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的新趋势 被引量:206
1
作者 郑杭生 黄家亮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共8页
在对全国多个城市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新形势: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复杂;群众的权利意识迅速崛起导致政府公信力和权威降低;风险社会的特征日益凸显导致社会安... 在对全国多个城市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新形势: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复杂;群众的权利意识迅速崛起导致政府公信力和权威降低;风险社会的特征日益凸显导致社会安全感下降;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来临导致其双刃剑效应的显现。各地围绕破解在这些新形势下开展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创新的难题,进行了大量各具特色的实践,总体上呈现出五种新的趋势:第一,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体制的复合化,强调合作共治和复合治理;第二,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方式的多元化,强调分类治理;第三,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手段的艺术化,强调刚柔并济和情理法兼顾;第四,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机制的科学化,强调信息化管理和网络化治理;第五,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的城乡一体化,强调城市治理与乡村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 社区治理 新形势 新趋势 多元利益统筹兼顾
下载PDF
论我国社区治理的双重困境与创新之维——基于北京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分析 被引量:202
2
作者 郑杭生 黄家亮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9,共7页
当前,我国的社区治理模式普遍面临着"居委会困境"和"共同体困境",要突破这双重困境,必须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建立起既能够保障居委会自治功能发挥,又能够保障各项行政事务在社区"落地",同时也能够吸纳社区... 当前,我国的社区治理模式普遍面临着"居委会困境"和"共同体困境",要突破这双重困境,必须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建立起既能够保障居委会自治功能发挥,又能够保障各项行政事务在社区"落地",同时也能够吸纳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北京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按照复合治理和参与式治理的社区治理理念,构建多元主体合作的社区治理结构和开放多元的社区自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委会困境 共同体困境 复合治理 参与式治理
原文传递
慢性病与人生进程的破坏——评迈克尔·伯里的一个核心概念 被引量:40
3
作者 郇建立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9-241,共13页
关键词 迈克尔 慢性病 进程 人生 概念 社会学家 杂志创刊 斯特劳斯
原文传递
乡土场域的信任逻辑与合作困境:定县翟城村个案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黄家亮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81-92,共12页
分散的小农必须合作起来才有出路,这在理论上已为学界所公认,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积极回应,但在实践中,农民往往难以合作。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这一困境,但都忽视了信任这一重要因素,因此难以解释农民合作中的种种复杂、甚至矛盾... 分散的小农必须合作起来才有出路,这在理论上已为学界所公认,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积极回应,但在实践中,农民往往难以合作。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这一困境,但都忽视了信任这一重要因素,因此难以解释农民合作中的种种复杂、甚至矛盾的实践。文章从转型期乡土场域中特有的信任逻辑出发,探讨农民特有的合作理性,而这些合作理性解释了我们在合作实践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乡土社会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关系形态锻造了小农特殊的信任逻辑——差序信任和具象信任,而当前传统村庄的急剧转型使得乡村社会的信任结构发生失调,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农民特有的合作理性和合作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场域 差序信任 具象信任 信任结构失调 合作理性
下载PDF
从摒弃到尊重:现代法治建设与传统文化 被引量:31
5
作者 邢朝国 郭星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99,共9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建设具有何种关联,这是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一个核心议题。在"现代/传统"二元对立范畴中,"传统"逐渐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化了的话语,与传统相关的文化要素基本上被归入旧世界、旧秩序的符号谱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建设具有何种关联,这是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一个核心议题。在"现代/传统"二元对立范畴中,"传统"逐渐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化了的话语,与传统相关的文化要素基本上被归入旧世界、旧秩序的符号谱系中。在此分类范畴中,西方文化代表着现代、全新、开放、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则被认为是滞后的、沉重的、狭隘的,因而是需要变革的。作为这种认知方式的实践,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法律改革总体上走的是西化的路子,大规模移植西方社会的法律制度,深嵌了东方主义逻辑。在法律移植的路径中,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被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事项,并且传统文化会阻碍现代法治建设,需要被批判、摒弃。当法律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冲突时,东方主义的思维方式使我们习惯于从中国文化的价值理念层面来寻找原因,如中国人的观念、习惯等。但司法实践一再证明,不受道德和价值观支持的法律系统容易失效,因此,法治建设需要观照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一味地无视它、摧毁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法治建设 文化自觉
原文传递
慢性病的社区干预:芬兰北卡项目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27
6
作者 郇建立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4,共7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慢性病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全面梳理了芬兰北卡项目的主要成效、关键举措和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芬兰经验对中国慢性病干预的启示。北卡项目表明,社区干预是慢性病预防和控制的有效路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慢性病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全面梳理了芬兰北卡项目的主要成效、关键举措和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芬兰经验对中国慢性病干预的启示。北卡项目表明,社区干预是慢性病预防和控制的有效路径。中国政府要想有效应对慢性病的挑战,总体上应该采取社区干预的思路,同时还需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为慢性病的社区干预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社区干预 北卡项目 国际经验
下载PDF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模式 被引量:26
7
作者 时立荣 徐美美 贾效伟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9-163,共5页
自建国以来,我国产生并存在着较为丰富的社会企业组织形式,从建国初期的"以工代赈"组织、烈军属和贫民生产单位、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福利企业到改革开放后的街道、企事业单位办社会福利企业、为应对下岗失业问题而出现的灵活... 自建国以来,我国产生并存在着较为丰富的社会企业组织形式,从建国初期的"以工代赈"组织、烈军属和贫民生产单位、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福利企业到改革开放后的街道、企事业单位办社会福利企业、为应对下岗失业问题而出现的灵活就业企业、非正规就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城市住宅合作社及创业型社会企业等。虽然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时期它们表现出不同形式,但共同具有社会企业属性,可归纳为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保障性生产企业、社会事业服务性生产企业、生产自救性企业、社会改造性生产企业四种模式和市场经济时期的创业型社会企业和企业投资型社会企业模式。这个结论纠正了国内外学界认为社会企业是国外的专利的认识误区,为深化新时期我国社会企业的运作模式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自救 以工代赈 社会福利生产单位 社会企业模式
下载PDF
现代性的两种形态——解读齐格蒙特·鲍曼的《流动的现代性》 被引量:20
8
作者 郇建立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4-240,共7页
关键词 现代性 鲍曼 解读 形态 社会状况 共同体 轻灵 取向 变迁 人类
原文传递
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文静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21-27,共7页
社会工作是当前我国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手段。按照治理主体多元、治理内容拓展与治理方式多样的社区治理标准,社会工作可以从任务目标与过程目标两个视角同时着手促进社区治理发展,其中,任务目标是社区功能的完善,过程目标是治理方... 社会工作是当前我国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手段。按照治理主体多元、治理内容拓展与治理方式多样的社区治理标准,社会工作可以从任务目标与过程目标两个视角同时着手促进社区治理发展,其中,任务目标是社区功能的完善,过程目标是治理方式的改善。一方面,社会工作通过提供社区服务、化解社区矛盾纠纷与解决社区问题,助力社区功能的完善;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致力提高社区居民自助、互助、团结与协调的能力,使其理念和方法嵌入既有的社区治理体系,促进社区治理方式的改善。两种视角相辅相成,互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区治理 任务目标 过程目标
下载PDF
“既想生”又“不想生”——对未育青年生育矛盾心态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邢朝国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4-61,共8页
通过互联网调查平台对4030名未育青年的生育意愿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大约五分之一的未育青年对生育持有矛盾心态,其中生育是自然规律、满足情感需求、增强婚姻稳定性、外部压力是他们想要生孩子的主要原因,工作挤压、生育能力焦虑、对孩... 通过互联网调查平台对4030名未育青年的生育意愿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大约五分之一的未育青年对生育持有矛盾心态,其中生育是自然规律、满足情感需求、增强婚姻稳定性、外部压力是他们想要生孩子的主要原因,工作挤压、生育能力焦虑、对孩子成长环境担忧是他们不想生孩子的主要原因。研究还发现,对生育重要性的认同、对自己有时间精力去生育孩子和家庭经济收入能够负担起生育孩子的积极评估都显著降低未育青年的生育矛盾性,但对家人能够为生育提供照料支持的评估与未育青年生育矛盾性没有显著相关性。有鉴于此,生育支持政策应该从重塑生育重要性、构建生育友好型工作制度、缓解生育能力焦虑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消除未育青年的生育矛盾性,促使他们的生育意愿从矛盾型转向确定生育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育青年 生育矛盾心态 矛盾型生育意愿
下载PDF
大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现状与分析——基于浙江省5所大学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华 许斌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76,共8页
通过浙江省5所大学的调查显示,大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整体水平一般,既呈现出一些积极特征,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身份认同危机。制度的变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西方"表现主义"的渗透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 通过浙江省5所大学的调查显示,大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整体水平一般,既呈现出一些积极特征,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身份认同危机。制度的变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西方"表现主义"的渗透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教师的身份认同。本研究认为以下途径可以完善身份认同:超越工具理性支配下的课程范式,把人文主义思想带入课堂;建立制度信任,给教师赋权增能;变学校机构为学习共同体,营造合作型组织文化;减少互联网、语言损耗等带来的威胁,开展行动研究和探索性实践,重构教师和谐的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师 身份认同 课程改革
下载PDF
精神慰藉与健康老龄化——以北京某大学离退休教师为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左鹏 高李鹏 《西北人口》 2004年第5期46-48,51,共4页
本文从当前我国养老中的精神慰藉出发,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北京某大学离退休教师的调查,分析了老年人精神慰藉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等方面入手,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实现精神慰藉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老年知识分子 社会养老 精神慰藉
下载PDF
疫情之下非正规就业的“超不稳定性”及主体应对——以北京市月嫂为例 被引量:16
13
作者 邢朝国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52,共16页
本文以北京市月嫂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月嫂非正规就业的不稳定性及其主体应对。研究发现,在疫情与非正规就业的交叉影响下,月嫂的生计处于超不稳定状态,突出表现在流动、居住、工作三个层面。对此,月嫂通过“协同稳定化”... 本文以北京市月嫂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月嫂非正规就业的不稳定性及其主体应对。研究发现,在疫情与非正规就业的交叉影响下,月嫂的生计处于超不稳定状态,突出表现在流动、居住、工作三个层面。对此,月嫂通过“协同稳定化”和“自我稳定化”两类策略予以应对。“协同稳定化”包括服从中介公司安排,做一个“听话的月嫂”,与公司保持良好的关系;与客户协商,消除工作空档期,实现下户上户无缝衔接。“自我稳定化”体现为月嫂避免疫情感染风险的跨省流动以及暂时退出工作。研究表明,这两类应对策略不仅不能真正化解疫情驱动的“超不稳定性”,还会给月嫂带来新的不稳定性,导致月嫂对中介公司的依赖性增强、自主性下降。作为一项特定时空下的经验研究,本文丰富了非正规就业不稳定性的理论阐释,并且呈现出女性劳动者的经验及其能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非正规就业 超不稳定性 月嫂
原文传递
论社区服务中国家、市场与社会的互构——以北京市96156社区服务模式为例 被引量:16
14
作者 黄家亮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6,共6页
公益化还是市场化在社区服务理论和实践中争论不休,二者分别强调国家和市场在社区服务中的功能与优势。但从社会互构论的理论视角来看,国家、市场以及社会并不是对立的,完全可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三者良性互构、优势互补的复合治理... 公益化还是市场化在社区服务理论和实践中争论不休,二者分别强调国家和市场在社区服务中的功能与优势。但从社会互构论的理论视角来看,国家、市场以及社会并不是对立的,完全可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三者良性互构、优势互补的复合治理,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本文以北京市96156社区服务模式为例,分析了这种新型社区服务模式的运行机制,以及其中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组织、市场与社会组织以及三者之间的互构关系。其中,信息化技术为这种复合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服务 信息化 社会互构 复合治理
下载PDF
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成效的组织因素分析——基于6所高校的抽样调查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艳霞 张瑞凯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122,共12页
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教育是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务能力的核心手段。本文基于北京、山东6所高校社工专业实习教育的调查数据,剖析了由实习机构、机构督导、服务对象系统三方构成的组织环境,并就影响实习成效的关键组织因素进行研究。... 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教育是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务能力的核心手段。本文基于北京、山东6所高校社工专业实习教育的调查数据,剖析了由实习机构、机构督导、服务对象系统三方构成的组织环境,并就影响实习成效的关键组织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社工专业实习教育的组织环境有显著改善,专业性、规范性显著。但是由于目前社会工作机构主要依赖政府购买服务的经费、资源等,社工机构的运行和服务的专业性会受到政府治理逻辑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实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服务对象需求的资源现实性、问题解决的迫切性与社工资源有限、机构间资源的隔离发生矛盾,实习生的"专业无力感"强烈;实习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程度和机构督导的"本土化"程度是影响实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实习教育 组织环境
下载PDF
县域青年、精英再生产与乡村人才振兴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浩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1-89,共9页
县域中的青年精英群体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当代县域青年分化为留乡务工者、在外务工者、返乡大学生与在外大学生四个重要群体。其中,返乡大学生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本与较高的职业地位成为县域社会中... 县域中的青年精英群体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当代县域青年分化为留乡务工者、在外务工者、返乡大学生与在外大学生四个重要群体。其中,返乡大学生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本与较高的职业地位成为县域社会中的主要乡村精英,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乡村精英的生成机制典型表现为精英再生产—教育精英与职业精英的双重再生产,这无疑阻碍了县域精英的生成与流动。因此,需要打破县域精英再生产的特殊逻辑,进一步推动县域的教育与就业公平,培养并吸引更多县域青年精英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精英 精英再生产 乡村振兴 县域 社会流动
下载PDF
农民工法律意识的代际比较研究——以北京市建筑行业新生代农民工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家亮 邢朝国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56,39,共5页
目前学界对农民工群体法律意识的代际差异有一个基本判断,即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要高于老一代农民工。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建筑行业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民工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法律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平等... 目前学界对农民工群体法律意识的代际差异有一个基本判断,即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要高于老一代农民工。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建筑行业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民工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法律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平等性的评价、诉讼倾向以及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意识并没有明显的代际差异,并且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并不比老一代农民工高。这一研究发现提醒我们,关于农民工法律意识代际发展模式的惯常认知可能存在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 法律意识 代际比较
下载PDF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研究——基于内蒙古D县X医院妇产科患者的个案访谈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郇建立 孙静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31,共9页
抑郁症是产后妇女的一个高发病,它严重威胁了产妇及其家人的身心健康。在本文中,基于患者、家人和医生的访谈资料,我们考察了产后抑郁症的负面影响、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生态学... 抑郁症是产后妇女的一个高发病,它严重威胁了产妇及其家人的身心健康。在本文中,基于患者、家人和医生的访谈资料,我们考察了产后抑郁症的负面影响、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生态学理论,建构了一个由患者、家庭、亲戚朋友、工作单位和医院、社区、社会文化氛围六个层次组成的社会支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 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医疗社会工作
原文传递
乡村生活现代化:城乡融合视角下的消费空间变迁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浩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4-132,共9页
消费空间的演变构成了乡村居民生活现代化的重要维度。21世纪以来,随着农村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的不断完善,中国乡村的消费空间呈现出村庄内的聚集与村庄外的辐射两个相反的变化趋势。一方面,乡村居民的消费日益向村庄之内聚集:村庄... 消费空间的演变构成了乡村居民生活现代化的重要维度。21世纪以来,随着农村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的不断完善,中国乡村的消费空间呈现出村庄内的聚集与村庄外的辐射两个相反的变化趋势。一方面,乡村居民的消费日益向村庄之内聚集:村庄内的消费结构已经由集市为主,演变为坐商为主、集市为辅;另一方面,乡村居民的消费亦向村庄外辐射:县城已构成乡村居民消费的日常空间,同时电商成为乡村居民消费的重要渠道。中国乡村逐渐打破了传统的“村-镇-县”三级消费空间体系,形成“日常消费在村庄、高级消费在县城、便利消费在线上”的新型消费空间结构。乡村消费空间的变迁,深刻改变了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推动了乡村生活现代化,表现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消费空间 乡村生活现代化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就地城镇化
下载PDF
乡村慢性病人的生活世界——基于冀南沙村中风病人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郇建立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9-77,共9页
以中风病人为例考察乡村慢性病人的生活世界,调查结果表明,慢性病首先导致了身体状况的恶化,随后引发了经济负担的加剧、自我认同的丧失和社会交往的减少,进而破坏了身体、自我和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意味着病人生活世界的破坏。在... 以中风病人为例考察乡村慢性病人的生活世界,调查结果表明,慢性病首先导致了身体状况的恶化,随后引发了经济负担的加剧、自我认同的丧失和社会交往的减少,进而破坏了身体、自我和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意味着病人生活世界的破坏。在考察慢性病的破坏性后果时,作者不仅强调慢性病发生影响的微观机制,还特别关注地方场景和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人 患病经历 生活世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