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被引量:
75
1
作者
吉训明
凌锋
+13 位作者
贾建平
李慎茂
缪中荣
朱凤水
宿英英
闵保权
王向波
张鸿祺
张鹏
支兴龙
宋庆斌
秦晓红
刘香美
张虹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 研究血管内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自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 ,12例难治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接受了包括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机械性破栓、经颈动脉溶栓和静脉窦内支架置入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
目的 研究血管内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自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 ,12例难治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接受了包括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机械性破栓、经颈动脉溶栓和静脉窦内支架置入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所有病人均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 ,抗凝治疗 6个月。术后随访 17~ 2 9个月 ,平均 2 3个月。结果 12例患者均接受了经静脉途径溶栓治疗 ,其中 10例患者同时接受联合机械性血栓切割。 2例患者同时接受经颈动脉途径溶栓治疗。出院时 ,所有患者闭塞静脉窦均再通 ,临床症状改善和颅内压恢复 ,未出现与血管内治疗相关的并发症。Glasgow评分由术前平均 12分 ,恢复到出院时 14分。平均随访 2 3个月 ,无一例血栓再形成。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患者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多途径
联合
出院时
经静脉
恢复
平均
安全
原文传递
题名
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被引量:
75
1
作者
吉训明
凌锋
贾建平
李慎茂
缪中荣
朱凤水
宿英英
闵保权
王向波
张鸿祺
张鹏
支兴龙
宋庆斌
秦晓红
刘香美
张虹
机构
北京市
脑血管病
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介入
放射
诊断
与
治疗
中心
北京市
脑血管病
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神经内科
出处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1,共5页
基金
北京市科技新星基金 (2 0 0 3B3 6)
文摘
目的 研究血管内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自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 ,12例难治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接受了包括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机械性破栓、经颈动脉溶栓和静脉窦内支架置入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所有病人均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 ,抗凝治疗 6个月。术后随访 17~ 2 9个月 ,平均 2 3个月。结果 12例患者均接受了经静脉途径溶栓治疗 ,其中 10例患者同时接受联合机械性血栓切割。 2例患者同时接受经颈动脉途径溶栓治疗。出院时 ,所有患者闭塞静脉窦均再通 ,临床症状改善和颅内压恢复 ,未出现与血管内治疗相关的并发症。Glasgow评分由术前平均 12分 ,恢复到出院时 14分。平均随访 2 3个月 ,无一例血栓再形成。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患者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多途径
联合
出院时
经静脉
恢复
平均
安全
Keywords
Sinus thrombosis, intracranial
Thrombolytic therapy
Treatment outcome
分类号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739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吉训明
凌锋
贾建平
李慎茂
缪中荣
朱凤水
宿英英
闵保权
王向波
张鸿祺
张鹏
支兴龙
宋庆斌
秦晓红
刘香美
张虹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7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