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世纪主持人的新标高 |
吴郁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1
|
|
2
|
办好电视少儿节目应以儿童为本 |
卢静
|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9
|
|
3
|
有声语言的声音是什么——论播音创作声音个性展现的理论基础 |
赵俐
|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0
|
|
4
|
双层反馈——电视谈话节目的特色和优势 |
王婷
|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5
|
所谓“纯洁语言”——第二轮“语言哲学对话”选登 |
于根元
夏中华
|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8
|
|
6
|
以平常心看主持人 |
吴郁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7
|
日本电视新闻报道机制 |
宋晓阳
|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8
|
国内法律语言学研究述评 |
邢欣
|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9
|
关于规范意识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二十五 |
张颂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6
|
|
10
|
略论节目主持人的受众期望 |
徐树华
|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11
|
电视谈话节目的“个性化生存” |
王婷
|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12
|
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
王婷
|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3
|
平民化开放的谈话模式——《当代工人》栏目对电视谈话节目的启示 |
吴郁
马力
|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4
|
关于受众心理分析之分析 |
李红岩
|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
|
|
15
|
关于贴近受众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九 |
张颂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16
|
关于愉悦共鸣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一 |
张颂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3
|
|
17
|
关于播音标准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七 |
张颂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18
|
让我们“诗意地栖居”——《朗读美学》的哲学维度解析 |
李凤辉
|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19
|
关于语言本质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六 |
张颂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2
|
|
20
|
广告语言的哲理化倾向 |
刘艳春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4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