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冻存外周血干细胞扩增CIK细胞及其体外的抗肿瘤效应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凤鸣 王小沛 +6 位作者 宋玉琴 张运涛 郑文 应志涛 韩艳 孟松娘 朱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15期1206-1209,共4页
目的:探讨患者冻存外周血干细胞体外诱导CIK细胞的增殖能力、表型特征及其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的杀伤效应。方法:复苏患者冻存外周血干细胞悬液,Ficoll密度梯度方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及从健康人新鲜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经IFNγ、IL-2、CD... 目的:探讨患者冻存外周血干细胞体外诱导CIK细胞的增殖能力、表型特征及其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的杀伤效应。方法:复苏患者冻存外周血干细胞悬液,Ficoll密度梯度方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及从健康人新鲜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经IFNγ、IL-2、CD3McAb诱导培养获得CIK细胞。细胞计数板观察CIK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的表型;以CFSE标记靶细胞区分效应细胞,PI染色,FACS检测靶细胞死亡率。结果:患者冻存外周血干细胞来源的CIK细胞较健康人增殖速度慢,最大增殖倍数低,但CD3+CD56+细胞比例与健康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6.14±8.49)%和(17.52±3.30)%,P=0.744。患者及健康人CIK细胞与相应的诱导培养前单个核细胞相比,杀伤活性明显增强,在效靶比10:1时患者及健康人CIK细胞对Daudi细胞的杀伤活性为(29.23±8.85)%、(20.13±2.36)%,与培养前相比P值分别为0.004、0.001;患者CIK细胞杀伤活性强于健康人,P=0.05。结论:患者冻存外周血干细胞可以诱导生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CIK细胞,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 干细胞 低温保存
原文传递
RIP3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任建鸿 朱军 +4 位作者 郑文 谢彦 宋玉琴 应志涛 张晨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83-691,共9页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是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RIPs)之一,该蛋白家族作为细胞重要应激传感分子,在调控细胞存活、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RIP3参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生物学过程,是T...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是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RIPs)之一,该蛋白家族作为细胞重要应激传感分子,在调控细胞存活、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RIP3参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生物学过程,是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与坏死不同死亡途径转换的关键开关分子.本文就RIP3分子的发现、结构特点、细胞亚定位、生理功能及其分子机制进行综述,并对RIP3分子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活性氧 坏死
原文传递
克拉屈滨治疗18例复治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平凌燕 宋玉琴 +8 位作者 郑文 林宁晶 王小沛 涂梅峰 应志涛 刘卫平 邓丽娟 张晨 朱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120-1123,共4页
目的:探讨克拉屈滨用于复治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率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本院淋巴肿瘤科使用克拉屈滨治疗的18例惰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8例患者中中位发病年龄54.5岁,临床分期为Ⅲ~Ⅳ期... 目的:探讨克拉屈滨用于复治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率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本院淋巴肿瘤科使用克拉屈滨治疗的18例惰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8例患者中中位发病年龄54.5岁,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占88.3%,10例患者使用过2种或2种以上化疗方案,使用克拉屈滨之前的平均化疗周期数11.6个,中位数为8个周期(2~57个)。13例患者完成2个周期或以上克拉屈滨联合环磷酰胺(CC)方案化疗,5例患者仅使用1个周期化疗,总有效率27.8%,完全缓解率(CR)16.7%。骨髓抑制为主要不良反应,3~4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33.3%。结论:克拉屈滨对复发惰性B细胞淋巴瘤显示出一定的有效率,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性B细胞淋巴瘤 克拉屈滨 有效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RIP3在淋巴瘤患者病理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任建鸿 郑文 +13 位作者 谢彦 崔建涛 宋玉琴 李忠武 时云飞 林宁晶 王小沛 涂梅峰 应志涛 平凌燕 刘卫平 邓丽娟 张晨 朱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7期3275-3279,3289,共6页
目的:探讨RIP3(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在淋巴瘤患者病理组织中是否表达及其亚细胞定位,并初步观察RIP3的表达是否与淋巴瘤病理恶性度相关。方法:(1)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淋巴瘤和非肿瘤侵润淋巴结病理组织中RIP3表达,并观察RIP3亚细... 目的:探讨RIP3(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在淋巴瘤患者病理组织中是否表达及其亚细胞定位,并初步观察RIP3的表达是否与淋巴瘤病理恶性度相关。方法:(1)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淋巴瘤和非肿瘤侵润淋巴结病理组织中RIP3表达,并观察RIP3亚细胞定位。结果:(1)RIP3在淋巴瘤患者病理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亚细胞定位主要在细胞核,在细胞质中相对弱表达。(2)RIP3表达与淋巴瘤病理恶性度可能存在相关性。结论:RIP3在淋巴瘤患者病理组织中存在阳性表达,为研究RIP3是否与淋巴瘤的发病、临床表现和预后相关,提供了新的探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P3 淋巴瘤 病理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瘤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平凌燕 郑文 +9 位作者 王小沛 谢彦 林宁晶 涂梅峰 应志涛 张晨 刘卫平 邓丽娟 朱军 宋玉琴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6期3257-3260,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瘤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接受培门冬酶联合化疗的32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培门冬酶的安全性及患者的耐受性。结果32例患者中男22例,女10例,中位年龄40岁,其... 目的分析应用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瘤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接受培门冬酶联合化疗的32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培门冬酶的安全性及患者的耐受性。结果32例患者中男22例,女10例,中位年龄40岁,其中NK/T细胞淋巴瘤患者22例,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1.9%(23/32),完全缓解率为40.6%(13/32),部分缓解率为31.3%(10/32)。骨髓抑制仍然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2%(26/32),13例(40.6%)患者出现纤维蛋白原下降。8例(25.0%)患者出现低白蛋白血症,9例(28.1%)患者发生高脂血症。无过敏反应、急性胰腺炎或血栓发生。结论培门冬酶的安全性良好,患者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天冬酰胺酶 药物毒性 过敏反应 培门冬酶
原文传递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晨 王小沛 +8 位作者 郑文 谢彦 林宁晶 平凌燕 应志涛 刘卫平 邓丽娟 宋玉琴 朱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6期3671-3674,共4页
目的 分析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8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初治42例AITL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分析其预后因素.结果 42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岁... 目的 分析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8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初治42例AITL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分析其预后因素.结果 42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34 ~ 76岁),其中97.6% (41/42)为Ⅲ~Ⅳ期患者,73.8% (31/42)伴有B症状;85.7%(36/42)以无痛性浅表淋巴结肿大起病;52.4%(22/42)出现结外受侵;64.3%(27/42)起病时乳酸脱氢酶升高;45.2%(19/42)β2-微球蛋白升高;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达3分即中高危组所占比例最高,占40.5% (17/42).一线治疗主要采用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类方案化疗,44.7%(17/38)获完全缓解.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2~106个月).1、2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8%、57%和39%.统计学分析显示IPI评分为患者独立预后因素(P =0.009),其余因素包括性别(P=0.311)、年龄(P=0.263)、是否伴有B症状(P =0.102)、Ki-67指数(P =0.146)以及一线化疗方案的选择(P=0.292)均有影响生存的趋势,但尚未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ITL发病年龄偏大,分期晚,预后不佳.IPI评分为患者独立预后因素,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伴有B症状、Ki-67指数以及一线化疗方案的选择可能有影响生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预后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流式细胞学技术对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7
作者 宋卫卫 谢彦 +13 位作者 邓丽娟 时云飞 李向红 郑文 王小沛 林宁晶 涂梅峰 应志涛 平凌燕 刘卫平 张晨 丁宁 宋玉琴 朱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8期2996-3000,共5页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学技术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选取2013年3至8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科诊断的NHL 206例患者同时进行骨髓涂片、骨髓活检以及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测,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学技术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选取2013年3至8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科诊断的NHL 206例患者同时进行骨髓涂片、骨髓活检以及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测,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本组NHL病例的骨髓侵犯比例为25.7%(53/206).其中14例T淋巴细胞母细胞性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LBL/ALL)患者其骨髓涂片、活检及流式细胞学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14、6/14和9/14;152例成熟B细胞NHL患者中骨髓涂片、活检及流式细胞学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2% (14/152)、19.1%(29/152)和23.7% (36/152);40例成熟T/NK细胞淋巴瘤患者中骨髓涂片、活检及流式细胞学检测的阳性率分别是0(0/40)、15.0% (6/40)和2.5%(1/40).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测和骨髓活检的诊断一致性高达88.3%.结论 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测对于诊断NHL,尤其T-LBL/ALL和B细胞NHL骨髓侵犯的敏感性高,和骨髓活检的诊断一致性好.通过对骨髓涂片、活检及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可提高NHL骨髓侵犯的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流式细胞术 骨髓侵犯 骨髓活检 骨髓涂片
原文传递
恶性淋巴瘤临床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丁宁 朱军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7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明显改善多种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但仍有约1/3的晚期患者会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初次治疗无效或短期有效但复发、进展。近年来恶性淋巴瘤相关临床转化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所开发出的靶向药物将... 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明显改善多种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但仍有约1/3的晚期患者会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初次治疗无效或短期有效但复发、进展。近年来恶性淋巴瘤相关临床转化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所开发出的靶向药物将进一步为患者临床治疗指明方向。文章就第58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在恶性淋巴瘤临床转化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转化型研究 免疫疗法 发病机制 美国血液学会年会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与淋巴瘤
9
作者 邓丽娟 应志涛(综述) 朱军(审校)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1年第7期442-444,共3页
自身免疫和淋巴瘤之间有双重相关性,即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淋巴瘤发生率增高,同时淋巴瘤患者易合并自身免疫现象。现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生淋巴瘤和淋巴瘤患者合并自身免疫现象的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特点以及内在机制等方面的新进展... 自身免疫和淋巴瘤之间有双重相关性,即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淋巴瘤发生率增高,同时淋巴瘤患者易合并自身免疫现象。现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生淋巴瘤和淋巴瘤患者合并自身免疫现象的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特点以及内在机制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 淋巴瘤
原文传递
淋巴瘤的治疗与病理分类:进展与困惑
10
作者 朱军 宋玉琴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24-725,共2页
病理学是临床医学诊断与治疗的基础。半个世纪以来淋巴瘤的病理学发展变化很大,淋巴瘤病理分类的完善和诊治的进步,成为病理学促进临床医学发展的典范,彰显了病理医师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地位。但是不断演变和日趋复杂化的淋巴瘤病理... 病理学是临床医学诊断与治疗的基础。半个世纪以来淋巴瘤的病理学发展变化很大,淋巴瘤病理分类的完善和诊治的进步,成为病理学促进临床医学发展的典范,彰显了病理医师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地位。但是不断演变和日趋复杂化的淋巴瘤病理分类也使许多临床医师感到困惑和陌生,2008年新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带给我们的迷茫甚至超过了惊喜。应该如何理解淋巴瘤病理诊断的不断更新?这迫切需要临床医师和病理专家共同讨论和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分类 淋巴瘤 治疗 临床医学诊断 临床医师 病理学 医学发展 临床诊疗
原文传递
恶性淋巴瘤贫血发生率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涂梅峰 郑文 +9 位作者 宋玉琴 王小沛 谢彦 林宁晶 平凌燕 应志涛 刘卫平 张晨 邓丽娟 朱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研究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贫血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07—05-04—2012-09—30住院的147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初治1145例,复治3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贫血发生率,并根据初治或复治、不同.病理类型、性别、年... 目的:研究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贫血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07—05-04—2012-09—30住院的147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初治1145例,复治3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贫血发生率,并根据初治或复治、不同.病理类型、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或是否有B症状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初治患者的贫血发生率为23.3%(267/1145),复治患者的贫血发生率为41.9%(138/329),明显升高,χ2=44.5,P〈0.001。不同病理类型初治患者贫血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淋巴浆细胞淋巴瘤75.0%,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40.0%,套细胞淋巴瘤32.6%,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29.4%,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5.3%,霍奇金淋巴瘤24.8%,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24.7%,NK/T细胞淋巴瘤21.4%,Burkitt淋巴瘤16.7%,问变大T细胞淋巴瘤14.3%,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1.3%,滤泡性淋巴瘤10.7%,蕈样霉菌病10%,弥漫小B细胞淋巴瘤8.3%。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理类型(χ2=32.4,P=0.002)、年龄(χ2=8.0,P=0.005)、分期(χ2=60.7,P〈0.001)和B症状(χ2=127.8,P〈0.001)是初治淋巴瘤贫血的危险因素。初治的贫血患者中侵犯食管、胃和肠等部位的患者比例较高,为35.2%(94/267)。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有较高的贫血发生率,复治患者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初治患者贫血的发生与病理类型、年龄、分期和B症状有密切关系。年龄〉60岁、Ⅲ~Ⅳ期、胃肠道侵犯、有B症状患者更易发生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并发症 贫血 血红蛋白类 发生率
原文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的困惑,治疗的挑战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文 宋玉琴 朱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276-1278,共3页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CNSL)是一种原发或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恶性肿瘤,包括脑、脊髓、脑脊膜和眼。它分为原发性CNSL(PCNSL)和继发性CNSL(SCNSL)。PCNSL是指诊断时仅有CNS受累的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CNSL)是一种原发或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恶性肿瘤,包括脑、脊髓、脑脊膜和眼。它分为原发性CNSL(PCNSL)和继发性CNSL(SCNSL)。PCNSL是指诊断时仅有CNS受累的淋巴瘤,而没有其他部位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侵犯。SCNSL是指继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诊断 LYMPHOMA PCNSL 治疗 淋巴组织 继发性 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早期诊断淋巴瘤治疗相关心脏毒性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卫毛毛 刘卫平 +5 位作者 袁婷婷 宋金龄 宋玉琴 朱军 杨志 王雪鹃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53-659,共7页
目的探索^(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早期诊断淋巴瘤治疗相关心脏毒性(TACT)的价值及分析不同评估标准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的淋巴瘤患者,患者接受淋巴瘤... 目的探索^(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早期诊断淋巴瘤治疗相关心脏毒性(TACT)的价值及分析不同评估标准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的淋巴瘤患者,患者接受淋巴瘤标准化疗方案治疗。通过视觉法及半定量法[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分析治疗前后心肌摄取^(18)F-FDG情况,计算治疗后与治疗前SUV max-心差值(ΔSUV max-心)、%ΔSUV max-心,以及治疗后SUV max-心/SUV max-纵隔比值、SUV max-心/SUV max-肝比值及SUV max-心/SUV max-本底(左侧臀肌)比值。以心电图(ECG)出现异常(早期TACT)为终点,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影像不同评估标准的最佳阈值,分析诊断效能。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274例入组淋巴瘤患者的男女比为1.85∶1,中位年龄36岁;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占78.1%(214/274)。治疗后,55.1%(151/274)的患者心肌为高摄取(高于肝摄取),20.4%(56/274)为中度摄取(介于心血池摄取与肝摄取之间),24.5%(67/274)为等摄取(低于心血池摄取)。ECG(+)组(n=71)与ECG(-)组(n=203)心肌摄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UV max分别为7.77±4.06和5.91±3.04(t=4.045,P<0.01)]。ROC曲线示,治疗后SUV max-心、ΔSUV max-心、%ΔSUV max-心及治疗后SUV max-心/SUV max-纵隔比值、SUV max-心/SUV max-肝比值及SUV max-心/SUV max-本底比值诊断早期TACT的最佳阈值为9.4、4.8、1.4、5.0、2.3及7.0,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3、0.637、0.612、0.655、0.649和0.650。其中治疗后SUV max-心/SUV max-本底比值预测早期TACT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40.85%(29/71)、82.76%(168/203)、45.31%(29/64)、80.00%(168/210)及71.90%(197/274)。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能早期诊断淋巴瘤TACT,若以治疗后SUV max-心/SUV max-本底比值7.0为阈值,^(18)F-FDG PET/CT对早期TACT预测的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均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毒性 淋巴瘤 药物疗法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氟达拉滨联合化疗治疗初治滤泡型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涂梅峰 郑文 +7 位作者 林宁晶 张运涛 王小沛 宋玉琴 谢彦 平凌燕 应志涛 朱军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评价氟达拉滨联合化疗治疗初治滤泡型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确诊的30例初治滤泡型淋巴瘤患者,其中17例接受FC(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方案治疗,13例接受R-FC(利妥昔单抗+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方案治疗。所有患者... 目的:评价氟达拉滨联合化疗治疗初治滤泡型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确诊的30例初治滤泡型淋巴瘤患者,其中17例接受FC(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方案治疗,13例接受R-FC(利妥昔单抗+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方案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2~6个周期的化疗,中位化疗周期数为4.5个周期。结果:30例患者中达完全缓解者26例(86.7%),部分缓解者1例(3.3%),总有效率为90.0%。在各项临床因素中,只有Ki-67表达阳性率对完全缓解有明显影响(P=0.031)。全部30例患者的1、2、3和4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85%、85%和63%。单因素分析发现,国际预后指数评分、Ki-67阳性率、血清乳酸脱氢酶及能否获得完全缓解对无进展生存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免疫抑制和轻度胃肠道反应。有51.0%的化疗周期发生白细胞计数下降,10.5%的化疗周期发生血小板减少,33.0%的化疗周期发生胃肠反应。全组患者的带状疱疹发生率为30.0%,其中R-FC组的带状疱疹发生率为46.2%,FC组的带状疱疹发生率为17.6%。结论:氟达拉滨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初治滤泡型淋巴瘤的临床缓解率较高,无病生存时间较长,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滤泡型 氟达拉滨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初治淋巴瘤患者血浆中VEGF-C、VEGF-D、VEGFR-2及VEGFR-3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芳 宋玉琴 +9 位作者 张晨 傅志英 平凌燕 应志涛 郑文 王小沛 谢彦 林宁晶 涂梅峰 朱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184-1188,共5页
本研究检测初治淋巴瘤患者血浆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C、VEGF-D、VEGFR-2、VEGFR-3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淋巴瘤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寻找指导淋巴瘤抗血管靶向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有价值的指标和因素。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方法检测8... 本研究检测初治淋巴瘤患者血浆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C、VEGF-D、VEGFR-2、VEGFR-3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淋巴瘤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寻找指导淋巴瘤抗血管靶向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有价值的指标和因素。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方法检测86例初治淋巴瘤患者血浆中VEGF-C、VEGF-D、VEGFR-2、VEGFR-3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EGF-C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呈低表达水平,而在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VEGFR-2在年龄>60岁淋巴瘤患者中表达较高;VEGF-D在IPI>2分的患者组中表达较低。单因素分析显示,VEGF-D在IPI>2分患者组中呈低水平表达;VEGF-D、VEGF-C在无B症状组高水平表达。因子间的关联性分析表明,VEGF-D与VEGFR-2、VEGFR-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VEGF-C、VEGF-D、VEGFR-2、VEGFR-3在淋巴瘤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细化指导淋巴瘤抗血管靶向治疗、了解病情、判断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VEGF-C VEGF-D VEGFR-2 VEGFR-3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晨 朱军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11期10-14,共5页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肿瘤免疫 CD4+T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病 免疫调节功能 cells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改良标准型BEACOPP方案治疗进展期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宁晶 张运涛 +6 位作者 郑文 王小沛 宋玉琴 涂梅峰 平凌燕 应志涛 朱军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标准型BEACOPP方案(博来霉素+依托泊苷+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甲基苄肼+强的松)治疗进展期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2例初治的进展期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改良标准型BEACOPP方案化疗,同时对于初始肿瘤最... 目的:探讨改良标准型BEACOPP方案(博来霉素+依托泊苷+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甲基苄肼+强的松)治疗进展期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2例初治的进展期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改良标准型BEACOPP方案化疗,同时对于初始肿瘤最大径≥5 cm及化疗后有肿瘤病灶残留的患者给予放疗。结果:22例患者中有16例获得完全缓解,5例获得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95.5%。在各项临床因素中,国际预后评分对能否获得完全缓解有显著影响(P=0.011)。所有患者的1、2和3年总生存率均为95.5%,1、2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2.7%、53.1%和53.1%,1、2和3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5.9%、76.4%和76.4%。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国际预后评分以及能否获得完全缓解对无进展生存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害,其中3例(13.6%)患者出现Ⅲ度药物性肺损伤。治疗期间未观察到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改良标准型BEACOPP方案治疗初治的进展期霍奇金淋巴瘤是有效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病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改良标准型BEACOPP方案 治疗结果 存活率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净化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晨 王小沛 +8 位作者 应志涛 平凌燕 郑文 谢彦 林宁晶 刘卫平 邓丽娟 宋玉琴 朱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63-1065,共3页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获得到逐步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呈难治性或最终m现肿瘤复发进展。对于这类患者予以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是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B细胞淋巴瘤 侵袭性 利妥昔单抗 临床分析 移植治疗 净化 大剂量化疗
原文传递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CYT387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凋亡影响及作用机制
19
作者 石磊 王宇彤 +1 位作者 褚彬 丁宁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710-715,共6页
目的探讨非受体酪氨酸激酶(JAK)抑制剂CYT387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选取4株MM细胞株(RPMI-8226、LP-1、U266、XG-7)及北京积水潭医院自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26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非受体酪氨酸激酶(JAK)抑制剂CYT387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选取4株MM细胞株(RPMI-8226、LP-1、U266、XG-7)及北京积水潭医院自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26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对26例MM患者的骨髓及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磷酸化JAK2(p-JAK2)表达检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4株MM细胞株中JAK2的磷酸化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对XG-7细胞株用不同浓度CYT387处理后的磷酸化信号转导及磷酸化STAT3(p-STAT3)进行检测。采用不同浓度CYT387处理4株MM细胞株和JAK2不同磷酸化水平的MM原代肿瘤细胞后,进行细胞活力检测。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同浓度CYT387处理后LP-1细胞株在不同时间点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细胞淋巴瘤-特大型(BCL-xL)、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的表达状况。结果26例MM肿瘤组织中,13例(50%)呈p-JAK2阳性表达。4株细胞株全部p-JAK2阳性表达。随着CYT387浓度增加,XG-7和LP-1细胞株的p-STAT3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外源白细胞介素6(IL-6)的刺激可整体提高p-STAT3的表达,但并不能改变CTY387呈浓度依赖性显著降低p-STAT3表达的趋势(P<0.05)。4株MM细胞株和3例MM原代肿瘤细胞,随着CYT387浓度增加细胞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p-JAK2阳性的原代MM细胞更为显著(P<0.05)。用相同浓度的CYT387处理LP-1细胞株后,检测caspase-3表达处于高水平,而BCL-xL、BCL2、PARP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具有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CYT387可通过阻断MM细胞内IL-6/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肿瘤增殖,同时可以引发凋亡相关蛋白活化诱导MM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CYT387 增殖 凋亡 白细胞介素6/非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信号通路
下载PDF
MDM2 SNP309T/G基因多态性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性分析
20
作者 田艳 丁宁 +3 位作者 米岚 刘亚璐 宋玉琴 朱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9-364,共6页
目的 MDM2基因是TP53基因最重要的负反馈调节因子。既往研究表明MDM2异常扩增或蛋白过表达可以引起p53功能失活并最终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MDM2SNP309T/G基因多态性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 目的 MDM2基因是TP53基因最重要的负反馈调节因子。既往研究表明MDM2异常扩增或蛋白过表达可以引起p53功能失活并最终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MDM2SNP309T/G基因多态性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399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CR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其MDM2SNP309T/G基因型,分析MDM2SNP309T/G基因多态性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399例患者中SNP309基因TT型81例(20.3%),GT型209例(52.4%),GG型109例(27.3%)。SNP309T/G基因型与患者年龄、性别、分期、分子分型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等临床特征无明显关联(P>0.05),但与一线化疗疗效相关联,TT/GT型较GG型的总有效率更高,χ~2=5.910,P=0.015。全组中位随访65.7(2.0~202.6)个月,399例患者中172例(43.1%)出现疾病进展或复发,149例(37.3%)死亡。TT/GT型与GG型相比,5年无进展生存率(62.9%vs 61.9%,χ~2=0.030,P=0.862)和5年总生存率(64.7%vs 64.8%,χ~2=0.085,P=0.7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在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3~5分亚组中,TT/GT型5年总生存率为50.4%,高于GG基因型的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7,P=0.03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DM2SNP309GG型、non-GCB分子分型、β2微球蛋白升高及治疗无效是这部分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IPI评分3~5的亚组进一步分组分析,结果发现在CHOP/CHOP样治疗组,TT/GT基因型5年总生存率明显优于GG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8,P=0.019;而在R-CHOP/CHOP样治疗组,这种优势趋势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05,P=0.100。结论 MDM2SNP309T/G基因多态性能够预测DLBCL患者一线化疗的疗效,TT/GT基因型与GG型患者相比,一线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对于高危患者(IPI 3~5分),GG基因型可能与预后不良相关,而利妥昔单抗可能能够改善这部分人群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MDM2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