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煤炭开采中的冲击地压机理和防治 被引量:751
1
作者 姜耀东 潘一山 +2 位作者 姜福兴 窦林名 鞠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5-213,共9页
总结了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灾害发生的特点,分析了冲击地压、岩爆和矿震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建立了煤矿冲击地压的3种力学模型:材料失稳型冲击地压、滑移错动型冲击地压和结构失稳型冲击地压。提炼出煤炭开采中的冲击地压研究需要解决的... 总结了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灾害发生的特点,分析了冲击地压、岩爆和矿震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建立了煤矿冲击地压的3种力学模型:材料失稳型冲击地压、滑移错动型冲击地压和结构失稳型冲击地压。提炼出煤炭开采中的冲击地压研究需要解决的4个方面的科学问题:地质赋存环境对冲击地压的作用机制及量化分析方法、深部断续煤岩体的变形破坏规律和工程动力响应特征、采动应力分布和能量场的时空演化规律与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煤矿冲击地压的监测预警与防治方法,总结归纳了近年来我国在冲击地压机理与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存在问题,指出了今后我国煤矿提高冲击地压防治水平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煤炭开采 冲击地压分类 冲击地压防治 机理
下载PDF
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10
2
作者 杨天鸿 张锋春 +2 位作者 于庆磊 蔡美峰 李海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37-1451,1472,共16页
在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边坡监测、预测预报方法等方面总结了目前边坡稳定性研究方法及预测预报研究现状,分析露天矿边坡的工程特点,指出当前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边坡岩体渐进... 在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边坡监测、预测预报方法等方面总结了目前边坡稳定性研究方法及预测预报研究现状,分析露天矿边坡的工程特点,指出当前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边坡岩体渐进损伤破坏是边坡岩体失稳前兆本质特征"这一学术思路,认为边坡稳定性及预测预报研究发展趋势为建立基于微震监测信息反演的边坡岩体内部损伤演化模型,提出露天矿边坡岩体强度参数识别表征方法和动态稳定性评价方法,寻求边坡失稳过程岩体内部"空间"损伤劣化的微震活动性、强度弱化与边坡动态失稳之间的联系,以微震前兆信息和边坡岩体强度储备系数为失稳判据,实现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动态分析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分析 微震监测 参数反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煤矿冲击地压的微地震监测研究 被引量:259
3
作者 姜福兴 杨淑华 +3 位作者 成云海 张兴民 毛仲玉 徐方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11-1516,共6页
为了研究煤矿冲击地压与岩层在三维空间破裂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索依据岩层破裂规律预测和预报冲击地压的可能性,文中采用自行研制的防爆型微地震定位监测(MS)系统,基于定位原理,监测了山东华丰煤矿冲击地压煤层(四层煤)及其解放层(六层煤... 为了研究煤矿冲击地压与岩层在三维空间破裂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索依据岩层破裂规律预测和预报冲击地压的可能性,文中采用自行研制的防爆型微地震定位监测(MS)系统,基于定位原理,监测了山东华丰煤矿冲击地压煤层(四层煤)及其解放层(六层煤)开采过程中的岩层破裂过程和二次应力场分布变化的过程,得到了如下结论:冲击地压的发生与岩层破裂密切相关,四层煤下顺槽处于六层煤顶板破裂区的外边缘时,正处于高应力区内,在此处掘进容易引发冲击地压,必须将六层煤下顺槽位置向实体煤侧移动20 m以上,或将四层煤下顺槽位置内移20 m以上,才能消除四层煤的冲击地压;六层煤和四层煤开采时,工作面前方断层活化的距离分别为250 m和350 m左右,根据这一距离,及时对断层带进行卸压处理,可以消除由断层带引发的冲击地压;监测显示了工作面周围岩层的三维破裂形态和范围,为矿井确定防水煤柱的高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监测证明了厚层砾岩的破裂、断层活化、采场附近关键层的破裂是引起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因,证明了所研制的硬件和定位软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实用性,可以在煤矿和边坡、隧道等领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 煤矿 冲击地压 岩层运动 定位
下载PDF
深井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被引量:194
4
作者 刘金海 姜福兴 +2 位作者 王乃国 李志深 张治高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21-927,共7页
留设合理宽度的区段煤柱是确保深井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顺利接续和安全回采的关键。以新巨龙矿井一采区区段煤柱宽度的确定为工程背景,首先采用微地震监测、应力动态监测和理论计算等方法确定深井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分布特征... 留设合理宽度的区段煤柱是确保深井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顺利接续和安全回采的关键。以新巨龙矿井一采区区段煤柱宽度的确定为工程背景,首先采用微地震监测、应力动态监测和理论计算等方法确定深井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分布特征,得出低应力区宽度约为20 m;其次,采用工程类比、数值模拟等方法确定深井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侧向煤体不完整区宽度约为3 m;最后,综合考虑资源回收、冲击地压防治、次生灾害控制和巷道支护等因素,确定深井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为5.0~7.2 m。应用沿空巷道表面位移观测结果验证区段煤柱宽度的合理性。该研究结果对类似开采条件下的区段煤柱宽度确定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区段煤柱 特厚煤层 综放工作面 深井 应力监测 微地震监测
下载PDF
膏体充填技术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161
5
作者 吴爱祥 王勇 王洪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共9页
膏体充填技术是充填关键设备突破和井下采矿需求共同发展的产物,该技术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应用。随着膏体技术应用逐渐成熟,其正朝着精细化研究方向发展,旨在提高充填质量、降低充填成本。叙述了膏体充填概念、工艺特点及技术优势,介绍... 膏体充填技术是充填关键设备突破和井下采矿需求共同发展的产物,该技术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应用。随着膏体技术应用逐渐成熟,其正朝着精细化研究方向发展,旨在提高充填质量、降低充填成本。叙述了膏体充填概念、工艺特点及技术优势,介绍了膏体充填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对新型胶凝材料、全尾砂脱水技术、膏体流变学、硬化膏体多场性能和膏体微观性能等热点方向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新疆伽师铜矿和赞比亚谦比希铜矿膏体充填系统做了介绍。最后,提出了膏体充填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体充填 工艺特点 发展历程 现状 趋势
下载PDF
采场覆岩空间结构观点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42
6
作者 姜福兴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3,共4页
介绍了采场覆岩空间结构的概念以及基于微地震定位监测技术研究覆岩空间结构的方法.指出了采场覆岩空间结构按照工作面采动边界条件,可以分为“θ”型、“O”型、“S”型和“C”型4类;采区与矿井范围内覆岩空间结构的形式,是由厚层坚硬... 介绍了采场覆岩空间结构的概念以及基于微地震定位监测技术研究覆岩空间结构的方法.指出了采场覆岩空间结构按照工作面采动边界条件,可以分为“θ”型、“O”型、“S”型和“C”型4类;采区与矿井范围内覆岩空间结构的形式,是由厚层坚硬顶板、埋深、工作面和采区之间煤柱以及断层煤柱等决定的,是随着开采阶段的不同而变化的.基于观测实例,阐述了微地震定位监测技术用于监测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和范围,以及确定底板有无突水危险、高应力场位置与冲击地压预测、导水裂隙带高度、开采上限、防水煤(岩)柱高度等方面的应用.展望了覆岩空间结构学术观点及其研究方法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压力 上覆岩层 岩层空间结构 微地震监测 矿井灾害
下载PDF
中国膏体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47
7
作者 吴爱祥 杨莹 +2 位作者 程海勇 陈顺满 韩悦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7-525,共9页
膏体技术能够有效解决采矿引发的环境和安全问题,是实现绿色开采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在国内矿山得到了迅速推广.科学进步加速了膏体技术智能化控制、精准化制备和个性化采充的步伐,提升了我国膏体技术的研究水平.介绍了膏体技术基本... 膏体技术能够有效解决采矿引发的环境和安全问题,是实现绿色开采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在国内矿山得到了迅速推广.科学进步加速了膏体技术智能化控制、精准化制备和个性化采充的步伐,提升了我国膏体技术的研究水平.介绍了膏体技术基本概念和特点并统计了膏体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系统性分析了我国全尾砂浓密脱水技术、结构流管输技术、采场多场影响机制、新材料开发和膏体工程化实验室建设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膏体技术在井下充填和地表堆存领域的实践效果进行了介绍.指出了膏体技术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并将从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突破,实现浓度自适应控制、膏体精密制备、采场个性化充填和系统3D模块化设计装配,引领中国矿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体 全尾砂 绿色开采 智能化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基于Co-ah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法 被引量:144
8
作者 付林 江亿 张世钢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77-1380,1412,共5页
为了降低大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能耗,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o-ah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法。在热力站设吸收式换热机组,使热网回水温度降低至约20℃,在热电厂内经汽轮机凝汽器、吸收式热泵和调峰热源等环节将热网回水逐级加热,形成... 为了降低大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能耗,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o-ah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法。在热力站设吸收式换热机组,使热网回水温度降低至约20℃,在热电厂内经汽轮机凝汽器、吸收式热泵和调峰热源等环节将热网回水逐级加热,形成热网的吸收式(Co-ah)循环。通过拉大供回水温差而大幅增加热网的输送能力,并通过回收汽轮机排汽余热而显著提升热电厂供热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集中供热 吸收式换热 Co—ah循环
原文传递
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在煤矿突水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2
9
作者 姜福兴 叶根喜 +2 位作者 王存文 张党育 关永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932-1938,共7页
为了监测导水通道(断层、陷落柱等)在采动影响下的动力学活动和失稳过程,以及对其造成的突水危险性进行实时预测预报,利用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进行煤矿突水危险监测的工程实践。采用全局寻优定位技术,充分考虑内、外场震源定位的不同影... 为了监测导水通道(断层、陷落柱等)在采动影响下的动力学活动和失稳过程,以及对其造成的突水危险性进行实时预测预报,利用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进行煤矿突水危险监测的工程实践。采用全局寻优定位技术,充分考虑内、外场震源定位的不同影响因素,结合速度结构、检波器一致性等校正技术,实现微震震源的高稳定、高精度定位;优化布置微震监测台网,对大断层、陷落柱等隐伏构造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定位结果的三维展示和分析,得到地质构造的活化规律、底板破裂深度、顶板破裂高度、合理煤柱尺寸等实测参数,实现对突水危险性的预测预报。工程实践证明,微震监测能够准确诊断出断层和陷落柱等构造活化的强度、烈度以及相关的时空参数,是实现突水预警预报的强有力的地球物理监测手段。建立基于定位结果的岩体空间破裂场的定量描述模型、实现定位结果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示技术,从防治水、矿山压力等多学科角度出发实现突水监测的超前预警预报,是突水监测预警的重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煤矿 微震 突水监测 内场定位 外场定位 岩体破裂场 定量描述
下载PDF
基于当量钻屑法的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23
10
作者 曲效成 姜福兴 +1 位作者 于正兴 鞠红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46-2351,共6页
针对济三煤矿现场监测数据,通过分析和数值计算,建立钻屑量、支承压力以及钻孔应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制冲击地压实时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应力测量代替钻屑量作为冲击地压危险性主要监测指标和实时监测工作面前方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实... 针对济三煤矿现场监测数据,通过分析和数值计算,建立钻屑量、支承压力以及钻孔应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制冲击地压实时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应力测量代替钻屑量作为冲击地压危险性主要监测指标和实时监测工作面前方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实现冲击地压危险区及危险程度的实时连续监测预警。自主开发的分析预警软件可以实时显示随工作面推进的支承应力动态云图和测点应力柱状图,设定报警阈值,以判断危险区域及其危险程度,预报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通过多个冲击危险矿井的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准确地预报冲击危险区及其危险程度,实现高冲击危险工作面的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当量钻屑法 冲击地压 超前应力 监测预警
下载PDF
基于AHP-TOPSIS评判模型的岩爆倾向性预测 被引量:123
11
作者 龚剑 胡乃联 +1 位作者 崔翔 王孝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42-1448,共7页
为验证AHP-TOPSIS评判模型预测岩爆的可行性,依据层次分析法(AHP)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基本理论建立出岩爆预测评判模型,从岩性条件、应力条件与围岩条件3个方面选取岩爆发生的评判指标,再根据评判指标的临界值构建出岩爆等级... 为验证AHP-TOPSIS评判模型预测岩爆的可行性,依据层次分析法(AHP)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基本理论建立出岩爆预测评判模型,从岩性条件、应力条件与围岩条件3个方面选取岩爆发生的评判指标,再根据评判指标的临界值构建出岩爆等级判断准则,并通过AHP法客观确定各评判指标的权重向量,进而结合TOPSIS法分析贴近度并计算得出岩爆预测等级。实例应用得出,基于AHP-TOPSIS评判模型的岩爆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吻合,同时与模糊数学的评判结果基本相符。该方法较全面地考虑了岩爆发生的多种影响因素,避免了单一判据的局限性,并对各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对比分析,使预测结果更为科学,可作为岩爆预测的理论依据,同时可为岩爆灾害预测提供一种可靠的新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爆 层次分析法(AHP)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 评判指标 预测
原文传递
2006-2010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研究 被引量:117
12
作者 吴宗之 张圣柱 +3 位作者 张悦 石超 刘宁 杨国梁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9,共5页
本文基于"十一五"期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数据,从事故类别、事故发生区域、事故发生时间、企业经济类型、危险化学品类别、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环节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毒与窒息事故和爆炸事故占危险化学品事故主... 本文基于"十一五"期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数据,从事故类别、事故发生区域、事故发生时间、企业经济类型、危险化学品类别、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环节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毒与窒息事故和爆炸事故占危险化学品事故主要类型,易燃液体、易燃气体、爆炸品和腐蚀性物质是引发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主要危险物质类型,生产环节是事故发生的主要环节,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与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从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本质安全化水平、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建立安全监管网络、加强危险化学品产业布局、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等方面提出了预防和控制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 事故预防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冲击地压防治关键理论与技术分析 被引量:116
13
作者 姜福兴 魏全德 +2 位作者 姚顺利 王存文 曲效成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共4页
基于50多个煤矿的防冲实践总结,介绍了13个冲击地压治理的关键理论和相关技术,并重点阐述冲击地压治理的成套体系中的开采前危险性评价、开采设计方案优化、开采前危险区的防冲预处理、开采过程中监测预警、开采过程中的危险区解危、解... 基于50多个煤矿的防冲实践总结,介绍了13个冲击地压治理的关键理论和相关技术,并重点阐述冲击地压治理的成套体系中的开采前危险性评价、开采设计方案优化、开采前危险区的防冲预处理、开采过程中监测预警、开采过程中的危险区解危、解危效果检验、工作面安全管理、防治经验总结等8个重要环节,并提出在实践方面需要建立防冲的组织体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闭环式的工作流程,且在技术方面需做到在冲击地压危险区进行"强卸压、强监测和强防护"的防冲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矿震 冲击地压防治理论 冲击地压防治技术 监测预警
下载PDF
深部软弱围岩叠加拱承载体强度理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6
14
作者 余伟健 高谦 朱川曲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134-2142,共9页
目前,长锚索与锚喷网支护相结合的支护方式在深部软弱围岩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于这种联合支护结构的承载特点缺乏深入了解,特别是对于初次支护和二次支护的承载能力没有量化解析式。因此,在岩石力学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深部软弱... 目前,长锚索与锚喷网支护相结合的支护方式在深部软弱围岩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于这种联合支护结构的承载特点缺乏深入了解,特别是对于初次支护和二次支护的承载能力没有量化解析式。因此,在岩石力学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深部软弱围岩的"锚喷网+锚索"联合支护特点,提出由主压缩拱(锚杆支护)和次压缩拱(密集型锚索支护)共同构成的叠加拱承载体力学模型;根据弹塑性理论、锚杆的中性点理论和锚索的力传递机制推导初次支护和适当让压后二次支护的承载体强度方程;并将"围岩-支护结构"组成的共同体看作一种等效耦合围岩,运用弹塑性力学方法得到这种等效耦合围岩的力学参数随释放位移(让压位移)变化的关系式。工程计算表明,金川III矿区破碎硐室经叠加拱支护后,极限承载能力q′max可达到513.34kN,等效耦合岩体?e值可达到47.54°,ce最大值为1.37MPa,提高围岩的峰后强度,有利于硐室围岩的长期稳定;现场监测也表明,进行叠加拱承载体支护后的硐室围岩变形趋于平稳,收敛速率小于0.1m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深部围岩 等效耦合围岩 叠加拱 承载体 强度理论
下载PDF
基于G1法的应急能力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被引量:87
15
作者 刘建 郑双忠 +2 位作者 邓云峰 李安贵 宋存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0-33,共4页
在对城市应急能力评估前,确定应急能力评估指标的权重是重要问题之一。笔者介绍了一种无需一致性检验的方法G1法;分析并提出城市应急能力评估指标,通过实例利用该方法对指标在体系中的权重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指标的数量较多的情形... 在对城市应急能力评估前,确定应急能力评估指标的权重是重要问题之一。笔者介绍了一种无需一致性检验的方法G1法;分析并提出城市应急能力评估指标,通过实例利用该方法对指标在体系中的权重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指标的数量较多的情形下,其计算量较其他方法明显减少,同时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强,便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能力 指标 权重 评估 G1法
下载PDF
过氧化氢酶的研究与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95
16
作者 刘灵芝 钟广蓉 +3 位作者 熊莲 常雁红 肖宝清 罗晖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3期15-18,共4页
过氧化氢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好氧微生物和动、植物体内、催化效率较高且具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的酶。在论述过氧化氢酶的类型划分、结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阐述了过氧化氢酶的分离纯化和极端环境下微生物产过氧化氢酶的研究进展,并对过... 过氧化氢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好氧微生物和动、植物体内、催化效率较高且具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的酶。在论述过氧化氢酶的类型划分、结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阐述了过氧化氢酶的分离纯化和极端环境下微生物产过氧化氢酶的研究进展,并对过氧化氢酶在食品、环保、造纸、纺织等行业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酶 极端微生物 应用 进展
下载PDF
采空区坚硬顶板破断机理与灾变塌陷研究 被引量:101
17
作者 王金安 尚新春 +1 位作者 刘红 侯志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50-855,共6页
以坚硬顶板下的房柱式和条带式采矿工程为背景,建立了表征采空区内矿柱支撑顶板的弹性基础板力学模型,研究顶板不同阶段的破断模式与突变失稳的力学过程.研究表明:当煤柱的有效承载面积逐渐减小到临界值时,非线性控制参数即可穿越分岔点... 以坚硬顶板下的房柱式和条带式采矿工程为背景,建立了表征采空区内矿柱支撑顶板的弹性基础板力学模型,研究顶板不同阶段的破断模式与突变失稳的力学过程.研究表明:当煤柱的有效承载面积逐渐减小到临界值时,非线性控制参数即可穿越分岔点集,顶板位移突跳产生极限点失稳,煤柱-顶板系统出现突然塌陷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顶板 破断 灾变 塌陷
下载PDF
煤矿综采工作面防尘技术研究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99
18
作者 时训先 蒋仲安 褚燕燕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05年第1期41-43,共3页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导致综采工作面的产尘强度及作业环境中粉尘浓度也愈来愈大,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和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本文主要介绍最近几年国内外综采工作面防尘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提高综采工作面防尘...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导致综采工作面的产尘强度及作业环境中粉尘浓度也愈来愈大,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和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本文主要介绍最近几年国内外综采工作面防尘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提高综采工作面防尘效果的技术研究基本趋势,期望为我国煤矿综采工作面粉尘防治提供多种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防尘技术 研究现状 趋势 煤矿安全生产 机械化程度 开采强度 粉尘浓度 作业环境 产尘强度 身体健康 作业人员 研究成果 防尘效果 粉尘防治 国内外
下载PDF
巨厚砾岩与逆冲断层控制型特厚煤层冲击地压机理分析 被引量:101
19
作者 姜福兴 魏全德 +5 位作者 王存文 姚顺利 张寅 韩荣军 魏向志 李泽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91-1196,共6页
以某典型冲击地压事故为背景,通过理论研究和现场勘查,研究了巨厚砾岩与逆冲断层控制下特厚煤层工作面冲击地压致灾机理和防治方法。通过对地层结构与开采形成覆岩空间结构的研究,建立了侧向静态支承压力估算模型,得到了21221工作面上... 以某典型冲击地压事故为背景,通过理论研究和现场勘查,研究了巨厚砾岩与逆冲断层控制下特厚煤层工作面冲击地压致灾机理和防治方法。通过对地层结构与开采形成覆岩空间结构的研究,建立了侧向静态支承压力估算模型,得到了21221工作面上覆岩层空间结构与应力分布规律;估算了巨厚砾岩传递应力、自重应力与F16逆冲断层及相变带构造应力的叠加总应力,该应力超过了该矿的临界冲击应力;特厚煤层在叠加应力作用下发生塑性滑移,逐渐形成滑移线场,并产生塑性膨胀,导致巷道围岩应力增加,在外部扰动应力作用下,煤体发生瞬间大范围滑移是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因。针对这类冲击地压的致灾机理,通过合理设计巷道平面位置以避开传递应力峰值区域、采用半煤岩巷道以减小滑移线场范围和合理设计煤层大直径卸压孔参数以改变煤体滑移方向等措施,有效治理了该类冲击地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砾岩 逆冲断层 冲击地压 特厚煤层
下载PDF
内蒙古太平川铜钼矿成矿斑岩时代、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97
20
作者 陈志广 张连昌 +4 位作者 卢百志 李占龙 吴华英 相鹏 黄世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37-1449,共13页
内蒙古太平川Cu-Mo矿床位于得尔布干成矿带北段额尔古纳地区,为新近发现的斑岩型矿床。矿区内发育环带状热液蚀变,由内向外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和泥化。热液蚀变围绕花岗闪长斑岩分布,Cu-Mo矿化主要受控于硅化-绢云母化蚀变,主要分布在... 内蒙古太平川Cu-Mo矿床位于得尔布干成矿带北段额尔古纳地区,为新近发现的斑岩型矿床。矿区内发育环带状热液蚀变,由内向外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和泥化。热液蚀变围绕花岗闪长斑岩分布,Cu-Mo矿化主要受控于硅化-绢云母化蚀变,主要分布在花岗闪长斑岩中。本文获得成矿斑岩岩浆锆石U-Pb谐和年龄为202±5.7Ma,指示该矿床可能形成于晚三叠世。同时在样品中也发现继承锆石(784Ma),表明该地区可能存在晚元古基底。成矿斑岩的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表明,主量元素SiO2(65.86%~68.84%)>56%、Al2O3(15.18%~16.28%)>15%、MgO(0.84%~1.06%)<3%、Na2O/K2O>1;微量元素亏损重稀土,Sr(471×10-6~513×10-6)>400×10-6、Y(15.0×10-6~17.9×10-6)<18×10-6、Yb(1.27×10-6~1.81×10-6)<1.9×10-6,表明该花岗闪长斑岩具有明显的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成矿斑岩具有相对高的SiO2、Yb含量和Th/Nb、Ce/Nb比值,而相对低的Al2O3、TiO2、MgO、Sr、Th含量和Th/Ce比值,这些特征与源于俯冲板片的埃达克岩相似。然而成矿斑岩(87Sr/86Sr)i(0.70943~0.71019)较大,εNd(t)为-3.4~-3.9,我们推测额尔古纳地块在岩浆上升过程中贡献了部分物质。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我们认为该矿区成矿斑岩岩浆形成于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矿床形成背景为早中生代蒙古-鄂霍茨克洋向额尔古纳地块俯冲的陆缘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尔布干成矿带 斑岩Cu-Mo矿床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埃达克岩 陆缘弧环境 蒙古-鄂霍茨克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