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表定位振动排痰联合膨肺吸痰在急诊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谢淑梅 《中国医药》 2016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体表定位振动排痰联合膨肺吸痰在急诊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急诊机械通气患者8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吸痰... 目的探讨体表定位振动排痰联合膨肺吸痰在急诊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急诊机械通气患者8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吸痰方法,观察组采用体表定位振动排痰法联合膨肺吸痰法排痰,均吸痰5d。比较2组患者吸痰前、吸痰5d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的变化;比较2组每天吸痰总量、吸痰间隔时间、吸痰彻底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吸痰前2组患者SaO2、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均较治疗前改善[对照组:(93.2±4.8)%比(87.1±6.8)%,(121±19)mmHg(1mmHg=0.133kPa)比(97±19)mmHg,(40±6)mmHg比(42±12)mmHg,(25±5)次/min比(29±7)次/min;观察组:(98.4±2.9)%比(86.7±5.8)%,(132±15)mmHg比(97±18)mmHg,(38±4)mmHg比(42±10)mmHg,(22±3)次/min比(29±7)次/min],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第1~3天吸痰总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第4、5天吸痰总量明显低于对照组[(30.5±0.8)ml比(20.5±1.2)ml,(44.8±1.6)ml比(31.6±1.5)ml,(36.2±1.9)ml比(31.3±1.7)ml,(17.2±2.1)ml比(28.4±0.9)ml,(10.3±0.9)ml比(25.1±1.3)m1],吸痰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9±0.7)h比(1.3±1.0)h],吸痰彻底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1.4±0.5)分比(2.0±0.4)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7%(2/43)比18.6%(8/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体表定位振动排痰联合膨肺吸痰排痰效率明显优于普通吸痰法,安全性高,对急诊机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定位振动排痰 膨肺吸痰 急诊机械通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