现酗酒患者可通过增加血浆Hcy水平而增加脑血管病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同型半胱氨酸 单核粒细胞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痴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威 李昕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73-147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血管性和(或)变性性痴呆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量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痴呆组与非痴呆组,脑白质损伤组与非脑白质损伤组。对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血浆...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血管性和(或)变性性痴呆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量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痴呆组与非痴呆组,脑白质损伤组与非脑白质损伤组。对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痴呆组与脑白质损伤组血浆Hcy水平与各自对照组均有差别(P<0.01)。校正年龄后血浆Hcy每增加1μmol/L脑卒中患者痴呆发病风险增加1.084倍,95%可信区间(CI)为1.032-1.139(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与血管性痴呆和(或)变性性痴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痴呆 脑白质损伤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蒋维海 孙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3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收集该院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28例,测定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水平,分析骨密度和骨代谢水平与Harri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收集该院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28例,测定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水平,分析骨密度和骨代谢水平与Harri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2个月患者Harris评分高于术前(P<0.05)。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Harris评分与感兴趣区域1(ROI 1)、ROI 7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ROI 1、ROI 2、ROI 3、ROI 5、ROI 6和ROI 7骨密度水平降低(P<0.05);手术前后ROI 4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升高(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降低,可能与骨破坏有关,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稳定性 骨密度 骨代谢
下载PDF
丁苯酞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和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天琦 白洋 王策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5294-5296,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96例,随机分为添加丁苯酞治疗组(丁苯酞组48例)和不添加丁苯酞治疗组(常规治疗组48例);同时选择门诊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48例)。...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96例,随机分为添加丁苯酞治疗组(丁苯酞组48例)和不添加丁苯酞治疗组(常规治疗组48例);同时选择门诊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48例)。分别测定入院时和治疗后3 d,7 d,14 d血浆LPA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进行评估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采用Barthel指数(BI)、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等测试。结果两组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LPA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丁苯酞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浆LPA水平在治疗后3 d和7 d逐渐下降,14 d基本降至正常水平,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但丁苯酞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与治疗前及与常规治疗比较,丁苯酞组治疗14 d后SAS、SD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添加丁苯酞可显著降低血浆LPA水平,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焦虑、抑郁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酸(LPA) 丁苯酞注射液 脑血栓形成 日常生活能力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化蛋白质抗体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玮瑶 孙文萍 +4 位作者 于洪泉 郑中华 赵东海 杨淑艳 齐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3-1015,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化蛋白质抗体水平,比较与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方法留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75)与正常体检人员(n=36)的血清,ELISA法分析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化蛋白质抗体的水平,并分析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化蛋白质抗体水平,比较与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方法留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75)与正常体检人员(n=36)的血清,ELISA法分析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化蛋白质抗体的水平,并分析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生化指标、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结果脑卒中组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脑卒中组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化蛋白质抗体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卒中组患者血清中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和维生素B_(12)呈升高趋势,血糖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卒中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叶酸水平下降。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化蛋白质抗体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多因素促使了该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化蛋白质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