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炮参试人员应激反应对心血管和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王鲁豫 皇甫恩 王黔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7-298,共2页
目的 :探讨火炮参试人员心理应激时心脏植物神经、心电图和血压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 40名健康者在试验前进行SCL -90测评 ,试验期间进行动态心电图和血压观察 ,用时域和频域法分析 ,并与平时平静状态同一时程对照。结果 :试验时与平时... 目的 :探讨火炮参试人员心理应激时心脏植物神经、心电图和血压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 40名健康者在试验前进行SCL -90测评 ,试验期间进行动态心电图和血压观察 ,用时域和频域法分析 ,并与平时平静状态同一时程对照。结果 :试验时与平时比较 :SCL -90因子分中有 5个因子分明显增高。时域中MeanRR、SDNN、rMSSD降低 ,频域中VLF、LF、LF/HF、VLF/HF增高 ,早博增多 ,血压增高 ,心率增快 ,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反应 心率变异性 心血管 植物神经功能 火炮参试人员
下载PDF
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ESM-1、Myo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高海英 赵惠强 +2 位作者 李俊超 黄红丽 李飞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518-521,共4页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SM-1)、肌红蛋白(Myo)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和友谊医院心内科接诊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SM-1)、肌红蛋白(Myo)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和友谊医院心内科接诊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ESM-1和MYO水平、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并比较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P<0.05);治疗后,两组各血清ESM-1和MYO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ESM-1和MY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且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比索洛尔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其内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ESM-1、Myo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索洛尔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 肌红蛋白
下载PDF
4752例妇女乳腺疾病普查分析报告 被引量:10
3
作者 史立晖 张晓耀 +2 位作者 曹淑文 屈翔 张晓君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827-1828,共2页
目的:了解妇女乳腺疾病患病情况,通过普查使乳腺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方法:2007年1月~6月,应用乳腺近红外线诊断仪对我院辖区4 752例妇女进行乳腺疾病普查,发现乳房肿块继续行乳腺彩超、钼靶摄像、针吸细胞学、活检等检查,发现乳头溢... 目的:了解妇女乳腺疾病患病情况,通过普查使乳腺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方法:2007年1月~6月,应用乳腺近红外线诊断仪对我院辖区4 752例妇女进行乳腺疾病普查,发现乳房肿块继续行乳腺彩超、钼靶摄像、针吸细胞学、活检等检查,发现乳头溢液行溢液涂片检查。结果:查出乳腺疾病1 784例(37.54%),乳腺增生症1 691例(35.59%),乳腺纤维腺瘤42例(0.88%),导管扩张症6例(0.13%),脂肪瘤30例(0.63%),乳腺癌2例(0.04%),其它13例(0.27%)。城镇妇女乳腺疾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农村妇女(P<0.01),中年女性发病率较高。结论:需进一步提高妇女乳腺保健意识,积极开展乳腺疾病普查和加大普查工作力度,对乳腺癌预防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 乳腺疾病 普查
原文传递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史立晖 张晓君 +3 位作者 张晓耀 李智 王景 屈翔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9期585-588,共4页
目的 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2月北京通州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96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Her-2、ER、PR蛋白表达,并分为两组,一组为三阴性(triple-negative)乳腺癌... 目的 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2月北京通州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96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Her-2、ER、PR蛋白表达,并分为两组,一组为三阴性(triple-negative)乳腺癌,即Her2(-),ER(-),PR(-),另一组为非三阴性乳腺癌.分析三阴性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的3年无瘤生存率. 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在所有患者中所占比例为13.27%(26/196),其肿瘤大小情况、组织学Ⅲ级的比例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P<0.05).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62%(22/26)和92.94%(158/170). 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较非三阴性乳腺癌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病理学 临床 预后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高海英 赵惠强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9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北京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4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70例.常规治疗组...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北京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4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70例.常规治疗组男52例,女18例,年龄(56.71±6.48)岁,年龄范围为42~71岁,口服阿司匹林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组男41例,女29例,年龄(54.37±6.72)岁,年龄范围为41~69岁,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阿托伐他汀钙组有效率[87.1%(61/70)]较常规治疗组[72.9%(51/7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托伐他汀钙组IMT[(0.95±0.29)mm]及斑块面积[(13.01±1.98)mm2]均小于常规治疗组[(1.29±0.33)mm、(14.69±2.01)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钙组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水平[(4.59±0.59)mmol/L、(1.29±0.49)mmol/L、(2.57±0.29)mmol/L]均低于常规治疗组[(5.51±0.76)mmol/L、(1.61±0.37)mmol/L、(3.01±0.41)mmol/L],HDL-C水平[(1.68±0.31)mmol/L]高于常规治疗组[(1.49±0.3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有效降低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显著改善IMT及斑块面积大小的变化,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面积 心脑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AL型淀粉样变性病20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丁 刘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6-419,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淀粉样变性病患者多系统受累的临床特点,提高对AL型淀粉样变性病的认识。方法研究对象为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在北京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20例AL型肾淀粉样变性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活检... 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淀粉样变性病患者多系统受累的临床特点,提高对AL型淀粉样变性病的认识。方法研究对象为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在北京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20例AL型肾淀粉样变性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活检病理检查刚果红染色阳性确诊(舌、皮肤、肾、直肠黏膜)淀粉样变性病,经免疫荧光或免疫组化确定为AL型。对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1)90%患者发病年龄>40岁,男女比例3∶2。90%的患者有2个或以上系统受累,3个系统以上受累占30%(6/20)。一般表现乏力者占45%(9/20),体质量下降者占40%(8/20)。2)循环系统呈现低血压趋势;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壁厚度(1.12±0.34)cm,室间隔厚度或左室壁厚度>1.1cm者占35%(7/20),40%(8/20)患者有左室舒张功能受损表现,15%(3/20)患者发现颗粒样心肌回声增强。心电图异常者占80%(16/20)。3)消化系统症状达75%;消化道出血者占30%(6/20);舌体肥大者占25%(5/20);肝脏肿大者占35%(7/20)。4)肾脏病变:90%(18/20)的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85%(17/20)患者有肾小管损伤;肾脏增大者(长径>12cm)占40%(8/20)。5)血液系统病变:85%(17/20)患者血和尿中免疫固定电泳(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IFE)发现同类型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其中λ轻链15例,κ轻链2例。6)神经系统病变:25%(5/20)患者出现神经系统表现。结论 AL型淀粉样变性病临床呈多系统受累,消化器官、肾脏、心脏为常见的靶器官,本病临床表现复杂但有临床特点可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淀粉样变性病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煤工尘肺结核合并院内白色念珠菌感染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岩 朱文丽 +1 位作者 闫美凤 郑林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01-401,403,共2页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结核合并院内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并分析5年来收治的煤工尘肺结核合并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煤工尘肺结核合并院内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特点:尘肺结核病史长,年龄偏大,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结核合并院内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并分析5年来收治的煤工尘肺结核合并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煤工尘肺结核合并院内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特点:尘肺结核病史长,年龄偏大,住院时间长,肺部病变广泛,空洞多,病情较重,多为Ⅱ期及以上煤工尘肺,多有继发真菌感染的诱因可寻,确诊有赖于病原学检查。结论煤工尘肺结核合并院内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增多趋势,了解其临床特点可提高对两病并存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工尘肺 结核 白色念珠菌
原文传递
雷米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安晓香 杨祖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11期1349-1350,共2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6例)和对照组(132例)。对照组口服雷米普利(2.5~15)mg/d,治疗...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6例)和对照组(132例)。对照组口服雷米普利(2.5~15)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托)20mg/d。心房颤动发作时均给予胺碘酮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共随访1年。结果1年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75.73%、C反应蛋白2.71mg/L±0.46mg/L均优于对照组55.30%、4.13mg/L±0.45mg/L;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左心房内径缩小分别为2.58mm±1.53mm、2.37mm±1.59mm,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米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C反应蛋水平,缩小左心房内径,降低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AF的复发及较好地维持窦性心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普利 阿托伐他汀 高血压 阵发性心房颤动 左心房内径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1473例乳腺肿块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罗燕 张晓耀 益建疆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5期569-570,共2页
乳腺肿块是乳腺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有文献报道乳腺肿块在成年及青年中有增多和年轻化趋势[1]。作者通过乳腺肿块活检最终明确肿块性质,现对我院1999年10月至2010年6月1 473例乳腺肿块术后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腺肿块 临床病理
下载PDF
雷米普利与氯沙坦钾单用及合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政国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3期1740-1741,共2页
目的研究ACEI制剂雷米普利与AT1RA制剂氧沙坦钾钾单用及合用对原发性高血压的(EH)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7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3组,雷米普利组予雷米普利5mg,氧沙坦钾钾组予氧沙坦钾100mg,合用组予雷米普利2.5mg及氧沙坦钾50mg,均... 目的研究ACEI制剂雷米普利与AT1RA制剂氧沙坦钾钾单用及合用对原发性高血压的(EH)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7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3组,雷米普利组予雷米普利5mg,氧沙坦钾钾组予氧沙坦钾100mg,合用组予雷米普利2.5mg及氧沙坦钾50mg,均1次/d,口服。连续用药8周。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及咳嗽、体位性低血压和过敏等情况。结果 EH患者经雷米普利、氧沙坦钾及两药合用治疗后,3组患者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收缩压及舒张压降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组药物降压效价相似。服药期间仅有极少数患者发生咳嗽和体位性低血压,说明两种药物常规剂量下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普利 氧沙坦钾 高血压
下载PDF
前列腺电切术中不同浓度不同比重布比卡因的腰麻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254-1256,共3页
目的:比较前列腺电切术中不同浓度与不同比重布比卡因的腰麻疗效。方法:选择行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30例。A组采用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B组采用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C组采用0.37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D组采... 目的:比较前列腺电切术中不同浓度与不同比重布比卡因的腰麻疗效。方法:选择行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30例。A组采用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B组采用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C组采用0.37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D组采用0.37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结果:①A、C两组阻滞平面明显低于B、D两组;A、C两组感觉阻滞起始时间和运动阻滞起始时间显著长于B、D两组;各组间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别。②B、D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下降幅度大于A、C两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高于A、C两组。结论:在前列腺电切术中,采用布比卡因腰麻时应用等比重液进行麻醉更安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比重 浓度 腰麻 前列腺电切术
下载PDF
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史立晖 张晓耀 +1 位作者 李智 张晓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6期67-68,共2页
目的了解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癌基因进行标定,检测159例乳腺癌中C-erbB-2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C-erbB-2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6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中C-erbB-2的阳性表达... 目的了解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癌基因进行标定,检测159例乳腺癌中C-erbB-2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C-erbB-2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6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中C-erbB-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60岁以上患者(P<0.05),浸润性乳腺癌中C-erbB-2阳性表达高于原位癌;结论C-erbB-2对于反映乳腺癌细胞侵袭力及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ERBB-2
下载PDF
人类心肌缺血预适应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余洋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719-720,共2页
关键词 人类 心肌缺血预适应 MIS PTCA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103例报告 被引量:11
14
作者 闻巍 杜亚平 +1 位作者 黄汉源 陈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与乳腺癌的关系并提出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 ,从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 3例中 ,女性 10 2例 ,男性 1例 ,全部依靠病理确诊。...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与乳腺癌的关系并提出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 ,从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 3例中 ,女性 10 2例 ,男性 1例 ,全部依靠病理确诊。首诊误诊率高(6 2 1% )。局部切除 18例 ,区段小叶切除 6 2例 ,单纯切除术 12例 ,伴有局部癌变者行乳癌改良根治术 9例、单纯切除术 2例。13年内复发 12例 ,达 11 7% ,癌变 7例 ,达 6 8%。结论 本病与乳腺癌的关系密切 ,其鉴别仍依靠组织病理学方法 ,治疗应予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 病理学 乳腺肿瘤
下载PDF
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率变异性和QT离散度及美托洛尔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鲁豫 王黔南 《中国医药》 2008年第10期582-583,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及美托洛尔对其影响。方法测定78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组)和36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心率变异性及QT离散度;高血压病组中有左心室肥厚的36例为左心室肥厚组,余42例为非左心室肥厚组;...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及美托洛尔对其影响。方法测定78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组)和36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心率变异性及QT离散度;高血压病组中有左心室肥厚的36例为左心室肥厚组,余42例为非左心室肥厚组;从高血压病组患者中随机单盲抽取32例给予美托洛尔治疗为关托洛尔组,常规治疗32例为常规组,比较各组心率变异性及QT离散度。结果①高血压病组心率变异性低于健康对照组,QT离散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9.2±7.2)对比(35.1±5.8),P〈0.01];②左心室肥厚组心率变异性降低,QT离散度高于非左心室肥厚组[(50.1±5.3)对比(38.1土6.4),P〈0.01];③经美托洛尔治疗后其心率变异性增高,QT离散度明显缩短。结论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QT离散度明显增加;关托洛尔治疗有利于改变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心率变异性 QT离散度 关托洛尔
下载PDF
无症状肺癌诊断和治疗策略
16
作者 毕建立 臧德安 +4 位作者 王桂洪 吕方 隗和敏 李玉华 朱彦君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30-231,共2页
关键词 无症状肺癌 诊断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肺叶切除术
下载PDF
产后出血11例临床处理与分析
17
作者 师戌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0年第6期598-599,共2页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年龄分布 孕产史 分娩方式 处理
下载PDF
开博通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明艳 李有才 《临床肺科杂志》 2009年第8期1065-1065,共1页
目的观察开博通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均分两组,两组均给予吸氧、抗炎、平喘、强心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开博通联合西咪替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 目的观察开博通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均分两组,两组均给予吸氧、抗炎、平喘、强心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开博通联合西咪替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69.1%)(P<0.05)。结论开博通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急性发作 西咪替丁 疗效观察 治疗组 开博通 疗效满意 西眯替丁
下载PDF
结核病患者服刑期间用药依从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金平 谷崇俭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23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服刑期间用药依从性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60例服刑期间的结核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60例中26例用药不依从,占43.3%;其中,服刑期越长者其用药依从性越差;对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危害的过分...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服刑期间用药依从性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60例服刑期间的结核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60例中26例用药不依从,占43.3%;其中,服刑期越长者其用药依从性越差;对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危害的过分担心、对治疗结核病相关知识的错误认知以及服刑过程中的投机行为为用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结论结核病患者服刑期间用药依从性差,加强用药督导和心理干预、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加强法制教育可望提高服刑结核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刑人员 结核病 用药依从性 数据收集
下载PDF
43例心外膜途径植入心室导线长期随访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伟 花中东 +4 位作者 赵爽 戴研 华伟 张澍 陈柯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总结永久起搏器心外膜植入术后当天、短期术后和长期术后心外膜电极导线的心室阈值的变化,分析心外膜植入起搏器是否安全、稳定。方法入选2007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阜外医院行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且出院后进行1次及以上程控随访... 目的总结永久起搏器心外膜植入术后当天、短期术后和长期术后心外膜电极导线的心室阈值的变化,分析心外膜植入起搏器是否安全、稳定。方法入选2007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阜外医院行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且出院后进行1次及以上程控随访的43例患者。成人患者7例,其中3例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左心室导线心外膜植入,4例VVI永久起搏器心外膜植入;儿童患者36例,均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行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统计程控中获得的心室阈值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随访3~96个月。结果显示心外膜导线植入术后当天平均心室阈值为(2.7±1.2)V/0.5 ms。出院前术后1~16 d再次测试心室阈值为(1.2±0.5)V/0.5 ms。出院后1年内随访心室阈值为(1.0±0.4)V/0.5ms,12~36个月心室阈值为(1.3±1.1)V/0.5 ms,36个月以上心室阈值为(1.5±0.6)V/0.5 ms。3例心外膜导线植入CRT的患者随访(39±31)个月,左心室阈值术后当天为(3.9±3.2)V/0.5 ms,出院前术后1~16 d再次测试心室阈值为(1.67±0.14)V/0.5 ms,36个月以上心室阈值(1.1±0.4)V/0.5 ms。成人与儿童心外膜电极导线阈值变化一致。结论术后当天,心外膜导线心室阈值明显高于心内膜电极导线,术后1周左右心外膜导线心室阈值回落且能维持长期稳定。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植入在成人儿童患者都安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外膜导线 阈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