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白桦 邓大君 潘凯枫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 CSCD 2003年第5期303-305,共3页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DHPLC)是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它因使用的温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应用价值 :在非变性温度下进行双链DNA分离 ,在部分变性温度下进行基因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和甲基化测定 ,在完全变性温度...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DHPLC)是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它因使用的温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应用价值 :在非变性温度下进行双链DNA分离 ,在部分变性温度下进行基因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和甲基化测定 ,在完全变性温度下对寡核苷酸进行质控和纯化等。由于该技术具有快速、经济、准确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目前已经成为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分子生物学 突变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甲基化 基因型
原文传递
CpG岛甲基化检测技术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白桦 邓大君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 CSCD 2003年第2期121-125,共5页
Cp G岛过甲基化所致基因去表达是主要的表遗传学 (epigenetics)改变之一 ,是一种在突变、缺失、异位等序列变异之外的非序列性变化。这种表遗传异常不仅与复制延迟、染色体压缩、转录抑制密切相关 ,而且与疾病的易感性、发生发展、预后... Cp G岛过甲基化所致基因去表达是主要的表遗传学 (epigenetics)改变之一 ,是一种在突变、缺失、异位等序列变异之外的非序列性变化。这种表遗传异常不仅与复制延迟、染色体压缩、转录抑制密切相关 ,而且与疾病的易感性、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均有密切关系。很多肿瘤发生都涉及到基因组甲基化的改变 ,包括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和原癌基因的去甲基化。因此 ,检测甲基化的相关技术也随着甲基化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推陈出新。简便高效快捷检测方法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性 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岛 甲基化 检测技术 基因表达控制
原文传递
细菌与内源性N-亚硝酰胺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贺立新 邓大君 王丽岩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39-144,共6页
目的:许多研究证实,萎缩性胃炎患者胃内细菌繁殖增多与N-亚硝酰胺含量升高有关。因此该实验模拟胃低酸情况下,胃内细菌催化N-亚硝酰胺合成情况及合成量为研究宗旨。方法:采用患者空腹胃液中经培养、分离、鉴定的13种46株细... 目的:许多研究证实,萎缩性胃炎患者胃内细菌繁殖增多与N-亚硝酰胺含量升高有关。因此该实验模拟胃低酸情况下,胃内细菌催化N-亚硝酰胺合成情况及合成量为研究宗旨。方法:采用患者空腹胃液中经培养、分离、鉴定的13种46株细菌,以甲基脲(MU)及亚硝酸纳(NaNO2)为底物加入活菌悬液在近中性条件下进行N-甲基-N-亚硝基脲(MNU)催化合成反应,用HPLC-PHPS-TEA法定量测定。结果:(a)pH分别为5,6,7时,13株细菌催化MNU合成能力以pH6时最高,占923%。(b)pH6时,46株细菌催化MNU合成能力不同;经筛选阳性菌6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合成量最高。(c)多株菌混合液催化实验,催化能力与混合菌中阳性菌个体所占比例有关,比例高合成能力强;阳性菌与阴性菌相混合不影响其催化合成能力。结论:胃内细菌具有催化强致癌物N-亚硝酰胺合成的能力,其合成量决定于胃液pH、阳性菌株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酰胺类 胃液 细菌 胃肿瘤
下载PDF
《世界癌症报告》2020版问世——调整癌症预防对策,适应癌症流行新趋势 被引量:46
4
作者 邓大君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27-32,共6页
《世界癌症报告》2020版在介绍全球癌症最新发病和死亡趋势变化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过去5年中,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人群通过减少已知环境致癌因素暴露来预防肺癌、肝癌、胃癌、宫颈癌等的效果和尚存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同时,... 《世界癌症报告》2020版在介绍全球癌症最新发病和死亡趋势变化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过去5年中,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人群通过减少已知环境致癌因素暴露来预防肺癌、肝癌、胃癌、宫颈癌等的效果和尚存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同时,依据癌症病因学研究进展,提出了通过癌前病变筛查、使用分子标志物、激素阻断干预等手段,对环境致癌因素不明确的乳腺癌、结肠癌、胰腺癌等进行预防的可能性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病因 发病率 预防
下载PDF
表观遗传变异与肿瘤防治研究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被引量:3
5
作者 邓大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1-574,共4页
关键词 肿瘤 CPG岛 表观遗传学
下载PDF
人组织样品中SNCG基因CpG岛甲基化拷贝数定量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周静 文贤子 邓大君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01期20-24,共5页
目的建立准确测定肿瘤组织中SNCG基因CpG岛甲基化拷贝的含量的方法.方法利用亚硫酸氢钠修饰-克隆测序法确定胃组织该CpG岛中关键性CpG位点,然后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建立了测定该位点甲基化状态的分析法(COBRA),再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目的建立准确测定肿瘤组织中SNCG基因CpG岛甲基化拷贝的含量的方法.方法利用亚硫酸氢钠修饰-克隆测序法确定胃组织该CpG岛中关键性CpG位点,然后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建立了测定该位点甲基化状态的分析法(COBRA),再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定量.结果对2个肿瘤细胞系、2个正常人胃黏膜样品、2对原发性胃癌及其癌旁非癌组织进行分析发现,在该CpG岛的16个CpG位点中,-88位等5个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与整个CpG岛的甲基化状态一致;利用限制性内切酶Acil能够区分该位点甲基化状态:在该位点未甲基化时(GTGG)不能酶切,而甲基化时(GCGG)酶切敏感;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仪上甲基化片段和非甲基化片段能够完全分离;根据色谱峰面积可知两者的比例,在1.25%~100%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重现性较好;对克隆测序样品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与克隆测序一致.结论建立的限制性内切酶-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定量测定SNCG基因CpG岛甲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岛 甲基化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原文传递
PcG蛋白转录抑制复合物组分的功能及构成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郑翔 邓大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5-420,共6页
PcG蛋白主要以PRC1和PRC2两组复合物的形式存在,通过参与核小体组蛋白翻译后修饰等机制,发挥调控靶基因转录的功能.PRC1复合体中的RING1A/B具有使组蛋白H2AK119泛素化的活性;PRC2中的EZH2具有使组蛋白H3K27三甲基化的活性,形成PRC1锚定... PcG蛋白主要以PRC1和PRC2两组复合物的形式存在,通过参与核小体组蛋白翻译后修饰等机制,发挥调控靶基因转录的功能.PRC1复合体中的RING1A/B具有使组蛋白H2AK119泛素化的活性;PRC2中的EZH2具有使组蛋白H3K27三甲基化的活性,形成PRC1锚定到核小体上的位点.PcG蛋白的表达特征具有发育阶段和细胞类型时空特异性.长链非编码RNA等反式作用因子能募集PcG蛋白结合于靶基因,发挥靶向作用.本文就PcG蛋白功能、构成的时空特异性、募集机制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G蛋白 组蛋白修饰 时空特异性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下载PDF
利用RNA转录组数据库挖掘肿瘤细胞EZH2基因候选转录因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文苏 田巍 +2 位作者 周静 谷连坤 邓大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5-673,共9页
转录因子的筛选是基因转录调控研究的重要环节。通常人们通过候选转录因子基序(motif)结构域的DNA结合序列是否存在于靶基因启动子而进行筛选。基因表达相关性是发现基因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利用已有的多种人类基因组转录组公共... 转录因子的筛选是基因转录调控研究的重要环节。通常人们通过候选转录因子基序(motif)结构域的DNA结合序列是否存在于靶基因启动子而进行筛选。基因表达相关性是发现基因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利用已有的多种人类基因组转录组公共数据库,通过对已知转录因子与靶基因共转录关系分析,本研究发现,肿瘤细胞系大百科全书(CCLE)基因共转录相关系数可作为筛选候选转录(抑制和激活)因子的新方法。对所挖掘出的7个与EZH2基因转录高度相关的候选转录因子(TCF7L2、PML、TBP、PHF8、RBBP5、MYBL2、NRF1)进行实验验证,发现PHF8和NRF1过表达(或敲降)确实促进(或抑制)EZH2基因转录;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亦证实,PHF8和NRF1能够结合EZH2基因启动子DNA,提示PHF8和NRF1可能是EZH2基因的转录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 基因共表达 转录因子 EZH2 PHF8 NRF1
下载PDF
中国胃癌高发县鱼露的致突/致癌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邓大君 张汝黻 +3 位作者 陈跃 陈重升 金山 朱少侠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3-17,60-61+64,共8页
通过生物学短期试验和动物诱癌实验,我们研究了我国胃癌高发区福建长乐县(男性胃癌标化死亡率达113.20/10~5)鱼露的致突致癌作用。结果表明,鱼露经亚硝化后其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明显的直接诱发S.typhimurum TA100回变、诱发V79细胞姐妹... 通过生物学短期试验和动物诱癌实验,我们研究了我国胃癌高发区福建长乐县(男性胃癌标化死亡率达113.20/10~5)鱼露的致突致癌作用。结果表明,鱼露经亚硝化后其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明显的直接诱发S.typhimurum TA100回变、诱发V79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和微核:诱发大肠杆菌PQ37SOS、使小牛胸腺DNA烷化的作用,并且能诱导人正常胃粘膜细胞DNA程序外合成(UDS),给新生Wistar大鼠灌胃后第四周和第十六周分别发现能诱发腺胃粘膜不典型增生(5/5)和腺胃癌(1/5);而未经亚硝化鱼露无此作用或作用很弱。进一步分析发现亚硝化鱼露中有N-亚硝酸胺(30,9-6.04μm),这类直接致灾致癌物的存在可能是亚硝化鱼露致突致癌作用的原因。长期食用鱼露可能与当地胃癌高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病因 亚硝酰胺 鱼露 致突变 致胃癌 人胃粘膜细胞
下载PDF
限制性酶切扫描技术测定DNA甲基化组的方法建立
10
作者 秦耘 邓大君 于力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40-1044,共5页
目的优化试验条件,建立用于 DNA 甲基化组测定的限制性酶切扫描技术(RLGS)。方法选取冰冻胃癌组织及其周围非癌组织各2份,提取基因组大分子 DNA(>50 000 bp),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 Not Ⅰ等对 DNA 进行多重酶切、同位素^(32)P... 目的优化试验条件,建立用于 DNA 甲基化组测定的限制性酶切扫描技术(RLGS)。方法选取冰冻胃癌组织及其周围非癌组织各2份,提取基因组大分子 DNA(>50 000 bp),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 Not Ⅰ等对 DNA 进行多重酶切、同位素^(32)P 标记、二维电泳、扫描分析,并且根据已有的位点 DNA 序列数据库,确定所得扫描图谱上位点所对应的序列信息。结果成功得到RLGS 扫描图;有效点平均在1200个左右,标本质量较好的图谱平均可获得有效点1800个左右,与国外实验室的平均水平相当,经过比对可找出放射自显影信号强度减弱或增强的点,结果可重复,并能在 Not Ⅰ-EcoRV 克隆文库中找到这些点所对应的序列信息。结论成功建立了 RLGS 技术平台,并能够稳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DNA甲基化 DNA限制性酶切扫描技术
原文传递
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唾液硝酸根分泌能力升高
11
作者 史瑞棠 秦力峥 +5 位作者 夏登胜 邓大君 范志朋 单兆臣 徐岩英 王松灵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07-610,共4页
目的了解唾液硝酸根和亚硝酸根在口腔感染防御上的作用。方法收集33例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及34名无口腔念珠菌病对照者的唾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硝酸根、亚硝酸根含量,对其中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唾液硝酸根、亚硝酸根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了解唾液硝酸根和亚硝酸根在口腔感染防御上的作用。方法收集33例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及34名无口腔念珠菌病对照者的唾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硝酸根、亚硝酸根含量,对其中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唾液硝酸根、亚硝酸根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α=0.05)。结果腮腺液硝酸根的浓度和分泌速度:患者组为(49.70±0.50)mg/L和(27.71±0.50)μg/min,对照组为(21.51±0.60)mg/L和(12.55±0.60)μg/min;混合唾液硝酸根的浓度和分泌速度:患者组为(6.46±0.94)mg/L和(10.57±0.91)μg/min,对照组为(1.11±0.70)mg/L和(2.10±0.74)μg/min;混合唾液亚硝酸根的浓度和分泌速度:患者组为(8.48±0.58)mg/L和(13.914-0.55)μg/min,对照组为(3.39±0.53)mg/L和(6.42±0.58)μg/min。以上检测项目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92、2.554、3.792、3.464、2.888、2.397,P值均〈0.05)。念珠菌病患者治愈后,其腮腺液及混合唾液硝酸根、业硝酸根水平均下降,其中腮腺液硝酸根的分泌速度治疗前后分别为(37.50±0.50)μg/min和(14.34±0.64)μg/min,混合唾液硝酸根的浓度和分泌速度治疗前后分别为(14.29±1.01)mg/L和(2.59±1.03)mg/L、(25.97±0.93)μg/min和(4.12±1.00)μg/min,以上三者治疗前后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42、3.475、3.922,P值均〈0.05)。结论口腔念珠菌病患者的唾液硝酸根和亚硝酸根水平均有明显升高,治疗后下降,这种变化呵能与机体的防御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类 亚硝酸盐类 念珠菌病 口腔 唾液
原文传递
我国肿瘤病因研究的历史回顾和展望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大君 林东昕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01期59-61,共3页
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之际,<中华预防医学杂志>迎来了创刊55周年纪念.编辑部薛爱华主任邀请撰写肿瘤病因学回顾和展望.由于该领域卓有成就者或年事已高或因其他原因未能执笔,所以任务就落在我们身上.在过去的50多年中,我国... 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之际,<中华预防医学杂志>迎来了创刊55周年纪念.编辑部薛爱华主任邀请撰写肿瘤病因学回顾和展望.由于该领域卓有成就者或年事已高或因其他原因未能执笔,所以任务就落在我们身上.在过去的50多年中,我国肿瘤病因学研究取得了许多令国内外同行瞩目的成绩.但由于资讯交流手段不发达,20世纪中取得的很多成绩没能得到应有的传播.由于笔者学识和水平有限,本文述及的内容仅为我们知晓的有代表性的部分,难免挂一漏十;再因篇幅所限,许多重要研究或未述及,敬请谅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病因学 病因研究 预防医学杂志 病因学研究 周年纪念 交流手段 成绩 编辑部 奥运会 资讯 水平 任务 领域 代表 传播 成就 北京
原文传递
白斑、扁平苔藓及口腔癌中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检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婕 金建秋 +1 位作者 邓大君 刘宏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比较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病损的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率,以探讨将HPV感染作为癌变预测信号的可能性,同时比较两种方法在检测口腔内HPV感染方面的灵... 目的:比较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病损的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率,以探讨将HPV感染作为癌变预测信号的可能性,同时比较两种方法在检测口腔内HPV感染方面的灵敏度差异。方法:使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ybrid capture,HC-Ⅱ)法检测255例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样本中的HPV感染情况,样本取自12例健康口腔黏膜、211例病理诊断的病例和32例临床诊断的病例,具有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的病例包括口腔黏膜良性病变8例、癌前病变口腔黏膜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伴上皮单纯增生74例、OLK伴上皮异常增生(oral epithelial dysplasia,OED)42例、癌前状态扁平苔癣(oral lichen planus,OLP)91例以及OSCC 28例。使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法检测109例石蜡包埋组织中的HPV感染情况,包括33例OSCC和76例OLK,76例OLK中有30例上皮单纯增生、15例轻度OED、15例中度OED、16例重度OED。结果:OLP样本的HPV阳性率为12.12%(8/66),高于OLK(2.59%,3/116,χ~2=4.666,P=0.031)及OSCC(7.14%,2/28,χ~2=0.513,P=0.474);OSCC样本的HPV阳性率(7.14%,2/28)高于OLK(2.59%,3/1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烟斑样本只有1例,没有参与统计学分析。ISH法检测109例口腔黏膜病损石蜡切片中16/18型及31/33型HPV DNA,仅1例OSCC样本为阳性;同时经HC-Ⅱ和ISH法检测的样本中有94.6%(35/37)的检测结果一致,均为阴性;另2例分别为OSCC早期浸润和OLK伴上皮单纯增生,经HC-Ⅱ检测为HPV阳性,但ISH检测结果为阴性。随访66例参与HPV检测的OLP患者,平均随访期为(36.2±10.5)个月,发现其中3人发生了癌变,HPV阳性患者癌变率为12.50%(1/8),高于HPV阴性患者癌变率3.45%(2/58),通过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结论:没有足够证据证明HPV感染或检测阳性可作为预测OLK癌变的信号;患OLP的患者处于癌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瘤状病毒科 DNA 病毒 口腔白斑 扁平苔癣 口腔 口腔肿瘤
下载PDF
鉴定肿瘤驱动基因的实验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学红 邓大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3-579,共7页
人体肿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许多基因突变,这些突变中只有较少一部分具有驱动肿瘤发生的作用,大部分突变作为伴随性变化对肿瘤的发生并无明确的贡献。要确定哪些变异具有驱动肿瘤发生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需要... 人体肿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许多基因突变,这些突变中只有较少一部分具有驱动肿瘤发生的作用,大部分突变作为伴随性变化对肿瘤的发生并无明确的贡献。要确定哪些变异具有驱动肿瘤发生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需要通过实验验证。伴随着新的研究技术的出现,鉴定肿瘤驱动基因的手段也不断演变。从早期主要是从动物诱癌实验、离体培养细胞恶性转化实验、免疫缺陷小鼠的人体细胞/组织/器官,以及免疫缺陷小鼠异种移植物恶性转化实验中筛选肿瘤相关基因变异,发展到以目的基因转染/敲除技术为基础的细胞恶性转化/动物致癌实验。近年来,上皮细胞条件重编程二维(2D)/三维(3D)培养技术和以组织干细胞/祖细胞为对象的类器官培养技术的出现,又为研究肿瘤驱动基因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总结了现有鉴定肿瘤驱动基因模型的优缺点,以期为今后确定肿瘤驱动基因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基因 化学诱癌 基因工程鼠 恶性转化 类器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