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我国肿瘤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在逐年升高,自2010年起,肿瘤已经成为首要死亡原因[1-3]。最新2018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肺癌发病率为57.13/10万人,总体发病人数78.2万,死亡人数为62.6万人,肺癌发病率以及死亡率仍居全国...1概述我国肿瘤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在逐年升高,自2010年起,肿瘤已经成为首要死亡原因[1-3]。最新2018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肺癌发病率为57.13/10万人,总体发病人数78.2万,死亡人数为62.6万人,肺癌发病率以及死亡率仍居全国众癌之首[4]。且其发病隐匿,确诊时约50%为晚期(IV期),骨转移是主要的血行转移部位之一[5]。随着治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逐渐提高[6]。患者生存获益的同时,发生骨转移及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SREs)的风险亦随之增高[7-10]。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的血清中期因子(MK)、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水平及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9例甲状腺癌患者、7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和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将其分别作为甲状腺癌组、甲状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的血清中期因子(MK)、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水平及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9例甲状腺癌患者、7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和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将其分别作为甲状腺癌组、甲状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MK、sHLA-G水平,并分析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甲状腺癌组患者的血清MK、sHLA-G水平均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的血清MK、sHLA-G水平均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P<0.05);肿瘤直径≥2 c m的甲状腺癌患者的血清sHL A-G水平明显高于肿瘤直径<2 cm的甲状腺癌患者(P<0.01)。血清MK、sHLA-G水平诊断甲状腺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1(95%CI:0.596~0.806)和0.804(95%CI:0.720~0.889),灵敏度分别为62.0%和56.0%,特异度分别为76.0%和99.4%。结论甲状腺癌患者的血清MK、sHLA-G水平较高,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肿瘤直径有一定关系,且血清MK、sHLA-G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1概述我国肿瘤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在逐年升高,自2010年起,肿瘤已经成为首要死亡原因[1-3]。最新2018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肺癌发病率为57.13/10万人,总体发病人数78.2万,死亡人数为62.6万人,肺癌发病率以及死亡率仍居全国众癌之首[4]。且其发病隐匿,确诊时约50%为晚期(IV期),骨转移是主要的血行转移部位之一[5]。随着治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逐渐提高[6]。患者生存获益的同时,发生骨转移及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SREs)的风险亦随之增高[7-10]。
文摘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的血清中期因子(MK)、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水平及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9例甲状腺癌患者、7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和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将其分别作为甲状腺癌组、甲状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MK、sHLA-G水平,并分析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甲状腺癌组患者的血清MK、sHLA-G水平均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的血清MK、sHLA-G水平均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P<0.05);肿瘤直径≥2 c m的甲状腺癌患者的血清sHL A-G水平明显高于肿瘤直径<2 cm的甲状腺癌患者(P<0.01)。血清MK、sHLA-G水平诊断甲状腺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1(95%CI:0.596~0.806)和0.804(95%CI:0.720~0.889),灵敏度分别为62.0%和56.0%,特异度分别为76.0%和99.4%。结论甲状腺癌患者的血清MK、sHLA-G水平较高,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肿瘤直径有一定关系,且血清MK、sHLA-G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