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多中心临床试验1406例总结 被引量:138
1
作者 The collaborative study group for national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 of urokinase thrombolytic therapy (Correspondence: Hu Dayi, Xu Zhimin. Beijing Red Cross Chao Yao Hospital, Beijing 100020)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6-179,共4页
为观察尿激酶天普洛欣(UKTP)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收集协作组148家医院1994年11月至1996年4月经静脉UKTP溶栓治疗AMI患者1406例,观察临床疗效、副作用及病死率... 为观察尿激酶天普洛欣(UKTP)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收集协作组148家医院1994年11月至1996年4月经静脉UKTP溶栓治疗AMI患者1406例,观察临床疗效、副作用及病死率等。其中124例行90分钟冠状动脉造影评价梗塞血管开通情况。结果:梗塞血管临床再灌注率为73.5%,90分钟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开通率为72.6%,5周总病死率为7.8%(109/1406),轻度出血10.2%(143/1406),中重度出血0.43%(6/1406),脑出血0.50%(7/1406)。老年(>65岁)甚至高龄(>75岁)患者溶栓及距发病超过6小时者,其用药仍然安全有效,UKTP合适的用药剂量可能为150万U左右。结果提示UKTP治疗AMI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尿激酶 溶栓疗法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9
2
作者 赵文淑 崔亮 +6 位作者 魏妤 顼志敏 贾三庆 李田昌 王乐丰 陈方 胡大一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9年第4期153-154,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以及与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共有39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81例合并有糖尿病,309例未合并糖尿病。患者均在AMI发病3小时至2周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脂分...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以及与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共有39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81例合并有糖尿病,309例未合并糖尿病。患者均在AMI发病3小时至2周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脂分析。结果AMI合并有糖尿病组平均年龄及年龄≥70岁、女性患者、合并有高血压及前壁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组多(P<0.05或<0.01),同时合并有糖尿病组患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也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糖尿病组冠脉血管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重度病变以及左主干病变均多于非糖尿病组患者(P<0.05或<0.01)。结论AMI合并糖尿病患者年龄大、女性较多、前壁心肌梗塞发生率高,且多合并有高血压及脂质代谢紊乱,同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且广泛,故应重视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死 糖尿病 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尿激酶天普洛欣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19例观察 被引量:24
3
作者 胡大一 崔亮 +6 位作者 顼志敏 王佩燕 王红 王乐丰 徐琳 陈牧雷 刘建章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8,共3页
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119例,行尿激酶天普洛欣(UKTP)静脉溶栓治疗。半小时输注150万单位(55例,A组)或200万单位(64例,B组)。结果:①临床判断梗塞相关血管总再通率为67.2%,病死率0.7%(... 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119例,行尿激酶天普洛欣(UKTP)静脉溶栓治疗。半小时输注150万单位(55例,A组)或200万单位(64例,B组)。结果:①临床判断梗塞相关血管总再通率为67.2%,病死率0.7%(其中心脏因素病死率5.9%)。②A与B组血管再通率(72.7%VS62.5%),病死率(7.3%VS6.3%)及并发症均天显著性差异(p>0.05)。③溶栓再通患者病死率(2.5%,2/80例)明显低于未溶通者(15.4%,6/39例)且前者KillipⅢ级以上泵衰竭(2/80例)也明显少于未溶通者(15/39例)。上述p值均<0.01。④初步探讨分两次每次100万单位,5至10分钟内注射间隔50分钟静脉推注UKTP,5例中4例血管再通。⑤AMI溶栓后90分钟冠脉造影15例,12例血管开通(80.0%)均与临床判断相符,UKTP对溶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天普洛欣 心肌梗塞 药物疗法 AMI
下载PDF
静脉滴注地尔硫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4
4
作者 胡大一 顼志敏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0年第1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心绞痛 静脉滴注 地尔硫Zhou 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金属硫蛋白对异丙肾上腺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淑敏 胡大一 +4 位作者 唐朝枢 唐晓奈 刘洋 吕大鹏 汪丽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32-334,共3页
在大鼠sc异丙肾上腺素(Iso)40mg·ks-1·d-1造成的心肌损伤模型上,观察外源性金属硫蛋白(MT)和锌诱导内源性MT对心脏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外源性和内源性MT均可减少Iso引起的心肌丙二醛和心肌... 在大鼠sc异丙肾上腺素(Iso)40mg·ks-1·d-1造成的心肌损伤模型上,观察外源性金属硫蛋白(MT)和锌诱导内源性MT对心脏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外源性和内源性MT均可减少Iso引起的心肌丙二醛和心肌组织钙的聚集,同时发现内源性MT可减少血浆组织蛋白酶D的活性。提示:MT保护Iso心肌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减少细胞内钙超载、稳定溶酶体膜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异丙肾上腺素 心肌损伤 细胞保护
下载PDF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参与内皮素刺激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田昌 佟利家 +4 位作者 庞永正 刘秀华 王雪清 胡大一 唐朝枢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37-342,共6页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已知的体内活性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其缩血管作用由G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但ET强大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效应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选用培养的兔胸主动脉VSMC,探讨丝...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已知的体内活性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其缩血管作用由G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但ET强大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效应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选用培养的兔胸主动脉VSMC,探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ET促细胞增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ET-1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促进细胞摄取 ̄3H-TdR和激活MAPK,此作用可被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抑制剂Staurosporine(STP),H-7和ET_A受体拮抗剂BQ123所抑制,但不被酪氨酸激酶抑制剂HerbimycinA(Herb)所抑制,用PKC激动剂PMA(Phorbolmyristateacetate)预处理VSMC,使其PKC活性下调,可显著减弱ET-1对MAPK的激活能力。本结果提示:(1)MAPK参与ET-1所致的VSMC增生;(2)ET-1促细胞增生与激活MAPK的作用是由ET_A受体和PKC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丝裂素活化 蛋白激酶 内皮素
下载PDF
倾斜试验与血管神经性晕厥 被引量:13
7
作者 胡大一 《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4年第3期161-162,共2页
倾斜试验与血管神经性晕厥胡大一(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北京100020)晕厥指短暂性意识丧失及不能维持自主体位。它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也是目前心血管疾病中的一个难题。晕厥的病因很多,不同病因的晕厥其预后有... 倾斜试验与血管神经性晕厥胡大一(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北京100020)晕厥指短暂性意识丧失及不能维持自主体位。它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也是目前心血管疾病中的一个难题。晕厥的病因很多,不同病因的晕厥其预后有很大的差别.心源性晕厥的一年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试验 晕厥 心血管疾病 发病机理
原文传递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与细胞内信息传递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田昌 胡大一 唐朝枢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58-260,共3页
不同的细胞外刺激(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多肽类物质及牵张刺激等)通过不同的细胞内信息传递通路,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itedproteinkinase,MAPK)是新近发... 不同的细胞外刺激(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多肽类物质及牵张刺激等)通过不同的细胞内信息传递通路,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itedproteinkinase,MAPK)是新近发现的一族40~46kD的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属细胞外信息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s,ERKs)的基因产物,为细胞外不同刺激所致的细胞增殖、分化和肥大等信息传递途径的交汇点或共同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丝裂素 活化蛋白激酶 信息传递
下载PDF
冠脉内超声成像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朱天刚 胡大一 +4 位作者 陈方 贾三庆 王乐丰 李田昌 杨明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7期395-397,共3页
目的 探讨冠脉内超声成像 (ICUS)在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88例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同时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评价。在支架植入前 ,应用ICUS测量病变血管的最小腔径和最小腔面积 ;在支架植入后 ... 目的 探讨冠脉内超声成像 (ICUS)在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88例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同时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评价。在支架植入前 ,应用ICUS测量病变血管的最小腔径和最小腔面积 ;在支架植入后 ,测量支架扩张后的最小直径和支架面积 ,确定扩张后支架是否贴壁和支架扩张是否充分。结果  88例支架植入术患者的 97枚支架ICUS结果 :植入后支架的平均直径为 (3 .12±0 .16 )mm ,平均面积为 (6 .85± 0 .76 )mm2 。其中 42例支架植入前后斑块面积的配对 t检验显示支架植入前后靶血管腔面积和斑块面积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扩张后的支架直径为 (3 .0 9± 0 .0 9)mm ,支架面积为(6 .75± 0 .6 7)mm2 。 8例支架未充分扩展 ,3例贴壁欠佳 ,行再次扩张 ,占支架植入患者的 12 .5 %。结论 冠脉内超声可清晰显示冠脉内支架 ,支架植入前可确定血管直径 ,帮助选择支架的大小 ;植入后可精确测量支架的大小和面积 ,同时可观察支架贴壁情况 ,评价支架扩张是否充分。冠脉内超声是目前指导支架植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假体植入
原文传递
生长因子在PTCA术后再狭窄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永全 袁良俊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1999年第2期75-77,共3页
生长因子在PTCA术后再狭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各种生长因子在再狭窄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生长因子 因管成形术 再狭窄 PTCA
下载PDF
心腔内超声辅助射频精炼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成军 胡大一 +7 位作者 商丽华 杨新春 张建军 吴永全 李宜富 秦绪光 吴旸 许玉韵 《中国医药导刊》 1999年第2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射频精炼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反复、频发、药物疗效欠佳的房颤行心内电生理检查。X光透视、心腔内超声成像、激动顺序与起搏标测、夺获、拖带、药物试验结合,确定参与房颤的局灶触发点、驱动源、... 目的:探讨射频精炼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反复、频发、药物疗效欠佳的房颤行心内电生理检查。X光透视、心腔内超声成像、激动顺序与起搏标测、夺获、拖带、药物试验结合,确定参与房颤的局灶触发点、驱动源、主导转子及其部位,局部施以点片或短线消融,观察消融反应,随访治疗效果。结果:27例房颤行电生理检查,12例行射频消融,参与机制7例以局灶触发为主,5例以主导转子为主,4例有局灶驱动源,2例3种机制均参与。选择性消融与房颤发作或维持密切相关的部位,6例用点片消融,4例用短线消融,2例用点片加短线消融。消融中房颤终止2例、局部双向阻滞4例,房颤不再诱发4例,房颤减少1例,房早消失1例,房早减少6例、干咳2例、加速性房性逸搏1例、心动过缓1例。术中6例检出无症状并发症,肺静脉内膜断裂1例、右房与左房内血栓4例、局限性心包积液2例。术后2例房颤复发,用单一药物治疗。随访2周至1.5年,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针对局灶触发、驱动与主导机制作精炼的点片与短线消融可根治或减少与控制房颤的发作。心脏内超声成像提高消融治疗的精确性,便于术中及时发现无症状的并发症,防止术后的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消融术 心腔内超声成像 局灶触发点 局灶驱动源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的溶栓疗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许俊堂 翁心植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7-138,共2页
急性肺栓塞并不少见,由于临床表现常常缺乏特异性,常规检查手段又难以和其他疾病相区别,能正确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者不及发病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大面积急性肺栓塞发生凶险,病死率高,约11%的患者死于发病后1小时以内[1]。... 急性肺栓塞并不少见,由于临床表现常常缺乏特异性,常规检查手段又难以和其他疾病相区别,能正确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者不及发病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大面积急性肺栓塞发生凶险,病死率高,约11%的患者死于发病后1小时以内[1]。因此,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及时、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急性 溶栓疗法
原文传递
健康人24小时QT变异度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大一 李瑞杰 +2 位作者 郭成军 杨新春 郭晋萍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0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目的 描述健康人的 2 4小时 QT变异度。方法  5 8例健康人在日常生活状态下接受 2 4小时 Holter监测 ,计算机自动计算每小时 QT间期均数 (QTm )和标准差 ,后者用以表示相应时间段的 QT变异度 (QTv)。以频域法同步分析心率变异性。结... 目的 描述健康人的 2 4小时 QT变异度。方法  5 8例健康人在日常生活状态下接受 2 4小时 Holter监测 ,计算机自动计算每小时 QT间期均数 (QTm )和标准差 ,后者用以表示相应时间段的 QT变异度 (QTv)。以频域法同步分析心率变异性。结果 夜间迷走神经活性增高时 QTm值大 (最大值为 371±2 1m s,于 0 3:0 0 - 0 4:0 0时间段 )、QTv值小 (最小值为 5 .8± 0 .7m s,于 0 1:0 0 - 0 2 :0 0时间段 ) ,白天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时 QTm值小 (最小值为 30 5± 12 m s,于 11:0 0 - 12 :0 0时间段 )、QTv值大 ,主要以上午最大并于 0 7:0 0 - 0 8:0 0达 2 4小时最高值 (15 .9± 2 .6 ms)。结论 健康人的 2 4小时 QT变异度与自主神经活性状态有关 ,呈昼夜节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人 QT间期 心率变异性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心房颤动的“3P”分类及药物治疗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大一 许玉韵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1998年第10期3-4,共2页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之一,仅次于室性早搏。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大多尚处于研究阶段,仅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药物仍是房颤治疗的主线。房颤有多种不同的分类角度和方案。目前临床上较为实用的为...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之一,仅次于室性早搏。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大多尚处于研究阶段,仅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药物仍是房颤治疗的主线。房颤有多种不同的分类角度和方案。目前临床上较为实用的为“3P”分类,即阵发性房颤(P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药物治疗 永久性房颤 维拉帕米 地尔硫艹卓 心室率 胺碘酮 洋地黄类药物 血栓栓塞并发症 器质性心脏病
原文传递
心率变异性──测量标准,生理释义与临床应用(一)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大一 郭成军 李瑞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1997年第4期18-20,共3页
心率变异性测量标准,生理释义与临床应用(一)MeasurementstandardPhysiologicalInterpretationandClinicalApplicationofHeart-rateVariab... 心率变异性测量标准,生理释义与临床应用(一)MeasurementstandardPhysiologicalInterpretationandClinicalApplicationofHeart-rateVariability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心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迷走神经 心血管疾病 生理 标的 认定 事实
下载PDF
心房颤动药物治疗的常见误区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大一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0年第4期231-232,共2页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药物疗法 心室率 复率
下载PDF
心律失常复杂病例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与教训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长生 胡大一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6年第1期9-10,共2页
开展快速心律失常射频电流导管消融(RFCA)治疗几年来,在不同阶段遇到不同的难题,也就是相对而言的复杂疑难病例的处理,这既有许许多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甚至以严重的并发症为代价的教训。实际上真正疑难的病例并不多见。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 治疗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测量标准,生理释义与临床应用(二)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大一 郭成军 李瑞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1997年第5期17-20,共4页
心率变异性测量标准,生理释义与临床应用(二)MeasurementStandardPhysiologicalInterpretationandClinicalApplicationofHeartRateVariabi... 心率变异性测量标准,生理释义与临床应用(二)MeasurementStandardPhysiologicalInterpretationandClinicalApplicationofHeartRateVariability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心脏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心率变异性 生理 后期 PSD 分析 获取 功率谱密度 频谱 多频
下载PDF
电击引起的心室复极离散在心室颤动诱发和易损上限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翠兰 胡大一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1999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 应用单相动作电位(MAP)技术,系统研究T波电击引起的复极离散(SIDR)与诱发心室颤动(VF)的关系。方法 截尾指数为65% /65% ,脉宽5 m s的双相电流,以电击强度与配对间期的随机组合施加于稳态起搏的L... 目的 应用单相动作电位(MAP)技术,系统研究T波电击引起的复极离散(SIDR)与诱发心室颤动(VF)的关系。方法 截尾指数为65% /65% ,脉宽5 m s的双相电流,以电击强度与配对间期的随机组合施加于稳态起搏的Langendorff离体灌流家兔心脏的舒张期。8 个心外膜和2 个心内膜位点同步记录MAP。SIDR定义为MAP同步记录中最长与最短电击后复极时间之差。结果 诱发VF的电击引起的SIDR为(64±15)m s,但当配对间期分别移出易损窗口左右沿各10 m s 后,SIDR显著变小,其值分别为(33±14)m s和(27±8)m s(与诱发VF电击比,二者皆P< 0.001)。当配对间期位于易损窗口内,但电击强度高于易损上限(ULV)时,SIDR显著变小,其值为(41±17)m s(与诱发VF的电击相比,P< 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动作电位 电击 复极离散 心室颤动
原文传递
射频消蚀右心房治疗心房扑动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新春 汪师贞 +4 位作者 胡大一 小泽友纪雄 渡边一郎 马长生 程祖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59-362,共4页
对8例阵发性心房扑动(房扑)患者,于右心房冠状窦口周围、下腔静脉开口和三尖瓣环之间,记录到双电位伴碎裂电位,并较体表心电图F波提前≥40ms部位进行射频消蚀。5例常见型房扑消蚀成功,3例合并非常见型房扑者未能获得成功... 对8例阵发性心房扑动(房扑)患者,于右心房冠状窦口周围、下腔静脉开口和三尖瓣环之间,记录到双电位伴碎裂电位,并较体表心电图F波提前≥40ms部位进行射频消蚀。5例常见型房扑消蚀成功,3例合并非常见型房扑者未能获得成功。平均随访5个月,2例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扑动 消蚀术 射频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