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驱气体赋存特征微观可视化实验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乐坤 刘同敬 +5 位作者 张营华 陈辉 韩富强 周建 江绍静 姚约东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8-367,共10页
CO_(2)微观赋存特征对现场利用CO_(2)驱油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的实验手段无法直观揭示CO_(2)驱油过程中的赋存状态,相关研究成果较少。采用微观渗流模拟技术,通过刻蚀不同孔喉特征二维微观可视模型,开展了CO_(2)混相与非混... CO_(2)微观赋存特征对现场利用CO_(2)驱油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的实验手段无法直观揭示CO_(2)驱油过程中的赋存状态,相关研究成果较少。采用微观渗流模拟技术,通过刻蚀不同孔喉特征二维微观可视模型,开展了CO_(2)混相与非混相驱及气驱后水驱微观可视化驱替实验,明确了不同驱替方式、不同驱替阶段和不同孔喉特征下CO_(2)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CO_(2)赋存特征受驱替方式、驱替阶段和孔喉特征的共同影响,CO_(2)驱阶段,CO_(2)赋存特征主要受驱替方式影响,其次是孔喉特征影响;气驱过程中CO_(2)主要以连续相形式存在,但混相驱时局部CO_(2)富集且处于超临界状态,部分溶解在残余油中,而非混相驱富集现象不明显;气驱后转水驱过程中,CO_(2)赋存特征受驱替方式和孔喉特征的共同影响,混相驱替时,低渗透模型中气体赋存形式呈分散的泡状,细小喉道中存在段塞,高渗透模型中以密集的段塞为主、分散的泡状为辅;非混相驱替时,低渗透模型细小喉道中存在段塞,高渗透模型以小段塞为主,集中分布于喉道中间。研究成果有助于研究CO_(2)微观驱油机理和CO_(2)赋存特征,对提高CO_(2)驱油效率和辅助CO_(2)埋存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 赋存特征 混相驱 非混相驱 微观可视化实验
下载PDF
砾岩储层砾缘缝应力敏感性实验评价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龙 王朝明 +4 位作者 吕道平 寇根 王子强 刘同敬 王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0-144,共5页
砾岩油藏储层砾石含量高,具有复模态和拟双重孔隙结构特征,在开发监测和水驱开发过程中,显示出明显的非线性渗流特征,初步研究认为,砾缘缝的存在是导致这一规律的主要原因。本文设计并制作了一维和三维典型砾岩物理模型,开展了多级流量... 砾岩油藏储层砾石含量高,具有复模态和拟双重孔隙结构特征,在开发监测和水驱开发过程中,显示出明显的非线性渗流特征,初步研究认为,砾缘缝的存在是导致这一规律的主要原因。本文设计并制作了一维和三维典型砾岩物理模型,开展了多级流量水驱实验,通过与砂岩岩芯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砾缘缝的存在是导致砾岩应力敏感非线性渗流的主控因素,在压力梯度达到特定值时具有明显作用,且当物理模型几何形状具有层状特征时,多向受力不均匀是砾缘缝张开的另一必要条件。实验结果很好地解释了现场开发过程中非线性渗流的显示时机,揭示了层状砾岩中该现象普遍存在的油藏地质和渗流力学基础,为砾岩二次采油、三次采油优化设计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 砂岩 物理模型 应力敏感性
下载PDF
改进叠加原理求解低渗储层关井阶段压力响应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友全 黄春霞 +3 位作者 王佳 于伟杰 韩凤蕊 阎燕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4-239,共6页
流体在低渗储层中的流动受流固界面作用影响,是低速非达西渗流。拟启动压力梯度常用于描述非达西渗流,但其在关井阶段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直接应用传统压降叠加原理的关井阶段压力响应计算结果已被证明和数值计算所得规律相反。针对上... 流体在低渗储层中的流动受流固界面作用影响,是低速非达西渗流。拟启动压力梯度常用于描述非达西渗流,但其在关井阶段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直接应用传统压降叠加原理的关井阶段压力响应计算结果已被证明和数值计算所得规律相反。针对上述矛盾,基于拟启动压力梯度,建立了低渗储层关井阶段试井数学模型。该模型是非齐次的二阶线性微分方程。根据其解的可叠加性,证明和提出了改进的压降叠加原理,即低渗储层关井阶段井底压力变化等于一个考虑拟启动压力梯度时变化值与一个不考虑拟启动压力梯度时变化值的叠加。计算结果显示,开井过程拟启动压力梯度使压力-压力导数曲线后期上翘,作用机制类似于"封闭"边界;关井过程拟启动压力梯度使压力-压力导数曲线后期下掉,作用机制类似于"恒压"边界。计算得到的曲线变化趋势与文献中数值计算结果吻合,验证了改进压降叠加原理的正确性。改进的压降叠加原理解决了传统压降叠加原理在非达西渗流压力恢复测试解释的错误,使得通过压力恢复测试准确识别储层平均拟启动压力梯度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井 改进压降叠加原理 拟启动压力梯度 压力传播机制 低渗透油藏 低速非达西渗流
下载PDF
砾岩油藏聚驱窜聚综合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寇根 吕道平 +2 位作者 刘同敬 江礼武 周建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97-100,共4页
砾岩油藏由于非均质性较强,渗流能量变化较快,造成水驱采收率较低。聚合物驱是常用的提高采收率方式,但是由于砾岩油藏长期注水开发会更加加剧储层的非均质性,导致聚合物驱油过程中出现聚合物沿高渗条带窜流,从而影响聚驱效果。该文在... 砾岩油藏由于非均质性较强,渗流能量变化较快,造成水驱采收率较低。聚合物驱是常用的提高采收率方式,但是由于砾岩油藏长期注水开发会更加加剧储层的非均质性,导致聚合物驱油过程中出现聚合物沿高渗条带窜流,从而影响聚驱效果。该文在窜聚特征曲线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适合聚驱油藏的井间窜聚解释模型,并且形成井间窜聚解释的半解析方法,对窜聚通道进行定量描述,同时得到聚合物在砾岩储层中流动、吸附及扩散参数。可指导后续窜流通道的治理,并对同类油藏聚合物驱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聚合物驱 窜聚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