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痴呆特别照料单元的现状和展望
1
作者 管锦群 梁艳彩 +2 位作者 刘赛男 侯海燕 孙虹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56-160,共5页
在痴呆负担日益沉重的背景下,痴呆特别照料单元(Dementia Special Care Units,DSCU)作为旨在为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症患者提供专病照料的有效手段逐渐受到重视。经过长期发展,DSCU在物理空间、人力资源建设、效果评价等方面已经形成成熟... 在痴呆负担日益沉重的背景下,痴呆特别照料单元(Dementia Special Care Units,DSCU)作为旨在为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症患者提供专病照料的有效手段逐渐受到重视。经过长期发展,DSCU在物理空间、人力资源建设、效果评价等方面已经形成成熟的建设策略,实践证明规范的DSCU可以帮助控制痴呆相关精神行为异常(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使痴呆患者获益。本文就DSCU的发展、建设、展望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特别照料单元 痴呆 痴呆相关精神行为异常
下载PDF
Ⅰ期临床试验病历记录要求与书写规范实践共识
2
作者 许重远 潘芸芸 +9 位作者 贺晴 陈勇川 沈一峰 王美霞 吴国兰 曾星 钟国平 温预关 游广智 徐平声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10期979-982,共4页
为规范Ⅰ期临床试验病历的书写,有效保障临床试验中采集的数据可溯源,加强源数据受控管理,提高Ⅰ期临床试验的研究效率与质量,保护受试者/参与者的权益与安全,“中国临床研究能力提升与受试者保护”高峰论坛(CCHRPP)组建行业专家团队,... 为规范Ⅰ期临床试验病历的书写,有效保障临床试验中采集的数据可溯源,加强源数据受控管理,提高Ⅰ期临床试验的研究效率与质量,保护受试者/参与者的权益与安全,“中国临床研究能力提升与受试者保护”高峰论坛(CCHRPP)组建行业专家团队,根据《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注册核查要点与判定原则(试行)》等相关规定,参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13年版)》《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等规范,结合实践共同起草、审核并制定《Ⅰ期临床试验病历记录要求与书写规范实践共识》。本共识适用于Ⅰ期临床试验,明确:①具备电子数据采集系统条件时,受试者/参与者相关检验检查数据以临床试验机构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等信息系统数据为源数据,涵盖试验筛选期、入组、给药、样本采集与处理、安全性观察与随访/随诊等全过程数据实时采集的原始记录为源文件;②不具备电子数据采集系统条件时,采用受控的纸质病历与电子病历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记录试验过程。纸质记录包括知情同意书、装订成册的纸质病历、原始记录表格(药物管理表、血样采集表、样本处理表)等,需受控管理,表格进行版本控制。本共识旨在为Ⅰ期临床试验病历的书写提供实践参考。人体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研究可参照本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期临床试验 病历记录 书写规范 实践共识
下载PDF
分子检测在血液肿瘤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3
作者 郑勤龙 李洋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血液肿瘤是一类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分子检测及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为血液肿瘤的诊断、分型、预后分层、靶向药物治疗选择及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监测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血液肿瘤是一类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分子检测及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为血液肿瘤的诊断、分型、预后分层、靶向药物治疗选择及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监测等提供了理论基础,极大地推动了精准诊断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综上,分子检测在血液肿瘤的临床诊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分子检测 诊断 预后 用药 MRD 监测
下载PDF
创伤性颅脑损伤继发垂体功能低下的研究现状
4
作者 管锦群 梁艳彩 +2 位作者 刘赛男 李剑 孙虹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85-488,共4页
创伤后垂体功能低下在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多发,垂体功能低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包括循环障碍、代谢紊乱、神经和(或)精神功能障碍等,可加剧原发病恶化,增加病残率和致死率,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该病的诊断、治疗、康复涉... 创伤后垂体功能低下在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多发,垂体功能低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包括循环障碍、代谢紊乱、神经和(或)精神功能障碍等,可加剧原发病恶化,增加病残率和致死率,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该病的诊断、治疗、康复涉及多个学科,容易被忽视,需要引起关注。本文就PTHP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和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创伤性垂体功能低下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肿瘤患者静脉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研究
5
作者 徐燕 陈凤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117-0119,共3页
探讨肿瘤患者PICC静脉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2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各66例;调查研究对象静脉PICC置管后导致并发症的因... 探讨肿瘤患者PICC静脉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2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各66例;调查研究对象静脉PICC置管后导致并发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确定危险因素,并对并发症组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肿瘤患者PICC静脉置管后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置管次数、穿刺点出血、导管脱落、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局部过敏性皮炎和机械性静脉炎。A组护理满意度(20例,60.60%)明显低于B组(32例,96.9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和护理肿瘤患者PICC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可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静脉PICC置管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下载PDF
剂量调整后的奥加伊妥珠单抗两剂疗法治疗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6
作者 安丽红 赵德峰 +6 位作者 侯瑞峰 关欢欢 闫红 林跃辉 童春容 吴彤 刘双又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11-916,共6页
目的观察靶向CD22的抗体奥加伊妥珠单抗两剂疗法对于多线治疗后特别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治疗后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在北京高博博仁医院血液科接受两剂CD2... 目的观察靶向CD22的抗体奥加伊妥珠单抗两剂疗法对于多线治疗后特别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治疗后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在北京高博博仁医院血液科接受两剂CD22单抗治疗并评估了疗效的R/R B-ALL患者(包括成人和儿童)。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经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表达CD22抗原(>80%白血病细胞表达CD22)。所用CD22单抗为注射用奥加伊妥珠单抗,剂型为1 mg/瓶。成人每剂1 mg,儿童每剂不超过1 mg,最大剂量0.85 mg/m^(2);每例患者用两剂,总剂量均小于标准剂量1.8 mg/m^(2)。结果共纳入21例R/R B-ALL患者,5例儿童(<18岁)和16例成人。17例患者骨髓/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比例为5.0%~99.0%或伴有髓外病变,4例仅骨髓微小残留病(MRD)阳性。14例患者接受过CD19和CD22 CAR-T细胞治疗,4例接受过CD19 CAR-T细胞治疗,3例接受过CD3/CD19双特异性抗体治疗。11例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经CD22单抗治疗后,14例(66.7%)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其中1例为MRD阳性CR),4例仅有骨髓MRD阳性者均转为MRD阴性。6例CD22 CAR-T细胞治疗失败者中,4例经随后的CD22单抗治疗达到CR。7例(33.3%)患者治疗无效。5例(23.8%)患者在抗体治疗过程中发生Ⅰ~Ⅲ级肝毒性,1例无效患儿在挽救性移植过程中发生肝静脉闭塞病(HVOD),经治疗后痊愈。结论对于多线治疗(包括移植及CD19/CD22 CAR-T细胞)后的R/R B-ALL患者,两剂CD22抗体方案疗效好、费用低,肝毒性和HVOD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B淋巴细胞 急性 复发/难治 CD22 奥加伊妥珠单抗
原文传递
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基因突变谱及预后分析
7
作者 姜春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第8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运用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的基因突变谱及预后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高博博仁医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400例为研究对象,运用NGS检测基因突变情况,总结分析患儿基因...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运用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的基因突变谱及预后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高博博仁医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400例为研究对象,运用NGS检测基因突变情况,总结分析患儿基因突变谱及预后。结果400例患儿中,检出体细胞突变235例,以单核苷酸变异为主要突变类型,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为KRAS,其次为NOTCH1、NRAS。RAS通路、TP53、PAX5突变基因只在B-ALL患儿中检出,PTEN、FBXW7突变基因只在T-ALL患儿中检出;B-ALL患儿检出突变基因主要为NRAS,T-ALL患儿检出突变基因主要为NOTCH1。B-ALL患儿检出突变基因的平均数少于T-ALL患儿(P<0.05)。根据是否有遗传变异将患儿分成无突变组与突变组,在性别、年龄、初诊白细胞计数、染色体核型方面,两组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融合基因方面,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ALL患儿中,体细胞突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突变类型,与临床表型、预后有着一定的关系,可将NGS看作是MICM分型检查的一项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测序技术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基因突变谱 预后
原文传递
恶性淋巴瘤患者心理弹性现状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186-189,共4页
恶性淋巴瘤患者因疾病原因、治疗导致不良反应以及文化水平、社会支持水平、经济水平较差易引起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疾病的恢复,本文通过对心理弹性评价工具、心理弹性现状、心理弹性影响因素、护理干预措施等方面进... 恶性淋巴瘤患者因疾病原因、治疗导致不良反应以及文化水平、社会支持水平、经济水平较差易引起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疾病的恢复,本文通过对心理弹性评价工具、心理弹性现状、心理弹性影响因素、护理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引起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心理弹性的重视,建议实行早期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心理弹性 护理干预 综述
下载PDF
强化护理核心制度在促进医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宋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156-158,共3页
研究强化核心制度对于医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促进性作用。方法:从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对照组,由护理人员为其提供常规护理服务。自2021年1月开始,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制定和实施护理核... 研究强化核心制度对于医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促进性作用。方法:从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对照组,由护理人员为其提供常规护理服务。自2021年1月开始,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制定和实施护理核心制度,并从2021年1月-12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观察组,由经过培训后的护理人员为其实施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同时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观察组在护理安全、护理文书、基础护理和消毒隔离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强化护理核心制度更能够得到广大患者的接受与认可,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以及促进医院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核心制度 医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护患纠纷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PICC维护同质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与成效探讨
10
作者 宋晋 陈凤英 樊鹏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189-191,共3页
分析PICC维护同质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将2021年1月-12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同质化管理,比较两种管理方法对P... 分析PICC维护同质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将2021年1月-12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同质化管理,比较两种管理方法对PICC维护达标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①PICC维护达标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PICC固定达标率、PICC正压冲封管达标率、PICC消毒达标率均相对较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同质化管理模式运用在PICC导管维护和管理中既有利于提高达标率,又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让PICC维护趋向于同质化,提高了优质护理管理的内涵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导管维护 同质化管理 实施效果
下载PDF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2024)
11
作者 陈苗 杨辰 +24 位作者 刘紫薇 曹玮 张波 刘鑫 李景南 刘炜 潘杰 王健 郑月宏 陈跃鑫 李方达 杜顺达 宁聪 陈丽萌 乐偲 倪俊 彭敏 郭潇潇 王涛 李宏军 李融融 吴彤 韩冰 张抒扬 北京协和医院罕见病多学科协作组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1028,共18页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是一种由于磷脂酰肌醇聚糖A基因突变引起细胞膜上锚链蛋白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表达异常所致的后天获得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临床...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是一种由于磷脂酰肌醇聚糖A基因突变引起细胞膜上锚链蛋白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表达异常所致的后天获得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临床常表现为血管内溶血、反复血栓形成及骨髓衰竭,也可出现肾功能异常、肺动脉高压、吞咽困难、胸痛、腹痛、勃起功能障碍等多系统受累的症状。由于PNH为罕见病,且临床表现异质性强,常需进行多学科协作诊疗。北京协和医院依托罕见病诊疗平台,邀请多学科临床专家,在PNH诊疗方面达成了统一意见,并形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2024)》,以期促进PNH诊疗的标准化、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多学科诊疗 多系统受累 共识
下载PDF
国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53表达的判读标准及预后价值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时云飞 高子芬 +9 位作者 李向红 郭丽改 郑勤龙 龙孟平 邓丽娟 杜婷婷 贾玲 赵炜 宋晓昕 李敏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10-1015,共6页
目的探索在国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P53蛋白表达状态预测TP53基因突变风险的能力,以及P53表达差异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北京高博博仁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同时进行二代测序(NGS)和IHC检测的DL... 目的探索在国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P53蛋白表达状态预测TP53基因突变风险的能力,以及P53表达差异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北京高博博仁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同时进行二代测序(NGS)和IHC检测的DLBCL病例51例,依据P53的IHC染色将P53蛋白表达状态分为缺失(<1%)、弥漫(>80%)和不均一(1%~80%)3组,将缺失及弥漫表达归为TP53突变高风险组;与NGS结果对比分析IHC预测TP53突变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有完整随访资料的DLBCL患者131例,制作组织芯片并通过IHC检测P53表达,评估P53表达差异的预后价值。结果51例同时行IHC和NGS检测的病例中,TP53突变高风险23例(7例缺失,16例弥漫),NGS证实22例存在TP53突变;TP53突变低风险组28例,仅1例证实有TP53突变。IHC预测TP53突变风险敏感性95.7%,特异性96.4%。NGS共检出26个TP53突变位点,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61.57%(13.41%~86.25%),P53弥漫组检出16个错义突变、2个剪切位点突变;缺失组检出6个截短突变、1个剪切位点突变;不均一组检出1个截短突变。纳入预后分析的131例DLBCL患者中,IHC显示29.0%(38/131)为TP53突变高风险(17例弥漫、21例缺失)。多因素分析显示TP53突变高风险(HR=2.612,95%CI 1.145~5.956,P=0.022)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HC检测P53蛋白表达缺失(<1%)或弥漫(>80%)TP53突变风险高,IHC预测TP53突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高,TP53突变高风险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免疫组织化学 突变 预后
原文传递
BCR::ABL1 p210转录水平定量检测多中心比对
13
作者 赵楚婷 倪灿荣 +10 位作者 蔺亚妮 马小丽 吴祁生 王芳 韩晓雪 刘丰 徐阳 刘红星 陈杰 汝昆 朱明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2-677,共6页
目的评估7家独立医学实验室BCR::ABL1 p210转录水平定量检测能力及实验室之间结果的可比性。方法比对分两个阶段完成,由参考实验室制备比对样本,每个阶段比对样本的BCR::ABL1 p210定量值均覆盖0.001%~0.01%、0.01%~0.1%、0.1%~1%、1%~10... 目的评估7家独立医学实验室BCR::ABL1 p210转录水平定量检测能力及实验室之间结果的可比性。方法比对分两个阶段完成,由参考实验室制备比对样本,每个阶段比对样本的BCR::ABL1 p210定量值均覆盖0.001%~0.01%、0.01%~0.1%、0.1%~1%、1%~10%及>10%。各比对实验室分别采用即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PCR)和数字PCR法(digital PCR,dPCR)进行比对样本的检测,计算并确认各比对实验室转换因子(conversion factor,CF)。结果(1)RT-PCR比对中,1家实验室第一阶段14例样本未检出,其余6家实验室比对结果合格,偏倚<±1.2倍(-0.133~0.338),95%一致性界限<±5倍(上限0.147~0.785,下限-0.770~-0.109),计算并确认CF值;(2)dPCR比对中,1家实验室第二阶段未回报结果,其余6家实验室比对结果合格,偏倚<±1.2倍(-0.026~0.267),95%一致性界限<±5倍(上限0.084~0.991,下限-0.669~-0.135),计算并确认CF值;(3)BCR::ABL1 p210定量值为0.01%~0.1%、0.1%~1%、1%~10%及>10%时,RT-PCR和dPCR均能全部检出;BCR::ABL1 p210定量值为0.001%~0.01%时,dPCR检出率高于RT-PCR法(85.56%比68.00%)。结论各比对实验室结果呈较好一致性,各实验室间BCR::ABL1 p210定量检测通过CF值换算具备可比性;BCR::ABL1 p210深度分子反应定量检测中,dPCR法阳性检出率更高,更有优势;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各实验室应加强日常质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系 慢性 BCR-ABL阳性 融合蛋白质类 bcr-abl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儿EEF1G/ALK 融合基因的鉴定与检测
14
作者 何竞 刘丰 +3 位作者 张彩艳 郭丽改 刘英 郑勤龙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360-365,377,共7页
目的明确1例伴少见ALK融合基因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儿的分子诊断,建立该融合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基于锚定多重PCR的二代测序技术,鉴定患儿腹股沟肿大淋巴结组织中ALK基因的伙伴基因。建立EEF1G/ALK融合基因实时... 目的明确1例伴少见ALK融合基因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儿的分子诊断,建立该融合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基于锚定多重PCR的二代测序技术,鉴定患儿腹股沟肿大淋巴结组织中ALK基因的伙伴基因。建立EEF1G/ALK融合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方法的重复性、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性能评价。在此基础上检测此患儿肿瘤组织、骨髓、外周血和脑脊液EEF1G/ALK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经二代测序鉴定该患儿肿瘤细胞EEF1G/ALK融合基因阳性,Sanger测序验证为EEF1G Exon 6和ALK Exon 20的融合。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最低定量限为40拷贝/体系;弱阳性标本和强阳性标本的批内精密度CV分别为0.52%和0.17%;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1.32%和1.14%,重复性好;检测其他ALK融合阳性标本结果为阴性,特异性好。复发时送检的淋巴结穿刺组织和外周血的融合基因定量检测结果为138.92%和0.0039%,其余检测为阴性。结论明确此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为少见EEF1G/ALK融合基因阳性。建立的EEF1G/ALK融合基因定量检测方法特异性、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完全满足融合基因MRD监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EEF1G/ALK融合基因 二代测序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合并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
15
作者 朱影 李建英 +5 位作者 史奎竹 杨杰 周岩 郭丽改 海丽娜 吴维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2267-2271,共5页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 PMF)其特征是造血干/祖细胞来源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是一种弥漫性骨髓纤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症状多样化,常包括体质性症状(发热、乏力、骨痛及盗汗等)、贫血及脾大、髓外造血等。好发于中老年...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 PMF)其特征是造血干/祖细胞来源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是一种弥漫性骨髓纤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症状多样化,常包括体质性症状(发热、乏力、骨痛及盗汗等)、贫血及脾大、髓外造血等。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约为0.3~0.6/10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ALK阴性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中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成熟B细胞淋巴瘤2017方案治疗儿童伯基特淋巴瘤中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梦 吴攀 +36 位作者 段彦龙 金玲 杨菁 黄爽 刘英 胡波 翟晓文 王宏胜 富洋 李府 杨晓梅 刘安生 秦爽 袁晓军 董玉双 刘炜 周建文 张乐萍 贾月萍 汪俭 屈丽君 戴云鹏 管国涛 孙立荣 姜健 刘嵘 金润铭 王柱军 王西阁 张宝玺 陈开澜 庄树铨 张静 周春菊 高子芬 郑敏翠 张永红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11-1018,共8页
目的分析儿童伯基特淋巴瘤(BL)的临床特点, 总结中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成熟B细胞淋巴瘤2017方案(CNCL-B-NHL-2017)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436例年龄≤18岁BL患儿临床资料, 均按照CNCL... 目的分析儿童伯基特淋巴瘤(BL)的临床特点, 总结中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成熟B细胞淋巴瘤2017方案(CNCL-B-NHL-2017)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436例年龄≤18岁BL患儿临床资料, 均按照CNCL-B-NHL-2017方案分层治疗。分析患儿发病时临床特点, 比较不同临床分期、危险度分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 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436例患儿发病年龄6.0(4.0, 9.0)岁, 男368例(84.4%)、女68例(15.6%)。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4例(0.9%)、30例(6.9%)、217例(49.8%)、185例(42.4%), 危险度A、B1、B2、C1、C2组分别为1例(0.2%)、46例(10.6%)、19例(4.4%)、285例(65.4%)、85例(19.5%)。全组患儿中63例(14.4%)单纯化疗, 373例(85.6%)在化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21例(4.8%)治疗中进展, 3例(0.7%)复发, 13例(3.0%)治疗相关死亡。随访时间24.0(13.0, 35.0)个月, 全组患儿2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90.9±1.4)%, A、B1、B2、C1、C2组2年EFS分别为100.0%、100.0%、(94.7±5.1)%、(90.7±1.7)%、(85.9±4.0)%, A、B1、B2组整体高于C1组(χ^(2)=4.16, P=0.041)和C2组(χ^(2)=7.21, P=0.007)。单纯化疗组和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2年EFS分别为(79.3±5.1)%、(92.9±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3, P<0.001)。临床分期Ⅳ期(包括白血病期)、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正常值4倍、中期评估有瘤灶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HR=1.38、1.23、8.52, 95%CI 1.05~1.82、1.05~1.43、3.96~18.30)。结论 CNCL-B-NHL-2017方案对儿童BL疗效显著, 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可以使疗效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基特淋巴瘤 儿童 预后
原文传递
头颈部淋巴瘤亚型构成比及病理形态单中心研究
17
作者 宋晓昕 郭丽改 +4 位作者 杨蕾蕾 李媛 刘江英 侯君 苗杰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44-848,共5页
目的分析头颈部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年龄、性别、部位分布特点。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2年5月河北省眼科医院病理科诊断为头颈部淋巴瘤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分布等特点进行回顾性。结果该组病例共197例,其中男129例,女68例;年龄3~87岁,... 目的分析头颈部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年龄、性别、部位分布特点。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2年5月河北省眼科医院病理科诊断为头颈部淋巴瘤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分布等特点进行回顾性。结果该组病例共197例,其中男129例,女68例;年龄3~87岁,平均年龄58.39岁;51~80岁为发病高发年龄。可明确分型192例,未能明确分型5例。明确分型的病例共14种不同的病理类型,除1例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HL)外,其他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比前三位的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6例(28.43%),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48例(24.37%),结外NK/T细胞淋巴瘤44例(22.34%);发病部位居前三位的分别为眼眶(24.87%)、鼻腔(24.87%)、扁桃体(13.2%),其中15例为多发病灶。结论在头颈部淋巴瘤中,NHL发病率远高于HL,B细胞淋巴瘤中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多见,好发于扁桃体。其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好发于眼眶。T或NK细胞淋巴瘤中,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最为多见,好发于鼻腔;罕见类型为H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头颈部 流行病学 回顾性分析 亚型分布
下载PDF
[^(14)C]吡罗西尼在中国男性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物代谢和排泄研究
18
作者 庄铨坤 樊慧蓉 +6 位作者 董世奇 范宾科 刘鸣明 许玲美 王莉 刘雪梅 侯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18-2123,共6页
目的评估中国男性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14)C]吡罗西尼后,药物在人体内的物质平衡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用^(14)C标记示踪的方法评价吡罗西尼的人体物质平衡和生物转化。受试者餐后单次口服[^(14)C]吡罗西尼混悬液360 mg/50μCi后,采... 目的评估中国男性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14)C]吡罗西尼后,药物在人体内的物质平衡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用^(14)C标记示踪的方法评价吡罗西尼的人体物质平衡和生物转化。受试者餐后单次口服[^(14)C]吡罗西尼混悬液360 mg/50μCi后,采集指定时间点/时间间隔内的血液、尿液和粪便样本。用液体闪烁计数的方法分析受试者全血、血浆、尿液和粪便中^(14)C标记吡罗西尼相关化合物的放射量。用高效液相色谱与在线/离线同位素检测仪联用获得血浆、尿液和粪便样本放射性同位素代谢物谱,结合高分辨质谱对主要代谢产物进行鉴定。结果共入组6例健康男性受试者。受试者服药后,血浆中放射性药物中位达峰时间为5.00 h,平均末端消除半衰期为43.70 h。在给药后288.00 h内,放射性药物基本从体内排泄清除,受试者平均放射性药物累积回收率为(94.10±8.19)%。放射性药物主要经粪便排泄,占给药量的(84.60±7.10)%,尿液为次要排泄途径,占给药量的9.41%。代谢分析表明,血浆中放射性药物的主要成分为原形药物,主要代谢产物为RM4(XZP-5286)、RM6(XZP-3584)、RM7(XZP-5736)。药物主要以原形药物和代谢物形式从体内清除,除原形药物外,血浆、尿液和粪便样本中共鉴定并分析了9个代谢产物,全部为Ⅰ相代谢产物。药物在体内的主要代谢清除途径为脱乙基、脱异丙基、氧化等。结论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14)C]吡罗西尼混悬液后,主要以原形药物和代谢物形式从体内清除,粪便是主要排泄途径,尿液为次要排泄途径。药物在体内主要发生脱乙基、脱异丙基、氧化等代谢反应。受试者服药后,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吡罗西尼 物质平衡 代谢 药代动力学 同位素
原文传递
EB病毒阳性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
19
作者 左晓娜 杨柳倚 +2 位作者 孙璐 郭丽改 高子芬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67-868,共2页
患者,女,25岁。患者于2022年9月发现颈部左侧有一约1.3 cm×0.8 cm大小肿块,质硬,无触痛,活动性差,就诊于当地医院,行颈部超声示:左颈部Ⅱ区可见3.8 cm×2.8 cm×1.6 cm实性肿物,予口服及静脉应用抗生素后未见好转。患者10... 患者,女,25岁。患者于2022年9月发现颈部左侧有一约1.3 cm×0.8 cm大小肿块,质硬,无触痛,活动性差,就诊于当地医院,行颈部超声示:左颈部Ⅱ区可见3.8 cm×2.8 cm×1.6 cm实性肿物,予口服及静脉应用抗生素后未见好转。患者10月12日行超声引导下肿物穿刺,术后病理示:(颈部左侧肿物)淋巴组织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左侧 淋巴组织增生 肿物穿刺 左颈部 实性肿物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EB病毒 术后病理
原文传递
伴低Ki-67表达的肝脾T细胞淋巴瘤2例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左晓娜 高子芬 +2 位作者 邓静 杨柳倚 郭丽改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3年第10期609-611,共3页
目的提高对伴低Ki-67表达的肝脾T细胞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高博博仁医院2020年会诊的2例肝脾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复习肝脾T细胞淋巴瘤相关文献。结果例1脾脏及骨髓活组织检查标本及例2肝脏、脾脏及骨髓活组... 目的提高对伴低Ki-67表达的肝脾T细胞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高博博仁医院2020年会诊的2例肝脾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复习肝脾T细胞淋巴瘤相关文献。结果例1脾脏及骨髓活组织检查标本及例2肝脏、脾脏及骨髓活组织检查标本见到形态较单一T淋巴细胞增生,可见抗原丢失,增殖活性低,结合细胞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最终均诊断为肝脾T细胞淋巴瘤,伴低增殖活性。后续均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随访至2023年5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结论伴低Ki-67表达的肝脾T细胞淋巴瘤较少见,早期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获得较好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脾T细胞淋巴瘤 增殖指数 T细胞淋巴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