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热中的冷思考: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7
1
作者 祁述裕 邹统钎 +5 位作者 傅才武 吴承忠 杨传张 苗长虹 张祎娜 张义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9,177,共27页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全球现存国家公园体系和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一次创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公园 创新实践 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冷思考 国家公园体系
原文传递
完善“十四五”时期文化经济政策 促进文化要素市场化配置 被引量:13
2
作者 闫烁 祁述裕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19,共10页
"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文化要素配置结构不合理、要素价格扭曲、要素流动不畅等问题。实现"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推进文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为健... "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文化要素配置结构不合理、要素价格扭曲、要素流动不畅等问题。实现"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推进文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提供支撑。本文认为"十四五"时期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重点是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深化文化管理创新、推进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并分别从财政、税收和金融方面提出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的举措,从降低准入门槛、完善产权制度等方面探讨深化文化管理创新,从完善出资人制度等方面指出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改革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 文化经济政策 要素市场化配置
下载PDF
文化产业研究现状、特点和趋势——《文化创意产业》(2018-2021)选载论文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闫烁 祁述裕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72,共12页
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创意产业》(2018—2021)选载论文看,2018—2021年,我国文化产业学术研究呈现出研究主题多元、研究行业细化、来源期刊集中、作者单位相对稳定等特点。从研究内容来看,数字文化产业及新业态研究、区域... 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创意产业》(2018—2021)选载论文看,2018—2021年,我国文化产业学术研究呈现出研究主题多元、研究行业细化、来源期刊集中、作者单位相对稳定等特点。从研究内容来看,数字文化产业及新业态研究、区域文化产业及空间布局研究、文化产业政策与管理研究、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研究、文化产业研究理念与范式等构成了近四年文化产业研究的主要内容。各类研究方法和理论工具的使用,使文化产业研究内容更加广泛、研究视角更为多样。总的来看,文化产业研究与实践的联系愈发紧密,研究内容趋于精细化,跨学科研究更为频繁。未来文化产业研究应着眼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拓宽视野,实现文化产业研究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产业 区域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政策 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文化产业研究范式
下载PDF
丰富传统节日消费场景 推进中华文明走进世界文明百花园
4
作者 杨传张 《人文天下》 2023年第7期4-6,共3页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典范,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其以独特的仪式感、喜庆感、包容性、互动性,架起与世界人民共情式对话的桥梁。在推进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要充分发挥传统节日所蕴含的...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典范,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其以独特的仪式感、喜庆感、包容性、互动性,架起与世界人民共情式对话的桥梁。在推进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要充分发挥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全人类价值的共通性,要在价值传承中锐意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生活风尚,把更多富含中国文化价值的文化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圈”,推进中华文明走进世界文明百花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中华文明 文化交流 文化产品
下载PDF
顺应时代变化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
5
作者 祁述裕 《人文天下》 2023年第2期4-7,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顺应时代变化,可以从打造公共文化空间、管理方式协同化、重视社会力量等方面调整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重点。通过要素的调整和组合,找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顺应时代变化,可以从打造公共文化空间、管理方式协同化、重视社会力量等方面调整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重点。通过要素的调整和组合,找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上,通过扩大增量,盘活带动存量。本文提出“提供两类服务”“发展半公共文化产品”“探索社会企业”等三个新理念,探讨如何以创新为动力,推动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空间 文化类社会企业 半公共文化产品
下载PDF
区域文化产业创新系统的理论预设
6
作者 胡洪斌 张晓丹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2020年第2期313-324,共12页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区域文化产业的创新及其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文化企业、文化传承人,高校及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相互联系、共同推动。本文运用演化论和系统论分析方...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区域文化产业的创新及其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文化企业、文化传承人,高校及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相互联系、共同推动。本文运用演化论和系统论分析方法,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综合区域文化产业内各个创新主体,构成要素及创新环节,构建了区域文化产业创新系统的理论构架,以期动态系统地呈现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产业创新系统 供给侧 需求侧 运行机制
原文传递
“后疫情时期”传统舞台表演艺术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思路
7
作者 高宏存 张晓丹 《文化产业研究》 2021年第1期2-17,共16页
经济社会的深度数字化转型、科技领域持续演化发展的创新,推动传统舞台表演艺术形成新的发展态势:现代技术赋能舞台表演艺术创新,传统舞台表演艺术在场性与在线性的联动。“后疫情时期”特殊的社会发展环境,使传统舞台表演艺术的创新发... 经济社会的深度数字化转型、科技领域持续演化发展的创新,推动传统舞台表演艺术形成新的发展态势:现代技术赋能舞台表演艺术创新,传统舞台表演艺术在场性与在线性的联动。“后疫情时期”特殊的社会发展环境,使传统舞台表演艺术的创新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疫情限流阻碍演艺行业恢复发展、演艺形态单一、内容创新不足、运营模式陈旧、产业链条单一、盈利价值单薄等。福祸相依,特殊的社会发展环境孕育了以互联网平台为支撑的网络表演形式、内容、运营模式的繁荣创新,为传统舞台表演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政府、文艺院团等相关主体应正视“危机”,利用“机遇”,通过精准施策出台刺激性政策与创新性扶持政策相结合的“套餐式”政策,鼓励演艺机构开发云产品,创新内容生产模式,组建云上演艺联盟,重塑演艺生态链,适应互联网时代创新发展的思路,促进传统舞台表演艺术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期” 传统舞台表演艺术 创新发展 机遇
下载PDF
中国体育:体育强国的辨析与建设——中国科协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观点摘编 被引量:59
8
作者 田麦久 孙大光 +17 位作者 田雨普 任海 许立群 李元伟 沈望舒 易剑东 金汕 姚颂平 胡光宇 郝勤 徐济成 崔乐泉 常建平 黄亚玲 鲍明晓 熊晓正 谭华 杨越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3,共13页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胡锦涛总书记指示: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2009年5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主办、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承办的第28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中国体育:体育强国的...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胡锦涛总书记指示: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2009年5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主办、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承办的第28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中国体育:体育强国的辨析与建设"。来自国内各界的20位著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热烈讨论。本刊现将部分观点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体育强国 学术沙龙 中国科协 学说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北京奥运会 摘编
下载PDF
正确理解和引导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被引量:55
9
作者 沈湘平 刘志洪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5-132,共8页
促进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不仅要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且还要正确理解和引导这种需要。回顾思想史可以看出,美好生活与幸福内在一致,指向人们对于生活肯定的、愉悦的、质的感受,是一种良性的、理想的存在状态。... 促进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不仅要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且还要正确理解和引导这种需要。回顾思想史可以看出,美好生活与幸福内在一致,指向人们对于生活肯定的、愉悦的、质的感受,是一种良性的、理想的存在状态。当前我国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高度复杂性,以前没有被突出的"软需求"逐渐上升为刚需,并呈现出显著的比较特征,但一些重要因素却没有被广泛认知。而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永无止境,不同阶层的美好生活需要既有共同的一面也有冲突的一面。我们必须引导人们严肃地对待美好生活的诉求,从思想与现实角度正确理解"美好生活",更加注重人自身的全面发展,重视大众文化对美好生活的影响,在实现中国梦中超越"美美"冲突以创造共同的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 美好生活需要
原文传递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被引量:42
10
作者 沈湘平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8,156,共11页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这一新的"相结合"更加突出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根基,更加彰显党性和民族性、人民性的有机统一,鲜明标识"基...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这一新的"相结合"更加突出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根基,更加彰显党性和民族性、人民性的有机统一,鲜明标识"基本"与"优秀"的结合,深刻蕴含适应、鉴别、激活的含义,明确指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根本目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述为这一新"相结合"提供了理论的源头活水,百年党史也是中国共产党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认识史、结合实践史,新"相结合"的思想有一个孕育、发展和成熟的过程。新"相结合"澄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中华文明与社会主义有着内在关系,中华文明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本质性的品质;传承发展中华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代表着人类前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原文传递
元宇宙:人类存在状况的最新征候 被引量:35
11
作者 沈湘平 《阅江学刊》 2022年第1期44-52,172,共10页
“元宇宙”的火爆为人们整体反思智能数字虚拟技术对当代人类的影响提供了契机。元宇宙在为人类打开新的可能世界的同时,也因极致的现实倒置、所谓“增强现实”的遮蔽导致原初现实的隐退,世界及世界中的人都被改写。在元宇宙,人们把握... “元宇宙”的火爆为人们整体反思智能数字虚拟技术对当代人类的影响提供了契机。元宇宙在为人类打开新的可能世界的同时,也因极致的现实倒置、所谓“增强现实”的遮蔽导致原初现实的隐退,世界及世界中的人都被改写。在元宇宙,人们把握世界更多依靠感性的知觉,对象则是信息化、符号化的观念,而把握的主体日益变成孪生的数字分身、数字人。元宇宙将带来公共生活的部落化、公共空间的领主化、公共领域的非批判化和价值共识的“粉丝”化,构建元宇宙秩序本质上是对人的想象进行治理,这将要求政治哲学转向。元宇宙是所谓技术“人性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日益“宅”“卷”在意向性世界,为工具理性所支配,反智和愚钝化,这些都是“人性的,太人性的”悖论的体现。个体意向性与外延性的交互关联,技术创新带来严重后果的风险,使得个人的自由选择都牵涉存在问题,必须吁求再道德化,再道德化的基点则是个体修养。哲学工作者面对元宇宙既要坚持开放的态度,又要保持思考的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存在 生活政治 再道德化 现实倒置 公共空间 风险社会
下载PDF
“京派”文学的文化底蕴——从老舍创作的文化品格说起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2-118,共7页
老舍是“京派”文学的经典代表,是北京文化精神的守望者。北京文化不仅是老舍真切的人生记忆,而且是他热切追求的生命理想;他从对人的态度、满人的秉性及市民的宗教精神诸方面揭示了北京文化深刻而丰富的底蕴;老舍作品对北京文化的准确... 老舍是“京派”文学的经典代表,是北京文化精神的守望者。北京文化不仅是老舍真切的人生记忆,而且是他热切追求的生命理想;他从对人的态度、满人的秉性及市民的宗教精神诸方面揭示了北京文化深刻而丰富的底蕴;老舍作品对北京文化的准确阐释确立了“京味”文学的价值和地位,并以此见出北京文化及其发展对老舍小说及“京味”文学的影响和制约。然而,“京派”并不等于“京味”,“京派”有着更为宽厚与深刻的文化意蕴,认识这一点对当今北京文化与文学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 “京味” 老舍 文化底蕴
下载PDF
清代北京的旗、民一体化进程——兼论北京满汉文化的交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常书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9-123,共5页
满族统治者定鼎中原后,为保持本民族的优势地位,将其在关外创立的八旗制度与中原儒家伦理观照下的传统制度体系相铆合,采取了“旗、民分治”的统治策略,在旗、民的居住、交产、婚姻、司法、职业、教育及社会控制等各个方面构筑了严密的... 满族统治者定鼎中原后,为保持本民族的优势地位,将其在关外创立的八旗制度与中原儒家伦理观照下的传统制度体系相铆合,采取了“旗、民分治”的统治策略,在旗、民的居住、交产、婚姻、司法、职业、教育及社会控制等各个方面构筑了严密的藩篱和经界。然而,这些措施的推行从一开始就与统治者的初衷相悖,且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难。各地的旗、民一体化进程却在分治中日渐加速,这一状况在聚居八旗人口近全国半数的八旗“大本营”—北京体现得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民分治” 平满汉畛域 旗、民一体化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跨文化叙事研究--基于杜甫在英文世界传播的考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鑫 黄皓宇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1年第5期121-128,共8页
杜甫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文化符号,其形象不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历能指的重构与再诠释,更在跨文化、跨媒介的再现与译介过程中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20世纪以来,杜甫及其诗歌经由海内外汉学家的译介进入西方的视野,其文... 杜甫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文化符号,其形象不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历能指的重构与再诠释,更在跨文化、跨媒介的再现与译介过程中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20世纪以来,杜甫及其诗歌经由海内外汉学家的译介进入西方的视野,其文化形象也在更为深入的文化互动与政治经济秩序中不断演进。杜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跨文化译介与传播,展示了在历史语境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下,结构与主体在接合异质文化的表征实践中构成的复杂互动。迈克尔·伍德执导的《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将杜甫这一文化符号以影像化的方式呈现给全球受众,在影像表征与文本叙事上为杜甫及中华文化带来了新的面向。以“表征”理论对杜甫的译介史进行考察,结合对迈克尔·伍德与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中国传媒中心(CMC)主任戴雨果教授的访谈,尝试从多元主体与异质语境的对话中勾勒出世界重构杜甫这一文化符号所采用的机制与策略,揭示文本背后的结构-主体的张力与意识形态因素,并力图在跨文化传播中提供解决问题的中国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英国广播公司 杜甫 表征
下载PDF
中华文明复兴的核心取向 被引量:9
15
作者 郭湛 刘志洪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0-46,共7页
中华文明的复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中华文明复兴的一系列问题中,文明复兴的核心取向更具有根本性。传承、创新和引领,是中华文明复兴题中应有之义。作为现代文明的资本文明,极大促进了中国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但也给中华民族复... 中华文明的复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中华文明复兴的一系列问题中,文明复兴的核心取向更具有根本性。传承、创新和引领,是中华文明复兴题中应有之义。作为现代文明的资本文明,极大促进了中国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但也给中华民族复兴带来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挑战,需要合理应对解决。在对资本文明的超越中创生更高水准的新型文明,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是中华文明当代复兴的核心取向和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定与历史担当。抓住当代从根基处超越资本文明、建构新型文明的良机,对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然而,当下中国超越资本文明的意识与能力明显不足,甚至存在对西方资本文明的简单效仿,严重制约了华夏文明的创造性复兴。中华民族亟须提升自身文明素养,在实践中超越现代资本文明,创建更高水平的中华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资本文明 新型文明
下载PDF
底线思维的政治哲学解读和人生哲学启示 被引量:9
16
作者 沈湘平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2,157-158,共8页
底线思维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科学思想方法,不仅在一般意义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而且特别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独具特色的政治哲学,蕴含着适用于每个人的深刻人生哲理。作为政治哲学,民生"兜底"的制度安排同时具有... 底线思维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科学思想方法,不仅在一般意义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而且特别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独具特色的政治哲学,蕴含着适用于每个人的深刻人生哲理。作为政治哲学,民生"兜底"的制度安排同时具有政治的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守底线"的政治要求既是对秩序的保障也是对权力的制约;"两点论"体现了政治哲学从"坏世界"到"美好生活"的逻辑张力;"思其次"的结果预期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政治智慧。底线思维也启示我们每一个人,要保障自己生命健康的底线;遵守做人做事的公共底线;凡事要预见最坏的结果;永远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树立一种超越简单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的悲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线思维 政治哲学 人生哲学 悲剧意识
原文传递
从使命高度理解和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被引量:9
17
作者 沈湘平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27,共5页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被高度凝练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载入十九大新修订的党章。基于十九大精神的深刻内涵特别是习近平新时...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被高度凝练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载入十九大新修订的党章。基于十九大精神的深刻内涵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基本方略的全新坐标,我们对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有更新、更深、更高的理解。我们必须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从中国共产党人使命的高度理解和坚定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 自信 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 组成部分
原文传递
清末满汉关系的变化与中华民族认同的诞生 被引量:8
18
作者 常书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5-172,共8页
在清末亡国灭种的阴霾下,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蓬勃兴起。而在对民族主义的解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给出了"革命排满"与"满汉一体"两个看似截然对立却又彼此呼应的文本,二者在随后的发展中逐渐由对立转向趋同... 在清末亡国灭种的阴霾下,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蓬勃兴起。而在对民族主义的解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给出了"革命排满"与"满汉一体"两个看似截然对立却又彼此呼应的文本,二者在随后的发展中逐渐由对立转向趋同,并最终共同创造了"五族共和"这一具有明确中华民族认同特征的新文本。中华民族认同诞生的过程,恰恰反映了满汉关系的根本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族关系 满汉关系 民族主义 中华民族认同
下载PDF
京畿文化:“大北京”建设的历史文化基础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世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吴良镛提出的“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建议对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保定等城市进行整体的开发建设,除有现实考虑外,也具有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基础。在元、明、清时期,就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畿辅区域体系,在文化上也形... 吴良镛提出的“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建议对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保定等城市进行整体的开发建设,除有现实考虑外,也具有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基础。在元、明、清时期,就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畿辅区域体系,在文化上也形成了京城、京郊、京畿三个相互关联的文化圈。在这些文化圈中,宫廷文化、士大夫文化与民俗文化形成多向互动,成为京畿地区的文化特色。无论建设“大北京”,还是研究北京文化,都不应脱离对京畿文化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畿文化 大北京 京城文化 京郊文化
下载PDF
流动性、具身化与符号性: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议程与路径拓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鑫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5-54,共10页
传播研究物质转向以及对流动性问题的关注,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提供更多理论和实践探讨的路向。本文试图超越媒体中心主义视角,通过理论辨析和参与式观察等方法,从人的跨国流动、个体跨文化交流中的具身问题以及符号与互动仪式几个方面,... 传播研究物质转向以及对流动性问题的关注,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提供更多理论和实践探讨的路向。本文试图超越媒体中心主义视角,通过理论辨析和参与式观察等方法,从人的跨国流动、个体跨文化交流中的具身问题以及符号与互动仪式几个方面,揭示个体、流动、身体以及符号等问题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上拓展了对外传播研究的议程和路径,尤其关注个体流动和具身经验构建的文化传播场景对传播符号与物质之间“离散”关系的重新聚合,及其在对外传播中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流动性 具身性 符号化 对外传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