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伦贝尔沙区4种生境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被引量:21
1
作者 曹红雨 高广磊 +5 位作者 丁国栋 张英 赵媛媛 任悦 陈宇轩 郭米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8-127,共10页
【目的】揭示呼伦贝尔沙区4种生境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探究不同生境对土壤真菌的影响。【方法】选择裸沙地、草地、樟子松人工林和樟子松天然林4种生境土壤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ITS高通量测序结合RDA分析,... 【目的】揭示呼伦贝尔沙区4种生境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探究不同生境对土壤真菌的影响。【方法】选择裸沙地、草地、樟子松人工林和樟子松天然林4种生境土壤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ITS高通量测序结合RDA分析,比较分析不同生境土壤真菌种群特征。【结果】呼伦贝尔沙区土壤共检测到真菌5门22纲73目28科257属。其中,裸沙地和草地土壤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樟子松人工林和天然林中优势真菌门为担子菌门。优势属共31属,裸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优势属分别是被孢霉属和丝膜菌属,草地和天然林土壤中的优势属分别为被孢霉属和Archaeorhizomyces、红菇属和Geminibasidium。其中裸沙地和草地、樟子松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土壤真菌进化分支更为接近。草地土壤真菌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最高,分布最为均匀;裸沙地其次;樟子松天然林和人工林物种丰富度、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较低,分布也较为集中。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含水量,优势真菌属分布受多种环境因子影响,土壤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分别是被孢霉属、Archaeorhizomyces、丝膜属的主导影响因子,全磷则是红菇属和Geminibasidium的主导影响因子。【结论】呼伦贝尔沙区4种生境土壤真菌主要由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组成,其中裸沙地和草地、樟子松人工林和天然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多类型草本植物使真菌种类增多且分布更为均匀,樟子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真菌数量和种类,并使其分布更为集中。不同生境的不同植被可以改变土壤性质,而土壤水分、营养元素及孔隙结构等土壤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4种生境土壤优势真菌属的代谢过程和功能特征,因此4种不同生境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呈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真菌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生境 呼伦贝尔沙区
下载PDF
土壤风蚀可蚀性研究进展评述 被引量:9
2
作者 高广磊 殷小琳 +3 位作者 丁国栋 赵媛媛 孙桂丽 王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3-150,共8页
土壤风蚀可蚀性是土壤的内在属性,表征着土壤对风蚀发生发展的敏感程度,是土壤风蚀研究的重要基础性内容。现阶段,虽然土壤风蚀可蚀性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和丰硕成果,但仍有许多重要问题尚未解决。为继续推动和发展土壤风蚀可蚀性研究工... 土壤风蚀可蚀性是土壤的内在属性,表征着土壤对风蚀发生发展的敏感程度,是土壤风蚀研究的重要基础性内容。现阶段,虽然土壤风蚀可蚀性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和丰硕成果,但仍有许多重要问题尚未解决。为继续推动和发展土壤风蚀可蚀性研究工作,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笔者围绕土壤风蚀可蚀性概念内涵、量化表达和动态特征3个焦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综合评述:1)目前一般将土壤对风蚀的敏感性定义为土壤风蚀可蚀性,但土壤风蚀是连续的动力学和物理学过程,因此相关研究应对其力学属性的深入探讨;2)现有的WEQ、WEPS、WEELS、RWEQ等土壤风蚀预报模型及其评价指标错综复杂,各具理论局限性。因此,研究探索一种科学、简便、普适的土壤风蚀可蚀性量化表达方法是目前该领域急需解决的重要研究内容;3)土壤风蚀可蚀性是一种随环境条件变化而改变的动态特征,未来研究应把该特征纳入土壤风蚀可蚀性预报模型中,从而提升土壤风蚀可蚀性和土壤风蚀的计算精度。此综述明确了现阶段土壤风蚀可蚀性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可为相关学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风蚀 概念内涵 量化表达 动态特征
下载PDF
基于ANUSPLIN模型的柴达木盆地2000-2019年降水时空格局
3
作者 张文奇 赵媛媛 +2 位作者 赖宗锐 超宝 韩乐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7-748,共12页
柴达木盆地既是响应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的敏感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带,评估该区域降水时空格局对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环境治理至关重要,然而盆地内部气象台站稀少且分布不均,为区域降水插值带来挑战。本文使用专业气象插值软件ANUSPLI... 柴达木盆地既是响应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的敏感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带,评估该区域降水时空格局对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环境治理至关重要,然而盆地内部气象台站稀少且分布不均,为区域降水插值带来挑战。本文使用专业气象插值软件ANUSPLIN(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Spline)模型进行插值,以柴达木盆地及其周边气象台站2019年降水数据为基础,参与插值的气象台站数和9种薄盘光滑样条函数(独立变量、协变量和样条次数多种组合)为第三变量,筛选最优插值台站数和最优模型,并分析该区域2000-2019年降水时空格局。结果表明:(1)选择盆地内部及其周边共120个气象台站,三变量局部薄盘光滑样条函数(TVPTPS4)进行区域尺度降水插值精度最高,均方根误差(RTGCV)、期望真实均方误差(RTMSE)和信噪比(SNR)均达到最小值,分别小于0.6 mm、0.3 mm和0.25。(2)柴达木盆地降水量具有地域分布差异和季节性特征。年、季降水量东丰西少,具有明显的经向地带性特征;四季中夏季降水量最大,占全年总量的62.13%。(3)2000-2019年,柴达木盆地年均、季节平均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夏季降水量显著增加,最大增速达5.85 mm·a^(-1)(p<0.05),显著增加区域约占盆地总面积的42.36%。本研究结果证明AUNSPLIN模型结果能更清晰地表达出柴达木盆地降水的分布状况,对于该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管理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ANUSPLIN模型 降水 空间格局 时间变化
下载PDF
北京市侧柏低效林物种多样性改造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靳孟理 胡俊 +3 位作者 齐实 逯进生 李月 蒋九华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5,共9页
【目的】 京津风沙源二期低效林改造工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提高森林物种多样性。探究影响北京市低效林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环境因素并确定各环境因素影响大小。 【方法】 以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低效林为研究对象,对35个低效林样... 【目的】 京津风沙源二期低效林改造工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提高森林物种多样性。探究影响北京市低效林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环境因素并确定各环境因素影响大小。 【方法】 以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低效林为研究对象,对35个低效林样地开展调查,获取并计算各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利用最大熵模型研究10个立地环境因子与侧柏低效林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关系,分析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对侧柏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结果】 影响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变量为海拔、坡向、土壤全磷、坡度和土壤全钾,其累积贡献率之和达93.8%;采用提升土壤全磷、土壤全钾和微地形改造的措施后,侧柏低效林林下物种多样性高于筛选值的分布概率,由0.354分别提升至0.431、0.654和0.379,同时实施上述3种措施后,分布概率提升至0.738,单独和同时实施以上措施均有助于提高物种多样性。 【结论】 改良立地条件可以提高侧柏低效林的林下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物种多样性 最大熵模型 侧柏 低效林 改造措施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樟子松根内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赵珮杉 郭米山 +2 位作者 高广磊 丁国栋 张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7-96,共10页
【目的】揭示科尔沁沙地樟子松根内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特征,为樟子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26、33和43年)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和FUNGuild平台比较分析樟子松根内真... 【目的】揭示科尔沁沙地樟子松根内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特征,为樟子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26、33和43年)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和FUNGuild平台比较分析樟子松根内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群,并探究土壤理化性质对根内真菌多样性和功能群结构的影响。【结果】1)科尔沁沙地樟子松根尖样品共获得832个OTUs,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根内真菌多样性无显著差异。2)樟子松根内真菌隶属于5门16纲54目84科165属,且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占绝对优势。樟子松根内真菌优势属包括鞘孢属、肉座菌属和Phialocephala。随着林龄的增加,优势属比例下降,常见属比例增加,稀有属比例则相对稳定。3)在樟子松根系中,病理营养型真菌比例随林龄增加而降低,共生营养型真菌比例则随林龄增加而急剧增加,主要表现为乳菇属、糙缘腺革菌属和须腹菌属等外生菌根真菌相对丰度增加。4)土壤理化性质和根内真菌多样性无显著相关性,不同真菌营养型中仅共生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与土壤含水量显著负相关。【结论】科尔沁沙地樟子松根内真菌物种组成丰富,功能群类型多样,不同林龄根内真菌功能群结构波动主要为病理营养型和共生营养型,土壤理化性质对根内真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腐生真菌 病原真菌 外生菌根真菌 林龄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荒漠土壤产脲酶菌诱导碳酸钙沉淀固沙优化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曹红雨 高广磊 +4 位作者 饶良懿 丁国栋 张英 阿拉萨 李嘉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91,共8页
产脲酶菌诱导碳酸钙已广泛应用于土壤固化,但存在环境适应性差的缺陷。该研究使用荒漠土壤产脲酶菌,结合室内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反应条件,通过野外试验分析固沙效果,以期解决荒漠地区产脲酶菌诱导碳酸钙固沙的技术问题。结果表明:(1)影... 产脲酶菌诱导碳酸钙已广泛应用于土壤固化,但存在环境适应性差的缺陷。该研究使用荒漠土壤产脲酶菌,结合室内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反应条件,通过野外试验分析固沙效果,以期解决荒漠地区产脲酶菌诱导碳酸钙固沙的技术问题。结果表明:(1)影响碳酸钙沉积的主要因子是温度、时间、pH值、菌液和胶结液配比,优化条件为34.47℃、71.68 h、pH值7.73、配比74.94%,此时钙沉积率最高,为42.33%。(2)最优条件下诱导形成的碳酸钙呈立方体形、菱形、球形和无定形等多晶态,分布在沙粒表面或镶嵌在沙粒中。(3)优化后固沙效果明显增强,风沙土颗粒显著增大(P<0.05),固结层硬度和厚度分别提升5倍和10倍,所有时间段内风蚀可蚀性因子均降低,24 h降幅最大,由0.91降至0.66。该技术是防沙治沙的新方法,野外应用需确定施用时间,采用洒水、覆盖、适当破碎等措施,营造适宜条件提升固沙效果的同时避免土壤板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荒漠 风沙土 产脲酶菌诱导碳酸钙 固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