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枳术宽中胶囊联合红霉素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梁頔 白晶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8期1461-1465,共5页
目的探讨枳术宽中胶囊联合红霉素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5月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1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口服红霉素片,0.5 g/次,2次/d。治疗组... 目的探讨枳术宽中胶囊联合红霉素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5月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1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口服红霉素片,0.5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枳术宽中胶囊,3粒/次,3次/d。两组7 d为1个疗程,均连用4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胃半排空时间、血清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9%、96.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下降,两组胃半排空时间均有显著缩短,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积分、胃半排空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TL水平均有显著升高,SS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MTL、SS指标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术宽中胶囊联合红霉素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调节胃肠激素分泌,加快胃肠排空,且药物使用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术宽中胶囊 红霉素片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症状积分 胃半排空时间 血清胃动素 生长抑素
原文传递
从“络”论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药选择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丰川 王京军 +1 位作者 孙占学 李元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8期159-162,共4页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后遗症。稽留毒邪发作为带状疱疹发病因素,气血阴阳失调为其发病基础;经伤络损不复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机关键;恰当选择中药是修复络损的前提,针对形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络损、络瘀、络虚...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后遗症。稽留毒邪发作为带状疱疹发病因素,气血阴阳失调为其发病基础;经伤络损不复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机关键;恰当选择中药是修复络损的前提,针对形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络损、络瘀、络虚、络阻确立了清热解毒护络方、活血化瘀通络方、益气养血修络方、虫类药物选配等,同时在临证时要随证加减,或选择相应的最佳组合方药,另外可配合通络止痛方局部溻渍通络止痛,目的是修复络损,恢复络脉功能,消除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同时附验案一则,以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 经络 络损 络瘀 络虚 络阻 中药
下载PDF
自拟柴芍护膜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张静 赵晔 +2 位作者 阎晓悦 张海文 刘永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3期2494-2497,共4页
目的:研究自拟柴芍护膜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和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内科杂病门诊治疗的7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莫沙必利,每次5 mg,每天3次;观察组联合服用自... 目的:研究自拟柴芍护膜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和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内科杂病门诊治疗的7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莫沙必利,每次5 mg,每天3次;观察组联合服用自拟柴芍护膜汤以及莫沙必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泛酸、烧心、脘腹胀满、嗳气、呃逆、情志抑郁、善太息、食欲不振以及嘈杂等症状的严重程度、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两组治疗后的泛酸、烧心、脘腹胀满、嗳气、呃逆、情志抑郁、善太息、食欲不振以及嘈杂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上述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柴芍护膜汤联合莫沙必利能有效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柴芍护膜汤 莫沙必利 临床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
原文传递
北京市门头沟区975例中医体质辨识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梁頔 孙斐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443-445,共3页
目的对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院治未病科接诊服务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了解门头沟地区人群中医体质状况。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平和质占23.7%,偏颇体质占76.3%。偏... 目的对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院治未病科接诊服务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了解门头沟地区人群中医体质状况。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平和质占23.7%,偏颇体质占76.3%。偏颇体质中,气虚质人数比例最多(16.7%),其次依次为阳虚质(14.0%)、痰湿质(10.6%)、湿热质(9.6%)、阴虚质(9.1%)、瘀血质(6.9%)、气郁质(6.7%)、特禀质(3.1%)。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门头沟区中青年人群中医体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客观分析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体质状况,发现城镇居民及农村居民体质状况有差异性,有助于针对门头沟区居民体质状况调整体质调养方案,提高门头沟区居民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类型 体质辨识 体质分布 体质影响因素
下载PDF
防治老年病中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韩硕 姚卫东 王京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172-174,共3页
分析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效果,本研究针对老年病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接诊的82例高血压高风险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于2022年3月~2023年2月期间行对比性临床研究,将患者随机划分组别后,以行常规健康管理者为参照组(40例),以行中医... 分析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效果,本研究针对老年病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接诊的82例高血压高风险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于2022年3月~2023年2月期间行对比性临床研究,将患者随机划分组别后,以行常规健康管理者为参照组(40例),以行中医“治未病”理论下疾病预防管理者为研究组(42例)。比较两组健康管理期间Champion健康信念量表评分,血压监测数值,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中医体质积分及高血压发生率差异性。结果 (1)研究组管理2月时障碍、益处、易感性、严重性、健康动力维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2)以血压监测数值作为观察指标,其结果显示管理2月时研究组研均低于参照组P<0.05。(3)健康管理2月时饮食、运动管理,血压监测及疾病预防自我管理行为评分较管理前升高,研究组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组健康管理2月时中医体质积分及高血压发生率(7.14%)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高血压高风险老年人群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可积极调养其中医体质健康,经自我管理行为、健康信念养成,积极控制相关人群高血压临床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公共卫生管理 高血压 治未病
下载PDF
基于治未病思想运用四君子汤合保和丸调理脾胃治疗心悸的临床分析
6
作者 姚卫东 韩硕 王京军 《医师在线》 2023年第6期58-60,共3页
目的探究基于治未病思想运用四君子汤合保和丸调理脾胃治疗心悸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6例心悸患者,按照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定期随访,观察组采用中医治未病干预。评估两组... 目的探究基于治未病思想运用四君子汤合保和丸调理脾胃治疗心悸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6例心悸患者,按照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定期随访,观察组采用中医治未病干预。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简易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中的生理机能、机体功能及健康情况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治未病思想运用四君子汤合保和丸调理脾胃治疗心悸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 保和丸 调理脾胃 治未病思想 心悸
下载PDF
平肝调脂方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尹子凤 《大医生》 2022年第14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平肝调脂方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观察平肝调脂方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平肝调脂方,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脂指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有明显下降,且研究组SBP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TC、TG、LDL-C水平降低和HDL-C水平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肝调脂方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降压效果明显,而且后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肝调脂方 高血压 高血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