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载体免疫小鼠制备抗人CD33单克隆抗体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卉 刘红芹 +8 位作者 王爱先 甄军毅 吴雪英 陈曼 宫美维 屈浩 周珊 陶欣勇 廖晓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利用基因免疫方法制备抗人CD33单克隆抗体(mAb),并对抗体的特性及临床应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真核载体pcDNA3.1(+)/CD33免疫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CD33 mAb,并进行性能评价和临床验证。结果成功获得1株分泌小鼠抗人CD33单克... 目的利用基因免疫方法制备抗人CD33单克隆抗体(mAb),并对抗体的特性及临床应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真核载体pcDNA3.1(+)/CD33免疫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CD33 mAb,并进行性能评价和临床验证。结果成功获得1株分泌小鼠抗人CD33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克隆号命名为HI33a,抗体亚类为IgG2a,κ。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可与髓系细胞系反应,不与淋巴系细胞系反应;可完全抑制同类进口抗体与HL-60细胞的结合。Western blot证实可识别相对分子量(Mr)为67000的HL-60细胞膜蛋白(符合CD33蛋白分子的特征)。标记藻红蛋白(PE)后,作为抗体试剂与进口试剂对比,准确度、线性、精密度等评估均符合行业标准。558例临床骨髓样本检测结果与对比试剂高度一致。结论制备了可持续分泌抗人CD33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3 基因免疫 单克隆抗体(mAb)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CD16/CD13表达模式可以有效鉴别粒细胞相关疾病
2
作者 王卉 王爱先 +5 位作者 甄军毅 吴雪英 陈曼 宫美维 宋雨竹 李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第4期632-634,共3页
CD16是流式细胞术检测发育阶段粒细胞常用标志,因其编码基因和抗体的复杂性,一些相关疾病呈现相似又不同的表型,需要加以区分。CD13表达强度随着粒细胞分化成熟而变化,所以CD16/CD13是临床监测粒细胞发育情况的常用抗体组合。本文介绍... CD16是流式细胞术检测发育阶段粒细胞常用标志,因其编码基因和抗体的复杂性,一些相关疾病呈现相似又不同的表型,需要加以区分。CD13表达强度随着粒细胞分化成熟而变化,所以CD16/CD13是临床监测粒细胞发育情况的常用抗体组合。本文介绍正常对照以及几种容易误诊的粒细胞相关疾病的CD16及CD16/CD13表达模式,以研究其在鉴别不同疾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6 CD13 粒细胞 表达模式 临床监测 相关疾病 发育阶段 分化成熟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1的分子致毒机理及其微生物脱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3
作者 赵萌 高婧 +1 位作者 褚华硕 梁志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5-245,共11页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威胁。微生物脱毒方法安全、高效,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但仍然存在着作用周期长、脱毒功能不稳定、分离纯化难等瓶颈。因此,找到有效脱除AFB1的方法和应对措施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威胁。微生物脱毒方法安全、高效,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但仍然存在着作用周期长、脱毒功能不稳定、分离纯化难等瓶颈。因此,找到有效脱除AFB1的方法和应对措施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AFB1的分子致毒机理,包括其在基因和蛋白质层面的作用机理以及毒性位点研究概况;重点阐述了微生物脱毒进展中吸附和降解两种机制的解毒方法,以及细菌、真菌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物的脱毒研究、脱毒酶的发现及机理研究,并对高效、无污染的AFB1脱毒技术的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分子致毒机理 微生物脱毒 脱毒机理
下载PDF
益生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4
作者 冯媛媛 乔琳 +3 位作者 姚宏明 刘蕊 介琳霞 高长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22-2032,共11页
益生菌是指一类活的、摄入足够量就能够对人体产生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饲料工业领域。随着市场上商品化益生菌的不断出现,如何评价一个菌株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目前,益生菌的评价主要从安全性和有... 益生菌是指一类活的、摄入足够量就能够对人体产生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饲料工业领域。随着市场上商品化益生菌的不断出现,如何评价一个菌株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目前,益生菌的评价主要从安全性和有效性入手,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又包括体内和体外的评价。很多企业在开发益生菌产品时很少对菌株做出全面的安全性评价,而且各国研究者采用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有效性评价,同样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针对目前益生菌评价存在的问题,亟需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方法,对益生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科学地评价。作者从益生菌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及功效方面出发,着重论述了益生菌的溶血性、毒力因子、抗生素抗性和产有毒代谢产物的体外安全性评价方法,耐酸、耐胆盐、耐人工胃肠液、胃肠黏膜黏附性和抑菌活性的体外有效性评价方法,及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期望为建立完善的益生菌评价技术体系和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安全性评价 有效性评价 体内 体外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胍基乙酸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刘笑梅 郝小燕 +5 位作者 张宏祥 杨立彬 项斌伟 张文佳 张春香 张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65-1575,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胍基乙酸(GAA)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4月龄、体重[(24.8±1.3)kg]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羊。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3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胍基乙酸(GAA)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4月龄、体重[(24.8±1.3)kg]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羊。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300(300GAA组)、600(600GAA组)和900 mg/kg(900GAA组)的GAA。预试期15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900GAA组羔羊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300GAA组和600GAA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300GAA组和600GAA组(P<0.05)。2)900GAA组的胴体重、净肉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0GAA组、600GAA组和900GAA组的净肉率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各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3)300GAA组、600GAA组和900GAA组的回肠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900GAA组的回肠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00GAA组和600GAA组(P<0.05)。4)300GAA组、600GAA组和900GAA组的宰后24 h的背最长肌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0GAA组的宰后24 h的背最长肌亮度(L^(*))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00GAA组(P<0.05),300GAA组、600GAA组和900GAA组的背最长肌系水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0GAA组和900GAA组的背最长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GAA能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并改善羊肉品质。本试验中,饲粮中GAA的适宜添加水平为9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胍基乙酸 羔羊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WEI-62体外益生评价及其对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玉岚 霍小东 +3 位作者 姚宏明 于海娜 高长斌 代发文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0-145,共6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枯草芽孢杆菌体外耐酸耐胆盐和抑菌作用以及其对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216头25日龄(长白×大白)二元仔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 本试验旨在探讨枯草芽孢杆菌体外耐酸耐胆盐和抑菌作用以及其对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216头25日龄(长白×大白)二元仔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106 CFU/g枯草芽孢杆菌WEI-62菌粉。试验期40 d。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WEI-62经人工胃液处理或胃肠液顺序处理后,存活率均在75%以上;经人工肠液处理3 h后的存活率在90%以上;枯草芽孢杆菌WEI-62对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具有抑制作用;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WEI-62可显著降低仔猪的耗料增重比,对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提高仔猪回肠、盲肠、结肠内容物中乳酸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和降低梭菌属的相对丰度。结果表明,仔猪日粮中添加1×106 CFU/g枯草芽孢杆菌WEI-62可调控肠道内容物菌群结构,改善耗料增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体外益生 仔猪 生产性能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新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杉姗 马素永 +1 位作者 丁大有 聂李亚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690-1693,共4页
目的综述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新药研究进展。方法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和血小板生成素是经研究证实比较有效的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综述了天然白细胞介素-... 目的综述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新药研究进展。方法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和血小板生成素是经研究证实比较有效的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综述了天然白细胞介素-11,基因改构白细胞介素-11,血小板生成素及其相关分子的研究进展。结论基因改构白细胞介素-11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而且其长效剂型是研发的趋势,血小板生成素相关分子的远期副作用和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新药 白细胞介素-11 血小板生成素
原文传递
磁微粒分离酶联免疫法在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姚蓝 刘振世 +4 位作者 黄进 董素娟 魏兰英 方正明 姜昌富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84-786,共3页
目的探讨磁微粒分离酶联免疫法(MPAIA)用于检测日本血吸虫病血清抗体的效果。方法用MPAIA测定日本血吸虫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结果用MPAIA检测384例非血吸虫病流行区阴性血清,均为阴性;检测61例急性血吸虫病人血清、788例慢性血吸虫病... 目的探讨磁微粒分离酶联免疫法(MPAIA)用于检测日本血吸虫病血清抗体的效果。方法用MPAIA测定日本血吸虫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结果用MPAIA检测384例非血吸虫病流行区阴性血清,均为阴性;检测61例急性血吸虫病人血清、788例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32例晚期血吸虫病人血清其阳性率分别为100%、94.2%、90.6%;检测14例并殖吸虫病人、13例囊虫病人、9例旋毛虫病人血清,均未发现交叉反应。结论MPAIA检测日本血吸虫血清抗体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临床诊断和现场疫情监测,该方法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分离酶联免疫法 日本血吸虫 抗体
下载PDF
中国抗体药物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9
9
作者 马杉姗 马素永 赵广荣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3-108,共6页
我国抗体药物起步晚,研发与生产技术与国际水平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但我国抗体药物产业发展迅速,国家政策支持以及研发投入力度较大,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市场潜力巨大。根据近年来国内相关文献报道以及CFDA、CDE网站的数据库,对我国... 我国抗体药物起步晚,研发与生产技术与国际水平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但我国抗体药物产业发展迅速,国家政策支持以及研发投入力度较大,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市场潜力巨大。根据近年来国内相关文献报道以及CFDA、CDE网站的数据库,对我国抗体药物的上市、注册、审批情况以及产业化现状、重点研发企业、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综述了我国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为生物制药企业及从事生产研发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药物 生产与注册情况 产业化现状
原文传递
酶联免疫发光法检测金葡菌肠毒素(SE)B和SEC1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立杰 刘振世 +3 位作者 董邦权 杨琨 李琦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8-669,673,共3页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和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CLIA)在检测SEB、SEC1中的敏感性及稳定性。方法:常规法制备、纯化抗SEB和SEC1单克隆抗体(mAb),以碱性磷酸酶(AP)标记的FMMUSEB.D6和FMMUSEC1.C4mAb为检测抗体,FMMUSEB.B4和FMMUSEC...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和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CLIA)在检测SEB、SEC1中的敏感性及稳定性。方法:常规法制备、纯化抗SEB和SEC1单克隆抗体(mAb),以碱性磷酸酶(AP)标记的FMMUSEB.D6和FMMUSEC1.C4mAb为检测抗体,FMMUSEB.B4和FMMUSEC1.G8mAb为包被抗体,以单磷酸酚酞(PMP)为显色底物,以LumigenAPS5为发光底物。结果:成功地建立了敏感、特异检测SEB、SEC1的ELISA和CLIA方法,CLIA较传统ELISA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和省时等优点。结论:CLIA法是一种比传统ELISA更优越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在可疑SE污染标本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测定(ELISA) 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测定(CLIA)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 检测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WEI-70菌粉对产蛋鸡的安全性及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长斌 冯媛媛 +3 位作者 乔琳 姚宏明 介琳霞 刘蕊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6-131,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WEI-70菌粉对产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组织病理学影响,评价菌株WEI-70对产蛋鸡的安全性和功效性。试验使用305日龄海兰褐蛋鸡288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 试验旨在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WEI-70菌粉对产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组织病理学影响,评价菌株WEI-70对产蛋鸡的安全性和功效性。试验使用305日龄海兰褐蛋鸡288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植物乳杆菌WEI-70冻干菌粉,每克日粮中的活菌浓度为1×10~6 CFU。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平均日产蛋量显著提高了2.71%(P<0.05),平均料蛋比显著下降了3.27%(P<0.05),哈氏单位显著提高了3.42%(P<0.05),蛋黄颜色显著提高了4.37%(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心、肝、脾的脏器重量和脏器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都没有出现病理学变化,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了31.82%(P<0.05)。由此可见,植物乳杆菌WEI-70在蛋鸡养殖生产中能够促进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的提升和空肠绒毛高度增加,并且不会引起脏器的病理变化,体现出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生产性能 鸡蛋品质 产蛋鸡 肠绒毛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改构白介素11对骨髓抑制的小鼠促血小板生成作用的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杉姗 胡成炫 +2 位作者 王洪领 聂李亚 许松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11-1517,共7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改构白介素11(PEGylated IL-11 mutein,PEG-m IL 11)不同给药次数和给药剂量对骨髓抑制的小鼠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并与m IL-11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BALB/c小鼠经2.5 Gy全身^(60)Coγ射线照...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改构白介素11(PEGylated IL-11 mutein,PEG-m IL 11)不同给药次数和给药剂量对骨髓抑制的小鼠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并与m IL-11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BALB/c小鼠经2.5 Gy全身^(60)Coγ射线照射后,腹腔注射50 mg/kg卡铂制备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在给药次数研究中,将30只造模成功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溶剂对照组:d 1,4,7每日1次,共3次;m IL-11组:m IL-11 200μg/(kg·d)×9 d;PEG-m IL 11 A组:PEG-m IL 11 1800μg/(kg·d)×1 d(d 1);PEG-m IL 11 B组:900μg/(kg·d)×2 d(d 1,5)和PEG-m IL 11 C组:600μg/(kg·d)×3 d(d 1,4,7),各组小鼠均为皮下注射给药。监测5周内血小板的变化情况;在给药剂量研究中将100只造模成功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溶剂对照组:d 1,5每日1次,共2次;m IL-11组:m IL-11 200μg/(kg·d)×9 d、PEG-m IL 11低、中、高剂量组(200、420、900μg/(kg·d)×2 d,d 1,5),对各组小鼠均皮下注射给药,在5周内每隔2-3 d检测外周血细胞,并于给药后d 8选取部分动物安乐死后进行骨髓细胞培养。结果:与造模前相比,溶剂对照组Plt在最低点时降低幅度达到80%以上。给药次数研究中,PEG-m IL 11各给药组在最低点时的Plt值均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和m IL-11组(P<0.05),但不同给药次数的3组间差异不显著;在给药剂量研究中,PEG-m IL 11各治疗组在Plt最低点的降低幅度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和m IL-11治疗组(P<0.05),在最低点后Plt的恢复速度明显快于溶剂对照组,在d 10呈剂量依赖性的升高(r=0.92);PEG-m IL 11各治疗组的RBC在最低点的降低幅度明显减小并且恢复明显加快;各组WBC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FU-M eg测定结果显示,PEG-m IL 11和m IL-11组同溶剂对照比相比CFU-M eg有增多的趋势,且PEG-m IL 11治疗组动物的集落数更高。结论:PEG-m IL 11对骨髓抑制小鼠血小板减少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且同m IL-11相比,可以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治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 重组人白介素11 骨髓抑制 血小板 小鼠
下载PDF
重组胸腺素β4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皮肤创伤愈合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艳 王冠 +5 位作者 于虎 马玥莹 杨小凡 许松山 聂李亚 车永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0期9857-9861,共5页
背景:由于机体自身修复愈合的能力极其有限,一旦发生损伤或者病变很难自愈。近年来,胸腺素β4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受到关注,为创伤愈合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目的:通过制作大鼠皮肤全层创伤模型,观察局部给予重组胸腺素β4对创面... 背景:由于机体自身修复愈合的能力极其有限,一旦发生损伤或者病变很难自愈。近年来,胸腺素β4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受到关注,为创伤愈合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目的:通过制作大鼠皮肤全层创伤模型,观察局部给予重组胸腺素β4对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调节作用,并分析其剂量效应。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因子水平的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3/2008-01在南开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材料:胸腺素β4由北京诺思兰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方法:纳入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直径8mm的自制打孔器在大鼠脊柱两侧脊肋角处各制备1个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胸腺素β440,120,360mg/L组及对照组,每组15只。分别于模型制备后即刻、每天早7:00、晚7:00给每个伤口表面滴加相应剂量的胸腺素β450μL及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主要观察指标:于造模后2,4,7d,每组每时相点取5只大鼠背部全层皮肤标本行苏木精-伊红和三原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创面组织形态观察结果示,与对照组相比,胸腺素β4各剂量组造模后毛细血管增多,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增多,排列较规则,以胸腺素β4120mg/L组最明显。胸腺素β4处理后4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最多,造模后7d表达减少,胸腺素β4120mg/L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强度保持在较高水平,阳性血管面积大于40,360mg/L组(P<0.05~0.01)。胸腺素β4120mg/L组造模后2d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较强,造模后4,7d表达逐渐减弱(P<0.01)。结论:实验中120mg/L胸腺素β4可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持续稳定较高表达。在愈合早期促进血管再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分化,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素 伤口愈合 皮肤 内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
下载PDF
胸腺素β4促进创伤愈合过程中对多种生长因子及新生细胞迁移的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艳 王冠 +4 位作者 于虎 杨小凡 车永哲 许松山 聂李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43-2147,共5页
学术背景:近年来,胸腺素β4的促进创伤愈合作用受到关注。最近的研究发现,在心肌、角膜和皮肤的创伤愈合过程中,胸腺素β4主要是作为一种化学诱导因子,调节多种生长因子的表达以及趋化新生细胞的迁移。目的:阐述胸腺素β4的生物学性质... 学术背景:近年来,胸腺素β4的促进创伤愈合作用受到关注。最近的研究发现,在心肌、角膜和皮肤的创伤愈合过程中,胸腺素β4主要是作为一种化学诱导因子,调节多种生长因子的表达以及趋化新生细胞的迁移。目的:阐述胸腺素β4的生物学性质及创伤愈合的机制,并重点就胸腺素β4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及机制进行分析。检索策略:文章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7-08有关胸腺素β4促进创伤愈合机制的文章,检索词为"thymosinβ4,skin wound healing,myocardium wound healing,cornea wound healin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7-08有关胸腺素β4促进创伤愈合机制的文章,检索词为"胸腺素,皮肤创伤愈合,心肌修复,角膜修复",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初检得到660篇文献,全部为机检。文献评价:阅读标题和摘要对660篇文献进行初筛,排除研究目的与本课题无关及内容重复性研究,保留218篇中英文文献进一步分析,其中55篇综述类文献,163篇研究论文。按纳入标准筛选,共126篇文章满足全部纳入标准,予以纳入。其中23篇文献研究了胸腺素β4的生物学特性,51篇研究了胸腺素β4与皮肤愈合的问题,33篇研究了胸腺素β4与心肌损伤修复的问题,19篇研究了胸腺素β4与角膜修复的问题。资料综合:由于机体自身修复愈合的能力极其有限,一旦发生损伤或者病变很难自愈,甚至导致溃疡或瘢痕形成,多需要外缘性修复或启动内源性修复,但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促进创伤愈合的药物。近年来,胸腺素β4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受到关注,为创伤愈合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结论:虽然有很多研究证实胸腺素β4在创伤愈合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但是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人工合成的胸腺素β4已用于大量实验,以探讨其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和机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素 伤口愈合 皮肤 角膜 心脏
下载PDF
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中的辅助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娟 郑绯 +2 位作者 王红雁 余韶华 肖瑞峰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年第6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es-γ-carboxy prothrombin,DCP)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检测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价值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103例肝细胞癌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es-γ-carboxy prothrombin,DCP)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检测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价值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103例肝细胞癌患者(HCC组)、5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炎组)、51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正常组),分别检测血清标本DCP和AFP-L3%水平。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CC组血清DCP、AFP和AFP-L3%水平显著高于肝炎组、肝硬化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DCP和AFP-L3%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5和0.946。单项检测中DCP的灵敏度最高为94.17%,AFP-L3%特异度最高为91.85%。DCP和AFP-L3%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8.06%。结论:血清DCP和AFP-L3%联合检测可以提高HCC的诊断效果,在肝细胞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异质体 异常凝血酶原
原文传递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β亚单位磁分离酶联免疫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振世 周昊 +3 位作者 陈海生 谢晶 卢新 杨祥良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2-394,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测定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β亚单位(hCGβ)磁分离酶联免疫分析法(MEIA)。方法用识别不同表位的两株单克隆抗体(mAb),一株mAb用FITC标记,另一株用碱性磷酸酶(AP)标记;以偶联羊抗FITC抗体的磁珠作为固相,以酚酞单磷酸...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测定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β亚单位(hCGβ)磁分离酶联免疫分析法(MEIA)。方法用识别不同表位的两株单克隆抗体(mAb),一株mAb用FITC标记,另一株用碱性磷酸酶(AP)标记;以偶联羊抗FITC抗体的磁珠作为固相,以酚酞单磷酸酯溶液为底物,建立测定hCGβ磁分离酶免疫测定法。结果本MEIA法的灵敏度为0.1IU/L,批内CV小于8.5%,批间CV小于14%,平均稀释回收率为92.5%;与促黄体生成激素(leuteinizinghormone,LH)、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和促卵泡成熟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均无交叉反应,与完整的hCG(1000IU/L)的交叉反应为1.2%,有效期不低于14个月。结论本方法的性能优于现有的放射免疫(RIA)和ELISA试剂盒,接近进口同类试剂的水平,有助于为市场提供一种高质量而价廉的hCGβ测定试剂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β亚单位 磁分离酶免疫测定法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重组胸腺素β4调节创伤皮肤层粘连蛋白5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艳 王冠 +4 位作者 于虎 杨小凡 许松山 聂李亚 车永哲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06-1310,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胸腺素β4(thymosinβ4,Tβ4)调节层粘连蛋白5(laminin5,LN-5)表达促进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00~250g,采用直径8mm自制打孔器于脊柱两侧脊肋角处各制备1个全层皮肤缺损模型。根据伤口用药的不同,... 目的探讨重组胸腺素β4(thymosinβ4,Tβ4)调节层粘连蛋白5(laminin5,LN-5)表达促进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00~250g,采用直径8mm自制打孔器于脊柱两侧脊肋角处各制备1个全层皮肤缺损模型。根据伤口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45只)和对照组(15只),实验组再根据用药剂量不同分为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实验组于模型制备后即刻、每天7:00、19:00分别予每个伤口表面滴加50μLTβ4,低、中、高剂量组Tβ4浓度分别为2、6、18μg/50μL,对照组同法滴加等量PBS液(pH7.2),共滴加7d。造模后观察大鼠大体情况,术后2、4、7d观察大鼠伤口愈合情况及取材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除高剂量组1只大鼠于术后7d死亡,余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术后7d,中剂量组伤口明显缩小,多数伤口与创缘皮肤衔接良好。术后2d,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伤口愈合率分别为7.67%±5.46%、29.01%±7.43%、26.54%±11.49%、10.39%±3.96%;术后4d分别为28.16%±13.76%、37.99%±13.05%、42.00%±9.56%、39.58%±12.74%;术后7d分别为59.08%±19.02%、64.15%±17.92%、77.39%±8.45%、69.78±8.45%。术后2d,低、中、高剂量组伤口愈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各组均可见较多LN-5阳性表达,对照组与低剂量组阳性表达强(P<0.05),中剂量组阳性表达最少;术后4d,中剂量组阳性表达最强(P<0.05);术后7d,中剂量组仍有较强阳性表达(P<0.01)。结论重组Tβ4早期抑制LN-5表达,有利于细胞的增殖、分化,中晚期上调LN-5表达,改善基质环境,促进表皮细胞迁移和创伤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胸腺素β4 皮肤创伤愈合 层粘连蛋白5 大鼠
下载PDF
胍基乙酸对反刍动物消化代谢和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秋红 林燕 +1 位作者 蒋青荣 杨立彬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4-69,共6页
胍基乙酸是动物体内肌酸合成的唯一前体物质,属于氨基酸类似物。胍基乙酸能够促进瘤胃微生物生长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提高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促进机体内氮沉积;另外胍基乙酸能够提高肌酸供应,促进生长激素分泌,节约精氨酸。因此,... 胍基乙酸是动物体内肌酸合成的唯一前体物质,属于氨基酸类似物。胍基乙酸能够促进瘤胃微生物生长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提高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促进机体内氮沉积;另外胍基乙酸能够提高肌酸供应,促进生长激素分泌,节约精氨酸。因此,胍基乙酸在改善肉品质、体脂分配和增重性能方面效果优良。本文综述了胍基乙酸对反刍动物消化代谢、增重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以期在反刍动物生产实践中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胍基乙酸 反刍动物 消化代谢 生产性能
下载PDF
黄芪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菅晓勇 邓双炳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66-70,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药材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和年限的10批次黄芪中可能影响其内在质量的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对测定数据进行PCA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以及SPSS关联性分析。结果:山西浑源样品质量较优且与其他产地黄芪... 目的:研究黄芪药材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和年限的10批次黄芪中可能影响其内在质量的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对测定数据进行PCA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以及SPSS关联性分析。结果:山西浑源样品质量较优且与其他产地黄芪样品可以明显区分,有效成分黄芪甲苷与总多糖、毛蕊异黄酮与总黄酮、芒柄花素与粗脂肪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黄芪多指标评价时可以用某一有效成分的多少来间接地反映出另一有效成分的优劣,从而探索出一种黄芪质控的新思路("一测多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药材 有效成分 关联性分析
下载PDF
辽宁绒山羊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20
作者 吉尚雷 刘欣 曹智康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6-9,共4页
研究对疑似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辽宁绒山羊病例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以期为辽南地区辽宁绒山羊养殖过程中科学防治产气荚膜梭菌病提供参考。试验采集腹泻辽宁绒山羊的粪便肛拭子和腹泻病死羊肠道内容物,结合临床症状进行染色镜检、PCR... 研究对疑似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辽宁绒山羊病例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以期为辽南地区辽宁绒山羊养殖过程中科学防治产气荚膜梭菌病提供参考。试验采集腹泻辽宁绒山羊的粪便肛拭子和腹泻病死羊肠道内容物,结合临床症状进行染色镜检、PCR扩增、测序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样本经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鉴别培养、PCR鉴定确诊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红霉素、四环素、诺氟沙星等耐药,对氟苯尼考、氯霉素和哌拉西林等敏感。研究表明,导致该辽宁绒山羊养殖场内羊腹泻及死亡的病原为产气荚膜梭菌,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用药,避免出现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绒山羊 产气荚膜梭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