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冈山红色旅游流时空分布及网络结构特征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金伟 王国权 +3 位作者 刘乙 雷婷 孙洁 王欣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77-1791,共15页
旅游流是红色旅游目的地产业运行的重要监测指标,对旅游地规划和经营管理具有显著的指针意义。基于网络游记数据,利用ArcGIS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井冈山旅游流的时空分布及网络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井冈山旅游流形成了以&q... 旅游流是红色旅游目的地产业运行的重要监测指标,对旅游地规划和经营管理具有显著的指针意义。基于网络游记数据,利用ArcGIS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井冈山旅游流的时空分布及网络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井冈山旅游流形成了以"茨坪—黄洋界"为中心的双核多点空间格局,而时间分布上则呈现出周期性循环的季节差异。(2)井冈山旅游流网络呈现出"核心—边缘"的层级结构,形成了西北—东南走向的"龙市—杜鹃山"密集流动区,其中黄洋界、龙潭、茨坪三个景区占据旅游集散枢纽的核心地位。(3)井冈山旅游流网络中的11个节点(景区)可划分为扩散型、平衡型和集聚型三类,其中"茨坪→黄洋界""黄洋界→龙潭"构成了核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旅游流 时空分布 网络结构
原文传递
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北京旅游业与农业融合研究 被引量:111
2
作者 王琪延 徐玲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8期102-110,共9页
产业关联是产业融合的基础,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形成农业旅游新业态,是新价值的增长点和动力源。文章从产业关联视角分析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利用RAS法编制2010年北京市18部门投入产出表,并结合2002年、2005年和2007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 产业关联是产业融合的基础,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形成农业旅游新业态,是新价值的增长点和动力源。文章从产业关联视角分析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利用RAS法编制2010年北京市18部门投入产出表,并结合2002年、2005年和2007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分析北京旅游业与农业的关联度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北京旅游业与农业的关联主要体现在后向关联,对农业发展的拉动力和推动力日益增强,且拉动作用大于推动作用;旅游业对农业发展的间接影响力大于直接影响力;两个产业之间缺乏明显的相互主动融合的动力;农业发展水平对旅游业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旅游业与农业的关联度逐渐提高,但整体关联水平还比较低。据此,提出促进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旅游 投入产出 产业关联 产业融合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高等级景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8
3
作者 唐承财 孙孟瑶 万紫微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4-213,共10页
以京津冀城市群3A级及以上的高等级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学的空间分析方法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京津冀城市群高等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城市群高等级景区的整体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②北京市(38.31%)、天津市(... 以京津冀城市群3A级及以上的高等级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学的空间分析方法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京津冀城市群高等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城市群高等级景区的整体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②北京市(38.31%)、天津市(16.28%)两市的高等级景区数量超过总数的50%,高等级景区在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不均衡特征;③从京津冀城市群高等级景区丰裕度来看,北京市和天津市属于高度优质率城市,秦皇岛市和廊坊市是中度优质率城市,其他城市属于低度优质率城市,城市群高等级景区数量和质量状况相差较大。其次,利用地理探测器,从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市场条件和旅游政策环境三个因素对京津冀城市群景区空间分布的决定力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旅游资源禀赋和旅游市场条件中的GDP、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对京津冀高等级景区空间分布决定力强,而旅游市场中的旅游交通条件和旅游政策环境的决定力较强。修正引力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群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对其景区空间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从协同发展视角提出京津冀城市群高等级景区空间分布优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高等级景区 旅游协同发展 地理探测器 旅游产业 文化旅游 旅游一体化
原文传递
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影响路径 被引量:60
4
作者 唐承财 刘亚茹 +1 位作者 万紫微 梁文琪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0-996,共17页
文旅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以北京市16个典型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在探讨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加权TOPSIS模型进行传统村落文旅融... 文旅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以北京市16个典型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在探讨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加权TOPSIS模型进行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分析,采用模糊定性分析法(fs/QCA)解析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组合路径。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是一个沿着“文旅资源深度融合-文旅产品体系培育-文旅产业功能提升”脉络,持续向传统村落地域系统释放综合效益,进而推动传统村落全面振兴的动态过程。(2)案例村落的文旅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差异较大,不同效益维度呈现梯级分化的典型特征,各村自身在4个效益维度上的水平具有非均衡性。(3)单因素必要性分析中,所有单变量因素均无法单独成为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4)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组合路径共有3种类型,即成熟发展路径、快速发展路径及渐进发展路径,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影响要素组合。本文从文旅融合视角为传统村落全面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旅融合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加权TOPSIS法 模糊定性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多主体的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感知及提升模式 被引量:56
5
作者 唐承财 万紫微 +4 位作者 刘蔓 陈昱阳 冯凌 刘宗超 卓玛措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6-202,共7页
许多传统村落文化遗产面临着被破坏与消亡的威胁。文中以9个北京市首批市级传统村落为案例地,采用指标体系法、熵权法,分析村委会、村民、游客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感知评价。结果表明:1)村委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满意度较高,... 许多传统村落文化遗产面临着被破坏与消亡的威胁。文中以9个北京市首批市级传统村落为案例地,采用指标体系法、熵权法,分析村委会、村民、游客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感知评价。结果表明:1)村委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满意度较高,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良好的传承机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投入较低,旅游开发正逐步成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的重要途径。2)村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度较低,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的满意度并不高,特别是其保护感知度偏低、参与度有限。3)游客对于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满意度较高,其保护感知度逐渐上升。4)案例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最后,从内容内涵、途径方式、参与主体、最终目标四个方面构建了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振兴 传统村落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旅游
原文传递
廊道遗产:概念、理论源流与价值判断 被引量:48
6
作者 李飞 宋金平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4-77,104,共5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跨区域大型遗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种现象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为了深入剖析大型遗产热的深层原因,笔者在美国遗产廊道和欧洲文化线路的理论基础上,对两者进行中国化的理论解读后,提出廊道遗...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跨区域大型遗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种现象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为了深入剖析大型遗产热的深层原因,笔者在美国遗产廊道和欧洲文化线路的理论基础上,对两者进行中国化的理论解读后,提出廊道遗产概念。本文在理清廊道遗产两条理论源流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廊道遗产文化价值,解析其政治、经济、教育三种衍生功能,以说明廊道遗产的现代价值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遗产和文物保护领域的具体体现。廊道遗产的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关乎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廊道遗产 理论源流 价值判断
下载PDF
中国滑雪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4
7
作者 王金伟 郭嘉欣 +2 位作者 刘乙 鹿广娟 冯凌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0-405,共16页
滑雪场是冰雪运动的空间载体和冰雪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依托。研究滑雪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冰雪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770家滑雪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滑雪场的空间分布特... 滑雪场是冰雪运动的空间载体和冰雪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依托。研究滑雪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冰雪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770家滑雪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滑雪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中国滑雪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山东、新疆、河北等北方地区,在空间分布上属于聚类分布型,具有聚集性和不均衡性的分布特征;②已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的黑龙江高密度区和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高密度区,以及以长治为中心的晋冀豫次级高密度区;③地形、气温、经济、城市、交通因素对滑雪场影响的空间差异性显著,包括正负值差异和高低值差异;④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滑雪场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呈现出一定的内部差异性,其中自然因素产生的空间差异性更大,社会因素对滑雪场空间分布的影响具有一致性,整体呈正相关,且主要作用于北方地区的滑雪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雪场 冰雪产业 冰雪旅游 体育旅游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村落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35
8
作者 韩禹文 唐承财 +1 位作者 杨春玉 吕宁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0-209,共10页
传统村落旅游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通过梳理传统村落旅游的研究成果,从整体上把握其研究态势,能为后续研究提供新思路。首先对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将国内传统村落旅游的研究历程分为起步探索、初步成长、繁荣发展3个阶段,并... 传统村落旅游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通过梳理传统村落旅游的研究成果,从整体上把握其研究态势,能为后续研究提供新思路。首先对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将国内传统村落旅游的研究历程分为起步探索、初步成长、繁荣发展3个阶段,并基于CiteSpace软件对研究者及发文机构、关键词及研究内容、研究前沿进行量化分析,发现:①核心研究者之间联系较弱,多处于独立研究状态;②发文机构之间合作度低且地域主要集中在南方;③研究内容主要为传统村落的乡村旅游开发、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社区参与传统村落旅游发展及传统村落与生态旅游;④传统村落旅游的研究前沿分别是传统村落旅游新业态、传统村落旅游与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新路径及传统村落旅游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CITESPACE 研究综述 旅游 知识图谱
原文传递
自然主义视角下旅游者幸福感的构成要素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张晓 刘明 白长虹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51,共15页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出游中的精神满足越来越重视。幸福感是旅游者在旅行中所期望实现的终极目标。纵观现有的旅游者幸福感研究,多数研究对旅游者幸福感的诠释与测量会采用直接借用心理学理论成果的方式,而缺少追根溯源的深...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出游中的精神满足越来越重视。幸福感是旅游者在旅行中所期望实现的终极目标。纵观现有的旅游者幸福感研究,多数研究对旅游者幸福感的诠释与测量会采用直接借用心理学理论成果的方式,而缺少追根溯源的深入探讨,这种做法局限了幸福感的解释力和视域。幸福感的概念分析缘起于哲学,幸福作为伦理学中的核心概念自古希腊哲学起就得到充分诠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创了幸福研究的两大哲学范式,其中,亚里士多德开创的自然主义哲学范式成为当今人文社会科学中幸福研究的主导范式。因此,对旅游者幸福感内涵与构成要素的研究,需要重新挖掘自然主义哲学传统中的相关概念资源。文章借助哲学领域中幸福概念的诠释学研究,结合开放式问卷文本的质性分析,对旅游者幸福感的构成要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旅游者幸福感是旅游者在非惯常环境中对其体验到的外在和内在对象经过内在认知反省后获得的积极的、稳定的、综合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状态由主体满足要素和主体实现要素两部分组成。扎根分析发现旅游者幸福感是一个多维构念,具体由愉悦感、抽离感、临场感、获得感、满足感、能动感和仪式感7个维度构成。研究对旅游者幸福感概念的重新界定和构成要素的深度分析弥补了原有直接借用心理学幸福感概念化旅游者幸福感的缺陷,使旅游者幸福感的概念定义和测量更为合理,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旅游者在旅游中所获得的积极效益,进而使旅游者幸福感的研究更为科学化、系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建构主义 自然主义 旅游者幸福感 主体满足 主体实现
下载PDF
黑色旅游地游客动机对目的地形象的影响研究——以北川地震遗址区为例 被引量:30
10
作者 王金伟 杨佳旭 +1 位作者 郑春晖 王琛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4-126,共13页
黑色旅游已逐渐成为广义休闲旅游谱系中的一个颇受关注的组成部分,但关于黑色旅游动机和目的地形象之间影响关系的研究却相对缺乏。文章以北川地震遗址区为案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黑色旅游地游客动机和目的地形象的结构特征及其内部影... 黑色旅游已逐渐成为广义休闲旅游谱系中的一个颇受关注的组成部分,但关于黑色旅游动机和目的地形象之间影响关系的研究却相对缺乏。文章以北川地震遗址区为案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黑色旅游地游客动机和目的地形象的结构特征及其内部影响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黑色旅游动机对目的地形象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娱乐与自我发展"动机显著正向影响整体形象",公益与教育启迪"动机显著正向影响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而"见证与灾区探寻"动机显著正向影响认知形象,并显著负向影响整体形象。同时,认知形象显著正向影响情感形象,情感形象显著正向影响整体形象,情感形象在认知形象对整体形象的影响中存在完全中介效应。由此可知,"情感"是黑色旅游目的地形象内部演化的关键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旅游 旅游动机 目的地形象 北川地震遗址 汶川大地震
下载PDF
文化和旅游视域下中国乡村振兴研究评述与展望 被引量:27
11
作者 唐承财 秦珊 +1 位作者 戴湘毅 吕君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37-1452,共16页
文化和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对乡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论文以CNKI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对933篇中文文献及71篇英文文献数据分别进行分析,借助CiteSpace软件梳理研究概况,分析文化和旅游... 文化和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对乡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论文以CNKI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对933篇中文文献及71篇英文文献数据分别进行分析,借助CiteSpace软件梳理研究概况,分析文化和旅游视域下中国乡村振兴研究热点。结果显示,中国文化和旅游视域下乡村振兴的研究具有显著的政策导向特征,研究热度逐年增高;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论文提出了乡村文旅资源与景观、乡村文旅融合、乡村文旅富民、乡村产业发展与融合、乡村生态旅游、文旅乡村治理等研究热点内容;研究内容较为丰富,但缺乏对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进一步探索;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占比低;研究区域较为分散,集中在西南地区,大多基于村落和乡寨等区域、省和县的尺度。最后,论文结合现有文献内容提出未来研究要从研究理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区域等维度进行创新,以期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文化 文旅融合 共同富裕 数字文旅
原文传递
中国冰雪旅游研究:内涵辨析、脉络梳理与体系构建 被引量:28
12
作者 唐承财 肖小月 秦珊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2-351,共20页
推动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践行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助推着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冰雪旅游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规模化、整体化发展格局;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更是给冰雪旅游带... 推动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践行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助推着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冰雪旅游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规模化、整体化发展格局;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更是给冰雪旅游带来重大发展契机,利好政策陆续出台,消费热情不断高涨。与此同时,冰雪旅游相关研究也持续涌现,取得了丰厚研究成果。文章以“内涵辨析-脉络梳理-体系构建”为逻辑主线,从冰雪旅游基础概念、发展脉络演进、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区域等方面对中国冰雪旅游展开分析和评述。研究表明:冰雪旅游内涵丰富,学者们从资源、动机以及季候等视角展开了概念界定;冰雪旅游研究历经4个阶段,研究与实践联系日益紧密,产业发展受资源、政策、市场等因素驱动;研究内容已形成一定体系,与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结合有待加强;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定量、纵深研究;研究区域高度集中在东北、华北地区,且视角较为宏观。最后提出从理论构建及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区域等方面进行未来研究的创新。以期推动中国冰雪旅游研究的理论化和体系构建,引领和指导未来冰雪旅游领域研究,推进中国后冬奥时代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旅游 冰雪产业 高质量发展 冰雪运动 北京冬奥会
原文传递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探讨 被引量:29
13
作者 唐承财 张宏磊 +2 位作者 赵磊 杨媛媛 魏歌 《中国生态旅游》 2022年第1期169-183,共15页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深入探讨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应对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从居民出游意愿、场所空间容量、市场经营主体、旅游政策等供需关系方面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研究表明:...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深入探讨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应对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从居民出游意愿、场所空间容量、市场经营主体、旅游政策等供需关系方面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研究表明:(1)疫情对居民出游消费信心、意愿和能力造成较大影响,但潜在出游需求仍然存在。(2)疫情对旅游地空间环境造成较大物理和心理压缩,与旅游关联紧密的文化产业、娱乐业的生产空间容量也受到了间接影响。(3)疫情对旅游产业链、旅游市场主体经营等方面造成了全面且深远的影响。(4)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游政策供给以“流动管制”和“行业纾困”并重为主。面对疫情的持续影响,建议着重从组织响应、空间响应和企业韧性3个方面进一步强化旅游业应对能力,即:完善业外支撑、业内驱动、业界保障的三位一体组织响应体系;构建旅游目的地(点)-连结(线)-网络结构(网络)的三级协同空间响应机制;从企业组织、产品服务、管理和营销、市场品牌、员工心理等5个方面加强旅游企业韧性建设,以增强中国旅游业恢复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旅游目的地 旅游市场 旅游环境 旅游移动性 企业韧性 旅游政策 中国
原文传递
旅游中小企业经营者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扎根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吕宁 韩霄 赵亚茹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69,共13页
旅游中小企业的创新有利于为游客提供更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更广泛的旅游需求,解决旅游业中供给侧结构性不平衡的难题。目前,关于旅游中小企业创新行为影响机制的研究仍然不足。文章对乌镇22家有创新行为的旅游中小企业进... 旅游中小企业的创新有利于为游客提供更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更广泛的旅游需求,解决旅游业中供给侧结构性不平衡的难题。目前,关于旅游中小企业创新行为影响机制的研究仍然不足。文章对乌镇22家有创新行为的旅游中小企业进行深度访谈,将访谈内容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出旅游中小企业经营者创新行为影响模型,包括创新认知、创新态度、主体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4个主范畴及对应的9个副范畴和28个子范畴。进一步,文章阐释了旅游中小企业经营者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经营者在创新过程中,其创新行为会受到创新意向的驱动,创新意向受到创新态度、主体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创新认知影响创新态度。最后,文章提出提高旅游中小企业经营者对创新的认知水平、引导旅游中小企业经营者形成积极的创新态度、强化旅游中小企业经营者的主体规范作用、增强旅游中小企业经营者的行为控制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中小企业 经营者 创新行为 影响机制 扎根理论
下载PDF
境内外夜间旅游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26
15
作者 唐承财 肖小月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29,98,共10页
随着夜间经济推动与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夜间旅游现象日益普遍,并受到各地政府的支持和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以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为数据源,对境内外夜间旅游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分析。研究发现,境外学者重点关注了夜间旅... 随着夜间经济推动与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夜间旅游现象日益普遍,并受到各地政府的支持和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以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为数据源,对境内外夜间旅游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分析。研究发现,境外学者重点关注了夜间旅游开发的载体和体验类型、利益相关者及夜间旅游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境内夜间旅游研究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学者们主要探究了夜间旅游概念特征、产品类型、发展动力及影响。境内外相关研究以定性研究方法居多且主要聚焦于城市地区,对夜间旅游发展演化规律、社会生态影响、服务管理等内容仍缺乏深入系统的探究。丰富研究内容、完善研究方法以及拓展研究区域是未来深化夜间旅游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旅游 旅游目的地 夜间经济 高质量发展 夜间休闲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民族村寨社区旅游增权研究——以四川省石椅羌寨为例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金伟 陈昕蕾 +2 位作者 张丽艳 金梦迪 余得光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7-117,130,共12页
乡村旅游是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而增权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以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羌寨为例,运用社区增权理论,从经济、社会、心理、政治4个维度对当地居民的权利感知和旅游增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 乡村旅游是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而增权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以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羌寨为例,运用社区增权理论,从经济、社会、心理、政治4个维度对当地居民的权利感知和旅游增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经济权能是最核心的维度,居民对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较足,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引导与管理,经济增权后劲不足;居民对社会增权的感知表现为旅游对社区凝聚力的增强作用,但由于受益机制不完善,社会去权不容忽视;居民对心理权能的感知也较明显,表现为较高的文化自豪感和通过教育培训提升自身水平的愿望,但因其综合素质跟不上旅游发展需求,心理增权尚显不足;在政治权能方面,社区实现了基本的民主自治,但多数居民并未意识到自己的“权利”状态,同时信息不对称、制度不完善等导致政治去权现象严重。基于以上发现,从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强化社区教育增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增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旅游扶贫 民族村寨 社区旅游 旅游增权
下载PDF
中国典型冰雪旅游地开发模式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21
17
作者 唐承财 肖小月 +4 位作者 韩莹 曾睿 徐诗怡 刘亚茹 万紫微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348-2366,共19页
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为中国冰雪旅游发展带来巨大契机,促进了冰雪旅游地的蓬勃发展。基于冰雪旅游地系统理论,构建了冰雪旅游地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及加权Topsis法,对崇礼、亚布力、神农架、西岭雪山四个中国典... 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为中国冰雪旅游发展带来巨大契机,促进了冰雪旅游地的蓬勃发展。基于冰雪旅游地系统理论,构建了冰雪旅游地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及加权Topsis法,对崇礼、亚布力、神农架、西岭雪山四个中国典型冰雪旅游地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崇礼冰雪旅游发展水平最高,亚布力次之,神农架及西岭雪山仍有待提升。基于此,提炼出四种典型冰雪旅游地开发模式,包括资源主导内驱模式、市场主导外驱模式、资源市场双核共驱模式以及资源市场政策综合齐驱模式。同时,从冰雪旅游地系统视角,提出了中国冰雪旅游地开发优化路径。研究有助于丰富冰雪旅游开发相关理论,为中国冰雪旅游地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旅游 冰雪运动 冰雪旅游地 高质量发展 北京冬奥会
原文传递
中国粮食生产效率与旅游发展的耦合机制及时空分异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金伟 孙洁 +3 位作者 雷婷 鹿广娟 张宏 袁佳欣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651-2671,共21页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而旅游产业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本文基于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2010—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CCR模型和熵权法测算了各地粮食生产效率与旅游业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利用...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而旅游产业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本文基于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2010—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CCR模型和熵权法测算了各地粮食生产效率与旅游业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马尔科夫链和地理探测器探讨了两者的时空耦合协调演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生产效率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均呈现出随时间演化而波动上升的态势,同时两者在区域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均衡现象;(2)粮食生产效率与旅游业发展水平呈现高度的耦合相关,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经历了从“初级耦合协调”到“中级耦合协调”的演变,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差异化特征;(3)中国粮食生产效率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状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短期内难以实现耦合协调类型的跃迁;(4)区域经济发展水平(GDP)和第三产业劳动力(从业人数)是影响粮食生产效率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关系的核心驱动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效率 旅游产业 乡村旅游 耦合协调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居民旅游扶贫参与意愿的影响机制——一个中介与调节效应的混合模型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金伟 张丽艳 王国权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0-57,共18页
旅游扶贫是民族地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以解决贫困问题,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现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学术界对旅游扶贫对象——社区居民的民生福祉问题关注相对不足。文章以贵州省梵净山周边3个民族村寨为案例,从居民旅... 旅游扶贫是民族地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以解决贫困问题,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现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学术界对旅游扶贫对象——社区居民的民生福祉问题关注相对不足。文章以贵州省梵净山周边3个民族村寨为案例,从居民旅游扶贫效应感知、主观幸福感和旅游扶贫参与意愿三者的关系出发构建研究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对其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1)社区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正效应感知高于负效应。其中,社会文化正效应和经济正效应的感知最为强烈。(2)旅游扶贫正效应感知对主观幸福感及旅游扶贫参与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社会文化负效应与生活环境负效应感知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主观幸福感对旅游扶贫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主观幸福感在经济正效应感知对旅游扶贫参与意愿的影响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社会文化正效应感知对参与意愿的影响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4)旅游从业经历在旅游扶贫经济正效应感知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中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该研究对厘清民族地区社区居民旅游扶贫效应感知、主观幸福感与旅游扶贫参与意愿之间的复杂影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目的地管理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旅游扶贫 主观幸福感 社区参与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基于网络搜索大数据的5A级景区客流量预测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周晓丽 唐承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4-208,共5页
5A级景区是许多目的地快速发展的引擎,也是目的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空间载体。然而,许多5A级景区在节假日乃至周末常处于游客量超载状态,对景区资源环境造成难以修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5A级景区生态文明建设。文... 5A级景区是许多目的地快速发展的引擎,也是目的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空间载体。然而,许多5A级景区在节假日乃至周末常处于游客量超载状态,对景区资源环境造成难以修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5A级景区生态文明建设。文中基于网络信息流对现实旅游客流的导引机理,分析网络搜索大数据对5A级景区客流量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国家5A级景区皇城相府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网络搜索大数据和5A级景区实际客流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密切正相关性,将网络搜索大数据用于5A级景区客流量预测,方法上具有科学性;2)相比仅基于景区历史接待量的预测模型,引入网络搜索大数据的模型能显著提高对5A级景区客流量预测的准确性,预测精度提高了12.47%。研究成果有助于5A级景区准确预测客流量,采取超载应对措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A级景区 游客量预测 搜索大数据 生态文明建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