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3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竹园”看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诠释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大玉 任兰红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64,共6页
基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诠释,对"竹园"的设计思想及设计方法进行分析,着重通过与古典园林图示对比,在空间同构性、要素同义性与造景手法相似性3方面做了细致阐述。这3个方面分别对应竹园与古典园林在空间构成上共有的大小、... 基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诠释,对"竹园"的设计思想及设计方法进行分析,着重通过与古典园林图示对比,在空间同构性、要素同义性与造景手法相似性3方面做了细致阐述。这3个方面分别对应竹园与古典园林在空间构成上共有的大小、虚实空间组合经营,廊、亭、墙造园要素在塑造动、静连续的空间的当代转译以及基于墙体"曲折尽致"与"眼前有景"原则实现对障景、对景、借景手法的延续运用,从而达到对传统园林的传承和发展,为风景园林发展提供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古典园林 现代阐释 空间同构性 要素同义性 手法相似性
下载PDF
“过往即他乡”——基于当地居民口述史的胡同整治更新反思 被引量:1
2
作者 齐莹 朱方钰 《中国建筑教育》 2019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城市遗产处在不断流动变化的过程中,所谓保护本身就是一系列"文化—社会"互动的进程。传统的北京历史街区保护中过多关注建筑实体的价值判断,而忽视居民体验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了回答"为何保护,为谁保护"的问题,... 城市遗产处在不断流动变化的过程中,所谓保护本身就是一系列"文化—社会"互动的进程。传统的北京历史街区保护中过多关注建筑实体的价值判断,而忽视居民体验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了回答"为何保护,为谁保护"的问题,本文通过街区访谈、多人口述史的方式,收集北京胡同中常住居民的城市记忆与居住故事,倾听居民对近年来发生在各条胡同的整治工作的感受。由此绘制出胡同典型居民的画像,从内部提升、院落腾退及政策执行、街道整治和街面改造三个方面探讨工作的效果及问题,并对北京历史街区胡同的更新命题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同居民 口述史 自主建造 风貌整治 邻里社区
原文传递
智慧城市下的可持续社区探析
3
作者 解然 《建筑技艺》 2022年第S01期401-403,共3页
本文旨在对社区可持续再生模式的多维框架进行思考,探索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可持续社区发展的概念、结构以及它们在城市层面的创新成果案例。探索智能城市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 未来社区 指标评价 开放式创新
下载PDF
从山水城市到公园城市——中国城市发展之路 被引量:41
4
作者 傅凡 李红 赵彩君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5,共4页
"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建设领域的体现,为中国新时代城市发展指出了方向。"公园城市"理念是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吸取国外城市建设经验,针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山水城市是中国古代城市... "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建设领域的体现,为中国新时代城市发展指出了方向。"公园城市"理念是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吸取国外城市建设经验,针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山水城市是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特征,在近代吸收花园城市等国外城市理论而发展,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院士提出"山水城市"理念。梳理山水城市的历史流变,认为公园城市与山水城市存在内在关联性,是山水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园城市 山水城市 花园城市 园林城市 公园绿地
下载PDF
空间、城镇化与治理变革 被引量:39
5
作者 陈晓彤 杨雪冬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1-55,共5页
空间是治理的基础和对象,城镇化则是改变空间的重大力量。目前关于治理的讨论,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空间的基础性和约束性。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规模、速度空前的城镇化过程。城镇化从本质上看,是人的生存交往空间从农村转移到城... 空间是治理的基础和对象,城镇化则是改变空间的重大力量。目前关于治理的讨论,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空间的基础性和约束性。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规模、速度空前的城镇化过程。城镇化从本质上看,是人的生存交往空间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应城市空间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以及思维价值判断的过程。这将对长期形成的空间结构、空间关系等产生根本性影响,也将对既有的治理模式提出重大挑战。因此,必须从理解空间的重构入手,来讨论治理的变革及其走向,这样才有可能实现空间、人与治理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治理 城镇化 治理变革
原文传递
不同建筑体系下的建筑气候适应性概念辨析 被引量:34
6
作者 郝石盟 宋晔皓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2-107,共6页
在阐释建筑气候适应性的基本内涵基础上,指出建筑的气候适应性既包括基于物质空间的对地方气候的应答,也包括基于使用主体的对地方气候的应答。并讨论了职业与非职业建筑体系下所体现的对气候因素的关注,以及两种建筑体系在对气候与建... 在阐释建筑气候适应性的基本内涵基础上,指出建筑的气候适应性既包括基于物质空间的对地方气候的应答,也包括基于使用主体的对地方气候的应答。并讨论了职业与非职业建筑体系下所体现的对气候因素的关注,以及两种建筑体系在对气候与建筑关系的认识方面的相互借鉴与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气候适应性 民居 职业建筑体系 非职业建筑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立法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33
7
作者 张振威 杨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0-73,共4页
分析中国国家公园立法展望阶段存在的立法研究薄弱问题及既有以地方为主导的立法模式的局限性;指出中国国家公园的立法必须以自然保护地立法作为先决条件,并明确后者的立法定位与立法目的;按自然保护地治理现状呈现的特征,将自然保护地... 分析中国国家公园立法展望阶段存在的立法研究薄弱问题及既有以地方为主导的立法模式的局限性;指出中国国家公园的立法必须以自然保护地立法作为先决条件,并明确后者的立法定位与立法目的;按自然保护地治理现状呈现的特征,将自然保护地政策分为空间体系政策、发展政策、管理政策三部分,并围绕上述三部分提出若干政策及其法制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 立法 政策
下载PDF
建筑施工机器人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8
作者 陈翀 李星 +2 位作者 邱志强 姚伟 祝贺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70,共13页
为了拓宽建筑机器人的研究思路和推广建筑机器人的应用,对国内外建筑施工机器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总结了建筑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和系统组成,从主体结构施工、装修施工和其他新型施工机器人系统三方面对建筑施工机器人进行分类汇... 为了拓宽建筑机器人的研究思路和推广建筑机器人的应用,对国内外建筑施工机器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总结了建筑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和系统组成,从主体结构施工、装修施工和其他新型施工机器人系统三方面对建筑施工机器人进行分类汇总,介绍了机器人的关键技术、性能优势和发展方向等内容。最后从研发设计、管理运维和人才培养等角度提出了建筑施工机器人的发展建议。结果表明:砌砖机器人产品存在依赖人工操作、使用非常规建材等问题,其机械臂的运动轨迹和任务规划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基于激光标定技术的混凝土地面处理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高,需开发稳定高效的自主定位导航系统;墙地面打磨机器人关键指标为施工精度和稳定性,可通过优化算法模型和引入高精度传感器进行提升;室内喷涂机器人多为“6+3+1”自由度结构,对比手工喷涂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其自主化程度需进一步加强,而外墙喷涂机器人在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性能要求更高,需提高作业覆盖率和实用性;瓷砖铺贴机器人的发展离不开结构设计、瓷砖定位技术和铺贴轨迹规划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存在适用瓷砖尺寸单一和控制复杂等问题;3D打印机器人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提升作业灵活性,将朝着轻量化、智能化和低成本方向发展,而测量机器人主要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自动化测量,但面临着数据易丢失、人员活动范围受限和成本高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施工机器人 主体结构施工 装修施工 新型施工机器人 关键技术 发展方向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典型人类活动影响下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1
9
作者 傅微 吕一河 +1 位作者 傅伯杰 胡维银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0-299,共10页
植被恢复促进了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改变,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有助于揭示人类干预下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等在景观尺度产生的潜在不利生态效应。以生态脆弱、人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敏感的陕北黄土高原为典型研究对象,根据2000、2005、2010... 植被恢复促进了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改变,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有助于揭示人类干预下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等在景观尺度产生的潜在不利生态效应。以生态脆弱、人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敏感的陕北黄土高原为典型研究对象,根据2000、2005、2010和2015年夜间遥感地图、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土地利用数据,建立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对陕北黄土高原的综合风险状况及其变化进行定量评价,并对植被变化、城镇化分别与景观生态风险变化间的相关关系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稳定性有潜在影响,景观生态风险以增长趋势为主,2005—2010年景观生态风险增长的范围最大,涨幅为186.0%,其中,中风险和极高风险等级面积增长超2.7倍;2010—2015年景观生态风险增加有所缓解,增加12.9%;2000—2005年景观生态风险降低26.0%。景观生态风险低等级面积逐渐缩小,其他等级面积逐渐变大。其中,2005年后景观生态风险等级呈片状扩展,主要位于陕北西北部风沙区。植被变化、城镇化分别与景观生态风险值变化之间在西北风沙滩区均呈显著正相关。在景观生态风险增加区植被呈退化趋势;在景观生态风险低值区即退耕还林逐年拓展的区域,植被恢复促进景观生态风险的降低。植被恢复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大于城镇化进程。研究成果对于区域发展和生态恢复的综合调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恢复 景观格局 景观生态风险 相关关系
下载PDF
城市绿地植物群落与空气负离子空间分异特征相关关系研究--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量:23
10
作者 潘剑彬 李佳妮 +2 位作者 李树华 董丽 王云才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62,共6页
城市绿地对于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维护居民公共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空气负离子是评价城市空气清洁度的基本参数之一。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为例,选定典型植物群落结构、群落类型及典型景观环境样点,基于多年连续动态持续测定并... 城市绿地对于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维护居民公共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空气负离子是评价城市空气清洁度的基本参数之一。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为例,选定典型植物群落结构、群落类型及典型景观环境样点,基于多年连续动态持续测定并选取典型年度数据(2020年),分析和阐释该公园绿地区域空气负离子空间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在公园绿地中不同植物群落结构区域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复层>双层>单层、乔草>乔灌>灌草;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区域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落叶阔叶型>常绿针叶型>草本地被型>针阔叶混交型>灌丛;不同典型景观环境中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滨水植物群落>复层/单层植物群落>滨水广场;公园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与郁闭度、叶面积指数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基于循证设计的功能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及更新优化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负氧离子 空间分异 循证设计
下载PDF
城市街区形态对PM10、PM2.5的影响研究--以武汉为例 被引量:24
11
作者 戴菲 陈明 +2 位作者 王敏 朱晟伟 傅凡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9-114,共6页
构成城市肌理的普遍街区的空间形态与颗粒物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武汉市18个空气质量监测点的PM10、PM2.5数据与二维、三维街区形态指标,揭示不同街区形态与PM10、PM2.5之间的深层关系规律,以期为城市规划管控提供参考。双变量相关分... 构成城市肌理的普遍街区的空间形态与颗粒物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武汉市18个空气质量监测点的PM10、PM2.5数据与二维、三维街区形态指标,揭示不同街区形态与PM10、PM2.5之间的深层关系规律,以期为城市规划管控提供参考。双变量相关分析与一元回归分析揭示了街区形态与PM10、PM2.5的相关性及其影响规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揭示不同街区形态对PM10、PM2.5变化的贡献度。结果表明,街区之间的平均PM10、PM2.5浓度分别在城市平均水平55%~106%、59%~117%之间浮动,绿化覆盖率、道路面积率和相对高程对PM10、PM2.5具有显著影响,相对高程与绿化覆盖率对PM10变化的贡献度达83.0%,绿化覆盖率对PM2.5变化的贡献度达72.5%,道路面积率对PM10、PM2.5变化的贡献度分别为17.0%、2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街区形态 规划设计指标 PM10 PM2.5
下载PDF
社区微更新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4
12
作者 陈晓彤 李光耀 谭正仕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5-191,共7页
文章追溯了社区微更新理念的产生源流,利用文献统计勾画了国内研究的现状,深入分析了研究的特点和不足,并展望了今后研究问题和领域的拓展深化。文章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从粗放型向内涵型转变,社区微更新方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问题,并... 文章追溯了社区微更新理念的产生源流,利用文献统计勾画了国内研究的现状,深入分析了研究的特点和不足,并展望了今后研究问题和领域的拓展深化。文章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从粗放型向内涵型转变,社区微更新方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问题,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应。社区微更新以社区居民真实需求为导向,重点是完善更新社区功能、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培养和提升社区意识。这种转变也是城市治理改革的方向。就目前的规划实践而言,要更加重视对保障性社区微更新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微更新 研究综述 展望 保障性社区
原文传递
综述: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的新趋势、新洞见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建国 崔愷 +1 位作者 高源 丁光辉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共3页
2017年11月10-13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东南大学以及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联合承办,中国工程院王建国院士与崔恺院士共同负责的“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城市设计发展前沿”... 2017年11月10-13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东南大学以及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联合承办,中国工程院王建国院士与崔恺院士共同负责的“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城市设计发展前沿”高端论坛在南京和北京召开。南京为主论坛,召开时间为11月10-12日,北京为分论坛暨第二届北京城市设计国际高峰论坛,召开时间为11月12-13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环境营造 中国工程院 高峰论坛 人居 综述 科技发展战略 国际工程
原文传递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传统村落文化空间营造与发展策略——以安顺市鲍屯村为例 被引量:21
14
作者 荣玥芳 王之璇 曹圣婕 《小城镇建设》 2021年第7期32-39,共8页
当前我国传统村落正面临着风貌特色消失、传统文化遗失等问题,在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营造与发展策略,以文化空间为着力点带动传统村落发展,保护传统村落特色风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通过解析... 当前我国传统村落正面临着风貌特色消失、传统文化遗失等问题,在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营造与发展策略,以文化空间为着力点带动传统村落发展,保护传统村落特色风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通过解析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基本内涵、文旅融合与村落发展的相互关系,分析当前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屯村为例,从整体格局、节点、建筑三个层面识别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针对其现状问题提出空间营造方案,并围绕文化空间的功能结构打造、多方主体参与、提高文化空间输出三个维度提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发展策略,以期营造出能够满足村民需要与游客享受的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文化空间 传统村落 空间营造 鲍屯村
下载PDF
面向应急管理的社区公共空间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孙立 展越 《北京规划建设》 2020年第2期23-26,共4页
作为居民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社区公共空间是决定社区整体韧性水平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必要基础保障条件。突发公共事件来临时,应急能力影响着突发事件破坏的范围和程度。本文从应急管理视角出发,在探讨社区脆弱性因... 作为居民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社区公共空间是决定社区整体韧性水平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必要基础保障条件。突发公共事件来临时,应急能力影响着突发事件破坏的范围和程度。本文从应急管理视角出发,在探讨社区脆弱性因子的基础上,选取空间环境韧性建设、空间开放性建设、关键设施冗余性建设和应急组织建设4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初步构建面向应急管理的社区公共空间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为社区空间韧性评价研究提供探索性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社区 公共空间 韧性指标
原文传递
风险超载、治理“辖区化”限度与善治的空间路径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杨雪冬 陈晓彤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85,共12页
风险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常态,风险超载也正在各国以及全球范围成为现实。低概率风险一旦爆发,就可能超出以民族国家为中心构建起来的“辖区化”治理系统的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引起治理失序。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爆发,印证了乌尔里希·... 风险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常态,风险超载也正在各国以及全球范围成为现实。低概率风险一旦爆发,就可能超出以民族国家为中心构建起来的“辖区化”治理系统的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引起治理失序。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爆发,印证了乌尔里希·贝克等人提出的风险社会理论的深刻洞察,并以鲜活生命的逝去生动揭示出风险超载与治理“辖区化”这对基本矛盾被漠视的后果。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突破治理“辖区化”思维禁锢及其制度性安排,以基于人的交往的“空间治理”思维超越基于管辖权的“辖区治理”思维。中国之所以能取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就在于根据风险社会的治理规律,按照“空间治理”进行了治理制度的调整和治理机制的创新。中国的经验做法,也有助于我们沿着“空间治理”思路进一步探讨风险社会下善治的达成路径以及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风险超载 辖区化治理 空间治理 善治路径
下载PDF
BIM技术在智能建造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19
17
作者 陈翀 李星 +1 位作者 姚伟 祝贺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2年第20期104-111,共8页
BIM技术广泛应用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随着新兴技术的进步,BIM技术在项目建设中的应用逐渐拓宽和深入,推动智能建造快速发展。介绍BIM技术发展现状,讨论BIM技术与新兴技术的结合,探索BIM技术在设计管理、成本采购、智慧工地... BIM技术广泛应用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随着新兴技术的进步,BIM技术在项目建设中的应用逐渐拓宽和深入,推动智能建造快速发展。介绍BIM技术发展现状,讨论BIM技术与新兴技术的结合,探索BIM技术在设计管理、成本采购、智慧工地、协同平台等项目智能化管理及FMS机器人协同管理系统、BIS机器人仿真平台等建筑机器人施工体系中的应用。研究表明,BIM技术在智能建造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及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 智能建造 智能化管理 建筑机器人
下载PDF
多尺度城市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规划实现途径探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丽君 王思思 +1 位作者 张质明 董音 《风景园林》 2017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具有重要的雨洪调蓄功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国内在构建多尺度GSI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GSI需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实现。阐述了多尺度GSI的构成和功能,及其与海绵城市雨水系统的关系。从构成...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具有重要的雨洪调蓄功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国内在构建多尺度GSI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GSI需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实现。阐述了多尺度GSI的构成和功能,及其与海绵城市雨水系统的关系。从构成要素、功能、布局等方面,论述了GSI与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提出了两者在规划目标和指标、布局等方面的结合要点,包括对现行绿地系统规划指标的保留、新型指标的增添等。提出了新、旧城区绿地系统应分别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根据城区绿地系统特点进行规划建设。提出了各类绿地GSI需结合其功能进行建设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景观基础设施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 雨洪管理 海绵城市 城市绿地系统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艺术介入乡村设计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滕学荣 宋雨静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60-66,共7页
近年来,乡村发展问题受到国家的日益重视,针对乡村发展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面对乡村振兴与建设的问题,艺术家、设计师们提出以艺术的形式介入乡村设计。通过对艺术介入乡村设计的要素、概念、意义的梳理,对比分析国内外一系列艺术介入... 近年来,乡村发展问题受到国家的日益重视,针对乡村发展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面对乡村振兴与建设的问题,艺术家、设计师们提出以艺术的形式介入乡村设计。通过对艺术介入乡村设计的要素、概念、意义的梳理,对比分析国内外一系列艺术介入乡村设计的实践运动,阐明艺术介入乡村设计为乡村的传承与复兴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挖掘出乡村环境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同时提出艺术介入乡村设计具体实施的策略方法,指导未来乡村设计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艺术介入 乡村设计 策略研究
下载PDF
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的公平性量化评估——以北京六环内公园为例 被引量:18
20
作者 孙喆 阿拉太 张珣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0年第5期83-90,共8页
针对目前城市绿地量化评估体系当中缺乏公平性评估方法的现状,借鉴经济学领域的基尼系数概念,探索了以住宅小区公园可达性为基础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公平性量化评估的技术方法。以北京为案例,构建GIS网络数据集定量分析了六环区域内... 针对目前城市绿地量化评估体系当中缺乏公平性评估方法的现状,借鉴经济学领域的基尼系数概念,探索了以住宅小区公园可达性为基础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公平性量化评估的技术方法。以北京为案例,构建GIS网络数据集定量分析了六环区域内的10244个住宅小区的公园可达性指数。结果显示二、三环间的南部区域由于住宅小区密度较高,公园绿地可达性指数较低;五环外区域由于开发程度较低,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绿地可达性指数也较低。利用洛伦兹曲线计算得出六环区域住宅小区的城市公园可达性基尼系数为0.269,参照经济收入的常用标准,此系数处于合理偏高的范围。研究结果丰富了我国城市绿地量化评估体系,为公平目标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性评估 可达性 城市绿地 公园 北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