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举国体制的内涵与模式 被引量:33
1
作者 雷丽芳 潜伟 吕科伟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21-1927,2096,共8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后,科技举国体制问题再次成为学界焦点,但长期以来学界对科技举国体制的认识存在分歧,因此对其理论分析研究非常必要。本文从“科技举国体制”概念由来和内涵特征入手,阐释了广义和狭义概念,并指出其具有“计划性...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后,科技举国体制问题再次成为学界焦点,但长期以来学界对科技举国体制的认识存在分歧,因此对其理论分析研究非常必要。本文从“科技举国体制”概念由来和内涵特征入手,阐释了广义和狭义概念,并指出其具有“计划性”“举国”“政府主导”等特点,以及国家和项目两个层次的内涵特征。随后,分别探讨了“科技举国体制”在苏联、美国和日本的不同表现形式。最后,回顾了中国“科技举国体制”的历史选择,并指出仿照日本模式是当前中国构建新型科技举国体制的一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举国体制 计划科学 动员式 大科学工程 共同研究 国家创新系统
原文传递
壮族医学“三道两路”核心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慧敏 刘兵 章梅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71,共7页
"三道两路"是壮族医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理论,其建构过程受到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壮医研究者对壮族民间医药经验说法进行选择、提炼、整合的结果。在这一核心理论的确立过程中,相关研究者排除了"鬼神—巫医&q... "三道两路"是壮族医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理论,其建构过程受到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壮医研究者对壮族民间医药经验说法进行选择、提炼、整合的结果。在这一核心理论的确立过程中,相关研究者排除了"鬼神—巫医"解释而选取"三道两路"概念,如此既符合现代医学理论的要求,又兼顾自身的独特性以及与中医、西医理论的相通性,最后被成功纳入国家认可的民族医学体系,体现出壮医研究者独特的建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道两路” 壮族医学 身体理论 社会建构论
下载PDF
关于叶家山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0
3
作者 郁永彬 陈建立 +3 位作者 梅建军 陈坤龙 常怀颖 黄凤春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102,共9页
铅同位素研究显示,叶家山曾国铜器(有曾国族属铭文者)铅料可能有两种来源,其中大多数铅锡合金的铅同位素特征与东秦岭地区铅矿有较高重合度;铜料来源尚难以确认,但与大冶铜绿山古矿区铜矿的铅同位素数据更为接近;其他族属铜器中,有使用... 铅同位素研究显示,叶家山曾国铜器(有曾国族属铭文者)铅料可能有两种来源,其中大多数铅锡合金的铅同位素特征与东秦岭地区铅矿有较高重合度;铜料来源尚难以确认,但与大冶铜绿山古矿区铜矿的铅同位素数据更为接近;其他族属铜器中,有使用与曾国铜器相同原料的情况,其他器物的数据则与之存在差异;商代风格器物中,多数为先周时期制作,个别器物的成器年代则已进入西周时期。本文通过与周邻地区青铜文化的比较,探讨了西周时期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青铜技术与文化联系及相互影响。论文指出,周王室对青铜物料资源进行了集中管控和配置,在周王室统筹下开展青铜冶铸生产并分配给各诸侯国,是这一时期青铜工业生产体系的主要形式。本文研究结果,还为深入认识曾国与其他族群或方国间关系、商末周初铸铜产业发展、西周青铜工业生产组织等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考古 叶家山墓地 西周铜器技术 曾国铜器 铅同位素比值 青铜工业
下载PDF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及二极管阵列联用技术对唐代纺织品上植物染料的分析和测定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玉芳 魏书亚 王亚蓉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5-632,共8页
中国古代纺织品印染技术在唐代得到极大发展,可用于染色的植物和染出的色彩数量均有所增加.本研究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分析(UPLC-Q-TOF-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UPLC-DAD)的方法对唐代纺织... 中国古代纺织品印染技术在唐代得到极大发展,可用于染色的植物和染出的色彩数量均有所增加.本研究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分析(UPLC-Q-TOF-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UPLC-DAD)的方法对唐代纺织品所用植物染料进行了分析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样品中红色和棕色丝线染料来源于茜草,蓝色丝线染料来源于蓝草类植物,紫色丝线由紫草染色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纺织品 植物染料 分析测定
原文传递
具身化与地方性:传统工艺的基本属性及其传承 被引量:15
5
作者 章梅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36-41,共6页
传统工艺是具身化的地方性知识,这一基本属性的界定,强调传统工艺是一种具身技术,是一项充满人性的工作,代表着个体化和地方性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为此,传统工艺的传承,首先需要从认识论角度强调这种具身化的地方性知... 传统工艺是具身化的地方性知识,这一基本属性的界定,强调传统工艺是一种具身技术,是一项充满人性的工作,代表着个体化和地方性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为此,传统工艺的传承,首先需要从认识论角度强调这种具身化的地方性知识的哲学意义,进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恢复与此知识类型直接相关的文化、社会、宗教、美学方面的价值及其地方性、情境性本质,强调传统工艺传承的整体性,并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让以机器为主导的现代技术社会重获温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艺 具身知识 地方性知识 传承
下载PDF
新疆哈密两处古绿松石矿遗址初步考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延祥 谭宇辰 +4 位作者 贾淇 张登毅 于建军 段朝玮 先怡衡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27,共6页
2016年根据地质部门等提供的线索先后对黑山岭、天湖东两处古绿松石矿遗址进行了考察。黑山岭遗址位于哈密南偏西200千米,天湖东遗址位于哈密南偏东160千米。两处遗址均遭到现代采矿破坏。两处遗址皆采集到大量的采矿石器和绿松石标本... 2016年根据地质部门等提供的线索先后对黑山岭、天湖东两处古绿松石矿遗址进行了考察。黑山岭遗址位于哈密南偏西200千米,天湖东遗址位于哈密南偏东160千米。两处遗址均遭到现代采矿破坏。两处遗址皆采集到大量的采矿石器和绿松石标本。黑山岭遗址发现长约20、厚约1.5米的残存文化层,其中发现陶片等遗物。天湖东遗址在现代采矿暴露出深约10余米的古矿洞,采集到兽骨、木炭等样品。天湖东遗址还确认了多座古墓葬。拉曼光谱分析显示两处遗址所产皆为典型的绿松石。碳十四年代测定显示两处遗址在距今3300~2400年间已得到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地区 史前时期 绿松石采矿遗址
下载PDF
从ChatGPT到人机协作的知识共建 被引量:8
7
作者 张钺 李正风 潜伟 《科学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31-2137,共7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有望带来新一轮的知识革命。ChatGPT有着强大的掌握语言意义以及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使其具有知识库的属性。ChatGPT的开放使用赋予了人们更加平等获取知识的机会,并可以帮助人们丰富对知识的理解...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有望带来新一轮的知识革命。ChatGPT有着强大的掌握语言意义以及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使其具有知识库的属性。ChatGPT的开放使用赋予了人们更加平等获取知识的机会,并可以帮助人们丰富对知识的理解、解决知识差异造成的冲突并为促进群体间的协作提供了新的途径。人类与大语言模型之间应该成为协作关系,实现知识共建。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当推动企业更好地承担知识协同发展的社会责任,为促进人机协作建立多元主体的信任关系。也应当通过建立多元协商机制来推动大语言模型在知识转化中扮演积极的角色,使得知识的生产更具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人机协作 知识共建
原文传递
丝绸之路与早期铜铁技术的交流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坤龙 梅建军 潜伟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7-137,150,共11页
本文根据中外考古学和金属史等领域近期的重要研究成果,围绕铜、铁两种金属的生产和使用,综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沿史前丝绸之路金属技术的传播和交流。公元前2000年前后,欧亚草原地带的青铜文化对铜和青铜技术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出现和早期... 本文根据中外考古学和金属史等领域近期的重要研究成果,围绕铜、铁两种金属的生产和使用,综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沿史前丝绸之路金属技术的传播和交流。公元前2000年前后,欧亚草原地带的青铜文化对铜和青铜技术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出现和早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其后,中国西北和北方地区在中西互动的技术交流中持续发挥着桥梁作用,铜鍑和铜镜的向西传播与此有关,早期块炼铁技术在中国中原地区的出现也复如是。汉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开辟,生铁原料和技术的西向传播,对中亚地区钢铁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早期铜、铁技术的传播与交流表明:文化与技术交流在不同的时期可能呈现完全不同的形式,经由不同的交通路线和中介人群,其影响所及的范围和深度也大为相异。中西互动源远流长,对东西文明的演进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丝绸之路 冶金技术 中西交流 镔铁
原文传递
新疆若羌黑山岭古代绿松石矿业遗址调查简报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欣桐(摄影) 段朝玮(摄影) +6 位作者 金鹏(绘图) 于春(文/绘图) 先怡衡 李延祥 马健 温睿 任萌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13,共10页
黑山岭遗址位于新疆哈密市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交界的黑山岭山脉东端,隶属若羌县罗布泊镇,地理坐标为北纬41°22′40″~41°1′55″,东经92°51′55″~93°4′11″。遗址所在区域西为罗布泊东缘,北依噶顺戈壁,东邻哈... 黑山岭遗址位于新疆哈密市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交界的黑山岭山脉东端,隶属若羌县罗布泊镇,地理坐标为北纬41°22′40″~41°1′55″,东经92°51′55″~93°4′11″。遗址所在区域西为罗布泊东缘,北依噶顺戈壁,东邻哈密雅满苏镇,东南为敦煌市,与玉门关遗址直线距离约100公里(图一)。遗址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极端干旱气候,降雨量极少,年降水量25毫米,年蒸发量3000毫米以上,无常年流水,动植物资源匮乏,但此处矿产资源丰富,铁、锰、铜、金、水晶、煤、白云母等储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简报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矿产资源 绿松石 直线距离 罗布泊 雅满苏 新疆哈密市
原文传递
陕西洛南绿松石的锶同位素特征及其产地意义——兼论二里头出土绿松石的产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先怡衡 樊静怡 +4 位作者 李欣桐 李延祥 周雪琪 高占远 吴萌蕾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8-115,共8页
陕西洛南县河口绿松石采矿遗址距今约4 000年,为中国目前最早的一处绿松石采矿遗址。为判定该古矿出产绿松石的流向和中国古代绿松石矿料的来源,尝试利用固体热电离高精度质谱计检测秦岭东段5处绿松石矿样品的Sr同位素比值,进而对不同... 陕西洛南县河口绿松石采矿遗址距今约4 000年,为中国目前最早的一处绿松石采矿遗址。为判定该古矿出产绿松石的流向和中国古代绿松石矿料的来源,尝试利用固体热电离高精度质谱计检测秦岭东段5处绿松石矿样品的Sr同位素比值,进而对不同产地绿松石开展产源判别研究,期望为绿松石产源示踪提供帮助。结果发现:Sr同位素比值可以以0.710 5和0.716 5为界划分为3个聚集区。随之建立Sr含量和Sr同位素二元散点图,发现Sr的地球化学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不同产地绿松石的产源区分。运用该区分成果,发现二里头出土的绿松石废料与洛南古矿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该研究为寻找河口古矿的绿松石流向提供帮助,也为开展绿松石文物产源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松石 SR同位素 产源区分 二里头遗址
下载PDF
薄荷醇在墓葬壁画抢救性揭取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韩向娜 张秉坚 +2 位作者 罗宏杰 黄晓 苏伯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2-149,共8页
薄荷醇是一种天然产物,在食品、日化和药物产业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利用薄荷醇在室温下能够自然挥发的特性,本文提出将其作为新型的墓葬壁画揭取材料用于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墓葬壁画抢救性保护。在实验室对利用薄荷醇揭取壁画的可行性... 薄荷醇是一种天然产物,在食品、日化和药物产业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利用薄荷醇在室温下能够自然挥发的特性,本文提出将其作为新型的墓葬壁画揭取材料用于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墓葬壁画抢救性保护。在实验室对利用薄荷醇揭取壁画的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薄荷醇能够满足壁画揭取的需求,在高于其熔点20—40℃的温度下施工具有最好的揭取效果,多次涂刷能够达到最佳的加固效果。使用薄荷醇对西安市一处唐墓壁画进行了现场壁画揭取试验,结果显示薄荷醇是一种有效的墓葬壁画揭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醇 壁画揭取 临时固型 可控去除
下载PDF
周原孔头沟遗址宋家墓地铜器的科学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思然 陈建立 +1 位作者 种建荣 雷兴山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6-93,共8页
孔头沟遗址宋家墓地是周原地区西周时期一处重要的非姬姓贵族墓葬。本研究对宋家墓地出土的56件铜器进行了金相分析,并对其中34件进行了电子探针波谱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宋家墓地青铜器全部为锡青铜或铅锡青铜,其中锡青铜比例较大,而器... 孔头沟遗址宋家墓地是周原地区西周时期一处重要的非姬姓贵族墓葬。本研究对宋家墓地出土的56件铜器进行了金相分析,并对其中34件进行了电子探针波谱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宋家墓地青铜器全部为锡青铜或铅锡青铜,其中锡青铜比例较大,而器物铅含量整体偏低。本次分析的铜器中有两件经过表面镀锡,多件薄壁器物为热锻成型。热锻器物铅含量水平整体低于铸造器物,其基体中夹杂物含量较少,铁、硫含量低于铸造器物及孔头沟铸铜遗址铜块。这一现象显示制作这些铜器的原料可能经过有意识地火法精炼,并在配置合金时不引入铅,以使材料更加适宜锻打。总体看来,宋家墓地铜器的多项工艺与材质特征都显示其青铜制作技术体系较为独特,可能与其他西周时期铜器群存在一定差异,需要进一步结合墓葬的考古学文化背景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家墓地 青铜器 化学成分 热锻
原文传递
从文物分类角度看我国不可移动文物分类标准 被引量:10
13
作者 雷鸣宇 黄明玉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年第3期45-48,共4页
不可移动文物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国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文物分类"指根据文物的异同,即构成每件文物基本物质的自然属性和所形成的社会... 不可移动文物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国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文物分类"指根据文物的异同,即构成每件文物基本物质的自然属性和所形成的社会属性之差异性、同一性,把全部文物区分组合成类的过程。目前我国不可移动文物分类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分类标准》为依据,首先从政策、学者研究和实践3个方面回顾了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的分类历程,然后从文物分类的概念和原则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目前不可移动文物分类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移动文物 文物分类 “三普”不可移动文物分类标准
下载PDF
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核心 ,大力发展科学普及 被引量:10
14
作者 章梅芳 张馨予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10,共3页
1科学家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内化与延伸科学社会学创始人R·默顿认为,科学富有独特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是“有感情情调的一套约束科学家价值和规范的综合”^([1])。换言之,科学精神以科学家为载体,以规范的形式内化为科学家的品德或良... 1科学家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内化与延伸科学社会学创始人R·默顿认为,科学富有独特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是“有感情情调的一套约束科学家价值和规范的综合”^([1])。换言之,科学精神以科学家为载体,以规范的形式内化为科学家的品德或良心。默顿提出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精神,这四条规范是迄今为止影响最为深远的对科学精神气质的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普及 怀疑精神 默顿 科学家 科学社会学 公有主义 无私利性 精神气质
下载PDF
山西三处先秦遗址出土绿松石制品产源特征探索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延祥 张登毅 +2 位作者 何驽 郭智勇 郭银堂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6-91,共6页
绿松石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就被人们垂青,在人类装饰品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 先秦遗址 石制品 出土 山西 新石器时代 绿松石 装饰品
原文传递
信阳罗山天湖墓地出土青铜器的检测分析及相关问题初探 被引量:10
16
作者 肖梦娅 楚小龙 +4 位作者 郁永彬 孙明 梅建军 陈坤龙 陈建立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5-145,共11页
本文利用金相组织观察和扫描电镜能谱对天湖墓地出土的部分青铜器进行了显微组织和成分分析,通过铅同位素比值、微量元素含量的测试,表明在天湖墓地、安阳殷墟两地所见青铜器成分有着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 罗山县 天湖墓地 商周之际 青铜器 科学分析
原文传递
党领导下中国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演变 被引量:9
17
作者 任福君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共3页
1中国科学家精神的传承演进中国科学家精神一直都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其内涵也随着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而不断丰富。1919年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以“德先生”与“赛先生”为口号,让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无数仁人志士分别举起民主与科学... 1中国科学家精神的传承演进中国科学家精神一直都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其内涵也随着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而不断丰富。1919年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以“德先生”与“赛先生”为口号,让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无数仁人志士分别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踏上救国之路,前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最终促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者将科学救国作为信念,远赴海外学习科学技术,回国传播科学思想,使其扎根于中华大地。赵忠尧带着50毫克镭辗转长征,西南联大师生流离漂泊,在日军轰炸下坚持学习研究,高士其忍受残疾千里奔赴延安开展科普工作。在黑暗的旧社会和战乱的环境中艰苦求索,用科学寻求报国之路,是这一时期爱国科技工作者的典型精神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精神 科普 科学文化 科学家 博物馆
下载PDF
湖北宜城跑马堤墓地出土铜器的科学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建宇 肖梦娅 +2 位作者 王璐 王颖琛 刘煜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4-125,共12页
跑马堤墓地是位于湖北省宜城市郑集镇的一处战国至汉代墓地。该墓地出土了大量青铜器,为研究从战国到汉代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变迁提供了系统性的资料。本研究对该墓地出土的部分铜器进行了金相组织观察和元素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战国晚期... 跑马堤墓地是位于湖北省宜城市郑集镇的一处战国至汉代墓地。该墓地出土了大量青铜器,为研究从战国到汉代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变迁提供了系统性的资料。本研究对该墓地出土的部分铜器进行了金相组织观察和元素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战国晚期铜器的材质包括铅锡青铜和锡青铜两类,不同类型功用的器物,在材质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西汉铜器的材质则以铅锡青铜为主,合金元素总量相对于战国晚期铜器要低,而且变化范围较大。整体上,该批铜器主要为铸造成型,但其中有3件汉代青铜容器为锻造而成,这三件锻造铜器均为敞口薄壁器物。研究结果可为汉代以后考古学和金属技术史研究提供资料,并为中国古代金属技术史演进序列的补充完善提供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宜城 跑马堤墓地 铜器 科学分析
下载PDF
技术作为一种文化与社会建构 被引量:10
19
作者 章梅芳 白馥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1-151,共11页
白馥兰的研究强调在"社会-技术体系"的象征维度和现象学维度,技术所承担的最重要的工作便是产出人以及建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另外,由"技术作为文化"这一基本观念延伸出去,可以进一步区分出"技术景观"和&... 白馥兰的研究强调在"社会-技术体系"的象征维度和现象学维度,技术所承担的最重要的工作便是产出人以及建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另外,由"技术作为文化"这一基本观念延伸出去,可以进一步区分出"技术景观"和"技术文化"两个略有差异却又无法分开的概念。技术景观指带有技能含量的异质性的物质性实践和人工物,技术文化则是关乎这些技术问题的思想理念,如动用不同类别的技术活动能带来怎样的力量,如何使用技术、是否应该使用技术、使用或者不使用技术要达到怎样的最终目的,技术效果的本质和重要性何在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前者为后者提供产生的条件,后者为前者凝聚资源,并渗透到前者的再生产与发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史 社会性别 技术-社会系统 技术景观 技术文化
原文传递
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M28出土青铜器的检测分析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郁永彬 常怀颖 +4 位作者 陈坤龙 黄凤春 李玲 梅建军 陈建立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6-106,共11页
前言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是西周早期的高等级贵族墓地,葬制独特,布局清晰,保存完整,随葬器物种类多、数量大,备受学界关注。M28和M65均出土有带“曾侯谏”铭文的铜器,且M28“曾侯谏”铭文铜器数量更多,说明两墓主均与曾侯谏有密... 前言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是西周早期的高等级贵族墓地,葬制独特,布局清晰,保存完整,随葬器物种类多、数量大,备受学界关注。M28和M65均出土有带“曾侯谏”铭文的铜器,且M28“曾侯谏”铭文铜器数量更多,说明两墓主均与曾侯谏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家山墓地 M28 西周 曾国 铜器检测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