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在辅助诊断和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薛昊罡 冷冰 +4 位作者 马恩元 蒋维海 崔双 单广宇 苗婷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84-1985,共2页
目的了解不同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含量,明确其与骨质疏松的相关规律。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97例骨质疏松患者,所有诊断参照1999年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测量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 目的了解不同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含量,明确其与骨质疏松的相关规律。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97例骨质疏松患者,所有诊断参照1999年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测量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对照分析测量结果。结果骨量减少组与对照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严重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与骨质疏松情况呈一定的正相关性,测定血清细胞因子变化水平能辅助诊断骨质疏松,也可了解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血清细胞因子
下载PDF
AGEs对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2
作者 薛昊罡 冷冰 +4 位作者 马恩元 蒋维海 崔双 单广宇 苗婷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08-1811,共4页
目的探讨AGEs对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D大鼠腹腔内注射STZ诱导建立糖尿病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观察AGEs血清学、骨密度、骨组织中BMP-2基因、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BMD、生物力学指标、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反映成骨活... 目的探讨AGEs对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D大鼠腹腔内注射STZ诱导建立糖尿病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观察AGEs血清学、骨密度、骨组织中BMP-2基因、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BMD、生物力学指标、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反映成骨活性的参数均降低,AGEs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糖尿病组BMP-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清AGEs与BMP-2 mRNA和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5(P<0.05)、-0.621(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血清AGEs含量显著增高,与BMP-2 mRNA和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AGEs和BMP-2均参与了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S BMP-2 糖尿病 骨质疏松
下载PDF
吲哚氰绿排泄试验与参与肝纤维化的细胞因子-TGF-β1mRNA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夏凤国 范建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19-1721,共3页
目的探讨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与参与肝纤维化的细胞因子-TGFβ1mRNA表达相关性,验证ICG排泄试验可以作为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一个敏感指标。方法 42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和CCl4组(C组)。C组通过CCl4皮下注射造模,于... 目的探讨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与参与肝纤维化的细胞因子-TGFβ1mRNA表达相关性,验证ICG排泄试验可以作为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一个敏感指标。方法 42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和CCl4组(C组)。C组通过CCl4皮下注射造模,于造模后第2、4、6、8周分别测定ICG15分钟潴留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TGF-β1mRNA表达。结果成功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准确测定ICG15分钟潴留率。TGF-β1 mRNA量:正常组、第2、4、6、8周组间TGF-β1mRNA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正常组相比,第4、6、8周组TGF-β1mRNA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第2周组TGF-β1mRNA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余各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ICG排泄试验与肝纤维化的细胞因子-TGF-β1mRNA表达具有良好相关性,该试验可以作为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G排泄试验 诊断 早期肝纤维化 细胞因子TGF-β1
下载PDF
葛根异黄酮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叶兴龙 赵丽晶 +1 位作者 王丽娜 孔月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074-2078,共5页
目的探讨葛根异黄酮对丙酸睾酮诱发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按体质量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葛根异黄酮高、中、低剂量组,非那雄胺阳性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做假手术外,其他5组做... 目的探讨葛根异黄酮对丙酸睾酮诱发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按体质量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葛根异黄酮高、中、低剂量组,非那雄胺阳性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做假手术外,其他5组做去势手术,待恢复后5组大鼠均以丙酸睾酮(10 mg·kg^(-1)·d^(-1))皮下注射10 d建立前列腺增生模型,然后每2d皮下注射1次。葛根异黄酮高,中,低剂量组于造模第2天灌胃给药(40,80,160 mg·kg^(-1)·d^(-1)),阳性对照组灌胃非那雄胺(1. 0 mg·kg^(-1)·d^(-1)),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持续给药28 d。末次给药后麻醉,分离前列腺和精囊腺组织,称量其湿重和体积,并计算前列腺和精囊腺指数;取血,测量血清中双氢睾酮(DHT)和雌二醇(E2)含量;测量前列腺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各组随机取前列腺组织做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前列腺组织病理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列腺和精囊腺指数明显升高、体积增大(P <0. 01),大鼠血清DHT、E2水平明显升高(P <0. 01),大鼠组织中MDA含量升高而NO水平、NOS和SOD活性明显降低(P <0. 01),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前列腺腺腔大小不一致,有明显的扩张和增生,腔内充满粉色浓染均质状物,有乳头状突起,间质可见明显的血管扩张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与模型组比较,葛根异黄酮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前列腺和精囊腺指数和体积均明显降低(P <0. 05或P <0. 01),葛根异黄酮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DHT和E2水平均明显降低(P <0. 05或P <0. 01),各治疗组除葛根异黄酮低剂量组,MDA含量降低而NO、NOS以及SOD水平升高(P <0. 05或P <0. 01),HE染色葛根异黄酮低剂量组中度增生,阳性对照组和葛根异黄酮中剂量组前列腺组织轻度增生,葛根异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葛根异黄酮 丙酸睾酮 双氢睾酮 雌二醇
原文传递
葛根异黄酮对去势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叶兴龙 赵丽晶 +1 位作者 郝进源 朱彤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890-2893,共4页
目的探讨葛根异黄酮对去势小鼠前列腺增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小鼠麻醉切除双侧睾丸后,皮下注射丙酸睾酮7 mg·kg^-1·d^-1建立前列腺增生模型。按体重将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非那雄胺1.4 mg·kg^-... 目的探讨葛根异黄酮对去势小鼠前列腺增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小鼠麻醉切除双侧睾丸后,皮下注射丙酸睾酮7 mg·kg^-1·d^-1建立前列腺增生模型。按体重将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非那雄胺1.4 mg·kg^-1·d^-1)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葛根异黄酮50,100,200mg·kg^-1·d^-1)。造模第2天,各组灌胃蒸馏水、非那雄胺和不同剂量的葛根异黄酮,持续给药4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5α-还原酶(5AR)的活性和前列腺组织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以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的5AR活性分别为(2.46±0.06),(2.64±0.10),(2.51±0.08),(2.56±0.03),(2.48±0.05)和(2.53±0.04)U·L^-1;上述这6组前列腺组织中TNF-α的含量分别为(102.96±7.17),(118.56±5.16),(100.59±5.46),(104.11±2.68),(103.03±3.52)和(102.54±9.95)pg·m L^-1;上述这6组的IL-8含量分别为(9.07±0.54),(10.81±0.67),(9.46±0.74),(9.78±0.31),(9.28±0.55)和(9.21±0.73)pg·m L^-1;上述这6组的SOD活力分别为(240.76±27.81),(173.03±14.48),(249.21±18.12),(218.55±31.20),(255.53±19.52)和(219.06±16.90)U·m L^-1;上述这6组的MDA含量分别为(7.64±1.16),(11.58±0.68),(9.51±1.06),(9.23±1.12),(8.91±0.82)和(9.90±1.50)nmol·m L^-1。上述指标: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个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除低剂量实验组的5AR外,其余指标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葛根异黄酮对小鼠前列腺增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降低5AR活性、降低TNF-α和IL-8含量、提高SOD抗氧化酶活力和清除MDA脂质过氧化产物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异黄酮 良性前列腺增生 非那雄胺 去势手术
原文传递
叶黄素对人前列腺癌PC-3M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叶兴龙 赵丽晶 金丁健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42-1645,共4页
目的探讨叶黄素对体外培养人前列腺癌PC-3M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人前列腺癌PC-3M细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0(对照组)、5、10、20、40μmol/L叶黄素组,采用噻唑蓝法检测PC-3M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C-3M细... 目的探讨叶黄素对体外培养人前列腺癌PC-3M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人前列腺癌PC-3M细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0(对照组)、5、10、20、40μmol/L叶黄素组,采用噻唑蓝法检测PC-3M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C-3M细胞周期,采用荧光显色法观察细胞形态,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caspase-3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叶黄素组PC-3M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 <0.01);与对照组比较,叶黄素10、20、40μmol/L剂量组PC-3M细胞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 <0.01);与对照组比较,叶黄素各剂量组PC-3M细胞形状发生明显变化,细胞变圆,核碎裂且核染色质凝聚,凋亡小体形成,且随剂量增加凋亡数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叶黄素组PC-3M细胞上清液中caspase-3含量明显升高,呈剂量效应关系(P <0.05)。结论叶黄素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前列腺癌PC-3M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叶黄素增加PC-3M细胞caspase-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PC-3M细胞 叶黄素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辛亮 徐路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7期528-530,共3页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又称主动脉夹层分离.主动脉壁发生中层坏死或退行性病变,当内膜破坏时,血液在主动脉压力作用下,在中层内形成血肿并主要向远端延伸形成夹层动脉瘤.   ……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高血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