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说文解字”与汉字形义诠释 被引量:13
1
作者 罗卫东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61,共5页
汉字是意音文字,汉字形义具有可诠释性。在现行汉字层面,存在有形义联系、形义联系脱节、形义联系回归、形义联系后生、形义联系交错、无形义联系等情况,诠释复杂的形义关系时,"新说文解字"应立足现代,参考古代。单字的诠释... 汉字是意音文字,汉字形义具有可诠释性。在现行汉字层面,存在有形义联系、形义联系脱节、形义联系回归、形义联系后生、形义联系交错、无形义联系等情况,诠释复杂的形义关系时,"新说文解字"应立足现代,参考古代。单字的诠释需要在全面分析汉字系统基础上进行,避免诠释的主观性。应用科学的汉字形义诠释有益于汉字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说文解字 汉字 形义关系
下载PDF
读《五年琱生尊》铭文札记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卫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9-132,共4页
2006年11月8日,陕西扶风城关镇五郡西村六位农民为修水渠垫基础,在挖土时发现青铜文物27件(组),其中两件“大口尊”①上铸有长篇铭文。《文博22007年第1期在“国宝新发现”栏目公布了其中一件青铜尊的铭文拓片,《考古与文物》200... 2006年11月8日,陕西扶风城关镇五郡西村六位农民为修水渠垫基础,在挖土时发现青铜文物27件(组),其中两件“大口尊”①上铸有长篇铭文。《文博22007年第1期在“国宝新发现”栏目公布了其中一件青铜尊的铭文拓片,《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4期公布了《五年碉生尊》甲、乙两件铭文拓本。这两件尊和此前已有著录的《五年碉生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铭文 《考古与文物》 札记 青铜文物 城关镇
下载PDF
单叔鬲“■”字及相关问题考释
3
作者 罗卫东 《古文字研究》 2012年第1期295-302,共8页
2003年1月19日,单叔鬲出土于陕西省杨家村一西周晚期窖藏,同出9件鬲。该组鬲同铭,自名为"■"。《考古与文物》2003年第3期公布该组器物隶定的铭文:"单叔作孟嬭(祁)■器,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①将单叔鬲"■&... 2003年1月19日,单叔鬲出土于陕西省杨家村一西周晚期窖藏,同出9件鬲。该组鬲同铭,自名为"■"。《考古与文物》2003年第3期公布该组器物隶定的铭文:"单叔作孟嬭(祁)■器,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①将单叔鬲"■"字释为"器",是依据李学勤先生的意见,李先生将此字隶定为"犬"②。其后,董珊先生也考释了单叔鬲的名称③:单叔鬲自名"尊彖",前所未见。"尊"字右旁中间从"豆",写法特殊,是"尊"字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学勤先生 西周晚期 杨家村 永宝 自名 铭文 考释
下载PDF
金文“萃”及“某萃”补论
4
作者 罗卫东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2期109-115,共7页
金文“萃”有两个形体:■和■,前者从衣,后者从卒。“萃”与相关诸字出现在战国时代燕国、韩国和楚国兵器上。孙诒让、丁佛言、唐兰、于省吾、李学勤、郑绍宗、陈松长等学者都分析过“萃”及“某萃”。他们分别认为“萃”及“某萃”是... 金文“萃”有两个形体:■和■,前者从衣,后者从卒。“萃”与相关诸字出现在战国时代燕国、韩国和楚国兵器上。孙诒让、丁佛言、唐兰、于省吾、李学勤、郑绍宗、陈松长等学者都分析过“萃”及“某萃”。他们分别认为“萃”及“某萃”是:“诸车之部队”;“戎车之副”;“聚集”;“戎车部队使用的武器”;“军旅中的职称”;“纯美”。笔者认为“萃”及“某萃”是由步兵组成的军事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某萃 步兵 军事组织
下载PDF
新中国以来的甲金文研究
5
作者 罗卫东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177-188,共12页
本文依据现有公开资料梳理1949—2014年期间的甲骨文、金文研究成果。从资料著录、文字考释、工具书编撰、理论探讨等方面归纳了新中国以来甲金文研究状况。《甲骨文合集》等资料汇编书籍的出版,推动了单字考释、甲骨文文例、词汇、语... 本文依据现有公开资料梳理1949—2014年期间的甲骨文、金文研究成果。从资料著录、文字考释、工具书编撰、理论探讨等方面归纳了新中国以来甲金文研究状况。《甲骨文合集》等资料汇编书籍的出版,推动了单字考释、甲骨文文例、词汇、语法等研究。专家们在甲骨文缀合、分期断代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殷周金文集成》《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等书收集了现存金文拓片,学者们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关注金文的"断代"和"分域",在郭沫若"标准器断代法"基础上,学者们运用"分群界标法"等方法探讨西周金文分期。随着安徽寿县、山西天马—曲村遗址以及湖北随州擂鼓墩、叶家山、文峰塔和枣阳郭家庙等地考古发掘,一大批重要铜器铭文公布,为国别金文研究提供了材料。甲骨文、金文多种文字编的出版,为学习和研究甲金文提供了便利。随着新材料的大量发现、新方法的综合运用,甲骨文、金文研究领域硕果累累。甲金文研究成果既推进古文字研究,挖掘了古典文献的丰富内涵,也有益于推动历史学、哲学、考古学、文献学等学科,为传承祖国传统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甲骨文 金文 研究
原文传递
金文所见“邾”、“鼄”等字及相关问题探讨
6
作者 罗卫东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124-131,237,共9页
本文依据《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1〕,分析金文中'邾'、'鼄'等形体。'邾'、'鼄'等不同字形,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多个国族名称。笔者同时联系《左传》、《史记》等文献典籍,梳理前人研究成果,探讨... 本文依据《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1〕,分析金文中'邾'、'鼄'等形体。'邾'、'鼄'等不同字形,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多个国族名称。笔者同时联系《左传》、《史记》等文献典籍,梳理前人研究成果,探讨'邾分三国'、'邾分为五'等说法的源流。本文试图结合古文字与古文献,寻绎不同地域邾国族的文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邾字 邾国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