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被引量:34
1
作者 郭宏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3年第3期61-64,共4页
文物保护科学是一门文理科交叉的技术科学 ,其基本内容包括文物保存环境研究、文物材料性质研究和文物修复技术研究。文中重点论述了文物保护科学的研究方法 ,即在进行文物保护时首先对文物保存环境和文物材料性质进行研究 ,了解文物发... 文物保护科学是一门文理科交叉的技术科学 ,其基本内容包括文物保存环境研究、文物材料性质研究和文物修复技术研究。文中重点论述了文物保护科学的研究方法 ,即在进行文物保护时首先对文物保存环境和文物材料性质进行研究 ,了解文物发生“病变”的原因与过程 ,才可能做到“对症下药” ,产生正确、合理、有效的保护方法。对环境研究在文物保护中的重要性以及文物保存环境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讨论。同时也对环境、材料、修复技术三者的关系以及文物保护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 文物材料 保存环境 修复技术
下载PDF
新疆哈密天山北路墓地出土铜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潜伟 孙淑云 +2 位作者 韩汝玢 常喜恩 亚合甫江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9-89,共11页
通过对新疆哈密市天山北路墓地出土的89件铜器的成份分析和组织检验,发现器物材质以锡青铜为主,含砷铜器也占有较大比例。铜器有多种制作方法,锻造的比铸造的略多。这些铜器与周边地区的青铜文化联系紧密,特别是与甘肃四坝文化的铜器有... 通过对新疆哈密市天山北路墓地出土的89件铜器的成份分析和组织检验,发现器物材质以锡青铜为主,含砷铜器也占有较大比例。铜器有多种制作方法,锻造的比铸造的略多。这些铜器与周边地区的青铜文化联系紧密,特别是与甘肃四坝文化的铜器有较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器 出土 考古发现 墓地 遗址 帕米尔高原 年代 中西文化
原文传递
古代砷铜研究综述 被引量:34
3
作者 潜伟 孙淑云 韩汝玢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0年第2期43-50,共8页
通过总结有关古代砷铜研究的文献资料,回顾了人类使用砷铜的历史,汇集了学者们对砷铜组织和性能的测试结果以及模拟古代实验条件冶炼砷铜的实验方法和结论,并简要介绍了我国近年来考古发现的早期砷铜器物,提出了我国砷铜技术来源的... 通过总结有关古代砷铜研究的文献资料,回顾了人类使用砷铜的历史,汇集了学者们对砷铜组织和性能的测试结果以及模拟古代实验条件冶炼砷铜的实验方法和结论,并简要介绍了我国近年来考古发现的早期砷铜器物,提出了我国砷铜技术来源的问题,以期引起中外考古学、冶金史专家的重视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铜 延展性 加工硬化 直接还原 共熔还原
下载PDF
论“不改变原状原则”的本质意义——兼论文物保护科学的文理交叉性 被引量:29
4
作者 郭宏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4年第1期60-64,共5页
文物保护是一门新兴的文理交叉并重的综合性学科,其内容是多方面的,对文物进行保护时的方法也不是唯一的,可以有多种选择,这就需要对文物保护原则有深入的理解。本文从考古学、博物馆学的本质出发,论述了不改变原状原则的本质意义,也只... 文物保护是一门新兴的文理交叉并重的综合性学科,其内容是多方面的,对文物进行保护时的方法也不是唯一的,可以有多种选择,这就需要对文物保护原则有深入的理解。本文从考古学、博物馆学的本质出发,论述了不改变原状原则的本质意义,也只有从本质上认识和理解不改变原状原则,才能在具体的文物保护实践中自觉、灵活地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 原则 文物保护 修复
下载PDF
中国早期铁器(公元前5世纪以前)的金相学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韩汝玢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7-96,共10页
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自1974年开始在柯俊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物理、技术科学史专家)领导下,与各省、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密切协作,对许多墓葬和遗址出土铁器进行了金相学研究,对于判断和了解古代各时期钢铁冶炼技术是很有效... 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自1974年开始在柯俊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物理、技术科学史专家)领导下,与各省、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密切协作,对许多墓葬和遗址出土铁器进行了金相学研究,对于判断和了解古代各时期钢铁冶炼技术是很有效的。研究表明,中国在17世纪以前,至少有10项钢铁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表一)。随着我国田野考古工作的新进展,对于中国何时开始使用铁器,何时开始人工冶铁,早期铁器的冶金学特征等问题,金相学研究近年来有新的成果,值此《文物》月刊500期之际,特撰此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相学 铁器文物 白口铁 公元前 出土 渗碳钢 早期 中国古代 夹杂物 金相组织
原文传递
X光照相技术在文物及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6
作者 杨军昌 韩汝玢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1年第1期55-60,共6页
X光照相方法的无损特性,就决定了这一技术适合被用于研究文物这一特殊对象。本文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X光照相技术在文物及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可以反映不同材质文物的保存状况,揭示被锈蚀物覆盖的铭文及纹饰,显示古代器物的工艺痕迹,有... X光照相方法的无损特性,就决定了这一技术适合被用于研究文物这一特殊对象。本文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X光照相技术在文物及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可以反映不同材质文物的保存状况,揭示被锈蚀物覆盖的铭文及纹饰,显示古代器物的工艺痕迹,有助于考古出土文物线图的绘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光照相技术(X光探伤技术) 文物 考古学 微型考古发掘 保护 修复
下载PDF
中国古代铜器的显微组织 被引量:31
7
作者 韩汝玢 孙淑云 +1 位作者 李秀辉 潜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9-230,共12页
总结了28年来作者对中国考古发掘出土逾千件铜器显微组织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古代铜及铜合金有纯铜、砷铜、锡青铜、铅青铜、铅锡青铜、黄铜、铅黄铜、银铜、砷白铜及镍白铜等;它们的显微组织显示了铸造、冷热加工组织以及室温长... 总结了28年来作者对中国考古发掘出土逾千件铜器显微组织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古代铜及铜合金有纯铜、砷铜、锡青铜、铅青铜、铅锡青铜、黄铜、铅黄铜、银铜、砷白铜及镍白铜等;它们的显微组织显示了铸造、冷热加工组织以及室温长期埋藏条件下铜合金组织发生的变化,以及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显示的特征等;与现代铜及铜合金金相图谱有诸多不同.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铜及铜合金金相学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铜器 显微组织 冶金考古
下载PDF
甘肃张掖市西城驿遗址 被引量:31
8
作者 陈国科 王辉 +2 位作者 李延祥 张良仁 杨月光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17,2,共15页
一、遗址概况 西城驿遗址地处河西走廊中部、黑水河流域中游,位于张掖市甘州区明永乡东北部(图一),介于黑水国南城和北城之间,紧邻312国道,东距黑水河10公里。
关键词 甘肃 张掖市 西城驿遗址 西城驿二期遗存 房址 墓葬
原文传递
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地出土铜器的成分和金相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利洁 赵福生 +1 位作者 孙淑云 殷玮璋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91,共10页
关键词 燕国 成分 铜器 出土 墓地 琉璃河镇 房山区 北京市 遗址 城址 西周 墓葬 都城 周初
原文传递
张掖西城驿遗址出土铜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陈国科 李延祥 +1 位作者 潜伟 王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5-118,共14页
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出土金属遗物42件,包括工具、饰品等器物34件,铜块8件,年代为距今4000年至3600年。经SEM-EDS和金相检测分析,25件红铜,10件Cu-As,1件Cu-Sb,2件Cu-Sn,2件Cu-As-Sb,2件为白冰铜器物或铜块;在可明确观察组织的32件器物中... 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出土金属遗物42件,包括工具、饰品等器物34件,铜块8件,年代为距今4000年至3600年。经SEM-EDS和金相检测分析,25件红铜,10件Cu-As,1件Cu-Sb,2件Cu-Sn,2件Cu-As-Sb,2件为白冰铜器物或铜块;在可明确观察组织的32件器物中,铸造13件,1件铸造后冷锻,8件热锻,10件热锻后冷锻。34件器物中铜锥20件,占58.9%,其中7件铸造,5件热锻,7件热锻后冷锻,1件铸造后冷锻。在合金种类、器物类型、加工技术上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As、Bi、Sb、Pb、Ag(以金属或矿物形式存在)和Sn(以Sn O2形式存在)在大量红铜器物中存在的形态表明,古代工匠已尝试获取合金,但是由于还原气氛低下而难以获得。所有的检测表明,西城驿遗址的冶金已进入从红铜—砷铜合金到锡青铜的青铜时代早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 西城驿遗址 铜器 冶金考古
下载PDF
浇纸法与抄纸法——中国大陆保存的两种不同造纸技术体系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李晓岑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82,126,共8页
为研究中国造纸术的源流,文章以实地调查资料入手,对中国近十个少数民族的传统造纸工艺进行了工艺分析。从造纸的各个步骤分析比较后认为,中国的传统手工造纸有两种不同的造纸法:一是抄纸法造纸,二是浇纸法造纸。这两种造纸方法在技术... 为研究中国造纸术的源流,文章以实地调查资料入手,对中国近十个少数民族的传统造纸工艺进行了工艺分析。从造纸的各个步骤分析比较后认为,中国的传统手工造纸有两种不同的造纸法:一是抄纸法造纸,二是浇纸法造纸。这两种造纸方法在技术工艺和关键步骤上截然不同,所造出的纸也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应分属不同的造纸技术体系。通过对陕西、甘肃、新疆等地的古纸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发现两种造纸方法有不同的源流和外传路线,其中浇纸法为非蔡伦系的造纸法,抄纸法为蔡伦系的造纸法。直到现代,这两种造纸方法的遗存仍有不同的地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浇纸法 抄纸法 源流 外传 地理分布
原文传递
文物保护中的“水害”问题 被引量:24
12
作者 郭宏 黄槐武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2年第1期56-62,共7页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物质,几乎占去了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地面上的任何物体始终遭受空气和水分的物理及化学作用。本文阐述了各种状态下的水以及水在相态转变时对不同文物材料的损害作用,以引起文物保护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对...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物质,几乎占去了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地面上的任何物体始终遭受空气和水分的物理及化学作用。本文阐述了各种状态下的水以及水在相态转变时对不同文物材料的损害作用,以引起文物保护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对于馆藏文物,应控制环境湿度;对于室外文物应依据环境和材料特征,查明水的来源,寻求防治对策。并且结合实例讨论了文物保护中根据具体情况防止不同形态的水对文物材料老化作用的一些措施,以供借鉴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 相对湿度 文物材料 水分 湿度控制 防水
下载PDF
高光谱技术无损鉴定壁画颜料之研究——以西藏拉萨大昭寺壁画为例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乐乐 李志敏 +1 位作者 马清林 梅建军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2-128,共7页
本文利用高光谱技术分析了两幅模拟壁画,通过比较模拟壁画颜料与标准颜料光谱曲线的形状特征及其一阶导数特征峰和计算颜料光谱匹配度,有效准确地甄别出蓝铜矿、孔雀石、雌黄、藤黄、雄黄、铅丹和朱砂,但无法判别胭脂。同时,高光谱技术... 本文利用高光谱技术分析了两幅模拟壁画,通过比较模拟壁画颜料与标准颜料光谱曲线的形状特征及其一阶导数特征峰和计算颜料光谱匹配度,有效准确地甄别出蓝铜矿、孔雀石、雌黄、藤黄、雄黄、铅丹和朱砂,但无法判别胭脂。同时,高光谱技术鉴定出的西藏拉萨大昭寺转经廊壁画中蓝铜矿、孔雀石、铅丹和朱砂颜料,与便携式X射线荧光元素成分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高光谱技术可无损与准确地鉴定中国古代颜料,与便携式X射线荧光元素成分分析相结合,是壁画现场无损快速分析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技术 X 射线荧光 壁画颜料 西藏拉萨大昭寺
下载PDF
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研究综述 被引量:19
14
作者 梁宏刚 孙淑云 《中原文物》 2004年第1期29-39,56,共12页
通过收集整理有关研究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的文献资料 ,对我国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 ;总结了专家学者们从考古学、冶铸技术和中华文明起源等方面对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进行研究的学术成... 通过收集整理有关研究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的文献资料 ,对我国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 ;总结了专家学者们从考古学、冶铸技术和中华文明起源等方面对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进行研究的学术成果 ,以期引起中外考古学家、冶金史学家和研究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遗址 铜器 冶铸技术 河南 夏文化遗址
原文传递
陕西洛南河口绿松石矿遗址调查报告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延祥 先怡衡 +4 位作者 陈坤龙 杨岐黄 邵安定 张登毅 谭宇辰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17,55,共8页
河口矿业遗址位于陕西省洛南县洛河沿岸。2010~2015年,北京科技大学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河口遗址周边进行了数次调查,发现了10处古代开采绿松石的洞穴遗址。这批洞穴规模较大,采集到的遗物较为丰富,主要为石器和陶片。遗址中采集的石... 河口矿业遗址位于陕西省洛南县洛河沿岸。2010~2015年,北京科技大学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河口遗址周边进行了数次调查,发现了10处古代开采绿松石的洞穴遗址。这批洞穴规模较大,采集到的遗物较为丰富,主要为石器和陶片。遗址中采集的石锤为一种古代的采矿工具,洞穴内发现的蓝色矿石经过定性分析,确认为绿松石,因此判断这批洞穴为古代开采绿松石的矿业遗址。从发现的陶片、开采工具的年代以及碳十四测年等资料判断,其开采年代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延续到春秋时期。唐宋时期仍有使用,但不能确定是否与矿石开采有关。河口古代绿松石矿业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我国早期绿松石的开采、使用、流通及来源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遗址 绿松石矿 石锤 先秦时期
下载PDF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金属器的分析和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晓岑 韩汝玢 蒋志龙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5-85,共11页
通过对云南晋宁石寨山古滇人墓葬群出土的金属器样品进行金相和扫描电镜 (SEM)的实验研究 ,扫描电镜分析显示西汉时期滇池地区已使用金、银、铜、铁、锡、铅、汞多种金属 ,铜器的材质主要是锡青铜。金相分析显示青铜器采用铸造、锻造、... 通过对云南晋宁石寨山古滇人墓葬群出土的金属器样品进行金相和扫描电镜 (SEM)的实验研究 ,扫描电镜分析显示西汉时期滇池地区已使用金、银、铜、铁、锡、铅、汞多种金属 ,铜器的材质主要是锡青铜。金相分析显示青铜器采用铸造、锻造、铸后加工等制作方法 ,铁器则采用锻打工艺制造。通过实验分析 ,表明云南在西汉时期还使用了汞鎏金和镀锡技术作为金属器表面的装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器 发掘 古墓群 墓葬 出土 青铜器 铜鼓
原文传递
青海同德宗日遗址出土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徐建炜 梅建军 +1 位作者 格桑本 陈洪海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37,共7页
宗日遗址出土齐家文化早期铜器总数超过10件,在中国早期冶金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次对宗日遗址出土的3件铜器进行了科学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含砷量均较高,可见宗日遗址出土砷铜是确定无疑的。这次在宗日遗址发现的砷铜不... 宗日遗址出土齐家文化早期铜器总数超过10件,在中国早期冶金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次对宗日遗址出土的3件铜器进行了科学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含砷量均较高,可见宗日遗址出土砷铜是确定无疑的。这次在宗日遗址发现的砷铜不仅是中国西北地区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砷铜,而且也是在齐家文化铜器中的首次发现,它对中国早期冶金的研究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日遗址 冶金史 砷铜 齐家文化 青铜时代 马家窑文化
原文传递
淮阴高庄战国墓出土铜器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孙淑云 王金潮 +1 位作者 田建花 刘建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5-86,I0011-I0012,共14页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an examination of the 15 bronzes unearthed from the Warring State period tomb at Gaozhuang,Huaiyin with a metal-graphic microscope,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X-ray energy disperse spect...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an examination of the 15 bronzes unearthed from the Warring State period tomb at Gaozhuang,Huaiyin with a metal-graphic microscope,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X-ray energy disperse spectroscop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eight casts and seven forgings.They are thin-walled and tin-and-lead made except for one tin bronze artifact.The lead and tin content in the forgings is lower that that in the casts.Some lead and tin solder was found on a jian basin leg.In the section of soldering points,under the electron microscope,Cu6Sn5 was revealed to have pene-trated from the joint between the solder and the object body to the depth of the solder.The cause of its formation is also discussed in this rep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庄战国墓 青铜器 锻造 焊接 铅锡焊料
原文传递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金属器的实验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肖璘 杨军昌 韩汝玢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8-89,共12页
金沙遗址出土金属器的实验样品全部选自金沙遗址Ⅰ区“梅苑”地点2001年机械施工时挖出的器物。根据部分出土金器、铜器的实际情况 ,或进行沃损检测 ,明确其表面合金成分 ;或显微镜下观察纹饰的工艺痕迹 ,推断其形成方法 ;或取样进行金... 金沙遗址出土金属器的实验样品全部选自金沙遗址Ⅰ区“梅苑”地点2001年机械施工时挖出的器物。根据部分出土金器、铜器的实际情况 ,或进行沃损检测 ,明确其表面合金成分 ;或显微镜下观察纹饰的工艺痕迹 ,推断其形成方法 ;或取样进行金相检验和成分分析 ,确定其合金化学成分和加工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金沙遗址 金属器 实验分析
原文传递
西藏拉萨大昭寺转经廊壁画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乐乐 李志敏 +2 位作者 张晓彤 梅建军 马清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4-92,共9页
古代壁画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物质反映,因此,利用现代科技分析手段提取其信息并将之与古代文献结合,则可逆推其制作工艺和判定其制作时间,进而确定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为艺术史研究和保护修... 古代壁画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物质反映,因此,利用现代科技分析手段提取其信息并将之与古代文献结合,则可逆推其制作工艺和判定其制作时间,进而确定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为艺术史研究和保护修复提供信息。本工作利用拉曼光谱(Raman)、偏光显微镜(PLM)、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SEM-EDS)、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在西藏大昭寺转经廊壁画样品分析中获取的信息,结合文献,确定西藏拉萨大昭寺转经廊壁画绘制于清代晚期至20世纪80年代之间。此幅壁画地仗使用了阿嘎土,与文献记载一致;白粉层使用立德粉、碳酸镁和方解石等,与文献记载用白胶浆或者黄胶浆相异。同时发现壁画颜料采用藏族传统绘画配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藏 壁画 颜料 拉曼光谱 绘画年代 制作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