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管10色流式细胞术分类计数外周血白细胞 被引量:6
1
作者 刘雪凯 王建中 +7 位作者 邢莹 屈晨雪 普程伟 伍平 王卉 刘抗援 马兰 潘娜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5-402,共8页
目的应用“单管10色”流式细胞术分类计数外周血白细胞,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多种单克隆抗体的选择和多重逻辑设门的研究,确定了10色流式细胞术与12种单克隆抗体组合的单管免洗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方法(简称“单管10色”方法... 目的应用“单管10色”流式细胞术分类计数外周血白细胞,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多种单克隆抗体的选择和多重逻辑设门的研究,确定了10色流式细胞术与12种单克隆抗体组合的单管免洗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方法(简称“单管10色”方法)。选取142份外周血标本,以血涂片显微镜法分类技术为参考方法,同时用BeckmanCoulter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单管10色”方法分类计数白细胞,计算“单管10色”方法的临床诊断效率,并统计分析两种方法与显微镜法分类计数白细胞的相关性。以BD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结果为标准,计算“单管10色”流式细胞术检出原始细胞的诊断效率。结果“单管10色”流式细胞术与显微镜法分类计数外周血白细胞除嗜碱粒细胞外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均〉0.700,P均〈0.01),其中对检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未成熟粒细胞和原始细胞的相关性较高(r=0.972、0.951、0.801、0.912,P均〈0.01)。以显微镜法分类计数外周血未成熟粒细胞1%为临界值,“单管10色”流式细胞术检出未成熟粒细胞敏感度为92%(57/62),特异度为79%(63/80)。以显微镜法检出外周血原始细胞0.5%为临界值,“单管10色”流式细胞术检出原始细胞敏感度为99%(67/68),特异度为92%(68/74)。以BD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结果为标准,“单管10色”流式细胞术对原始细胞检出的敏感度为100%(40/40),特异度为91%(10/11),阳性预测值为98%(40/41),阴性预测值为100%(10/10),准确性为98%(50/51)。结论“单管10色”流式细胞术分类计数外周血白细胞与显微镜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有望用于全血细胞计数异常时的后续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分类计数 流式细胞术 血细胞计数
原文传递
持续发热 肝脾大 骨髓幼稚细胞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卉 伍平 +8 位作者 熊敏 林跃辉 张帅 李燕燕 康蕊 赵杰 王彤 杨平地 童春容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病例摘要 患者男,23岁。主因“持续发热、肝脾大、骨髓发现幼稚细胞4个月”于2008年5月收入院。患者2008年1月无明显诱因发热38~39℃,伴头痛、头昏,偶有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关节痛、尿频尿急等,予以抗感染治疗效... 病例摘要 患者男,23岁。主因“持续发热、肝脾大、骨髓发现幼稚细胞4个月”于2008年5月收入院。患者2008年1月无明显诱因发热38~39℃,伴头痛、头昏,偶有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关节痛、尿频尿急等,予以抗感染治疗效果差。当地医院查血象:WBC7.8×10^9/L,Hb89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幼稚细胞 持续发热 肝脾大 病例摘要 腹痛腹泻 治疗效果 关节痛 抗感染
原文传递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与临床特征相关性 被引量:8
3
作者 刘红星 童春容 +4 位作者 蔡鹏 滕文 王赫 张英 朱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742-745,共4页
为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患者JAK2V617F突变负荷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90例初诊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M... 为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患者JAK2V617F突变负荷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90例初诊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MPD)患者(包括47例PV和43例ET)外周血标本中JAK2V617F突变基因负荷,统计分析JAK2V617F负荷和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突变阳性的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0.209±0.192)较PV患者中(0.441±0.270)低(p=0.028)。在PV和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PV∶R=0.518,p<0.001;ET∶R=0.528,p=0.005)、红细胞压积(PV∶R=0.510,p<0.001;ET∶R=0.524,p=0.005)和白细胞计数(PV∶R=0.584,p=<0.001;ET∶R=0.471,p=0.013)都呈正相关。在PV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和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354,p=0.020);但在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性(R=0.233,p=0.242)。结论:在PV患者和ET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和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白细胞计数都呈正相关。在PV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而在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2V617F突变 荧光定量PCR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下载PDF
多重位点特异性PCR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五种JAK2基因突变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红星 童春容 +6 位作者 蔡鹏 唐桂荣 张弦 滕文 王赫 张英 朱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检测多种朋也基因突变的多重位点特异性PCR方法,并探讨其对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同时检测JAK2 V617F突变和JAK2 exon12中K539L(包括2种基因突变)、N542-E543del和E543-D544del突变的多重...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检测多种朋也基因突变的多重位点特异性PCR方法,并探讨其对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同时检测JAK2 V617F突变和JAK2 exon12中K539L(包括2种基因突变)、N542-E543del和E543-D544del突变的多重位点特异性PCR方法。对115例MPD患者进行检测,包括6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43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和1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MF)患者。结果建立的PCR方法可以同时检测上述5种朋怨基因突变,可以检测出1%的JAK2 V617F突变型等位基因,对其他几种突变可检测出0.1%的突变型等位基因。在61例PV患者中,检测出JAK2 V617F突变56例JAK2 exon12突变3例;在43例ET患者中,检测出JAK2 V617F突变27例,未检测到JAK2 exon12突变;在11例MF患者中,检测到JAK2 V617F突变6例,未检测到JAK2 V617F突变。3例JAK2 exon12突变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血红蛋白增多,内源性红系集落生成阳性,但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不明显,不伴脾肿大。结论多重位点特异性PCR方法检测灵敏度高,可联合检测5种JAK2基因突变,能有效提高突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疾病 JANUS激酶2 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白血病NPM1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的临床适用性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邹积艳 朱平 +4 位作者 刘红星 张英 王赫 蔡鹏 卜定方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NPM1(nucleophosmin)基因第12外显子突变,对比3种常用检测方法的临床适用性。方法随机选择54份AML患者的冻存骨髓细胞标本,提取DNA后PCR扩增NPM1基因第12外显子,分别进行PCR-毛细管电泳、变性高... 目的分析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NPM1(nucleophosmin)基因第12外显子突变,对比3种常用检测方法的临床适用性。方法随机选择54份AML患者的冻存骨髓细胞标本,提取DNA后PCR扩增NPM1基因第12外显子,分别进行PCR-毛细管电泳、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和直接测序检测。FLT3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的检测采用FLT3PCR产物分别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毛细管电泳检测。结果7例AML患者发现NPM1基因突变,其中5例为常见的A型突变,即960bp处插入TCTG4个碱基;1例为D型突变,即960bp处插入CCTG4个碱基;另1例为新发现的1种突变,在958bp处丢失TGGCAGTG8个碱基,插入GCCCGCGGTTTA 12个碱基。3种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检出率均为100%。毛细管电泳检测NPM1基因突变更快速可靠,且可同时检测FLT3-ITD突变。DHPLC的分辨率受实验因素的影响较多。直接测序步骤相对繁琐,而且有杂合子基因序列误读的可能性。结论AML存在一种NPM1基因的958bp位点12个碱基置换的基因突变;AML的NPM1基因突变临床检测采用PCR-毛细管电泳法更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核蛋白质类 突变 电泳 毛细管 色谱法 高压液相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V617F与46/1 JAK2基因单体型的关系及46/1单体型在中国不同民族中的分布 被引量:3
6
作者 田正芹 朱平 +9 位作者 刘红星 陈艳 王芳 张阳 滕文 龚艺文 夏君燕 白德成 刘倩 伍学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2-367,共6页
体细胞基因JAK2V617F突变是诊断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最主要的分子生物学标志。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国MPD患者中JAK2V617F是否与46/1 JAK2基因单体型(rs12343867,简称46/1)基因易感性相关,确定46/1在MPD患者及健康汉族、藏族、裕固族人群中... 体细胞基因JAK2V617F突变是诊断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最主要的分子生物学标志。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国MPD患者中JAK2V617F是否与46/1 JAK2基因单体型(rs12343867,简称46/1)基因易感性相关,确定46/1在MPD患者及健康汉族、藏族、裕固族人群中的分布。采集了150例JAK2V617F突变阳性的MPD患者、123例JAK2V617F突变阴性的MPD患者、124例健康汉族人、395例健康藏族人及315例健康裕固族人的外周血或者骨髓样本,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分析JAK2V617F和46/1是否位于同一等位基因上的ARMS-PCR方法,比较有和无JAK2V617F基因突变的MPD患者46/1 JAK2基因单体型检出率的差异,分析中国健康汉族、藏族、裕固族人群中46/1 JAK2基因单体型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150例能检出JAK2V617F突变的MPD患者中,有88例(58.67%)的JAK2V617F突变发生在46/1基因单体型上。在814例健康中国人中,46/1基因单体型的检出率为38.37%,3个民族中的检出率无差别,健康人中未检测出JAK2V617F突变。在JAK2V617F突变阴性的MPD患者中46/1单体型的检出率为43.09%,而在JAK2V617F突变阳性的MPD患者中46/1基因单体型的检出率为69.33%,远高于JAK2V617F突变阴性的MPD患者和健康人。结论: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分析JAK2V617F和46/1是否位于同一等位基因上的ARMS-PCR方法;中国MPD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大部分发生在46/1等位基因上;46/1单体型在中国健康汉族人、藏族人及裕固族人中分布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疾病 JAK2V617F 46/1JAK2单体型 中国汉族 中国藏族 中国裕固族 SNP
下载PDF
伴有NPM1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邹积艳 朱平 +1 位作者 张立鹏 刘红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1期43-47,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NPM1(Nucleophosmin)基因第12外显子突变,探索伴有NPM1基因突变的AML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选择98份临床确诊的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冻存骨髓细胞标本,其中78份AML、10份急性... 目的分析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NPM1(Nucleophosmin)基因第12外显子突变,探索伴有NPM1基因突变的AML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选择98份临床确诊的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冻存骨髓细胞标本,其中78份AML、10份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10份MDS提取DNA,行多重PCR,同时扩增NPM1基因第12外显子及FLT3基因第14、15外显子,PCR-毛细管电泳同时检测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结果 78例AML患者共检出21例(26.9%)具有NPM1基因突变,10例ALL和10例MDS均未检测出该突变。78例AML中52例核型正常,NPM1阳性19例(36.5%),26例异常核型AML患者NPM1阳性仅2例(7.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M2、M5患者NPM1基因突变发生率高于其他组。NPM1突变型AML患者WBC中位数为42.0(16.3~102.0)×109/L,野生型为14.0(3.4~67.2)×109/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例NPM1突变型AML中12例(57.1%)同时伴有FLT3-ITD,57例NPM1野生型患者13例(22.8%)出现FLT3-ITD突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M1阳性FLT3阴性患者9例中8例(88.9%)获得CR1,NPM1阳性FLT3阳性12例中3例(25%)获得CR1,NPM1阴性FLT3阴性33例中16例(48.5%)获得CR1,NPM1阴性FLT3阳性13例中2例(15.4%)获得CR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M1基因突变是AML患者常见的一种突变,尤其是染色体核型正常AML患者发生率较高。伴有NPM1突变的AML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年龄高,外周血白细胞高,更常见于M2和M5中,伴随FLT3-ITD突变发生率高,CR1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点突变 电泳 毛细管
原文传递
BCR/ABL融合基因综合检测策略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红星 朱平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7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BCR/ABL 综合检测 融合基因 临床应用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意事项 细胞遗传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
原文传递
为过继性免疫治疗培养淋巴细胞时的细胞因子作用和基因表达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改玲 陶秀艳 +7 位作者 刘兆丽 刘岩 王筝 刘红星 蔡鹏 卜定方 郭晓玲 朱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84-188,共5页
在过继免疫性细胞培养时需要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细胞因子及EBV抗原肽联合细胞因子刺激淋巴细胞后淋巴细胞分化方向和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特征。分别用不同细胞因子及EBV抗原肽联合细胞因子刺激淋巴细胞,在培养的当... 在过继免疫性细胞培养时需要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细胞因子及EBV抗原肽联合细胞因子刺激淋巴细胞后淋巴细胞分化方向和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特征。分别用不同细胞因子及EBV抗原肽联合细胞因子刺激淋巴细胞,在培养的当天和第1、3、7、10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CD3+(总T细胞)、CD3+CD4+(辅助T细胞)、CD3+CD8+(细胞毒性T细胞)、CD3+CD8+CD45RO+(记忆型T细胞)、CD3+CD8+CD45RA+(初始型T细胞)、CD3+CD30+(Th2辅助细胞)、CD19+(B细胞)、CD56+(NK细胞)、CD4+CD25+(初始调节T细胞)、CD4+CD25+FOXP3+(精确调节T细胞)在培养前后总细胞中的百分比变化;用RT-PCR技术检测管家基因mad1、pten和辅助T细胞转录调控基因t-bet(Th1)、gata3(Th2)、细胞因子ifn-γ(Th1)、il-4(Th2)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EBV多肽组CTL细胞成为优势细胞,临床治疗有确切疗效;比较加入EBV多肽组和不同细胞因子培养组结果显示,EBV抗原肽可以更有效刺激CTL生成,ifn-γ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辅助淋巴细胞分化相关的基因t-bet、gata3都有明显的升高;管家基因mad1、pten基因变化不大;在不同细胞因子培养环境下加入抗原肽可以更有效刺激CTL生成。结论:用EBV多肽联合细胞因子共同培养淋巴细胞可以获得特异性CTL细胞,不同细胞因子对细胞分化发挥不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CD3+CD8+细胞 T-BET GATA3 mad1 PTEN 淋巴细胞 过继性免疫治疗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在非造血系统肿瘤骨髓侵犯检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卉 于鑫 +5 位作者 彭吉润 童春容 伍平 李燕燕 康蕊 孙慧鹏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在识别CK阳性和阴性非造血系统肿瘤骨髓侵犯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代表10种常见人类上皮来源肿瘤的26个细胞系和1种人淋巴瘤细胞系、1种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细胞系,均购自美国标准生物品收藏中心。选择2009年7月至2010...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在识别CK阳性和阴性非造血系统肿瘤骨髓侵犯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代表10种常见人类上皮来源肿瘤的26个细胞系和1种人淋巴瘤细胞系、1种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细胞系,均购自美国标准生物品收藏中心。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北京市道培医院5份非造血系统肿瘤患者、15份血液系统肿瘤患者、15份移植后骨髓恢复正常的对照组患者骨髓标本。复苏冻存的各细胞系,传代培养至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破膜后使用胞浆CK—FITC抗体做荧光标记,进行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肿瘤细胞CK表达率。骨髓标本按照我室常规四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做胞膜和胞浆染色,通过系别标志和幼稚细胞标志,以及CK表达情况,根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做出相应诊断或者排除造血系统肿瘤。结果 所有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系均不同程度表达CK,平均CK表达率为81.1%,而淋巴系统肿瘤细胞系均不表达CK。2例上皮来源肿瘤均表达CK,其中1例甲状腺癌病例CK表达率为100.0%,1例肺癌病例CK表达率为98.2%。血液系统肿瘤和对照组骨髓标本均不表达CK,分别表达相应的血液学标志:如CD45,和系别标志,或者CD138和胞浆轻链。3份非上皮来源的非造血系统肿瘤骨髓标本均不表达CK。CK阳性或阴性的非造血系统肿瘤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如CD45、HLA—ABC、HLA—DRDPDQ,不表达特异性系别标志。而CK阳性可能有助于提示上皮来源肿瘤的诊断。结论 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造血细胞标志和CK可以有效排除CD45,阴性的造血系统肿瘤,检测CK阳性和阴性非造血系统肿瘤骨髓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腺和上皮 骨髓肿瘤 肿瘤侵润 角蛋白质类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白血病过继免疫治疗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诱导培养后的克隆性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岩 顾江英 +12 位作者 欧媛 李绵洋 王赫 靳娴 陶秀艳 刘兆利 马杏凡 王秀丽 马思琨 康蕊 蔡鹏 童春容 朱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621-626,共6页
本研究分析白血病细胞免疫时自体树突细胞(DC)和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后T细胞克隆性的变化。采集21例化疗缓解后行细胞免疫治疗的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加入细胞因子培养,获得树突细胞(DC)和激活T细胞。用RT-PCR扩增代表... 本研究分析白血病细胞免疫时自体树突细胞(DC)和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后T细胞克隆性的变化。采集21例化疗缓解后行细胞免疫治疗的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加入细胞因子培养,获得树突细胞(DC)和激活T细胞。用RT-PCR扩增代表T细胞克隆性的T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T-cell receptor β variable region,TCRBV),用TCRBV基因扫描的方法观察培养前后T细胞克隆的特征性变化;对T细胞克隆的TCRBV进行序列分析。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3+、CD4+、CD8+、CD56+和CD4+CD25str+FOXP3+,确定其细胞毒T细胞、辅助T细胞、调节T细胞和NK-T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表明:临床缓解后的白血病患者的T细胞呈寡克隆分布,分属在24个TCRBV家族中一些TCRBV基因家族的淋巴细胞克隆消失,仅少数保持多克隆分布,其中TCRBV24基因家族均为克隆性的分布(100%)。分析患者的TCRBV24基因序列特征时发现,3例在CDR3区共用motif VAG,2例共用GGG,表明这些TCRBV24有可能识别同一抗原,其中1例(例5)患者除TCRBV24在CDR3区有motif GGG外,TCRBV8也有GGG,也可能会识别同一抗原。外周血淋巴细胞经过13天的体外抗原和细胞因子培养后,培养前出现的一些寡克隆以及克隆完全缺失的状态随即出现了明显变化,培养后都出现完整多克隆分布。将培养前后T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培养后淋巴细胞数目为培养前的3.38±1.20倍,CD3+数培养前为(71.1±11.8)%细胞,培养第13天后为(95.4±3.2)%,明显增加;CD4+数培养前为(26.7±11.4)%,培养第13天后为(27.0±13.1)%,无明显变化(p>0.01);CD8+数培养前为(35.7±12.9)%,培养第13天后为(55.5±13.8)%,明显增加(p<0.01);CD3+CD56+数培养前为(3.1±1.6)%,培养第13天后为(9.8±6.1)%,增加2倍多(p<0.01);CD4+CD25str+FOXP3+数培养前为(0.12±0.1)%,培养第13天后为(0.22±0.18)%(p<0.01)。结论:T淋巴细胞诱导培养方法的主要作用是促进CTL和NK细胞增殖,缓解后白血病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过继免疫治疗 T细胞克隆 T细胞受体亚家族(TCRBV) 基因扫描
下载PDF
伊玛替尼治疗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红星 曹星玉 +7 位作者 童春容 吴彤 王彤 范桥珍 伍平 张弦 蔡鹏 朱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0-223,共4页
目的鉴定1例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患者携带的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观察伊玛替尼治疗的疗效。方法联合使用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和基因分析确定患者的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使用伊玛替尼治疗并定量... 目的鉴定1例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患者携带的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观察伊玛替尼治疗的疗效。方法联合使用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和基因分析确定患者的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使用伊玛替尼治疗并定量检测该融合基因。结果患者人院时检查Ph染色体阳性,荧光定量PCR未见BCR/ABL融合基因。形态学检查原始粒细胞比例0.66,免疫分型发现髓系和B系两群幼稚细胞。患者经化疗和骨髓移植疗效不佳,进一步检测发现新的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GenBank:EF423615),该融合蛋白较常见的BCR—ABL b2a2型缺失10个氨基酸并伴H893Q变异。遂用伊玛替尼治疗并迅速获得缓解,变异型融合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5个月后转阴性。治疗中患者曾停药,变异型融合基因转为阳性,再次用药后又转为阴性。现患者已持续缓解12个月,生存状况良好。结论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可能和患者的特殊临床表现有关,使用伊玛替尼治疗获得了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混合细胞 融合蛋白质类 bcr—abl 伊玛替尼
原文传递
一例伴有der(Y)t(Y;1)异常的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彤 邱镜滢 +5 位作者 马晓兰 贾晓鹏 王艳平 余蕙君 李环 童春容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对1例伴有不平衡染色体易位der(Y)t(Y;1)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中期荧光原位杂交、免疫学及临床研究。方法采用细胞遗传学G显带行中期染色体核型分析;用1号染色体涂抹探针、Y染色体异... 目的对1例伴有不平衡染色体易位der(Y)t(Y;1)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中期荧光原位杂交、免疫学及临床研究。方法采用细胞遗传学G显带行中期染色体核型分析;用1号染色体涂抹探针、Y染色体异染色质区探针进行中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免疫分型检测CD38、CD138、ZAP70等的表达及免疫电泳检测免疫球蛋白类型等。结果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发现患者具有高度复杂的异常克隆,其核型为:92,XXYY[3]/49,X,der(Y)t(Y;1)(q12;q21),t(11;14)(q13;q32),+18,+20,+21147]/49,X,idem,dei(13q22),ace[1]/98,XX,der(Y)t(Y;1)×2,+18,+18,+20,+20,+21,+21[10]/46,XY[19]。中期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证实der(Y)t(Y;1)的G显带结果,为1q部分三体与Y染色体长臂的不平衡易位。其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为IgD,定量6.24g/L;免疫分型结果为表达CD38、CD138,不表达ZAP70,考虑为异常克隆浆细胞的表达。结论Y染色体的结构异常在血液系统肿瘤中非常罕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伴der(Y)t(Y;1)的核型异常、实验室及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衍生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 V617F基因纯合突变克隆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红星 童春荣 +6 位作者 蔡鹏 顾江英 林跃辉 张英 滕文 王赫 朱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定量检测并分析JAK2V617F突变等位基因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分别建立位点特异性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方法,对40例PV... 目的定量检测并分析JAK2V617F突变等位基因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分别建立位点特异性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方法,对40例PV、31例ET标本和对照标本(急性白血病和正常人标本各40例)进行检测,统计分析2种方法的突变检出率、突变等位基因比例在2种疾病中的差异及其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结果位点特异性PCR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在PV患者中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7.5%和92.5%,在ET患者中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1.6%和64.5%,在急性白血病和正常对照标本中均未检测到突变。突变阳性的PV患者突变型等位基因比例为0.436±0.261,其中携带纯合突变者占PV患者总数的40.54%。突变阳性的ET患者中突变型等位基因比例为0.216±0.207,其中携带纯合突变者占ET患者总数的10%。统计分析表明在PV和ET患者中突变型等位基因比例和患者性别无关(P值分别为0.342和0.154)。突变阳性的PV和ET患者中突变等位基因比例和年龄无相关性(PV:r=0.161,P=0.342;ET:r=0.331,P=0.154)。结论PV患者较ET患者携带更多突变的等位基因,PV患者携带纯合突变的比例是ET患者的4倍。采用较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JAK2V617F突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2 V617F突变 荧光定量PCR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下载PDF
我国210例伊马替尼耐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和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BLl基因突变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夏君燕 刘红星 +4 位作者 王芳 朱娟 蔡鹏 童春容 朱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 了解伊马替尼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及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BCR-ABL1激酶区突变(kinase domain mutation,KDM)的特征.方法 选取2007年... 目的 了解伊马替尼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及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BCR-ABL1激酶区突变(kinase domain mutation,KDM)的特征.方法 选取2007年9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市道培医院177例CML患者和33例Ph(+)ALL患者,均为我国患者.在患者治疗初期有效、后出现耐药时,或者治疗3个月以上疗效不佳时采集骨髓或外周血标本,共计243份.提取标本有核细胞中总RNA,反转录为c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标本中BCR-ABL1融合基因的激酶区全长(第242~ 493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使用AB3130XL型基因测序仪测定ABL1激酶区的基因序列,使用Variant Reporter V1.0软件分析基因突变结果.结果 共检测到32种ABL1基因不同种类的点突变,检出率为34.2%( 83/243).其中T315I占12% (10/83),检出的突变率最高;其余依次为Y253H占11% (9/83),G250E占7% (6/83),E255K占7% (6/83),M351T占6% (5/83),E459K占5% (4/83);Q252H、D276G、F317L、E355G、F359V、H396R均与4% (3/83).并发现了3例插入突变,2例为357-358insk,1例为V304RfsX17.在7例患者中发现同时存在2种以上的点突变.多种耐药突变可同时存在于1个克隆中,同一个体不仅有常见的耐药突变,也会出现少见的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甚至导致激酶活性缺失的突变.结论 伊马替尼药物压力下白血病细胞的ABL1基因突变会随机出现,产生不同的耐药克隆;不同的耐药克隆可以在同一个体内并存.耐药克隆不仅有基因突变,还存在插入缺失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马替尼 耐药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白血病 髓系 慢性 BCR—ABL阳性 突变
原文传递
游离缘指甲DNA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受者嵌合状态的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红星 王芳 +13 位作者 田文君 喻新建 朱娟 韩旭 滕文 徐国林 王岩 顾江英 赵艳丽 孙媛 孙瑞娟 胥方 童春容 朱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用患者指甲游离缘标本进行短片段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基因分型和供受者嵌合率检测的适用性,并观察移植后患者指甲...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用患者指甲游离缘标本进行短片段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基因分型和供受者嵌合率检测的适用性,并观察移植后患者指甲中供受者嵌合状态变化.方法 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9月在北京市道培医院行allo-HSCT的25例患者及25名供者.采集患者及其供者外周血、骨髓、指甲游离缘和口腔黏膜标本.提取标本中基因组DNA,进行15个STR位点的基因分型和嵌合状态分析.将患者分为2组:第1组包括12例患者,在接受allo-HSCT后1个月内分别同时采集患者的指甲游离缘标本和口腔黏膜标本,并做嵌合状态的比较;第2组包括13例患者,观察患者行allo-HSCT后3个月指甲标本中的嵌合状态,并对其中3例患者进行多次指甲标本采集和嵌合状态检测.结果 在第1组12例患者中,指甲标本均检测为患者自身的STR基因型;在4份口腔黏膜标本中检测到供受者混合嵌合状态,供者STR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为16.7%、32.1%、35.8%和60.7%.在第2组13例患者中,5例患者存在供受者细胞的混合嵌合状态,即受者指甲中出现供者的STR基因型,嵌合率在6.7%至82.6%之间.3例行allo-HSCT后多次检测指甲嵌合率的患者中,1例始终未检测到供者基因型的嵌合,另2例患者中检测到持续存在的供者基因型的嵌合.结论 移植后1个月内采集的指甲游离缘标本可用于患者STR基因型鉴定和供受者嵌合率分析,优于口腔黏膜标本.供者的移植物中具有可以分化成为皮肤组织的细胞,部分患者移植后皮肤中可长期存在供者来源细胞的嵌合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指甲DNA 嵌合状态 短片段重复序列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原文传递
流式细胞术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多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附二例报告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卉 童春容 +5 位作者 王静波 林跃辉 张帅 李燕燕 康蕊 蔡鹏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术检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多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诊断a110—HSCT后多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结果2例allo-HSCT患者分别于移植后46d(+46d)和+50d出...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术检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多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诊断a110—HSCT后多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结果2例allo-HSCT患者分别于移植后46d(+46d)和+50d出现高热,多处淋巴结肿大,抗炎治疗无效,骨髓EB病毒DNA水平升高,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外周血多群轻链限制性单克隆B细胞和(或)浆细胞。诊断为移植后多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经免疫抑制减量、抗病毒、使用利妥昔单抗、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治疗后,经流式细胞术随访监测外周血和(或)骨髓标本。2例患者的B细胞克隆均消失,但是单克隆浆细胞持续存在或者新出现的克隆。1例患者2周后死亡;另1例患者仍在治疗中,外周血未见B细胞和浆细胞,骨髓未见B细胞,可见单克隆浆细胞。结论使用流式细胞术可以有效诊断移植后多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并进行病情监测。随访过程中,骨髓标本可能比外周血标本敏感。allo—HSCT患者如果没有淋巴结活检,通过检测外周血也可以发现B细胞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用COLD—PCR方法提高BCR—ABL1激酶区耐药突变检测灵敏度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庆 刘红星 +6 位作者 孙慧 王倩 张之芬 武焕玲 李元堂 陈永金 田文君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探讨用低变性温度共扩增PCR(COLD-PCR)方法提高BCR—ABL1融合基因激酶区耐药突变检测灵敏度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实验诊断研究。设计常规巢式PCR(CN—PCR)和COLD—PCR方案扩增BCR—ABL1激酶区全长,扩增产物纯化后用Sanger测... 目的探讨用低变性温度共扩增PCR(COLD-PCR)方法提高BCR—ABL1融合基因激酶区耐药突变检测灵敏度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实验诊断研究。设计常规巢式PCR(CN—PCR)和COLD—PCR方案扩增BCR—ABL1激酶区全长,扩增产物纯化后用Sanger测序法检测激酶区突变(KDM)。采集32例经伊马替尼(IM)治疗并出现耐药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和20例初诊CML患者外周血或骨髓标本,用上述2种方案检测标本中的KDM。用PCR扩增和基因克隆方法鉴定患者标本中KDM所占比例。制备含不同KDM比例的标准品,对比分析2种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结果32例IM耐药患者中,共检出15种KDM。其中用CN—PCR方法检出23例(71.9%)KDM阳性,用COLD—PCR检出28例(87.5%)KDM阳性。在20例初诊CML患者中,用CN—PCR未检出KDM,用COLD—PCR方法检出1例有P.E459K突变,突变型基因比例为3.5%。对于16种不同类型的KDM,COLD—PCR方法可提高检测灵敏度4~12倍。结论用COLD—PCR方法可有效提高BCR—ABL1激酶区耐药突变的检测灵敏度,有助于早期发现耐药突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246-2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系 慢性 BCR-ABL阳性 融合蛋白质类 BCR-ABL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IL-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慈 郭晓玲 +5 位作者 朱平 卜定方 刘红星 甄成亮 王筝 潘崚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9-344,共6页
目的 探讨IL-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ALL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市道培医院115例ALL缓解患者,同时选取323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ALL患者的骨髓以及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标本,提取D... 目的 探讨IL-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ALL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市道培医院115例ALL缓解患者,同时选取323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ALL患者的骨髓以及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标本,提取DNA.设计IL-10启动子区-819C/T、-592A/C引物做PCR,应用限制性内切酶Msl Ⅰ、HpyCH4Ⅲ分析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并测序验证;同时分析IL-10基因-819位点、-592位点各基因型构成及等位基因在ALL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用实时定量PCR检测ALL患者EB病毒DNA和BCR/ABL融合基因,分析IL-10基因-819位点、-592位点各基因型构成及等位基因在EB病毒阳性和阴性组间、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和阴性组间的差异.结果 ALL患者组IL-10基因-819位点的-819CC、-819TT、-819CT基因型比例分别为14.8%(17/115)、45.2%(52/115)、40.0%(46/115),-592位点的-592AA、-592CC、-592AC基因型比例分别为43.5%(50/115)、16.5%(19/115)、40.0%(46/115);健康对照组-819位点的-819CC、-819TT、-819CT基因型比例分别为9.9%(32/323)、16.4%(53/323)、73.7%(238/323),-592位点的-592AA、-592CC、-592AC基因型比例分别为11.8%(38/323)、15.5%(50/323)、72.8%(235/323),ALL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819和-592位点基因型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000和54.550,P均<0.05=.ALL患者组-819T等位基因比例为65.2%(150/230),-592A等位基因比例为63.5%(146/230),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3.5%(344/646)和48.1%(311/6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877和15.986,P均<0.05=.ALL患者中42例检测了EB病毒DNA,其中EB病毒阳性22例,EB病毒阴性20例.EB病毒阳性组-819位点的-819CC、-819TT、-819CT基因型比例分别为9.1%(2/22)、40.9%(9/22)、50.0%(11/22),-592位点的-592AA、-592CC、-592AC基因型比例分别为31.8%(7/22)、13.6%(3/22)、54.5%(12/22),EB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白细胞介素10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易感性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EB病毒激活的监测和抢先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岳 吴彤 +7 位作者 曹星玉 王静波 孙媛 赵艳丽 达万明 纪树荃 童春容 陆道培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3-387,共5页
目的 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早期EB病毒(EBV)激活的监测及其抢先治疗的结果和预后.方法 以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行allo-HSCT并连续监测血浆EBV DNA的27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亲缘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单倍... 目的 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早期EB病毒(EBV)激活的监测及其抢先治疗的结果和预后.方法 以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行allo-HSCT并连续监测血浆EBV DNA的27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亲缘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单倍型移植116例;非血缘移植75例,同胞相合移植86例.预处理主要采用马利兰(BU)+环磷酰胺(CY)/氟达拉滨(Flu)或全身照射(TBI)/Flu方案,此外,亲缘单倍型和非血缘移植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移植后最初的3个月内每周采用实时定量PCR(RQ-PCR)方法检测血浆EBV DNA,若>5×102拷贝/ml而无临床症状时诊断为EBV血症.抢先治疗主要应用阿昔洛韦10 mg/kg静脉点滴,每8小时1次,同时在情况允许时减少免疫抑制剂.结果 移植后100 d(+100 d)内33例(11.9%)患者发生EBV血症,中位时间为+44(+19~+84)d;EBV血症的发生率在同胞相合、亲缘单倍型和非血缘移植中分别为0、15.5%和20.0%,在亲缘单倍型与非血缘移植中EBV血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但均较同胞相合移植高(P=0.001).33例患者均首先采用减少免疫抑制剂剂量和阿昔洛韦抢先抗病毒治疗,其中20例患者病毒血症转为阴性,治疗有效率为60.6%,中位时间为治疗后11(4~56)d,抗病毒治疗疗程的中位时间为21(14~60)d.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表明,亲缘单倍型移植、非血缘移植以及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EBV血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发生EBV血症患者(33例)比未发生EBV血症患者(244例)的2年预期生存率明显降低(54.2%比72.1%,P=0.006).结论 allo-HSCT后用RQ-PCR监测血浆EBV DNA载量可以及时确定EBV血症并给予抢先抗病毒治疗,且大多数患者对抢先治疗有完全反应,这样有利于减少高危患者EBV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亲缘单倍型移植、非血缘移植及Ⅱ~Ⅳ度aGVHD是EBV血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结果 EBV血症 抢先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