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P53BP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人胚肾Expi293F细胞中蛋白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1
作者 李全维 高明慧 +3 位作者 寇卜心 柴梦音 石英 刘晓霓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1-17,共7页
目的构建人肿瘤抑制因子p53结合蛋白2(tumor suppressor p53-binding protein 2,TP53BP2)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胚肾Expi293F细胞,获得高纯度的重组人全长TP53BP2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学活性鉴定。方法利用UniProt网站查询TP53BP2基... 目的构建人肿瘤抑制因子p53结合蛋白2(tumor suppressor p53-binding protein 2,TP53BP2)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胚肾Expi293F细胞,获得高纯度的重组人全长TP53BP2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学活性鉴定。方法利用UniProt网站查询TP53BP2基因序列,并进行Expi293F表达系统序列优化,通过同源重组连接至pcDNA3.1(+)-P2Ae GFP载体并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通过转染试剂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将pcDNA3.1(+)-P2A-eGFPTP53BP2质粒瞬时转染至Expi293F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收集实验组及对照组细胞,利用免疫印记试验(Western blot,WB)检测TP53BP2重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His标签纯化试剂盒及Superdex 20010/300GL层析柱进行蛋白纯化,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对纯化后重组蛋白进行鉴定。利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检测重组人全长TP53BP2蛋白与p65蛋白结合情况。利用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检测重组人全长TP53BP2蛋白与p65蛋白共定位。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检测纯化后的重组人全长TP53BP2蛋白与TP53BP2抗体的相互作用。结果经测序和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pcDNA3.1(+)-P2A-eGFP-TP53BP2构建成功。经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转染效率约为60%,WB结果表明TP53BP2蛋白在Expi293F细胞中过表达,证明转染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纯化后重组蛋白纯度在90%以上,证明纯化成功。Co-IP结果表明,TP53BP2重组蛋白可与p65蛋白相互作用。IF结果表明,His标签蛋白、TP53BP2蛋白及p65蛋白存在共定位,表明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SPR结果表明,纯化的重组人TP53BP蛋白与TP53BP2抗体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以上结果均证明重组人全长TP53BP2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TP53BP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人胚肾Expi293F细胞中成功表达出具有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制因子p53结合蛋白2 人全长肿瘤抑制因子P53结合蛋白2真核表达 人胚肾细胞Expi293 瞬时转染 蛋白纯化 活性鉴定
下载PDF
shASPP2 H22稳转肝癌细胞系的构建及ASPP2敲低对H22移植瘤小鼠血管生成的影响
2
作者 高明慧 霍云飞 +5 位作者 寇卜心 柴梦音 李全维 豆双双 庞丽君 刘晓霓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1期2043-2051,共9页
目的:构建小鼠shASPP2 H22稳转肝癌细胞系,观察ASPP2敲低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针对小鼠ASPP2基因设计了3个不同的shRNA干扰序列(Y18421,Y18422,Y18423)及1个对照序列(GL427NC2),采用双酶切(AgeⅠ和EcoRⅠ)及质粒连接构建重组质粒,使... 目的:构建小鼠shASPP2 H22稳转肝癌细胞系,观察ASPP2敲低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针对小鼠ASPP2基因设计了3个不同的shRNA干扰序列(Y18421,Y18422,Y18423)及1个对照序列(GL427NC2),采用双酶切(AgeⅠ和EcoRⅠ)及质粒连接构建重组质粒,使用菌落PCR和测序比对进行鉴定;使用293T细胞将各重组质粒包装慢病毒并测定滴度;将shASPP2和对照慢病毒质粒转染H22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转染效率;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法观察shASPP2慢病毒对H22细胞ASPP2的干扰效果;采用CCK8法观察ASPP2敲低对H2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ASPP2敲低对H22细胞及上清VEGF表达和分泌的影响;采用细胞注射法建立小鼠ASPP2敲低H22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游标卡尺法观察肿瘤体积大小,采用活体激光共聚焦观察肿瘤血管生成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双酶切、菌落PCR和测序鉴定结果表示各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各重组质粒经慢病毒包装后,测定显示Y18421、Y18422、Y18423和GL427NC2慢病毒质粒的滴度分别为3.40×10^(8)TU/mL、4.08×10^(8)TU/mL、5.49×10^(8)TU/mL和1.7×10^(9)TU/mL;Y18421、Y18422、Y18423及GL427NC2慢病毒质粒转染效率分别为:86.2%、69.6%、60.8%和76.9%。与GL427NC2 H22细胞相比,Y18421 H22细胞的ASPP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5);Y18421细胞在培养24,48,72 h后增殖速率显著增加(P<0.0001,P<0.001,P<0.01);Y18421细胞及上清的VEGF表达显著升高(P<0.001,P<0.01,P<0.05)。与GL427NC2细胞移植瘤相比,Y18421细胞移植瘤体积明显增大(P<0.05),总血管长度显著增加(P<0.05),VEGF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小鼠shASPP2 H22稳转肝癌细胞系构建成功,ASPP2敲低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小鼠H22细胞移植瘤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2细胞 肿瘤蛋白p53结合蛋白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感染性疾病诊断新技术实验课的教学实施与探讨
3
作者 时红波 胡耀芬 +3 位作者 时红林 任锋 王彦军 陈德喜 《西北医学教育》 2014年第2期302-304,共3页
加强学生对感染性疾病诊断新技术的认识,可以为其未来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奠定好基础。学生通过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定量、分子克隆方法检测病毒变异耐药位点的实验操作和理论学习,掌握了病毒核酸定量和病毒变异耐药位点检... 加强学生对感染性疾病诊断新技术的认识,可以为其未来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奠定好基础。学生通过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定量、分子克隆方法检测病毒变异耐药位点的实验操作和理论学习,掌握了病毒核酸定量和病毒变异耐药位点检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通过开设这门实验课,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技术有了全面的认识,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和科研实际工作中,达到了开设该门课程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疾病 诊断新技术 教学实施 实验课
下载PDF
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浩龙 李增辉 +5 位作者 何万民 王鑫 高再生 刘春庆 朱泽卫 石英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6期715-717,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中的临床应用,比较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arly cholecystectomy,ELC)和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delayedcholecystectomy,DLC)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2015...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中的临床应用,比较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arly cholecystectomy,ELC)和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delayedcholecystectomy,DLC)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ELC组52例(发病72小时内手术),DLC组50例(发病72小时后手术),对比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ELC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低于DL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在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的前提下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平均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急性胆囊炎
下载PDF
Nissen胃底折叠术和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重度食管炎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9
5
作者 黄涛 刘春庆 +3 位作者 赵磊 张伟 赵金 石英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3期318-320,共3页
目的比较Nissen胃底折叠术和Toupet胃底折叠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合并重度食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合并重度食管炎的胃食管反流病患... 目的比较Nissen胃底折叠术和Toupet胃底折叠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合并重度食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合并重度食管炎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0例,按患者手术指征分成Nissen组(采用Nissen胃底折叠术式)40例和Toupet组(采用Toupet胃底折叠术式)40例。对Nissen胃底折叠术和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重度食管炎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Nissen组手术时间长于Toupe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和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现腹胀、腹泻、疼痛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Toupet组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低于Nissen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Nissen组术后GERD评分低于Toupe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胃镜下食管炎分级变化进行分析,术后两组患者食管炎C级和D级的比例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两种术式在改善患者食管炎效果明显。结论两种术式均可以作为GERD合并重度食管炎患者抗反流手术的选择,但Nissen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Toupet组,术后发生吞咽困难显著高于Toupet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底折叠术 重度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病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鑫 冯艳 +5 位作者 黄玉玲 王浩龙 高再生 高胜 石英 朱泽卫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7期837-839,共3页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90例,根据围术期是否...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90例,根据围术期是否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分为传统组和ERAS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水平、术后即时结石残留情况、手术中转、再住院、围术期死亡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TBil、DBil、ALT、AST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中转、术后即时结石残留情况、再住院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结石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疗效,并能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胆道缝合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高胜 高再生 +5 位作者 王浩龙 刘春庆 何万民 刘鑫 王鑫 石英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胆道缝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住院治疗的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93例,均予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取石,按手术方式分为一期胆道缝合组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胆道缝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住院治疗的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93例,均予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取石,按手术方式分为一期胆道缝合组43例和T管引流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一期胆道缝合组住院时间短于T管引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随访6个月,未见结石复发。结论T管引流并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一期胆道缝合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且避免留置T管时间较长的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手术 一期胆道缝合 T管引流
下载PDF
细胞外组蛋白在急性肝衰竭小鼠中的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温韬 勾春燕 +4 位作者 卢静 刘焱 朴正福 李峰 陈德喜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肝衰竭小鼠细胞外组蛋白的水平变化及干预价值。方法选野生型C57BL/6小鼠,经腹腔注射致死剂量的D-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诱导急性肝衰竭,动态测定血浆中细胞外组蛋白的水平以及肝功能、细胞凋亡等指标;分别给予特异性抗组... 目的研究急性肝衰竭小鼠细胞外组蛋白的水平变化及干预价值。方法选野生型C57BL/6小鼠,经腹腔注射致死剂量的D-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诱导急性肝衰竭,动态测定血浆中细胞外组蛋白的水平以及肝功能、细胞凋亡等指标;分别给予特异性抗组蛋白H3和H4中和抗体进行干预,并检测小鼠生存率和肝损伤指标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等。结果D-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联用导致小鼠急性肝衰竭,表现为血浆ALT水平明显升高,大量肝细胞凋亡和坏死,所有小鼠于9—12h内死亡;染毒后小鼠细胞外组蛋白水平呈时间依赖方式明显增高,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毒小鼠分别经特异性抗组蛋白中和抗体H3和H4干预后,病死率明显下降(P:0.037,P=0.025),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水平有关。结论细胞外组蛋白是肝衰竭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炎性介质,以细胞外组蛋白为靶点进行干预可能是今后重型肝炎治疗的新策略,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组蛋白 肝衰竭 细胞凋亡 中和抗体 炎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3D腹腔镜在轻中度急性胆管炎急诊胆道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刘鑫 高胜 +5 位作者 王浩龙 高再生 朱泽卫 何万民 石英 刘春庆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12期1459-1461,共3页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轻中度急性胆管炎急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行急诊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患者86例,根据使用设备分为3D腹腔镜手术组41例和普通腹腔镜手术组45例,观察患者手术...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轻中度急性胆管炎急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行急诊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患者86例,根据使用设备分为3D腹腔镜手术组41例和普通腹腔镜手术组45例,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3D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短于普通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低于普通腹腔镜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3D腹腔镜治疗急性轻、中度的结石性胆管炎较普通腹腔镜具有更高可靠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腹腔镜 轻中度急性胆管炎 胆道探查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