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期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
作者 徐园园 贾竑晓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3-216,共4页
本文概述了目前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期模型的研究进展。临床分期模型关注疾病的病程和进展,为精神科医生和临床心理学家提供了创新的评估工具。回顾了各研究团队与临床实践指南对疾病各阶段的描述,以及各阶段的临床病程、主要特征、以及适... 本文概述了目前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期模型的研究进展。临床分期模型关注疾病的病程和进展,为精神科医生和临床心理学家提供了创新的评估工具。回顾了各研究团队与临床实践指南对疾病各阶段的描述,以及各阶段的临床病程、主要特征、以及适应治疗方案。旨在提高各阶段的有效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法,从而阻止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或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临床分期 临床分期模型
下载PDF
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睡眠认知特征及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孟繁强 杨丽娟 +1 位作者 张居易 李占江 《四川精神卫生》 2022年第4期319-324,共6页
目的了解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对睡眠的信念与态度,并探讨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n=61)和原发性失眠患者(n=62)... 目的了解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对睡眠的信念与态度,并探讨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n=61)和原发性失眠患者(n=62)为研究对象,并招募健康对照组(n=64)。三组被试均接受睡眠功能失调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同时接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三组被试PSQI和DBAS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PSQI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伴失眠的抑郁症组和原发性失眠组PSQ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18.932、18.610,P均<0.01),两组DB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5.561、-5.791,P均<0.01)。以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PSQI评分作为因变量,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F=14.095,R2=0.327,P<0.05),DBAS中对睡眠的预测与控制因子和年龄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B=-0.100、-0.279,P<0.05或0.01)。结论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比正常人存在更多的睡眠相关负性认知,且不良认知可能是其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失眠 信念与态度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下载PDF
强迫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宋红燕 郭志华 李占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2-138,共7页
本研究使用自编强迫症认知行为治疗手册对一例强迫障碍的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规范的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在评估研究对象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的基础上,针对适应不良的认知和行为问题开展14次系统规范的CB... 本研究使用自编强迫症认知行为治疗手册对一例强迫障碍的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规范的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在评估研究对象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的基础上,针对适应不良的认知和行为问题开展14次系统规范的CBT治疗。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Y-BO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CBT治疗前后情绪及症状的变化。14次CBT治疗完成后,研究对象症状达到有效缓解,总体功能明显改善,达到了预期的治疗目标。本研究提示,自编强迫症认知行为治疗手册在实践中是有效的,对强迫症的规范化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治疗 强迫障碍 个案研究
原文传递
精神分裂症自知力与无意识自我面孔识别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园园 周菘 +2 位作者 朱虹 耿海燕 贾竑晓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9-212,共4页
目的应用连续闪烁抑制实验范式,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与无意识自我面孔识别的关系。方法对28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10th Revision,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无意识... 目的应用连续闪烁抑制实验范式,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与无意识自我面孔识别的关系。方法对28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10th Revision,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无意识自我面孔识别的测查,并对患者的自知力进行评估,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目前症状认识得分、过去症状认识得分、目前症状归因得分和过去症状归因得分与自我面孔的反应时间比呈正相关(r分别为0.439、0.473、0.393、0.381,P均<0.05)。结论自知力越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意识状态下能更快的识别自己的面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无意识 连续闪烁抑制 自知力
下载PDF
广泛性焦虑障碍认知行为治疗技术成分应用现状的专家德尔菲法调查
5
作者 俞婧 罗佳 +2 位作者 姚淑敏 刘萌萌 李占江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2-511,共10页
目的通过专家德尔菲法调查了解国内专家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技术成分的具体应用情况,以促进GAD的CBT技术应用规范化。方法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目的通过专家德尔菲法调查了解国内专家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技术成分的具体应用情况,以促进GAD的CBT技术应用规范化。方法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制定包括59个GAD的CBT技术(分为基本、认知、行为及其他技术)的专家咨询表,应用德尔菲法向符合标准的24名CBT专家进行2轮咨询,最后依据统计数据对各技术的应用情况及重要性进行排序。结果2轮咨询中专家的积极性指数和权威系数均高于0.8。第二轮咨询后,专家意见在使用频率、对治疗的贡献程度及来访者接受程度3个维度上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97、0.291、0.336,尚可被接受。在59项GAD的CBT技术中,除音乐放松训练、焦虑刻意增加实验、系统脱敏和担忧时间4项行为技术外,其余技术均在3个维度上得到了专家的一致意见,综合应用情况排名前五位的技术依次为资料收集、建立治疗联盟、临床心理评估、心理教育和目标设定。结论在针对GAD的CBT中,我国专家一致认可CBT基本技术、认知技术和传统行为技术的重要性和适用性,对除正念和睡眠管理外的来自第三代CBT的新兴技术的临床运用则较为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症 广泛性焦虑障碍 认知行为治疗 德尔菲法 技术成分
原文传递
强迫障碍患者对威胁刺激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鹏翀 李占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50-1056,共7页
强迫障碍患者对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可能是诱发和维持强迫症状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强迫障碍的注意偏向特征,有助于理解强迫症状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以定性系统综述强迫障碍患者对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的研究,通过分析基于情绪词Stroop任... 强迫障碍患者对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可能是诱发和维持强迫症状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强迫障碍的注意偏向特征,有助于理解强迫症状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以定性系统综述强迫障碍患者对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的研究,通过分析基于情绪词Stroop任务、点探测任务、眼动追踪技术对强迫障碍患者注意偏向研究的结果,发现强迫障碍患者对一般威胁刺激和症状相关刺激可能存在注意偏向,且强迫障碍患者对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存在症状特异性。强迫障碍患者对威胁信息注意偏向研究中的实验材料和实验对象的选择可能是造成目前研究结果存在争论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障碍 注意偏向 情绪词Stroop 威胁刺激 眼动追踪技术
原文传递
认知行为治疗运用中涉及的中国文化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宋红燕 郭志华 李占江 《医学与哲学(B)》 2018年第2期74-78,共5页
当前作为临床循证证据最强的认知行为治疗诞生于西方文化背景,其理论基础和临床操作具有西方文化特点。很多研究表明文化是影响心理治疗疗效的因素之一。如何提高认知行为治疗在中国文化下的临床疗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对国... 当前作为临床循证证据最强的认知行为治疗诞生于西方文化背景,其理论基础和临床操作具有西方文化特点。很多研究表明文化是影响心理治疗疗效的因素之一。如何提高认知行为治疗在中国文化下的临床疗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认知行为治疗的应用中所涉及的中国文化适应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整理出认知行为治疗的文化适用中所涉及到的中国文化因素,在分析这一领域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对开展契合中国文化的认知行为治疗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治疗 中国文化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炎性反应研究现状 被引量:4
8
作者 马超 贾竑晓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目前机制未明。已有多种假说被相继提出,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有临床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在外周以及脑内存在炎性反应的激活及免疫系统的失调,近些年来抗精神病药和抗炎药物的联合使用改善了精神分裂症患...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目前机制未明。已有多种假说被相继提出,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有临床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在外周以及脑内存在炎性反应的激活及免疫系统的失调,近些年来抗精神病药和抗炎药物的联合使用改善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关症状,表明神经炎性反应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到了一定作用。本文结合近年来研究,综述神经炎性反应对精神分裂症影响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神经炎性反应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躯体症状自我筛查问卷的初步编制 被引量:2
9
作者 谭玲 李占江 +5 位作者 罗佳 杨祥云 苏雪 杨晓婕 王鹏翀 李晓琪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4-469,共6页
目的初步编制简单易行、多维度的躯体症状自我筛查问卷。方法在理论构想基础上编制问卷条目,经过专家评估筛选条目组成问卷初稿,分别选取四批共359名被试进行问卷测评,对问卷初稿进行条目的遴选和信效度的评估。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 目的初步编制简单易行、多维度的躯体症状自我筛查问卷。方法在理论构想基础上编制问卷条目,经过专家评估筛选条目组成问卷初稿,分别选取四批共359名被试进行问卷测评,对问卷初稿进行条目的遴选和信效度的评估。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抽取四个因子(躯体症状、负性感知、疾病行为和社会功能),可解释的方差百分比为61.165%。各分量表与总量表间的相关系数为0.740~0.887,分量表间的相关系数为0.503~0.625。问卷Crobanch'sα系数为0.926,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868。问卷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76,问卷筛查躯体形式障碍的划界分为23分,灵敏度为0.880,特异度为0.606。结论躯体症状自我筛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且初步可以在临床上试用于功能性躯体症状和躯体形式障碍的自我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化症状 躯体形式障碍 信度 效度 问卷
原文传递
跨诊断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对老年情绪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和照顾者负担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繁强 严子君 +1 位作者 贺美玲 李占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834-838,共5页
目的探讨跨诊断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对老年情绪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及照顾者负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8月本院招募的老年情绪障碍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案分为跨诊断小组认知行为治疗组(治疗组,n=40)及... 目的探讨跨诊断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对老年情绪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及照顾者负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8月本院招募的老年情绪障碍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案分为跨诊断小组认知行为治疗组(治疗组,n=40)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40)两组。在基线期、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以及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BI),对两组患者进行单盲评定。结果纳入统计分析的患者一共77例,治疗组39例,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PSP评分在治疗后(3个月)和基线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_(治疗组)<0.001,P_(对照组)<0.001),效果在6个月、12个月随访过程中得到维持,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时点效应、分组效应以及交互效应上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患者照顾者负担量表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P_(治疗组)<0.001,P_(对照组)<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时点效应、分组效应以及交互效应上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跨诊断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老年情绪障碍患者社会功能以及照顾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情绪障碍 跨诊断小组认知行为治疗 社会功能 照顾者负担
下载PDF
长期吸食甲基苯丙胺对决策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肖乐 袁晓菲 +5 位作者 阎锴娟 崔少娟 李亚琼 张国富 陈群 罗小年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长期吸食甲基苯丙胺对决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男性甲基苯丙胺依赖者和27名健康男性对照,使用爱荷华博弈任务(IGT)评估决策行为。采用5(决策组块)×3(被试类别)混合设计,根据选择的先后顺序将全部100次选择划分为5... 目的:探讨长期吸食甲基苯丙胺对决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男性甲基苯丙胺依赖者和27名健康男性对照,使用爱荷华博弈任务(IGT)评估决策行为。采用5(决策组块)×3(被试类别)混合设计,根据选择的先后顺序将全部100次选择划分为5个决策组块;被试类别包括长期吸毒组(吸毒时间≥5年)、短期吸毒组(吸毒时间<5年)和对照组3类。结果:决策组块主效应不显著,F(4,280)=1.780,P=0.133;被试类别主效应显著,F(2,70)=4.190,P=0.019,;两者的交互作用显著,F(8,280)=2.060,P=0.040。Post Hoc检验,长期吸毒组的总体IGT分数与对照组、短期吸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短期吸毒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被试类别的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决策进程对长期吸毒组的净分数无显著影响,F(4,92)=1.986,P=0.103,而决策进程对正常对照组、短期吸毒组的净分数存在显著影响,分别为F(4,104)=3.017,P=0.021;F(4,84)=2.961,P=0.047。结论:长期吸食甲基苯丙胺导致患者决策能力受损,短期吸毒者的决策能力相对完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依赖 爱荷华博弈任务 决策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共病失眠患者睡眠认知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51
12
作者 杨丽娟 李占江 +1 位作者 曾妍妍 徐波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0-404,共5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共病失眠患者的睡眠认知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按照DSM—IV诊断标准入组61名共病失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名原发性失眠患者及64名正常睡眠者,采用睡眠功能失调信念与态度量表(DB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共病失眠患者的睡眠认知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按照DSM—IV诊断标准入组61名共病失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名原发性失眠患者及64名正常睡眠者,采用睡眠功能失调信念与态度量表(DB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三组被试进行评估,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精神分裂症失眠组PQSI日间功能因子分[(1.72±0.92)分]高于原发性失眠组[(1.32±0.99)分],入睡时问因子上,原发性失眠组得分[(2.45±0.71)分]高于精神分裂症失眠组[(2.11±0.97)分,P〈0.05];除“改善睡眠方法的错误信念”因子外,正常组的DBAS总分[(79.44±10.53)分]及各凶子分均高于精神分裂症失眠组[(68.26±11.76)分]和原发性失眠组[(67.85±11.39)分,P〈0.01];精神分裂症共病失眠患者中,DBAS因子“对睡眠的期望”(β=-0.425,P=0.009)和“对睡眠药物的看法”(β=-0.239,P=0.048)是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原发性失眠者中,DBAS因子“对失眠后果的灾难化解释”(β=0.279,P=0.001)、“对睡眠的控制与预测”(β=-0.291,P=0.017)及年龄(β=0.078,P=0.020)因素影响睡眠质量。结论精神分裂症失眠患者与原发性失眠患者比正常睡眠者存在更多的错误睡眠认知,其错误信念会较大地影响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失眠 信念与态度
原文传递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3
作者 赵英欣 郑毅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6-189,共4页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是指发病年龄〈18岁的精神疾病,除了与成年人共有的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器质性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外,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还包括一些特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障碍,...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是指发病年龄〈18岁的精神疾病,除了与成年人共有的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器质性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外,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还包括一些特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障碍,如广泛性发育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流行病学 青少年 儿童 器质性精神障碍 精神和行为障碍 广泛性发育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活性物质
原文传递
认知行为治疗的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21
14
作者 高见 王鹏翀 李占江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2-532,共11页
现阶段认知行为治疗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将从脑功能、神经电生理、神经内分泌与免疫以及遗传与表观遗传这四个方面对认知行为治疗的生物学机制进行讨论,综合心理、生理和遗传三方面的结果,从微观、中间和宏观多层面提出了认知行... 现阶段认知行为治疗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将从脑功能、神经电生理、神经内分泌与免疫以及遗传与表观遗传这四个方面对认知行为治疗的生物学机制进行讨论,综合心理、生理和遗传三方面的结果,从微观、中间和宏观多层面提出了认知行为治疗生物学机制的整合模型。并进一步对目前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为未来探究认知行为治疗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治疗 事件相关电位 神经内分泌 促炎细胞因子 表观遗传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大脑轴与孤独症谱系障碍 被引量:16
15
作者 赵英欣 张旭静 郑毅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4-227,共4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病率不断攀升,且预后差,致残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已成为全世界备受关注的疾病之一。目前该病病因尚不明确,治疗主要为教育训练。由于缺乏针对性强的精准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差强人意。近年来的数...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病率不断攀升,且预后差,致残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已成为全世界备受关注的疾病之一。目前该病病因尚不明确,治疗主要为教育训练。由于缺乏针对性强的精准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差强人意。近年来的数项研究证实,与典型发育的对照组(typical development children)相比,ASD患者肠道微生物有改变,存在肠道菌群失调,9%~91%的ASD患儿有胃肠道疾病症状,约半数伴有腹泻或便秘。若干研究证实了益生菌通过改善肠道菌群治疗ASD的疗效,益生菌既可缓解其胃肠道症状,也可改善部分行为问题,我们将就AS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目前ASD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性障碍 肠道微生物-大脑轴
原文传递
盐酸米那普仑在中国健康人体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阮灿军 赵立波 +4 位作者 果伟 李文标 董芳 翟屹民 王传跃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评价盐酸米那普仑在中国健康人群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单次给药共有12例受试者(男女各半),进行3个剂量组(25,50,100 mg)的拉丁方三交叉自身对照设计,每个服药周期洗脱期为7 d;多次给药组12例受试者(男女各半)... 目的评价盐酸米那普仑在中国健康人群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单次给药共有12例受试者(男女各半),进行3个剂量组(25,50,100 mg)的拉丁方三交叉自身对照设计,每个服药周期洗脱期为7 d;多次给药组12例受试者(男女各半),连续8 d给药(给药剂量滴定至每天100 mg,每次50 mg)。液质联用法(HPLC-MS/MS)测定盐酸米那普仑的血浆浓度,以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N)进行分析,获得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最终模型为Ⅰ室模型,模型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估计值(95%置信区间)分别为:清除率(CL)为37.53~44.16(40.84±1.69)L·h^(-1),表观分布容积(V)为382.89~433.37(408.13±12.86)L,吸收常数(Ka)为0.81~1.31(1.06±0.13)/h,性别和体重对盐酸米那普仑的清除无影响。结论本模型稳定,能较好的拟合盐酸米那普仑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米那普仑 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 液质联用法
原文传递
精神障碍认知行为治疗临床研究中应关注的问题
17
作者 李占江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62-565,共4页
本文结合目前常见精神障碍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的临床研究和应用现状,讨论了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未来应持续加强CBT新技术、新方法及重点人群和跨诊断方案疗效的研究,加强关于CBT有效的... 本文结合目前常见精神障碍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的临床研究和应用现状,讨论了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未来应持续加强CBT新技术、新方法及重点人群和跨诊断方案疗效的研究,加强关于CBT有效的心理生理机制、有效成分、不良反应和临床服务方式等问题的关注,同时也要关注中国本土文化对CBT疗效的影响,从而促进我国CBT的临床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认知行为治疗 研究 疗效 机制
原文传递
强迫症状诱发图片库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鹏翀 李占江 杨祥云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8年第5期641-645,共5页
目的:收集强迫清洗因子和强迫检查因子相关症状的诱发图片,并对其进行多维度的评定,初步建立中国强迫症状诱发图片库。方法:筛选40张图片组成强迫症状诱发图片库,23名强迫障碍患者对图片库的威胁度、愉悦度和复杂度进行了自我报告的... 目的:收集强迫清洗因子和强迫检查因子相关症状的诱发图片,并对其进行多维度的评定,初步建立中国强迫症状诱发图片库。方法:筛选40张图片组成强迫症状诱发图片库,23名强迫障碍患者对图片库的威胁度、愉悦度和复杂度进行了自我报告的视觉模拟评分法的评定。结果:在强迫症状诱发图片库的评定中,威胁度、愉悦度和复杂度均表现出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933,0.975,0.977;图片材料诱发患者威胁度水平显著高于愉悦度水平(t=10.78,P〈0.001);图片材料在威胁度和愉悦度上的评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49,P〈0.001);散点图显示,强迫症状诱发图片库在愉悦度和威胁度上的评分分布较为广泛。结论:中国强迫症状诱发图片库的评定结果良好,可以为强迫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症状诱发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障碍 症状诱发 视觉模拟评分 图片库
下载PDF
不恰如其分体验问卷修订版测评临床和社区人群的效度和信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丽娟 陈达宁 +2 位作者 张晓东 李占江 杨祥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5-331,共7页
目的:检验不恰如其分体验问卷修订版(NJRE-Q-R)在中国临床和社区人群的效度和信度。方法: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选取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强迫障碍、抑郁症、焦虑障碍患者共238例,社区招募正常对照201例,用耶鲁-... 目的:检验不恰如其分体验问卷修订版(NJRE-Q-R)在中国临床和社区人群的效度和信度。方法: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选取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强迫障碍、抑郁症、焦虑障碍患者共238例,社区招募正常对照201例,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NJRE-Q-R、贝克抑郁量表、贝克焦虑量表分别评估强迫症状、不恰如其分体验及抑郁焦虑情绪。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效度,Cronbachα系数检验信度。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NJRE-Q-R中的种类量表可分为3个维度,NJRE-Q-R中的严重程度量表单维结构良好;验证性因素分析示NJRE-Q-R种类量表及严重程度量表结构模型拟合良好(χ^(2)/df=1.66,CFI=0.95,RMSEA=0.06;χ^(2)/df=2.71,CFI=0.92,RMSEA=0.11);NJRE-Q-R种类量表及严重程度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分别为0.73,0.96。结论:不恰如其分体验问卷修订版在临床和社区人群中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恰如其分体验 效度 信度 强迫障碍 心理测量学研究
下载PDF
躯体症状自我筛查问卷在中国居民中的效度和信度
20
作者 杨丽娟 王鹏翀 +2 位作者 黄芳芳 李占江 罗佳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4年第6期394-400,共7页
目的评估躯体症状自我筛查问卷(SQSS)在中国普通居民中的效度和信度,分析功能躯体症状检出阳性的受试者一般特征。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2—3月通过问卷星向中国居民发送调查问卷,进行一般资料、SQSS、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 目的评估躯体症状自我筛查问卷(SQSS)在中国普通居民中的效度和信度,分析功能躯体症状检出阳性的受试者一般特征。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2—3月通过问卷星向中国居民发送调查问卷,进行一般资料、SQSS、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和怀特利指数-7(WI-7)的施测。2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00名受试者进行SQSS的重测。采用条目得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分析、极端组检验进行项目分析;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效度;采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分半信度系数和重测相关系数检验信度;采用χ^(2)检验、t检验比较功能性躯体症状筛查阳性及阴性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问卷1506份,剔除无效问卷56份,最终纳入1450名(96.3%)受试者。SQSS项目分析结果显示各条目得分与量表总分均呈正相关(r=0.49~0.70,均P<0.001),量表各条目区分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337~27.862,均P<0.001)。探索性因素分析示SQSS可分为4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示SQSS的4因子结构模型拟合良好,卡方/自由度(χ^(2)/df)为5.79,拟合优度系数(GFI)为0.94,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6,均方根残差(RMR)为0.03,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3,规范拟合指数(NFI)为0.92,不规范拟合指数(NNFI)为0.92,Tucker-Lewis指数(TLI)为0.92;SQSS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2,分半信度系数为0.90;SQSS总分和WI-7、PHQ-9、GAD-7得分均呈正相关(r=0.67、0.68、0.61;均P<0.01)。以SQSS 29分为划界分,功能性躯体症状在普通居民中的检出率为10.28%(149/1450)。功能性躯体症状检出阳性者中女性、有精神疾病者、有慢性躯体疾病者占比更高(χ^(2)=5.12、29.90、34.08;均P<0.05),检出阳性者的SQSS、GAD-7、PHQ-9、WI-7得分高于阴性者(Z=20.03、14.51、13.03、15.27,均P<0.001)。结论SQSS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可用于在普通人群中进行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化症状 效度 信度 心理测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