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1p24基因的克隆构建及对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毒性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陈亮 吴南屏 姚航平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02-105,F0003,共5页
目的在大肠埃希菌(E-coli)及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表达HIV-1P24抗原,并在体外观察P24蛋白对CHO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利用RT-PCR技术扩增从HIV-1感染者外周血中提取的p24抗原基因,p24基因经HindⅢ、EcoRI酶切后插入pEGFP-C2,转... 目的在大肠埃希菌(E-coli)及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表达HIV-1P24抗原,并在体外观察P24蛋白对CHO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利用RT-PCR技术扩增从HIV-1感染者外周血中提取的p24抗原基因,p24基因经HindⅢ、EcoRI酶切后插入pEGFP-C2,转染CHO细胞,观察绿荧光蛋白的表达。同时p24基因经HindllIXhoI酶切后插入表达载体pET24a,转化E-coliBL21(DE3),经IFIG诱导,表达P24抗原。运用双酶切技术、SDS-PAGE电泳检测插入基因片段的正确性,并用免疫印迹法及ELISA法对表达产物的纯度和抗原性进行检测。提纯重组蛋白P24,加入CHO细胞培养液中,观察其对CHO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转染CHO细胞2h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最高,培养上清P24蛋白浓度15ng/L。随时间延长绿荧光逐渐减少,8h后荧光消失,细胞全部死亡。在E-coliBL21中p24基因可获高效表达。在CHO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重组蛋白P24,细胞逐渐死亡。结论构建了HIV-1p24表达载体pEGFP-C2-p24,在CHO细胞中能瞬时表达。构建了HIV-1p24表达载体pET24a-p24,在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其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重组蛋白P24在体外对CHO细胞具有毒性,可能参与了HIV-1的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P24蛋白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者血清趋化因子的检测及克隆构建
2
作者 陈亮 吴南屏 姚航平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08-713,共6页
目的探讨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趋化因子(RANTES)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HIV-1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以ELISA检测HIV-1感染者(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人群外周血清RANTES及MCP-1的浓度;构建hRANTES-pcDNA3.1,... 目的探讨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趋化因子(RANTES)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HIV-1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以ELISA检测HIV-1感染者(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人群外周血清RANTES及MCP-1的浓度;构建hRANTES-pcDNA3.1,hMCP-pcDNA3.1及hMCP/hRANTES-pcDNA3.1重组质粒,在CHO细胞中体外高效表达,获得重组蛋白,并研究三者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趋化功能。结果RANTES在健康对照组为(164.3±21.3)pg/mL,未治疗组为(1224.1±62.0)pg/mL,治疗组为(475.3±36.2)pg/mL;MCP-1分别为(90.6±28.5)、(335.0±30.3)和(807.2±62.6)pg/mL。HIV-1感染后RANTES和MCP-1均升高,有效抗病毒治疗后RANTES有所下降,而MCP-1则明显上升。重组蛋白经Western印迹鉴定,能与各自单克隆抗体结合,且三者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都有趋化作用,McP/RANTEs融合蛋白的趋化作用更强。在重组蛋白浓度为50、200、400和800pg/mL时,McP/RANTEs融合蛋白趋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分别为52×10^4/mL、102×10^4/mL、132×10^4/mL和184×10^4/mL;RANTES趋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分别为27×10^4/mL、51×10^4/mL、65×10^4/mL和96×10^4/mL;MCP-1趋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分别为18×10^4/mL、44×10^4/mL、54×10^4/mL和74×10^4/mL。结论RANTES和MCP-1可能都参与了HIV-1的感染和机体对HIV-1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趋化因子类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质-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原文传递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1
3
作者 孙成栋 李真 +1 位作者 刘斯 王燕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9-372,共4页
目的了解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患者的各类微生物检测标本,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 目的了解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患者的各类微生物检测标本,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4年共分离出307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为呼吸道分泌物(69.4%),其次为创面分泌物(14.7%);以重症监护病房(ICU,占26.4%)、呼吸科(占26.1%)、老年病科(占23.1%)的检出率最高;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完全耐药,头孢噻肟、哌拉西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四环素等药物的耐药率可高达100%,除了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多黏菌素外,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即使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在本院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也有近约30%的耐药率,但对多黏菌素的耐药率为0。结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耐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针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可选用多黏菌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或者含舒巴坦制剂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原文传递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分析 被引量:47
4
作者 李红 王洪源 赵爱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84-1386,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11所三级医院2002-2005年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率与感染变化趋势。方法利用病历首页数据库进行整理,根据手术诊断编码提取骨科手术病例,计算手术部位感染率。结果11所医院4年间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率0.14%,其中Ⅰ类切口手术部位... 目的了解北京市11所三级医院2002-2005年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率与感染变化趋势。方法利用病历首页数据库进行整理,根据手术诊断编码提取骨科手术病例,计算手术部位感染率。结果11所医院4年间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率0.14%,其中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0.09%;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0.65%;Ⅲ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1.78%。结论利用病历首页库可以进行有关内容的统计分析,并且结果是比较可靠的;各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有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医院感染 骨科
下载PDF
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 被引量:37
5
作者 李红 陈辉 +2 位作者 赵爱民 张国英 贺良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99-1000,共2页
目的探讨对外来手术器械的有效管理方法,杜绝因其管理不当引起的医院感染。方法通过实例调查分析外来手术器械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科学的管理方法。结果管理办法实施约1年,得到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认可... 目的探讨对外来手术器械的有效管理方法,杜绝因其管理不当引起的医院感染。方法通过实例调查分析外来手术器械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科学的管理方法。结果管理办法实施约1年,得到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认可,手术部位感染率控制满意,2007年医院感染率仅0.39%。结论加强外来手术器械管理,确保患者手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手术器械 管理 医院感染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肺炎重症患者辅助性T细胞亚群和降钙素原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4
6
作者 孙成栋 刘斯 +1 位作者 李真 文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观察医院获得性肺炎(HAP)重症患者辅助性T细胞亚群变化以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并观察其在不同病情程度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HAP诊断的患者89例(重症59例,轻症30例),以2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 目的观察医院获得性肺炎(HAP)重症患者辅助性T细胞亚群变化以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并观察其在不同病情程度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HAP诊断的患者89例(重症59例,轻症30例),以2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测定外周血CD4阳性细胞中Th1、Th2细胞百分比和Th1/Th2比值,采用双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结果重症肺炎组Th1细胞[(8.40±3.01)%]明显低于轻症肺炎组[(13.90±2.37)%,P〈0.05]和健康对照组[(17.40±4.20)%,P〈0.01];重症肺炎组Th2细胞【(17.30±5.74)%]则明显高于轻症肺炎组[(7.70±2.35)%,P〈0.05]和健康对照组[(7.90±1.92)%,P〈0.01];重症肺炎组Th1/rh2比值(0.57±0.15)也明显低于轻症肺炎组(2.80±0.46,P〈0.01)和健康对照组(3.1l±0.87,P〈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轻症肺炎组Th1细胞明显降低(P〈0.05),但Th2细胞和Th1/Th2比值无明显差异(均P〉0.05)。重症肺炎、轻症肺炎及健康对照3组CD4阳性细胞无明显差异[分别为(30.20±10.83)%、(34.70±13.57)%、(28.80±9.61)%,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轻、重症肺炎组PCT(μg/L)均明显升高(1.73±0.88、3.51±2.66比0.30±0.10,均P〈0.01);且重症肺炎组PCT水平较轻症肺炎组明显升高(P〈0.05)。Th1/Th2与PCT的回归分析显示,回归方程为y=-0.937x,呈显著负相关(F=236.23,P=0.0000)。结论HAP重症患者存在明显的Th1/Th2细胞失衡、细胞免疫功能下降,Th2细胞和抗炎反应优势是导致感染加剧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主要原因;PCT与Th1/Th2呈明显负相关。PCT可作为检测机体免疫应答的一个指标,从侧面体现机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反应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辅助性T细胞亚群 降钙素原
原文传递
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血细胞特点及磷酸奥司他韦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孙成栋 王燕 +3 位作者 张雪梅 付书情 张坚 刘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9期969-972,共4页
目的探讨甲、乙型流感患者血细胞变化特点及其意义,对比磷酸奥司他韦对两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3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感染疾病科通过咽拭子抗原检测确诊为甲、乙型流感的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选取确诊的甲型流感的患者共10... 目的探讨甲、乙型流感患者血细胞变化特点及其意义,对比磷酸奥司他韦对两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3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感染疾病科通过咽拭子抗原检测确诊为甲、乙型流感的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选取确诊的甲型流感的患者共100例为甲型流感组,乙型流感的患者共69例为乙型流感组,收集分组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患者的年龄分布,分析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以及CRP对甲、乙型流感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度;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全身症状缓解时间、发热持续时间、病毒核酸阳性时间来观察磷酸奥司他韦治疗效果。结果甲型流感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以青少年、青年为重,乙型流感集中在中青年。与乙型流感比较,甲型流感患者的白细胞(6. 87±2. 08)×10^9/L、CRP(15. 96±3. 74) m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6. 29±7. 71)%明显升高,单核细胞百分比(9. 96±2. 67)%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ROC曲线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CRP对甲、乙型流感具有鉴别诊断意义(ROC面积分别0. 665、0. 683、0. 713;P=0. 005、0. 004、0. 001)。经过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后,甲型流感患者在服药后全身症状恢复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乙型流感患者,并且治疗前后比较其差异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甲型流感以青少年、青年为主,乙型流感主要集中在中青年;甲型流感患者的白细胞计数、CRP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这三个指标对鉴别甲、乙型流感具有明显意义;磷酸奥司他韦对甲型流感的效果明显优于乙型流感,而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流行性感冒 甲型流行性感冒 血细胞特点 磷酸奥司他韦
下载PDF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亮 韩秀迪 +2 位作者 邢西迁 朱晓莉 竺丽梅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09-417,共9页
目的探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临床特征,以及影响其30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北京、山东、云南四家医院住院的所有CAP患者病历... 目的探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临床特征,以及影响其30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北京、山东、云南四家医院住院的所有CAP患者病历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症状体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及临床结局。比较CAP合并慢阻肺患者(COPD-CAP组)和CAP不合并慢阻肺患者(非COPD-CAP组)临床特征和结局的差异。单因素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COPD-CAP患者3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 366例CAP患者纳入最后分析,COPD-CAP患者占12.9%(435例)。与非COPD-CAP患者相比,COPD-CAP患者多为男性,CURB-65评分2分和肺炎严重性指数(PSI)分级Ⅲ~Ⅴ级比例高,铜绿假单胞菌是最常见的分离菌,且比例高于非COPD-CAP患者;COPD-CAP患者并发呼吸衰竭和心衰比例及住院时间多于非COPD-CAP患者,但两组患者3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PD-CAP住院患者30 d病死率为5.7%(25/43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入因素(OR 9.505,95%可信区间1.483~60.983,P=0.018)、血降钙素原≥2.0 ng/mL(OR 5.934,95%可信区间1.162~30.304,P=0.032)和PSI分级(OR 2.533,95%可信区间1.156~5.547,P=0.020)是影响COPD-CAP患者3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PD-CAP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除PSI分级外,临床医生还应高度重视吸入因素和血降钙素原,这两者会增加COPD-CAP患者的30 d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死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奥美拉唑致窦性心动过速2例 被引量:19
9
作者 孙成栋 李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年第2期133-134,共2页
例1女,43岁,因间断性上腹部疼痛2个月于2006年5月来我院就诊,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既往糖尿病病史8年,冠心病病史5年,平素BP120-130/70-80mmHg(1mmHg=0.133kPa),长期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复方丹参滴丸、拜糖平、二甲双胍、... 例1女,43岁,因间断性上腹部疼痛2个月于2006年5月来我院就诊,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既往糖尿病病史8年,冠心病病史5年,平素BP120-130/70-80mmHg(1mmHg=0.133kPa),长期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复方丹参滴丸、拜糖平、二甲双胍、法莫替丁(商品名高舒达)治疗。因考虑患者为阿司匹林引起的胃黏膜损害,而又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史必须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故将法莫替丁改为奥美拉唑40mg,1次/d。换药当日晨起服用奥美拉唑40mg,约30min后,患者感心悸伴轻度憋气,急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HR126次/min),与既往ECG比较ST—T无明显改变,BP140/80mmHg,血糖7.0mmol/L,当即平卧休息,间歇交替压迫两侧眼球及双侧内关穴,约30min后HR降至80次/min,症状完全消失,BP130/70mmHg。因发生心悸而停用奥美拉唑,仍予以口服法莫替丁20mg,2次/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窦性心动过速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宿主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丽娟 刘颖梅 +17 位作者 王一民 周飞 李辉 邢西迁 韩秀迪 陈亮 张春晓 王金祥 刘波 索立俊 于国华 王光强 姚学新 肖颖 朱晓莉 薛春雪 崔晓敬 曹彬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38-743,共6页
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宿主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G-CAP)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入住全国11家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科或重症监护病房(ICU)的G-CAP患者100例(G-CAP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无免疫功能低... 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宿主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G-CAP)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入住全国11家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科或重症监护病房(ICU)的G-CAP患者100例(G-CAP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无免疫功能低下的CAP患者100例(nICH-CAP组)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糖皮质激素应用情况、症状、疾病严重程度、影像学表现、病原学特征、是否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住院病死率等进行比较分析,并运用Logistic回归探讨G-CAP的预后因素。结果G-CAP组外周血淋巴细胞[1.06(0.70,1.68)比1.44(0.87,1.98)]低于nICH-CAP组(P〈0.05);而肺间质病变(28.6%比9.9%)、呼吸衰竭(25.0%比7.0%)、有创机械通气(9.0%比2.0%)、无创机械通气(12.0%比2.0%)、脓毒性休克(9.0%比2.0%)、住院病死率(13.0%比3.0%)均显著高于nICH-CAP组(均P〈0.05);G-CAP组以细菌感染为主(61.3%),其次为病毒感染(19.4%)和混合感染(16.1%);其中细菌感染者以铜绿假单胞菌比例最高(47.4%);外周血淋巴细胞(OR=0.004,95% CI:0.000~0.234;P〈0.05)和呼吸衰竭(OR=17.766,95% CI:4.933~131.0;P〈0.05)为G-CAP组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G-CAP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住院病死率较高,若合并低淋巴细胞血症和呼吸衰竭提示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感染 肺炎 糖皮质激素类 疾病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复杂场景PBL教学模式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的综合能力 被引量:16
11
作者 孙成栋 左庆瑶 王艳霞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7年第5期738-741,共4页
目的比较标准PBL教学模式和复杂场景PBL教学模式对医学八年制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效果。方法用期末考试成绩与DREEM量表比较分析医学教学中复杂场景PBL教学模式和标准的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复杂场景PBL教学模式在开始分析题型与... 目的比较标准PBL教学模式和复杂场景PBL教学模式对医学八年制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效果。方法用期末考试成绩与DREEM量表比较分析医学教学中复杂场景PBL教学模式和标准的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复杂场景PBL教学模式在开始分析题型与帮助学生激发兴趣、提高自信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分值明显高于标准的PBL教学模式的分值(P<0.05)。比较分析中显示对于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具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复杂场景PBL教学模式比标准的PBL教学模式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综合能力处理能力与应变能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场景PBL教学 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模式 评价
下载PDF
白血病感染患者血清hs-CRP、PCT水平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妍 国虹 孙成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8期882-885,共4页
目的 分析白血病感染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白血病患者86例,根据感染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组,即未感染... 目的 分析白血病感染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白血病患者86例,根据感染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组,即未感染组26例,轻微感染组44例,脓毒症组16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血清中hsCRP、PCT及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抗凝血酶原Ⅲ(AT-Ⅲ)。结果 轻微感染组及脓毒症组患者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红细胞(RBC)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轻微感染组及脓毒症组患者的hsCRP、PCT、PT、D-D、MPV、P-LCR、PDW、FIB显著高于未微感染组(P <0. 05),AT-Ⅲ、PLT则明显低于未感染组(P<0. 05);另外脓毒症组患者的hs-CRP[(103. 65±5. 04) mg/L]、PCT[(0. 86±0. 04)μg/L]、PT[(16. 83±2. 47) s]、D-D[(5. 92±0. 61) mg/L]、FIB[(5. 97±0. 63) g/L]、MPV[(25. 65±2. 06) fl]、P-LCR[13. 76±0. 63)%]、PDW[(68. 53±0. 72)%]均显著高于轻微感染组,AT-Ⅲ[(76. 62±8. 06)μg/L]、PLT[(142. 65±14. 76)×109/L]则明显低于轻微感染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RO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PCT的曲线下面积(AUC)值(0. 978)高于hs-CRP(0. 864)。脓毒症患者PCT与PT、MPV、PDW、P-LCR(r+0. 256;0. 473;0. 546;0. 472)呈正相关关系,与AT-Ⅲ、PLT(r+0. 366;-0. 603)呈负相关关系(P <0. 05)。PCT与D-D、FIB(r=0. 054,0. 075)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 白血病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异常,且血清中PCT与hs-CRP、血小板参数存在密切关系。检测血清PCT水平可以为白血病感染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感染 超敏 C 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血小板参数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亮 韩秀迪 +1 位作者 李艳丽 邢西迁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分析DM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响30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山东、云南3省市共4所医院住院的所有CAP患者病例资料,比较DM合并CAP(DM+组)和单纯CAP(CAP组)患者临床特征和... 目的分析DM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响30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山东、云南3省市共4所医院住院的所有CAP患者病例资料,比较DM合并CAP(DM+组)和单纯CAP(CAP组)患者临床特征和结局。Logistic回归分析DM+CAP组30 d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366例CAP患者纳入研究,DM合并CAP患者531例(15.8%)。与CAP组比较,DM+CAP组CURB-65评分2~5分(28.5%vs 14.3%,P<0.001)、肺炎严重性指数Ⅲ-Ⅴ级(60.8%vs 35.5%,P=0.003)患者比例及30 d病死率(5.6%vs 2.7%,P=0.001)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血乳酸(OR 2.993,95%CI1.316,6.809,P=0.009)和血肌酐(OR 1.009,95%CI 1.002,1.016,P=0.018)是影响DM+CAP组3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DM导致CAP住院患者病情加重,临床结局恶化。临床治疗应注意保护肾功能和改善组织灌注,以提高DM合并CAP住院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社区获得性肺炎 临床特征 病死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哮喘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亮 韩秀迪 +1 位作者 朱晓莉 邢西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02-909,共8页
目的探讨合并哮喘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疾病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北京、山东、云南4所医院住院的所有CAP患者病例资料,比较合并哮喘(AS-CAP)和不合并哮喘(非AS-CAP)患者人口学、临床... 目的探讨合并哮喘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疾病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北京、山东、云南4所医院住院的所有CAP患者病例资料,比较合并哮喘(AS-CAP)和不合并哮喘(非AS-CAP)患者人口学、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病原学和临床结局,单因素分析影响AS-CAP住院患者30天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 901例CAP患者纳入分析,AS-CAP占5.9%(231/3 901)。相比于非AS-CAP患者,AS-CAP患者多为女性,年龄较轻,吸入因素、一年内CAP病史和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史多见,发生胸腔积液少见,但PSI分级/CURB-65评分、病原学分布、入住ICU比例和30天病死率以及住院时间两组相似。AS-CAP住院患者30天病死率为2.2%(5/231)。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男性、脑血管病、慢性肝病、吸入因素和影像学空洞比例更高,PSI分级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S-CAP和非AS-CAP患者临床特征和结局相似,合并AS不增加CAP患者病情严重性和30天病死率。除PSI分级外,临床医生还应该重视吸入因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哮喘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成栋 李真 +2 位作者 王燕 张雪梅 白爱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4577-4579,共3页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特征,为临床提供预防与控制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月527例鲍氏不动杆菌(ABA)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MDRAB感染的234例患者为病例组,非MDRAB感染的293例患者为对照...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特征,为临床提供预防与控制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月527例鲍氏不动杆菌(ABA)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MDRAB感染的234例患者为病例组,非MDRAB感染的293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血清白蛋白等进行对比分析,查找MDRAB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527例ABA感染患者中,MDRAB感染患者234例,MDRAB感染率为44.4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感染前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标准Ⅱ(APACHEⅡ)、使用呼吸机、免疫抑制剂时间、血清白蛋白、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及抗菌药物使用≥3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抗菌药物联合使用≥3种及机械通气是MDRAB感染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ACHEⅡ、抗菌药物联合使用≥3种及机械通气在MDRAB的产生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合理的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对减少MDRAB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 鲍氏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系统性糖皮质激素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一项多中心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亮 韩秀迪 +2 位作者 李艳丽 张春晓 邢西迁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15-820,共6页
目的探讨短期低剂量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北京、山东和云南三省5家教学医院收治的SCAP住院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是否接受... 目的探讨短期低剂量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北京、山东和云南三省5家教学医院收治的SCAP住院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是否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将患者分为激素组和非激素组.收集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入院当天的血常规、生化检查和影像学资料(多次检查者取最异常值),支持治疗,并发症(需要胰岛素治疗的高血糖和消化道出血)以及临床结局〔早期(0~3 d)治疗失败、晚期(4~14 d)治疗失败、30 d病死率,治疗失败定义为需要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或死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短期低剂量系统性糖皮质激素对SCAP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对3 561例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或青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进行筛选,最终共有132例SCAP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激素组24例,非激素组108例.激素组患者甲泼尼龙使用剂量(0.6±0.1)mg·kg-1·d-1,使用时间(4.0±1.7)d.与非激素组比较,激素组患者年龄较小〔岁:70.5(59.0,75.0)比80.0(76.0,85.0)〕,男性〔41.7%(10/24)比72.2%(78/108)〕及基础疾病为心血管病〔16.7%(4/24)比42.6%(46/108)〕、脑血管病〔0%(0/24)比40.7%(44/108)〕和意识改变比例〔16.7%(4/24)比40.7%(44/108)〕较低,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41.7%(10/24)比13.0%(14/108)〕、哮喘〔25.0%(6/24)比1.9%(2/108)〕、慢性肝病〔8.3%(2/24)比0%(0/108)〕和呼吸频率≥30次/min的比例〔33.3%(8/24)比9.3%(10/108)〕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激素组患者应用符合指南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早期需要无创机械通气、晚期出现消化道出血、早期和晚期出现需要胰岛素治疗的高血糖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激素组〔50.0%(12/24)比21.3%(23/108),33.3%(8/24)比7.4%(8/108),20.8%(5/24)比4.6%(5/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糖皮质激素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预后
原文传递
2019年跨年度甲型流感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成栋 张雪梅 +2 位作者 王燕 张坚 刘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8期2005-2008,共4页
目的探讨2019年跨年度甲型流感的临床特征,为甲型流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发热急诊收治的经过咽拭子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确诊的甲型流感患者共512例为阳性组,选择甲型流感监... 目的探讨2019年跨年度甲型流感的临床特征,为甲型流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发热急诊收治的经过咽拭子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确诊的甲型流感患者共512例为阳性组,选择甲型流感监测阴性并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316例作为阴性组。观察流感患者年龄分布、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血细胞计数及CRP诊断甲型流感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结果咽拭子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阳性共512例,阳性率为10. 1%(512/5069)。甲型流感检测阳性患者中,发病年龄以14~20岁、20~40岁所占比率最大,共401例,占78. 32%(401/512)。甲型流感患者高热、咳嗽、畏寒寒战、肌肉酸痛症状比较突出(χ~2=15. 68,3. 27,17. 44,21. 64,P <0. 05);扁桃体肿大与肺部感染的所占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6,0. 54,P> 0. 05);阳性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明显高于阴性组(t=9. 616,5. 838,P <0. 05),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与绝对值以及淋巴细胞百分比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 006,2. 113,0. 221,0. 016,P> 0. 05),但淋巴细胞有降低的趋向;以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鉴别甲型流感病毒阳性与阴性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641和0. 664(P=0. 036,P <0. 001)。结论 2019年跨年度甲型流感患者以青年、中年为主,高热、咳嗽、畏寒寒战、肌肉酸痛为其临床特征,对甲型流感患者早期临床特征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的分析,有利于为甲型流感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 临床特征 血细胞计数
下载PDF
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监测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雪梅 孙成栋 刘颖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1期2172-2174,共3页
目的研究临床感染患者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及耐药情况。方法北京积水潭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送检的感染标本,分离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分离出粪肠球菌184株,屎肠球菌... 目的研究临床感染患者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及耐药情况。方法北京积水潭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送检的感染标本,分离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分离出粪肠球菌184株,屎肠球菌109株。粪肠球菌药物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利奈唑胺、高浓度庆大霉素。屎肠球菌药物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四环素、高浓度庆大霉素。检测出耐高浓度庆大霉素(HLGR)粪肠球菌75株,分离率为40.76%,HLGR屎肠球菌48株,分离率为44.04%。检测出2株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分离率为1.09%,9株耐万古霉素霉素的屎肠球菌,分离率为8.26%。结论肠球菌属的总体耐药率较高,且综合评价屎肠球菌的耐药性高于粪肠球菌,但肠球菌属对于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等仍然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临床上应选用合适的方法对肠球菌属进行耐药性检测,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敏感性 耐药率
下载PDF
甲型流感合并细菌陛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亮 韩秀迪 +1 位作者 邢西迁 朱晓莉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甲型流感合并细菌性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结局。方法收集2014--2015年北京、青岛及昆明三地4家医院收治的细菌性CAP以及甲型流感合并细菌性CAP的患者,分为单纯细菌组(137例)和重叠感染组(84例)。对比两... 目的探讨甲型流感合并细菌性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结局。方法收集2014--2015年北京、青岛及昆明三地4家医院收治的细菌性CAP以及甲型流感合并细菌性CAP的患者,分为单纯细菌组(137例)和重叠感染组(84例)。对比两组间病原构成、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细菌感染类型均以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叠感染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白蛋白、氧合指数分别为(0.7±0.5)×10^9/L、(27.7±6.0)g/L和(290.9±124.6)mmHg(1mmHg=0.133kPa),均低于单纯细菌组(t=9.752、7.690和5.237,P均〈0.01);CURB-65评分、PSI分级、血尿素氮、血肌酸激酶、喘息、意识障碍、多叶段浸润分别为(1.5±0.8)分、(3.9±1.1)分、(8.3±5.3)mmol/L、(287.1±25.1)U/L、77.4%、19.0%和76.2%,均高于单纯细菌组(t=-6.227、-14.704、-4.554、-2.042,1;=39.968、14.357、7.264,P均〈0.01);临床治疗使用机械通气和血管活性药物比例高于单纯细菌组(yz=90.260,49.513,P〈0.01);且更易发生多脏器衰竭/损伤和脓毒性休克(P均〈0.01),入住ICU和30d病死率显著高于单纯细菌组(X^2=86.074,49.404,P〈0.01)。结论细菌性CAP合并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时将会加重患者的病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细菌 重叠感染 社区获得性肺炎
原文传递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科细菌感染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亮 刘颖 +2 位作者 李真 白鹭 刘佳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科细菌(CRE)感染的发生和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CRE感染患者84例,同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的肠杆科细菌(CSE)感染患者84例及非肠杆菌感染患者84例。采用病...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科细菌(CRE)感染的发生和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CRE感染患者84例,同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的肠杆科细菌(CSE)感染患者84例及非肠杆菌感染患者84例。采用病例一病例一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CRE感染发生和患者30天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CRE和CSE患者最常见的致病菌均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杆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血管病(OR=1.960,95%C10.028~2.708,P=0.017)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OR:2.026,95%C10.031~2.570,P=0.007)是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外科手术史(OR=1.753,95%C10.037~2.809,P=0.026)和静脉置管(OR=1.213,95%a0.092—2.959,P=0.042)是CS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187,95%CI1.029~1.414,P=0021)、肺部感染(OR=7.081,95%CI2.053~688.270,P=0.029)、血降钙素原(OR=2.098,95%CI1.313~58.799,P=0.037)是CRE感染后30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医生应对导致CRE感染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科细菌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耐药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