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1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说·历史·历史记忆——从20世纪的新史学到后现代史学 被引量:179
1
作者 赵世瑜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5-188,共14页
科学实证的历史研究通常把传说与历史二元对立起来 ,而后现代史学的挑战却对此进行了质疑 ,因为他们试图解构历史撰写的客观性。事实上 ,无论口头传说还是历史文献 ,都是历史记忆的不同表述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这一共同的特征 ,将两者对... 科学实证的历史研究通常把传说与历史二元对立起来 ,而后现代史学的挑战却对此进行了质疑 ,因为他们试图解构历史撰写的客观性。事实上 ,无论口头传说还是历史文献 ,都是历史记忆的不同表述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这一共同的特征 ,将两者对接起来 ,以期深化和丰富历史研究。从乾嘉时期的历史考据 ,到现代实证史学 ,再到后现代史学 ,人们始终关注史料 ,因为史料是史家了解过去的惟一桥梁 ,只不过他们在如何了解真实的过去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并不仅仅表明学术史的断裂 ,同时也显示了一条连续的、一以贯之的思想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新史学 后现代史学 传说 历史 历史记忆 历史研究 科学实证
原文传递
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 被引量:130
2
作者 顾诚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35-150,共16页
1986年,我在《明前期耕地数新探》一文里提出了明代"全国土地是由行政系统和军事系统分别管辖的"论点。这个看法直接关系到明帝国的版图、管理机制、土地(包括耕地)、人口、官民田的比例、户籍制度以至对清前期耕地数的解释... 1986年,我在《明前期耕地数新探》一文里提出了明代"全国土地是由行政系统和军事系统分别管辖的"论点。这个看法直接关系到明帝国的版图、管理机制、土地(包括耕地)、人口、官民田的比例、户籍制度以至对清前期耕地数的解释等一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全面展开论述需要写一本专著,在这篇文章里只能借助于经过选择的少数例证勾画一个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所 行政系统 州县 军事系统 明代 管理体制 管辖 耕地 辽东都司 清前期
原文传递
分水之争:公共资源与乡土社会的权力和象征——以明清山西汾水流域的若干案例为中心 被引量:133
3
作者 赵世瑜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9-203,共15页
数百年来,在山西的许多地方,特别是晋中、晋南地区,流传着许多大同小异的关于“分水”的传说,它们并不像表面上被人们以为的那样荒诞无稽,或者像被后人附加的那样具有政治反抗的寓意,而是凸显出当地非常重要的水资源利用问题,直接关系... 数百年来,在山西的许多地方,特别是晋中、晋南地区,流传着许多大同小异的关于“分水”的传说,它们并不像表面上被人们以为的那样荒诞无稽,或者像被后人附加的那样具有政治反抗的寓意,而是凸显出当地非常重要的水资源利用问题,直接关系到区域地理、社会制度与国家制度、社群关系等等。同时,这些故事的产生本身就是历史过程的一部分,成为表现某种权力关系的象征性资源。本文通过分析太原晋祠、介休源神庙和洪洞广胜寺的个案,试图显示乡土社会内部错综复杂的权力关系,以及为协调这一关系而逐步确立和完善的制衡性制度。更为重要的是,本文并不把分水问题仅仅看作简单的人口—资源关系紧张的结果,而将其放在公共资源或公共物品产权界定的问题框架中去思考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公共资源 产权界定 公共物品 内部 问题 制度 乡土社会 权力关系 确立
原文传递
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解析 被引量:118
4
作者 赵世瑜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64,共16页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在明清以来的华北各地流传甚广,研究者多认为它反映了明洪武、永乐时期大移民的史实,并将洪洞视为政府大规模强制移民的中转站,但其中诸多困惑仍未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其实无论口碑传说、族谱还是碑刻、地方志...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在明清以来的华北各地流传甚广,研究者多认为它反映了明洪武、永乐时期大移民的史实,并将洪洞视为政府大规模强制移民的中转站,但其中诸多困惑仍未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其实无论口碑传说、族谱还是碑刻、地方志等文献,都反映了某种对祖先历史的集体记忆,也反映了移民的生活境遇。在这些记忆中,我们看到的是移民家族定居、发展的历史,北方族群关系变化的历史,卫所制度等国家制度对基层社会影响的历史,也看到晚清民国时期地方士绅重构大槐树传说背后的时代取向或追求现代性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先记忆 家园象征 族群历史 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85
5
作者 赵世瑜 邓庆平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57-172,共16页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史 20世纪中国史学 中国历史学 年代 经历 复兴 学术 领域 理念 概括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庙会中的狂欢精神 被引量:78
6
作者 赵世瑜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83-196,共14页
本文以对中国传统社会庙会及娱神活动中狂欢精神的考察向“中国人把非理性的情感因素压缩到最低限度”之说提出了质疑。作者认为,庙会及娱神活动中存在着明显的狂欢精神,这种精神具有原始性、全民性、反规范性的特征。庙会狂欢具有心理... 本文以对中国传统社会庙会及娱神活动中狂欢精神的考察向“中国人把非理性的情感因素压缩到最低限度”之说提出了质疑。作者认为,庙会及娱神活动中存在着明显的狂欢精神,这种精神具有原始性、全民性、反规范性的特征。庙会狂欢具有心理调节器、社会控制安全阀以及维系社会组织、增进群体凝聚力的良性功能,因而,它不但反映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也反映了表现形式的非理性行为具有理性意义这一深刻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社会 理性与非理性 原始性 反规范 全民性 娱神 狂欢活动 酒神精神 原始宗教 情感因素
原文传递
历史虚无主义二题 被引量:84
7
作者 龚书铎 《高校理论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1,共3页
历史虚无主义在现今主要表现为丑诋革命、否定革命,主张在近代史研究中以“现代化范式”代替“革命范式”,由此出发虚无中国革命的历史,虚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虚无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虚无以马克思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在现今主要表现为丑诋革命、否定革命,主张在近代史研究中以“现代化范式”代替“革命范式”,由此出发虚无中国革命的历史,虚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虚无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虚无以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研究。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是借歪曲历史本来面目来证明“学习西方”的主流文化是无法抗拒的历史必由之路,从而改变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人民民主专政 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范式 近代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 主要表现 中国革命 党的领导 史学研究 唯物史观 主流文化 学习西方 本来面目 抗拒
原文传递
国家正祀与民间信仰的互动——以明清京师的“顶”与东岳庙为个案 被引量:62
8
作者 赵世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8-26,共9页
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民间文化问题研究甚热,特别是通过对民间信仰的研究试图透视出国家力量与民间社会的关系。我们通过对明清时期北京祭祀碧霞元君的各顶和东岳庙及其二者关系的探讨,可知在国家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 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民间文化问题研究甚热,特别是通过对民间信仰的研究试图透视出国家力量与民间社会的关系。我们通过对明清时期北京祭祀碧霞元君的各顶和东岳庙及其二者关系的探讨,可知在国家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地区,在信仰活动中民间社会究竟如何运作以及国家与民众相互影响、相互利用的特殊关系。这可为目前的讨论提供一个比较独特的事例,亦可作为以往对“边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正祀 民间信仰 东岳庙
下载PDF
再论社会史的概念问题 被引量:60
9
作者 赵世瑜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21,共18页
关于社会史的概念问题始终存在争论,主要的分歧在于,社会史是一门历史学的分支学科,还是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或角度。本文指出,我们应把社会史理解为一种新的史学范式,而不应理解为一个学科分支,这样才能避免社会史研究的庸俗化;... 关于社会史的概念问题始终存在争论,主要的分歧在于,社会史是一门历史学的分支学科,还是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或角度。本文指出,我们应把社会史理解为一种新的史学范式,而不应理解为一个学科分支,这样才能避免社会史研究的庸俗化;社会史是一种整体研究,不应被误解为“通史”或“社会发展史”;把社会史视为历史学与社会学的联姻,是尤需警惕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史研究 社会学 历史学 政治史 总体史 《历史研究》 “新史学” 年鉴学派 经济史 《新史学》
原文传递
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被引量:51
10
作者 郑师渠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88-101,共14页
关于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研究者不乏其人;但对于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迄今却未见有专文论述。据笔者所知,美国的费正清教授是最早注意到这一历史现象的外国人,他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说:进入20世纪后,中国人“对自身文化或‘文化... 关于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研究者不乏其人;但对于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迄今却未见有专文论述。据笔者所知,美国的费正清教授是最早注意到这一历史现象的外国人,他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说:进入20世纪后,中国人“对自身文化或‘文化素养’的世代相传的自豪感已经激起了一股新的‘文化民族主义’,这在将来很可能会胜过那发生在欧洲的单纯政治上的民族主义”。这是极具见地的。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是深层的民族主义,它影响着近代的政治与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民族主义 近代民族主义 中国文化 近代中国 民族精神 中西文化 章太炎 政治民族主义 梁启超 梁漱溟
原文传递
关于当前大学生信教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49
11
作者 李志英 《理论前沿》 CSSCI 2004年第8期44-46,共3页
大学生信教是近年来一个日益凸现的现象,作者对这一现象的成因、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此就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信教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原文传递
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46
12
作者 梅雪芹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0-28,共9页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eginning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 was as a watershed in the history of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Since then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w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eginning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 was as a watershed in the history of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Since then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went through three phases:occurrence,development and breaking out wholly.Finally it turned into a global ecological crisis,which was threatening human beings’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So the western countries were forced to take serious steps to control and prev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Until the 1980’s the western countries resolved their domestic environmental problems quite well.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seemed to be caused by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on the surface.In fact,it rooted in the Western attitudes toward nature,and so that aroused people to re examine and criticize the view of the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bout nature. The story of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revention of the westrn countries shows us that different views on nature would bring about quite different results to nature and society,and so it is necessary and urgent to call on people to acquire a kind of suitable view on n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革命 西方国家 环境保护 历史考察 全球性危机 自净能力
全文增补中
明清时期华北庙会研究 被引量:43
13
作者 赵世瑜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18-130,共13页
庙会是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传统社会中人民的经济文化活动密不可分,至今常盛不衰,但长期未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笔者在进行有关中国民间寺庙文化的研究时,发现庙会体现着许多寺庙所具有的经济和文化娱乐功能。目前... 庙会是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传统社会中人民的经济文化活动密不可分,至今常盛不衰,但长期未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笔者在进行有关中国民间寺庙文化的研究时,发现庙会体现着许多寺庙所具有的经济和文化娱乐功能。目前我们还无法知道某一特定时期城乡寺庙以及庙会的确切数量,康熙六年时礼部据各省巡抚报告所做统计为佛寺道观近八万处,实际数量当远不止此。如民国间李景汉对河北定县的调查便揭示,其地共有各类寺庙七百多座。一地如此,其他可知。因此,尽管并非全部寺庙都有庙会举行,庙会仍有可能作为集镇或市镇的补充,构成基层社会中一个独特的经济文化网络。由于对它的研究是个较大的、涉及多学科的题目,材料又冗杂而分散,所以这里暂就明清时期华北地区(今京、津、冀、豫、晋等)庙会的情形做一初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庙会 中心地学说 明清时期 华北地区 传统社会 重要内容 寺庙 中国民间 药王庙 娱乐功能
原文传递
作为方法论的区域社会史——兼及12世纪以来的华北社会史研究 被引量:41
14
作者 赵世瑜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8,共4页
不管是历史时期政治的严重动荡、国家的暂时分裂 ,还是因人口增长对发展成果的部分抵消 ,中国社会总体趋向则是在顽强地向前推进。在其演进的总体过程中表现出阶段和起伏 ,这不同的起伏中间便意味着不同程度的社会变化乃至转型。当中国... 不管是历史时期政治的严重动荡、国家的暂时分裂 ,还是因人口增长对发展成果的部分抵消 ,中国社会总体趋向则是在顽强地向前推进。在其演进的总体过程中表现出阶段和起伏 ,这不同的起伏中间便意味着不同程度的社会变化乃至转型。当中国社会进入 16世纪的明代中期时 ,其变化应该说是剧烈的。 2 0世纪 30年代和 5 0年代 ,曾两次开展过广泛的中国社会性质的讨论 ,它是和具体社会方面的研究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讨论 ,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自16世纪后 ,在中国经济最进步、文化最先进的江南地区的若干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所谓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近些年来 ,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 ,认为中国所谓的萌芽只是一种民族主义情结 ,并非历史的实在。不管拥有哪种观点的学者 ,大概都不会否认这个时期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或者说转型的事实。历史已成为历史 ,任何人无法更移和倒转 ,中国在这关键时期 ,未能实现彻底的转型 (或者说完成这种转型 )而进入近代社会 ,其中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样的。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对此问题的回顾、关注和重新研究没有必要 ,而是相反。我们只有立足这些问题的具有建设性的研究 ,才能真正发现我国在实现现代化道路上的障碍因素 ,才能正确理解其后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社会史 华北社会史 明清时期 社会习俗
下载PDF
二十世纪清代灾荒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36
15
作者 朱浒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4-119,共16页
关键词 清代 灾荒史 研究成果 成因 应对 政府制度 社会影响
原文传递
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初探 被引量:39
16
作者 梅雪芹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105-108,共4页
历史上 ,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 ,在首先感受到大工业无比威力的时候 ,也第一个尝到了伴它而生的苦果。在 19世纪 ,英国城市已呈现病态 ,其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体和空气污染 ,由此造成多种传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由于英国... 历史上 ,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 ,在首先感受到大工业无比威力的时候 ,也第一个尝到了伴它而生的苦果。在 19世纪 ,英国城市已呈现病态 ,其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体和空气污染 ,由此造成多种传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由于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先行性与开拓性 ,以及那个时代和整个社会的趋向 ,使英国的问题显得特别严重。英国实现工业化 ,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 英国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环境治理 霍乱 水体污染 空气污染 呼吸系统疾病
下载PDF
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以近世浙江湖州双林镇为例 被引量:34
17
作者 赵世瑜 孙冰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4-152,共29页
自宋元至明清 ,中国的工商业市镇有了较迅速的发展 ,而明清江南地区的市镇发展尤为研究者瞩目 ,但在这样一种从乡村脱胎而来、却又没有在帝国行政体系占据一席之地的新型聚落中 ,权力的组合与运作究竟如何进行 ,我们的认识还较模糊。通... 自宋元至明清 ,中国的工商业市镇有了较迅速的发展 ,而明清江南地区的市镇发展尤为研究者瞩目 ,但在这样一种从乡村脱胎而来、却又没有在帝国行政体系占据一席之地的新型聚落中 ,权力的组合与运作究竟如何进行 ,我们的认识还较模糊。通过发生在晚清湖州双林镇上的风波 ,并由此回溯该镇的各种权力资源自明代以来的发展变化 ,可以看到地方宗族、士绅、民间祭祀组织、外来人口以及官府在处理矛盾冲突过程中的不同表现 ,看到后起士绅把持的慈善组织———崇善堂日益凸显的核心作用 ,从而透视区域社会的权力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双林镇 社会阶层 权力关系 清代 江南地区
原文传递
明前期耕地数新探 被引量:41
18
作者 顾诚 《中国社会科学》 1986年第4期193-213,共21页
明朝前期全国的耕地数,一直是学术界关心的问题之一。对于洪武年间留下的两种相距甚远的田土总数,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过探讨,作出了不同的解释。本文作者依据对明代官修典籍和地方志的研究,提出一种新的看法;明初,全国土地是由行政系统... 明朝前期全国的耕地数,一直是学术界关心的问题之一。对于洪武年间留下的两种相距甚远的田土总数,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过探讨,作出了不同的解释。本文作者依据对明代官修典籍和地方志的研究,提出一种新的看法;明初,全国土地是由行政系统和军事系统分别管辖的。行政系统管辖的土地数汇总于户部.就是记载在明前期实录中四百万顷左右的数字;而洪武二十六年修成的《诸司职掌》所载近八百五十万顷耕地数则是包括了行政和军事两大系统在内的综合数字。本文探讨的内容直接涉及对明代卫所制度的重新认识以及明代官、民田所占比例的估计,读者不难从中看出作者在这些问题上所持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前期 洪武年间 屯田 军事系统 管辖 耕地 都司 卫所 数字 布政
原文传递
湖湘文化及其特征与历史定位 被引量:38
19
作者 户华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4-88,共5页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它以传统理学心性之道和践履思想、乡土情节为内核,讲求经世致用,以区域意识和乡贤崇拜来延续自己的传统,不断强化区域象征话语体系,构建起完整严密自成体系的多层次文化系统。湖湘文化对中国传统儒学文化产...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它以传统理学心性之道和践履思想、乡土情节为内核,讲求经世致用,以区域意识和乡贤崇拜来延续自己的传统,不断强化区域象征话语体系,构建起完整严密自成体系的多层次文化系统。湖湘文化对中国传统儒学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在近代,湖湘文化异军突起,堪称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和学术史上一大奇观。尽管也有落后、僵滞的一面,但是作为一种至今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仍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文化 理学 经世致用 区域意识 历史定位
下载PDF
历史教育的价值:回归人文精神 被引量:18
20
作者 何成刚 《北京教育(普教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5,共2页
关键词 中学 历史课程 历史教学 教育价值 人文精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