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守”的尴尬——《百鸟朝凤》的征候解读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九如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1-33,共3页
中国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的上映,无疑是近期中国电影界的一件大事。围绕《百鸟朝凤》,公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而该片义务发行方——《百鸟朝凤》的发行模式堪称史无前例,在独特性上也许只有前几年《建国大业》的制作模... 中国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的上映,无疑是近期中国电影界的一件大事。围绕《百鸟朝凤》,公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而该片义务发行方——《百鸟朝凤》的发行模式堪称史无前例,在独特性上也许只有前几年《建国大业》的制作模式可与之比拟——的"领头人"方励直播的"惊天一跪",更是将《百鸟朝凤》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公众舆论围绕《百鸟朝凤》建构了一个比文本本身更富于戏剧性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鸟朝凤 中国电影界 建国大业 公众舆论 艺术精神 孤绝 制作模式 文化反思 《人生》 电影市场
原文传递
从《头号玩家》谈“英雄之旅”的剧作模式与叙事能量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彬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7-43,共7页
斯皮尔伯格的新片《头号玩家》一经公映便引发观影热潮,其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创作者运用了好莱坞主流商业电影叙事模型——"英雄之旅"剧作模式。"英雄之旅"来源于约瑟夫·坎贝尔的神话学理论,荣格关于集体无... 斯皮尔伯格的新片《头号玩家》一经公映便引发观影热潮,其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创作者运用了好莱坞主流商业电影叙事模型——"英雄之旅"剧作模式。"英雄之旅"来源于约瑟夫·坎贝尔的神话学理论,荣格关于集体无意识的"原型"理论也促使观众对神话以及以神话结构创作的故事有一种天生的心理认同感。本文对《头号玩家》及近期国内外商业电影中"英雄之旅"剧作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其通过"冒险召唤与打怪升级""导师引领与死亡超越"的冒险历程,逐步产生叙事能量并一步步推进。其"英雄成长"的原型能量,在营造"沉浸感"的认同机制作用下,完成主人公成长蜕变,其本质就是关于英雄(自我)成长的养成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号玩家》 “英雄之旅” 剧作模型 原型能量
原文传递
中小学电影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原则的思考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军 陈圆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电影是人类艺术之花,是艺术王冠上的明珠。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传达力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对现代社会的文化生活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电影诞生以来,即以其生动的影音传播方式,成为人类社会用来传达信息、教育... 电影是人类艺术之花,是艺术王冠上的明珠。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传达力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对现代社会的文化生活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电影诞生以来,即以其生动的影音传播方式,成为人类社会用来传达信息、教育民众的文化工具。国际社会从20世纪30年代初就成立了相应的教育电影联盟。在蔡元培先生的推动下,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成立于193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教育 课程体系建设 中小学 艺术感染力 人类社会 教育电影 城市化进程 文化生活
下载PDF
中小学影视教育推进中的问题探寻——以京津冀地区电影教育调研数据为参考的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康宁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65-70,共6页
国家对中小学影视教育问题的重视由来已久,二十几年来制定多项政策措施予以推动,很多学校开始设置校本课程,组织学生观影,营造影视教育的校园氛围。总体而言,中小学电影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对京津冀地区中小学的调研数据的观察... 国家对中小学影视教育问题的重视由来已久,二十几年来制定多项政策措施予以推动,很多学校开始设置校本课程,组织学生观影,营造影视教育的校园氛围。总体而言,中小学电影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对京津冀地区中小学的调研数据的观察发现,现有措施的推进过程中,仍存在青少年对影视作品的自发放任式接受、校本课程的敷衍"在场"及校园影视活动的被动式"缺席"等诸多问题。中小学影视教育仍任重而道远。唯有在根本上解决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材制定等基本问题,才有可能真正全面地推进青少年影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影视教育 校本课程 校园影视活动
下载PDF
从民族寓言到个体情感——从万玛才旦到松太加谈藏族题材电影的民族化叙事转向 被引量:11
5
作者 秦宗鹏 刘军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0-55,共6页
为摆脱藏族题材电影的'他者'叙事,寻回藏族的文化主体性,藏族导演万玛才旦和松太加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民族化叙事路径。万玛才旦以一种强烈的族群意识和高度的文化自觉,书写着现代化冲击下的传统藏族文化身份的失落和重构;松太加... 为摆脱藏族题材电影的'他者'叙事,寻回藏族的文化主体性,藏族导演万玛才旦和松太加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民族化叙事路径。万玛才旦以一种强烈的族群意识和高度的文化自觉,书写着现代化冲击下的传统藏族文化身份的失落和重构;松太加则以一种开放的人文情怀和独特的藏族智慧,诉说着特定情感困境下,个体及个体间的心灵救赎。从万玛才旦到松太加的不同创作倾向,再到2018年藏族导演们向'个体情感'的集体靠拢,显示出当下藏族题材影片从'民族寓言'到'个体情感'的叙事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题材电影 民族化叙事 民族寓言 个体情感
原文传递
《驴得水》:历史寓言、启蒙姿势与“刻奇”悲剧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九如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6-70,共5页
《驴得水》是一部以五四启蒙主义逻辑结构起来的历史寓言电影,有趣的是,它同时又包含着对这一话语逻辑之下的个人主义的讽刺和批判。然而,讽刺和批判并不彻底,随着影片试图从喜剧转向悲剧,《驴得水》最终难逃同一话语的逻辑窠臼,成为后... 《驴得水》是一部以五四启蒙主义逻辑结构起来的历史寓言电影,有趣的是,它同时又包含着对这一话语逻辑之下的个人主义的讽刺和批判。然而,讽刺和批判并不彻底,随着影片试图从喜剧转向悲剧,《驴得水》最终难逃同一话语的逻辑窠臼,成为后者在当代的一个"刻奇"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驴得水 寓言 启蒙 刻奇
原文传递
“港味”的浸渗与演绎——2018年度香港电影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康宁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45,共6页
"港味"是香港电影的独特气质,是香港电影区别于其他地域电影的明显特征。2018年的香港电影,本土市场颓势愈加明显。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港味"潜藏于香港电影无法逃避的历史与身份建构中,同样驱动并参与着香港电影... "港味"是香港电影的独特气质,是香港电影区别于其他地域电影的明显特征。2018年的香港电影,本土市场颓势愈加明显。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港味"潜藏于香港电影无法逃避的历史与身份建构中,同样驱动并参与着香港电影的历史进程,一方面表现在其于内地市场多层面的浸渗,另一方面在香港本土,"港味"不仅体现在"地方感"的营造,同时也演绎出社企影片及隐喻式叙事手法。这样的尝试将传统的港式人文理念延宕至本土的现实创伤,无形中参与了香港精神与身份的重建。浸渗与演绎后的"港味"不仅仅是本土再现、历史重构,更是在回应当下香港文化身份确认后的现实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味 港式主旋律 浸渗 演绎 隐喻式叙事
原文传递
影像沉浸与审美教育——谈美术馆空间的影像互动与公共教育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彬 杨晓影 《艺术评论》 CSSCI 2018年第10期104-110,共7页
"沉浸感"一词近年来被广泛提起,起源于游戏领域,后来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起与应用,包括影视娱乐和文化旅游在内的各行各业纷纷试水,尝试将虚拟影像带来的"沉浸感"与行业特色相结合。美术馆是对公众进行审美教育的... "沉浸感"一词近年来被广泛提起,起源于游戏领域,后来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起与应用,包括影视娱乐和文化旅游在内的各行各业纷纷试水,尝试将虚拟影像带来的"沉浸感"与行业特色相结合。美术馆是对公众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场所。笔者认为,影像进入美术馆后带来的"沉浸感"是吸引更多观众进入美术馆的良好机会,本文意在分析传统美术馆空间加入影像沉浸后,如何给观众带来跨界体验并提升观众的心理感受,以此探讨美术馆空间内影像互动与公共教育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馆 跨界体验 影像沉浸 观众心理 审美教育
原文传递
“现代性”的两面——影片《冈仁波齐》与《塔洛》中的“西藏”意象与文化书写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彬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84,共8页
《塔洛》和《冈仁波齐》都是西藏题材电影,一部是藏族导演拍摄,一部由汉族导演创作。对比两部影片,不同文化背景、文化视角下的西藏书写,呈现了同一个西藏的两面,也彰显了截然不同的文化心理。虽然二者都是在呈现当代中国的现实困境和... 《塔洛》和《冈仁波齐》都是西藏题材电影,一部是藏族导演拍摄,一部由汉族导演创作。对比两部影片,不同文化背景、文化视角下的西藏书写,呈现了同一个西藏的两面,也彰显了截然不同的文化心理。虽然二者都是在呈现当代中国的现实困境和精神困境,但是,二者困境的源头却是南辕北辙。不同于《塔洛》导演万玛才旦对于故乡藏地文化的现实表达,《冈仁波齐》的导演张杨将虔诚朝圣的藏民所代表的西藏传统文化视为精神家园,构建了现代人灵魂的想象性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西藏意象 现实书写 文化想象
原文传递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被引量:5
10
作者 司聃 《人民论坛(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2-204,共3页
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经久不熄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和执著。新形势下,建设文化强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升文化自信的魂,以改革创新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动力,逐步夯实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经久不熄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和执著。新形势下,建设文化强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升文化自信的魂,以改革创新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动力,逐步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群众基础,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文化强国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价值
下载PDF
《撞死了一只羊》:意象与镜像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彬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41,共3页
万玛才旦的新片《撞死了一只羊》呈现出与其以往影片的现实风格截然相反的调性,将两部互为镜像的短篇小说合并,在荒诞魔幻的氛围中,讲述了一个长途货运司机,在梦境中帮助同名的康巴杀手完成复仇的故事。梦是心灵的意象,是人物内心心理... 万玛才旦的新片《撞死了一只羊》呈现出与其以往影片的现实风格截然相反的调性,将两部互为镜像的短篇小说合并,在荒诞魔幻的氛围中,讲述了一个长途货运司机,在梦境中帮助同名的康巴杀手完成复仇的故事。梦是心灵的意象,是人物内心心理真实的体现,导演万玛才旦的电影创作也从关注藏区现世生活图景,转向刻画佛性观照下的人心本性,借由影片书写了一次内省之旅,完成了人物精神上的自我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镜像 万玛才旦 《撞死了一只羊》
原文传递
《送我上青云》:女性电影的性别意识变迁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航 《中国电影市场》 2019年第10期38-42,共5页
作为一部由女性执导,以女性话题为创作视角并且带有明确女性意识的女性电影,《送我上青云》上映后虽票房成绩平平、口碑上存在争议,话题度却持续发酵。影片得到社会关注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女性爱欲的表达和展现。但纵观全片却会发现,虽... 作为一部由女性执导,以女性话题为创作视角并且带有明确女性意识的女性电影,《送我上青云》上映后虽票房成绩平平、口碑上存在争议,话题度却持续发酵。影片得到社会关注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女性爱欲的表达和展现。但纵观全片却会发现,虽然影片切入的女性视角非常明确,但观照的却是人生百态,探讨的是人类普遍的情感。其在性别表述方面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够正视女性个体的特殊性,但并不将其作为二元对立中的一元进行表述,而是承认女性群体/男性群体本身的多重性并进行探讨。影片话题度和票房的落差,问题可能更多出现在电影的故事讲述上。作为一部具有浓厚学院背景的作品,它一方面体现了学院作品良好的人文涵养,另一方面也仍然在电影的艺术和商业属性间斡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我上青云》 女性电影 性别意识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电影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4
13
作者 侯光明 刘军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14,共7页
本文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节点,梳理了中国电影教育发展走过的重要历程,回顾其取得的经验,分析面对的内外挑战,前瞻中国电影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走向,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电影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注意的诸多发展方向。
关键词 改革开放四十年 中国电影教育 发展阶段 发展模式
原文传递
《大鱼海棠》情怀营销效果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静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79-85,共7页
2016年7月8日,《大鱼海棠》作为一部无明星非热门IP改编的动画电影,凭借标榜"梦想与责任"的情怀营销策略杀入强敌环伺的暑期档,并以5.65亿位列暑期票房排行榜第八位。但与高票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鱼海棠》观众口碑的急剧下... 2016年7月8日,《大鱼海棠》作为一部无明星非热门IP改编的动画电影,凭借标榜"梦想与责任"的情怀营销策略杀入强敌环伺的暑期档,并以5.65亿位列暑期票房排行榜第八位。但与高票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鱼海棠》观众口碑的急剧下降,除影片叙事本身存在的问题外,《大鱼海棠》情怀营销文本存在的不足、片方在映前采取的情怀营销策略构建起的影片期待与观众最后进入影院看到的影片内容之间难以填补的鸿沟,也进一步加剧了观众的不满和影片口碑的跌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鱼海棠》 情怀营销 受众心理
下载PDF
“卡塔西斯”之境:历史史诗电影中的英雄行动、记忆重述与影像城邦的建构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九如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3-48,共6页
历史史诗电影基本的类型特征,在于建立在历史基础上的英雄叙事和对共同体文化记忆的重述,以及由此形成的恢宏而奢华的形式美学。在对上述类型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历史史诗电影这一类型的文化功能在于"卡塔西斯",以此... 历史史诗电影基本的类型特征,在于建立在历史基础上的英雄叙事和对共同体文化记忆的重述,以及由此形成的恢宏而奢华的形式美学。在对上述类型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历史史诗电影这一类型的文化功能在于"卡塔西斯",以此在共同体中不断确认群体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史诗电影 英雄 记忆
原文传递
闪回:“过去”的梦魇——《一念无明》的叙事策略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康宁 曹际昂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27,共4页
《一念无明》改编自香港真实的新闻案件,在现实与回忆的纠结博弈中呈现一个焦虑症患者的生存困境。这部影片在2013年入围了“创意香港首部剧情电影计划”,获得电影发展基金拨款资助200万港币,尽管拍摄只用了16天,却斩获很多重要奖项。2... 《一念无明》改编自香港真实的新闻案件,在现实与回忆的纠结博弈中呈现一个焦虑症患者的生存困境。这部影片在2013年入围了“创意香港首部剧情电影计划”,获得电影发展基金拨款资助200万港币,尽管拍摄只用了16天,却斩获很多重要奖项。2016年获得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最佳男配角;2017年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新晋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等多个重要奖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策略 “过去” 梦魇 闪回 台湾电影 香港电影 生存困境 发展基金
下载PDF
经验共享、道德训诫与“真实”追求:20世纪20年代阎瑞生故事的媒介呈现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九如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46,共9页
本文从《一步之遥》中关于电影媒介的真实观出发,引出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围绕阎瑞生案件所展开的从印刷媒体、舞台到电影的媒介呈现,并将这种追求"真实"的呈现放置在都市现代性的视野之下予以观察,指出当时对"真实&qu... 本文从《一步之遥》中关于电影媒介的真实观出发,引出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围绕阎瑞生案件所展开的从印刷媒体、舞台到电影的媒介呈现,并将这种追求"真实"的呈现放置在都市现代性的视野之下予以观察,指出当时对"真实"的追求是服务于一个道德化的公共领域中的经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瑞生 现代性 真实 媒介 《一步之遥》
原文传递
互联网+时代电影教育观念的新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康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9-12,共4页
目前,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多屏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阅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普罗大众的认知方式和社会文化的传播方式。互联网已然是影像生存、发展和传播的利器,移动媒体和多屏时代的到来,又进一步... 目前,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多屏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阅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普罗大众的认知方式和社会文化的传播方式。互联网已然是影像生存、发展和传播的利器,移动媒体和多屏时代的到来,又进一步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景观。对于电影而言,创作者从投融资、到策划、宣发、档期的确定、放映形式等等,都嵌入到了互联网。一、"网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营销 电影教育 传播渠道 认知方式 媒介素养 电影制作 移动媒体 影像世界 北京电影学院 普罗
下载PDF
香港电影产业与创作前沿:类型移植与本土坚守 被引量:3
19
作者 康宁 王法严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14,共5页
一、香港电影产业状况 产业方面,主要从香港本土市场,香港电影在本埠票房表现以及香港电影和影人在内地的表现三个角度分析,本土市场稳中有降,类型偏好相对保守,突破有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香港电影及影人在内地表现优异... 一、香港电影产业状况 产业方面,主要从香港本土市场,香港电影在本埠票房表现以及香港电影和影人在内地的表现三个角度分析,本土市场稳中有降,类型偏好相对保守,突破有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香港电影及影人在内地表现优异,内地香港合拍类型融合更顺畅,实现了票房口碑双丰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电影 电影产业 移植 创作 本土市场 产业状况 鲜明对比 内地
下载PDF
《邪不压正》:密集能指、嵌套类型与威权重构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九如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0,共4页
《邪不压正》是姜文电影能指狂欢式的美学追求的继续发展,但其密集的能指在显现为风格的同时,也伤害了影片的类型和叙事。最终,在能指的浮夸中,该片走向了姜文电影的反面,即威权重构的道路。
关键词 邪不压正 能指 类型 父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