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城郊冬季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颗粒物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72
1
作者 刘庆阳 刘艳菊 +3 位作者 杨峥 张婷婷 张美根 钟震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8,共7页
本研究分析了北京冬季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颗粒物污染特征,通过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其形成的可能原因.观测于2013年1月24—31日进行,在西三环城区和大兴郊区使用中流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采集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并采用... 本研究分析了北京冬季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颗粒物污染特征,通过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其形成的可能原因.观测于2013年1月24—31日进行,在西三环城区和大兴郊区使用中流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采集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并采用离子色谱和元素碳/有机碳分析仪分析了PM2.5上的水溶性离子、元素碳和有机碳浓度.结果表明,本次重污染天气的大气日均能见度低于3.0 km.PM10和PM2.5质量浓度日均最大值分别为675.5和453.4μg·m-3,平均质量浓度为349.2和260.8μg·m-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所规定的二级浓度限值.通过比较PM2.5上化学成分的浓度发现,在城区和郊区,此次天气形成的共同污染源为冬季燃煤燃烧、汽车尾气排放和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而土壤/沙尘对郊区污染天气的形成有部分贡献.大气中PM2.5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呈对数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冬季 大气颗粒物 污染特征 能见度
原文传递
牦牛分布特点及其种群数量 被引量:50
2
作者 孟庆辉 陈永杏 +4 位作者 董红敏 白加德 刘艳菊 郭青云 成振华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0-85,共6页
论文依据文献将我国牦牛的种群数量和历史上关键节点的分布范围和分布特点做一综述和归纳总结,以其对牦牛藏语文献进行梳理,为后人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牦牛 种群数量 分布
下载PDF
中国麋鹿种群现状调查 被引量:44
3
作者 杨戎生 张林源 +1 位作者 唐宝田 钟震宇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6-81,共6页
麋鹿是野外绝灭物种 ,其野生种群早已从自然界消失。因此建立和发展圈养种群是麋鹿重引进项目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也是整个麋鹿保护行动的关键环节。自从 1 985年中国进行第一个麋鹿重引进项目以来 ,圈养种群的数量增加很快。到 2 0 0 ... 麋鹿是野外绝灭物种 ,其野生种群早已从自然界消失。因此建立和发展圈养种群是麋鹿重引进项目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也是整个麋鹿保护行动的关键环节。自从 1 985年中国进行第一个麋鹿重引进项目以来 ,圈养种群的数量增加很快。到 2 0 0 1年全国麋鹿的总数量已达 1 2 0 0多头 ,其中绝大多数生活在圈养和半野生的条件下。本篇报告概述了我国麋鹿圈养种群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分析了一些小圈养种群在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和原因 ,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糜鹿 种群 迁地保护 保护协作网络 就地保护
下载PDF
北京城区PM_(2.5)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44
4
作者 张婷婷 马文林 +3 位作者 亓学奎 曲晶明 贾凯 刘艳菊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58-2766,共9页
为研究北京城区PM_(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浓度水平、季节变化特征与主要来源,于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在北京西三环交通带附近采集4个季节PM_(2.5)有效样品95组,利用热光反射法测定了PM_(2.5)中OC和EC的质量浓度,并对OC/EC值... 为研究北京城区PM_(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浓度水平、季节变化特征与主要来源,于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在北京西三环交通带附近采集4个季节PM_(2.5)有效样品95组,利用热光反射法测定了PM_(2.5)中OC和EC的质量浓度,并对OC/EC值、OC与EC相关性、二次有机碳(SOC)等特征及污染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PM_(2.5)平均质量浓度为(109.9±7.99)μg·m^(-3). PM_(2.5)中OC的年平均质量浓度为(13.49±4.32)μg·m^(-3),占PM_(2.5)的13.13%; EC的年平均质量浓度为(5.41±1.83)μg·m^(-3),占PM_(2.5)的5.2%.OC和EC平均浓度及OC和EC在PM_(2.5)中所占比例的季节变化特征均为冬季最高,秋季大于春季,夏季最低.4个季节PM_(2.5)中OC/EC比值均大于2.0,表明各季节存在二次有机碳(SOC)的生成,采用OC/EC最小比值法对SOC含量进行了估算,SOC年平均浓度为(6.88±1.10)μg·m^(-3),占OC含量的50.86%,冬秋季节的SOC浓度水平高于春夏季节.夏季SOC对OC的贡献率为62.22%,高于其他季节.相关性分析表明,OC与EC的相关性在春季(R2=0.9046)和秋季(R2=0.8886)高于夏季(R2=0.4472)和冬季(R2=0.6018),表明春秋两季OC与EC来源相似且相对简单.进一步对PM_(2.5)中8个碳组分质量浓度进行分析显示,北京城区大气碳质气溶胶主要来自汽油车排放和燃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有机碳 元素碳 二次有机碳 季节特征
下载PDF
2012年春季京津冀地区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40
5
作者 刘庆阳 刘艳菊 +3 位作者 赵强 张婷婷 张美根 王存美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843-2850,共8页
本研究表征了2012年春季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京津冀地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污染特征.借助PM10的水溶性元素、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浓度,分析推断沙尘暴天气过程中矿物气溶胶对城市气溶胶污染的交汇叠加作用.使用中流量大气颗粒物采样... 本研究表征了2012年春季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京津冀地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污染特征.借助PM10的水溶性元素、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浓度,分析推断沙尘暴天气过程中矿物气溶胶对城市气溶胶污染的交汇叠加作用.使用中流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于2012年4月1日~5月24日,在北京市西三环、天津空港经济区和张家口火车南站附近同时采集可吸入颗粒物(PM10),采用离子色谱和元素碳/有机碳分析仪分析获取其水溶性离子、元素碳和有机碳浓度.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北京、天津和张家口这3个采样点PM10质量浓度的日均值分别为233.82、279.64和238.13μg·m-3.4月27~29日,3个地区发生了沙尘暴天气,PM10质量浓度的最大日均值分别达755.54、831.32、582.82μg·m-3.沙尘暴期PM10的有机碳(OC)浓度、二次有机碳(SOC)/OC的比值、硝酸根(NO-3)和硫酸根(SO2-4)浓度均高于非沙尘暴期间.采用电荷平衡计算证明沙尘暴期间大气颗粒物表明呈碱性,说明外来沙尘暴与本地污染相互叠加,矿物元素改变了颗粒物表面的酸碱性,沙尘暴和有机物发生耦合,促进了二次有机物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春季 可吸入颗粒物PM10 污染特征 京津冀地区
原文传递
湖北石首野生麋鹿种群大量死亡原因调查 被引量:30
6
作者 张林源 温华军 +4 位作者 钟震宇 李鹏飞 王文 李坤 沙平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91,共3页
2010年2月13日~3月16日,湖北省石首市长江南岸三合垸的野生麋鹿出现大量死亡疫情,31 d内死亡45头,死亡率为22.8%(45/197)。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与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该麋鹿种群死亡是由魏氏梭菌与气单胞菌感染所致... 2010年2月13日~3月16日,湖北省石首市长江南岸三合垸的野生麋鹿出现大量死亡疫情,31 d内死亡45头,死亡率为22.8%(45/197)。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与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该麋鹿种群死亡是由魏氏梭菌与气单胞菌感染所致。由于初春麋鹿在过度采食芦苇嫩芽、饮用污染水和天气变化较大等多种诱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免疫力低的麋鹿发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野生种群 猝死症 魏氏梭菌 气单胞菌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北京市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24
7
作者 付刚 白加德 +4 位作者 齐月 闫冰 贺婧 肖能文 李俊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30-839,共10页
城市化背景下"社会-自然"耦合生态系统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以GIS为平台,使用SPOT5和Landsat 8 OLI遥感数据等多元数据,运用"敏感、弹性和压力"生态脆弱性评估框架模型,结合空间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北... 城市化背景下"社会-自然"耦合生态系统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以GIS为平台,使用SPOT5和Landsat 8 OLI遥感数据等多元数据,运用"敏感、弹性和压力"生态脆弱性评估框架模型,结合空间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北京市生态脆弱度(EVI)、生态敏感度(ESI)、生态弹性度(EEI)和生态压力度(EPI),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1)北京市生态脆弱性整体程度呈中等水平,但城镇区域生态脆弱性偏高(极高和高度脆弱区面积占北京市总面积的34%),山地林区生态脆弱性较低(一般脆弱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2)生态脆弱性的敏感度、弹性度和压力度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 196、0. 526和0. 278,平原地区植被覆盖度低和城镇建设用地比例过高是北京市生态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子。(3) EVI、ESI、EEI和EPI与土地利用方式均呈显著相关,其中EVI与建设用地相关性最大,Pearson相关系数为0. 80。(4)建议北京市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应针对不同区域的脆弱性特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优化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生态敏感性 生态弹性 生态压力 空间主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北京路边9种植物叶片表面微结构及其滞尘潜力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鹏骞 朱明淏 +1 位作者 刘艳菊 杨峥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26-2133,共8页
以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等9种常见于北京市区主干道旁的园林植物的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境扫描电镜(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SEM)对这些植物叶片的气孔、表皮毛等微形态特征及其对颗粒物的滞留作用进行... 以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等9种常见于北京市区主干道旁的园林植物的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境扫描电镜(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SEM)对这些植物叶片的气孔、表皮毛等微形态特征及其对颗粒物的滞留作用进行观察和描述,并对在叶片上滞留的颗粒物进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片是滞留大气颗粒物的主要器官之一,叶片上下表皮的微结构差异影响其对颗粒物的滞留潜力。叶片上的细纹结构、细胞之间的间隔、气孔等部位镶嵌着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叶片表皮的细纹结构越密集、细胞之间的间隔越小、气孔密度越大,对颗粒物的阻滞作用越明显。另外,叶片表皮毛能够对颗粒物起到一定的滞留作用。植物分泌的液态状物质能够粘滞颗粒物。除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外,其他8种植物叶片表面滞留的粒径介于0.1~0.5 mm之间的颗粒物最多,介于0.5~1 mm之间的次之,粒径>1 mm以上的颗粒物数量最少。通过能谱分析发现,C和O在植物叶片滞留的颗粒物中广泛存在;Si、Fe、Mn等在大多数植物叶片上也有发现。以北京西三环这一市区主干道为例,根据不同元素在植物叶片上的积累,基本可以判断,植物借助叶表皮微形态学结构特征,在富集颗粒物的同时,对以燃油型、燃煤型和工业生产排放的颗粒为主的大气污染物具有净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表面微形态特征 颗粒物 滞尘潜力 能谱分析
下载PDF
鹿源类中药材DNA序列分析及马鹿和梅花鹿的PCR鉴定 被引量:19
9
作者 白根本 张林源 +2 位作者 刘春生 程伟 陈代贤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66-1569,共4页
目的采用特异引物PCR扩增鉴定马鹿和梅花鹿源中药材。方法从马鹿、梅花鹿等国内11种鹿的鹿血和鹿茸中提取DNA,用通用引物L1091和H1478调取细胞线粒体12SrRNA基因片段,在该片段核苷酸序列比对的基础上,设计马鹿和梅花鹿高特异性PCR鉴定... 目的采用特异引物PCR扩增鉴定马鹿和梅花鹿源中药材。方法从马鹿、梅花鹿等国内11种鹿的鹿血和鹿茸中提取DNA,用通用引物L1091和H1478调取细胞线粒体12SrRNA基因片段,在该片段核苷酸序列比对的基础上,设计马鹿和梅花鹿高特异性PCR鉴定引物对,并进行PCR特异性鉴定。结果12SrRNA基因片段能较好地在种的水平上将不同的种区分开来;特异引物对(EP-1/H1478和EP-2/H1478)PCR可准确地鉴定出马鹿和梅花鹿等。结论特异引物PCR适宜马鹿、梅花鹿等珍贵中药材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 DNA序列 PCR鉴定
下载PDF
外来植物豚草入侵机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邓贞贞 白加德 +1 位作者 赵彩云 李俊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63,共10页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是世界公认的恶性入侵杂草,其花粉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高致敏原,豚草入侵到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中威胁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发现豚草的成功入侵与其自身入侵性、...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是世界公认的恶性入侵杂草,其花粉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高致敏原,豚草入侵到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中威胁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发现豚草的成功入侵与其自身入侵性、生境可入侵性和人类干扰密切相关:1)豚草的入侵性在于其具有的高繁殖体压力、高水肥利用效率、化感作用、表型可塑性和遗传多样性;2)生境的可入侵性是由于具有适宜豚草生长的气候条件和可利用资源,生物多样性较低,且缺乏天敌和高竞争力的土著植物;3)国际贸易、耕作等人类活动及全球变化对豚草的入侵性和生境的可入侵性具有促进作用。建议今后应加强豚草可控试验,以探究豚草入侵的地下过程,研究豚草的成功入侵与其生物学特征、表型可塑性、遗传多样性和本地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草 可入侵性 入侵机制 入侵性 繁殖体压力
下载PDF
糜鹿回归自然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杨戎生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S1期62-65,共4页
由于麋鹿原始栖息地的改变和破碎化,保护麋鹿只能采取迁地与就地保护相结合的策略,即建立一个包括许多(迁地和就地)亚种群的超种群。湖北石首天鹅洲湿地麋鹿保护区的麋鹿群是目前世界上生活在最接近原始栖息地条件下的麋鹿亚种群。在历... 由于麋鹿原始栖息地的改变和破碎化,保护麋鹿只能采取迁地与就地保护相结合的策略,即建立一个包括许多(迁地和就地)亚种群的超种群。湖北石首天鹅洲湿地麋鹿保护区的麋鹿群是目前世界上生活在最接近原始栖息地条件下的麋鹿亚种群。在历史上麋鹿是其原始分布区的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它们是大型草食动物,起着次级生产者的作用,后来被家畜取代。麋鹿回归自然对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性与完整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自然栖息地 湿地生态系统
下载PDF
北京4个功能区春冬季大气重污染期间PM_(10)和PM_(2.5)化学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艳菊 杨峥 +4 位作者 刘庆阳 亓学奎 张婷婷 王欣欣 朱明淏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1-646,共16页
选取北京4个功能区,包括西三环(交通带)、花园北路(商业区)、昌平农村(乡村)、麋鹿苑(郊区)作为研究对象,在2015年春冬季的4次重污染过程分别采集PM_(10)和PM_(2.5)样品,采用主成分分析解析采样期间PM_(10)和PM_(2.5)的污染来源,分析10... 选取北京4个功能区,包括西三环(交通带)、花园北路(商业区)、昌平农村(乡村)、麋鹿苑(郊区)作为研究对象,在2015年春冬季的4次重污染过程分别采集PM_(10)和PM_(2.5)样品,采用主成分分析解析采样期间PM_(10)和PM_(2.5)的污染来源,分析10种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元素碳(OC/EC)、16种多环芳烃(PAHs)以及7种重金属元素(Zn、Mn、Pb、Ni、Cu、Cr和As)的污染特征,结合气象条件和后向轨迹,探讨几次典型污染事件形成的气象影响因素及颗粒物化学成分差异。结果表明:采样期间,4月9日、15日的西三环,3月16—17日的花园北路,11月12—16日的昌平农村和3月28—29日的麋鹿苑日均PM_(10)和PM_(2.5)浓度分别大于200和100μg/m 3,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类功能区浓度限值,属于重污染天气。4个采样点颗粒物中主要污染物均为二次水溶性离子NO 3-、SO 42-及NH 4+和二次有机碳(SOC)。颗粒物中PAHs以4~6环为主,重金属元素以Zn和Mn为主。4个功能区采样点50%~95%水溶性离子、43%~93%的PAHs、44%~97%的7种重金属元素富集在PM_(2.5)中。不同功能区采样点颗粒物化学组分各有特点,西三环的NO 3-、花园北路的Cl-和NH 4+、昌平农村的NH 4+以及麋鹿苑的Ca2+浓度在总水溶性离子中占比较高;花园北路的PAHs、昌平农村的PAHs和Ni在颗粒物中占比较高。采样期间PM_(10)和PM_(2.5)污染主要来源于燃煤源、交通和二次源以及生物质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大气颗粒物 化学组分 污染特征 功能区 重污染天气 沙尘暴
下载PDF
广西北海西村港互花米草对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赵彩云 柳晓燕 +2 位作者 白加德 吕凤春 李俊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0-639,共10页
为了解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红树林的生态影响,作者对位于北海市西村港的红树林湿地以及周边互花米草盐沼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连续4次取样,按照取样时间研究大型底栖... 为了解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红树林的生态影响,作者对位于北海市西村港的红树林湿地以及周边互花米草盐沼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连续4次取样,按照取样时间研究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物种组成、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特征的差异,探讨互花米草入侵红树林湿地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本研究共采集底栖动物16种,隶属于5门7纲15科,其中互花米草群落10种,红树林湿地12种。研究发现互花米草入侵后中国绿螂(Glauconome chinensis)个体数量剧增,导致不同采样时间互花米草盐沼的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红树林湿地;除个别月份外,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互花米草群落。基于生境–采样时间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指数在两种生境间差异显著;两种生境的Margalef丰富度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不同采样时间差异显著;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物种数量在两种生境间和不同采样时间差异均显著。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密度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的关键因子,而互花米草株高可以解释物种个体数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指数在两种生境的变化。对不同采样时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非度量多维度(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分析结果表明,红树林与互花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似性很低。总而言之,在西村港地区,互花米草入侵虽然增加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但由于优势物种的凸显,显著降低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且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与红树林群落相比已有差异。由此可见,互花米草入侵红树林对当地的大型底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SPARTINA alterniflora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生物入侵
原文传递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鸟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鹏骞 张志明 +5 位作者 白加德 刘艳菊 周彩贤 孟玉萍 钟震宇 杨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40-1749,共10页
城市公园及城市其他自然保护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鸟类最主要的栖息场所。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造成很大影响,鸟类生存空间不断缩小,其群落结构受到影响。南海子麋鹿苑周边正在经历快速城市化,为了摸... 城市公园及城市其他自然保护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鸟类最主要的栖息场所。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造成很大影响,鸟类生存空间不断缩小,其群落结构受到影响。南海子麋鹿苑周边正在经历快速城市化,为了摸清该地区鸟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自2014年10月起对研究区野生鸟类种类、数量和分布特点进行连续调查,共记录鸟类18目、49科、156种;其中,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16种。鸟类优势种随年份变化和季节变化不一,总体来看,绿头鸭、灰喜鹊、喜鹊、[树]麻雀等留鸟为研究区优势种。研究区鸟类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呈现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的变化规律;鸟类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呈现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的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影响鸟类多样性的因素,提出连通城市绿地,打通动物迁徙通道;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理念,创造多样的景观;对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区域限制人类活动,保护野生鸟类生境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生境 城市公园 城市化 保护
下载PDF
中国麋鹿种群发展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白加德 张林源 +1 位作者 钟震宇 董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5-230,共6页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为中国特有种。由于人类的猎捕和环境的变迁,在1900年左右该种群在中国基本灭绝。麋鹿重引入是中国第一个重大物种重引入项目,目前已经建立了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为中国特有种。由于人类的猎捕和环境的变迁,在1900年左右该种群在中国基本灭绝。麋鹿重引入是中国第一个重大物种重引入项目,目前已经建立了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代表了中国麋鹿的人工圈养、半人工圈养和自然放养3种方式。作者从麋鹿的生物学特征、生境、种群、遗传繁殖、饲养管理及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详细阐述了中国麋鹿种群发展现状及其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为促进麋鹿种群的健康繁衍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种群 发展现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近20年NDVI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鹏骞 胡理乐 白加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6,共8页
健康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保障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京津冀城镇快速发展过程中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有助于该区域城镇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植被指数NDVI时空变化特征可反映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及其演变规律。基于MOD13Q1和Landsat... 健康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保障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京津冀城镇快速发展过程中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有助于该区域城镇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植被指数NDVI时空变化特征可反映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及其演变规律。基于MOD13Q1和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法分析近20年(2000—2019年)京津冀地区不同功能区和北京市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功能区划分参考《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结果表明,(1)近20年京津冀地区NDVI略有增加,但增速缓慢,仅为0.025/(10 a),前4年(2000—2004年)增长明显,随后基本保持不变,略有波动,其中西北部生态涵养区NDVI最高且增长最多,但张家口市NDVI低于其他地区。(2)NDVI变化趋势数据结果显示,近20年,植被改善的区域占京津冀地区总面积的88.09%,退化的区域仅占11.91%。前10年(2000—2009年)植被改善的区域占京津冀地区总面积的95.13%,退化的区域面积仅占4.87%;后10年(2010—2019年)植被改善的区域略有减少,占总面积的92.88%,退化的区域增加,占7.12%。改善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核心功能区和南部功能拓展区,退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的张家口市和承德市。(3)北京市近20年NDVI波动增长,增长幅度深山区>浅山区>平原区。京津冀地区近20年采取的生态保护工程改善了植被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圈 生态涵养区 植被指数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北京南海子麋鹿种群半散放饲养管理 被引量:12
17
作者 钟震宇 张林源 +1 位作者 夏经世 王宝祥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50-53,共4页
总结和介绍了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多年来半散放鹿群管理技术、冬季过冬补饲技术、半散放区内水体的管理及草场科学改良等主要目标,以恢复园囿种群。
关键词 麋鹿 半散放 饲养管理 生物学特性 异地引种 过冬补饲
下载PDF
不同城市化梯度对北京绿地植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高慧 肖能文 +4 位作者 高晓奇 付刚 闫冰 李俊生 白加德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1期69-82,共14页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目前城市生态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按照北京城市发展梯度,对北京城区六环内公园、居民区和道路3类绿地类型中的植物群落进行踏查和样方调查,分析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对城市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目前城市生态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按照北京城市发展梯度,对北京城区六环内公园、居民区和道路3类绿地类型中的植物群落进行踏查和样方调查,分析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对城市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北京城区六环内共调查到103科319属536种植物,其中,多种科有菊科、蔷薇科、禾本科和豆科等,多种属有李属(Prunus)和蒿属(Artemisia)等;2)国外引进种有80种,占总物种数的14.9%,国内引进种有95种,占总物种数的17.7%,本地物种数有361种,占总物种数的67.4%;3)城市绿地植物中乔木和灌木的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多样性随着城市化梯度的递增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草本的变化不明显;植物物种均匀度随着城市化梯度的增加无明显的变化规律,物种同质化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绿地类型 植物 群落 同质化 物种丰富度 CCA排序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下北京市湿地面积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树苗 白加德 +5 位作者 李夷平 常江 孟庆辉 肖能文 李俊生 陈颀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2,共3页
以1993年10月19日和2003年10月15日的landsat 5 ETM+遥感影像、2013年8月25日环境卫星1号A星影像作为数据源,研究城市化进程下3个时期北京市湿地面积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93年、2003年和2013年的北京市湿地面积分别为519.289 km2、4... 以1993年10月19日和2003年10月15日的landsat 5 ETM+遥感影像、2013年8月25日环境卫星1号A星影像作为数据源,研究城市化进程下3个时期北京市湿地面积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93年、2003年和2013年的北京市湿地面积分别为519.289 km2、408.621 km2和393.896 km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扩张,北京市湿地面积主要在1993~2003年期间大幅减少了110.668 km2,北京市湿地面积减少主要是由于湿地被开垦为耕地和被转变为建设用地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湿地面积 土地利用 遥感影像
原文传递
环渤海滨海湿地鸻鹬类水鸟多样性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被引量:9
20
作者 付梦娣 贾强 +5 位作者 任月恒 周汉昌 李俊生 张渊媛 白加德 陈克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8882-8891,共10页
环渤海湿地是水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驿站,尤其对于该线路上的鸻鹬鸟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环渤海地区12处典型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于2016-2020年每年春季开展水鸟调查,明确了鸻鹬类水鸟群落组成及其时空变化,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 环渤海湿地是水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驿站,尤其对于该线路上的鸻鹬鸟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环渤海地区12处典型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于2016-2020年每年春季开展水鸟调查,明确了鸻鹬类水鸟群落组成及其时空变化,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分析了鸻鹬类水鸟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评估了各环境因子的影响强度。结果表明:(1)共记录到鸻鹬类水鸟7科51种,几乎全部为旅鸟。全球极危物种1种,濒危物种3种,近危物种9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8种。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黑尾塍鹬(Limosa limosa)、灰鸻(Pluvialis squatarola)、斑尾塍鹬(Limosa lapponica)个体数量最多。(2)山东黄河三角洲、辽宁辽河口、天津北大港等河口湿地,水鸟种类多,单位面积水鸟数量较少。(3)河北沧州沿海、山东滨州贝壳堤岛及其周边区域为环渤海地区湿地集中区,水鸟种类较多。(4)综合影响强度为保护强度>食物>气候,建立自然保护地是保护水鸟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5)建议将河北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提升至国家级,扩大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对山东黄河三角洲、辽宁辽河口覆盖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优化整合。研究结果能为环渤海地区鸻鹬类水鸟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鸻鹬类 物种多样性 环境影响因子 结构方程模型 环渤海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