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0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干眼专家共识:检查和诊断(2020年) 被引量:308
1
作者 刘祖国 +5 位作者 孙旭光 张明昌 徐建江 洪晶 邓应平 梁凌毅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41-747,共7页
如何正确诊断干眼是干眼临床工作的核心环节之一。近年来干眼检查技术发展迅速。为了规范干眼诊断流程,提高干眼的诊断效率,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等组织相关专家,在《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的基础上,对不同干眼诊断方法的临床... 如何正确诊断干眼是干眼临床工作的核心环节之一。近年来干眼检查技术发展迅速。为了规范干眼诊断流程,提高干眼的诊断效率,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等组织相关专家,在《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的基础上,对不同干眼诊断方法的临床意义和价值进行综合分析,对干眼的诊断标准进行更新,提出适合中国临床实践发展的干眼检查技术、诊断流程及标准,形成新的共识意见,以期推动我国干眼诊疗工作规范、有序发展,提高临床干眼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疗工作 干眼 诊断标准 诊断流程 专家共识 临床诊疗 临床实践 正确诊断
原文传递
中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治方案专家共识(2019年) 被引量:140
2
作者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 王宁利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5-328,共4页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临床多见疾病,近年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此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以眼科循证医学为基础,对我国PACG的分类体系和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原则达成进一步共识性意见,以供临床医师参考使用。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专家 诊治 中国 PACG 临床医师 中华医学会 循证医学
原文传递
中国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诊疗专家共识(2019年) 被引量:73
3
作者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 王宁利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9-332,共4页
目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的患病率达到1.0%,眼压正常值划分不当易导致误诊。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综合近年NTG的研究进展和成果,以眼科循证医学为基础,对我国NTG的诊断及治疗原则达成进一步共识性意见,以... 目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的患病率达到1.0%,眼压正常值划分不当易导致误诊。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综合近年NTG的研究进展和成果,以眼科循证医学为基础,对我国NTG的诊断及治疗原则达成进一步共识性意见,以供临床医师在对青光眼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中国 专家 诊疗 治疗原则 中华医学会 NTG 循证医学
原文传递
中国学龄儿童眼球远视储备、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参考区间及相关遗传因素专家共识(2022年) 被引量:68
4
作者 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分会 王宁利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6-102,共7页
近视眼是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焦点问题。远视储备是眼球发生近视前的屈光状态, 是眼轴长度与角膜及晶状体等参数之间动态匹配的结果, 对于近视眼防控意义重大。我国一直缺乏儿童眼球发育参数的指导依据以及遗传因素影响的参考资... 近视眼是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焦点问题。远视储备是眼球发生近视前的屈光状态, 是眼轴长度与角膜及晶状体等参数之间动态匹配的结果, 对于近视眼防控意义重大。我国一直缺乏儿童眼球发育参数的指导依据以及遗传因素影响的参考资料, 尤其针对上述参数在儿童眼球正视化过程中变化规律的总结。为了促进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工作的标准化, 规范人群筛查和临床治疗, 使社会各界对近视眼的预防干预和评价有据可依, 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分会基于我国不同地区儿童青少年的屈光不正调查数据, 针对我国学龄儿童正视眼在不同年龄段眼球远视储备、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的参考区间及相关遗传因素达成共识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视 近视 远视储备 轴长度 角膜地形图:参考值 正视眼 儿童 学龄前
原文传递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被引量:56
5
作者 王宁利 李仕明 魏士飞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1-244,共4页
近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眼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引起国家高度关注。2018年,国家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个部委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把近视眼防控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本文针对... 近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眼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引起国家高度关注。2018年,国家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个部委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把近视眼防控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本文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的现状和特点,剖析现阶段相关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期为我国近视眼防控提供科学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预防卫生服务 儿童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中国青光眼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回顾 被引量:55
6
作者 梁远波 江俊宏 王宁利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34-640,共7页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有关健康状况和事件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决定因素,并用以解决健康问题的一门学科。欲建立行之有效的中国青光眼防治体系,以减少青光眼的致盲致残率,需要对中国青光眼患病情况进行深入理解。本文对中国青光眼学者所做...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有关健康状况和事件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决定因素,并用以解决健康问题的一门学科。欲建立行之有效的中国青光眼防治体系,以减少青光眼的致盲致残率,需要对中国青光眼患病情况进行深入理解。本文对中国青光眼学者所做的青光眼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其主要结果进行解读,揭示中国青光眼的患病特点、构成和分布情况,为临床防治青光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调查 青光眼 中国 临床防治 健康状况 研究人群 健康问题 患病情况
原文传递
中国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青光眼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 被引量:53
7
作者 王宁利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6-170,共5页
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青光眼作为我国比较常见的眼部疾病,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出现较大争议,国内尚缺乏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共识性意见。为规范临床治疗工作,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 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青光眼作为我国比较常见的眼部疾病,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出现较大争议,国内尚缺乏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共识性意见。为规范临床治疗工作,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经过认真讨论,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制定本共识,对具有白内障手术指征的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原发性青光眼的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和随访的管理等提出指导性意见。(中华眼科杂志,2021,57:166-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青光眼 青光眼引流植入物 小梁切除术 多数赞同
原文传递
我国角膜上皮损伤临床诊治专家共识(2016年) 被引量:43
8
作者 孙旭光 袁进 史伟云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44-648,共5页
一、定义 角膜上皮损伤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角膜上皮屏障功能与完整性被破坏,引起角膜上皮细胞层部分或全层缺失的病理状态。临床上可表现为角膜上皮弥漫性点状脱失或糜烂,角膜上皮的反复剥脱与缺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眼表炎性反... 一、定义 角膜上皮损伤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角膜上皮屏障功能与完整性被破坏,引起角膜上皮细胞层部分或全层缺失的病理状态。临床上可表现为角膜上皮弥漫性点状脱失或糜烂,角膜上皮的反复剥脱与缺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眼表炎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角膜基质病变,影响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上皮损伤 临床诊治 专家 角膜上皮细胞 屏障功能 病理状态 炎性反应 角膜基质
原文传递
复方樟柳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全视网膜光凝后视网膜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40
9
作者 张茉莉 田蓓 魏文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5-158,共4页
背景 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疗效确切,但可引起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引起黄斑水肿、视功能损害及视野缺损等并发症的发生.应用血管动力促进药物可缓解视网膜的缺血和缺氧状态,从而缓解DR患者PRP后造成的视网膜功... 背景 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疗效确切,但可引起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引起黄斑水肿、视功能损害及视野缺损等并发症的发生.应用血管动力促进药物可缓解视网膜的缺血和缺氧状态,从而缓解DR患者PRP后造成的视网膜功能损伤.复方樟柳碱属于此类药物,但其对DR患者视网膜光凝后的作用尚未完全证实. 目的 观察复方樟柳碱颞侧浅层皮下注射对视网膜激光性功能损伤的治疗作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确诊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者62例110眼,术眼均行PRP.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眼分为复方樟柳碱组64眼和对照组46眼.复方樟柳碱组患者于视网膜光凝后24 h开始行复方樟柳碱颞侧浅层皮下注射,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仅进行视网膜光凝,不给予其他任何干预措施.分别于视网膜光凝前1d及光凝后1d、1个月和2个月检查患眼的视力,评价患眼视力改善率;并于上述时间点分别进行30°~ 60°环形视野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检测,评价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视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 视网膜光凝后2个月,复方樟柳碱组视力改善者55眼,占85.94%,而对照组视力改善者11眼,占23.91%,2个组患眼的视力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25,P=0.000).视网膜光凝后1d、1个月和2个月,复方樟柳碱组患眼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分别为(4.15±1.42)、(3.94±1.40)和(4.81±1.41)d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6±1.52)、(3.53±1.55)和(3.64±1.50)d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9、1.44、1.15,均P<0.05).视网膜光凝后1d、1个月和2个月,复方樟柳碱组F-ERG a波、b波振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NPDR患眼行PRP后应用复方樟柳碱颞侧皮下注射可减轻激光视网膜光凝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 激光光凝术 术后并发症 视网膜/生理功能 复方樟柳碱
下载PDF
8673例眼附属器增生性病变及肿瘤组织的病理分析 被引量:35
10
作者 戴京 孙宪丽 +5 位作者 李彬 郑邦和 胡士敏 李辽青 陈英杰 陈长喜 《中华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增生性病变及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分类。方法对8673例患者局部切除的眼附属器增生性病变及肿瘤标本进行回顾性病理分析。结果良性病变7265例(8377%),恶性肿瘤1408例(1623%)。按发病解剖学...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增生性病变及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分类。方法对8673例患者局部切除的眼附属器增生性病变及肿瘤标本进行回顾性病理分析。结果良性病变7265例(8377%),恶性肿瘤1408例(1623%)。按发病解剖学部位分类:眼睑肿瘤5313例(6126%),眼眶肿瘤1484例(1711%),眼球表面肿瘤1876例(2163%)。按组织发生学分类:(1)原发性肿瘤6679例(7701%),其中上皮组织肿瘤2481例(3715%),间叶组织肿瘤753例(1127%),淋巴造血组织肿瘤102例(153%),神经组织肿瘤1542例(2309%),先天胚胎发育异常肿瘤1767例(2646%),不明来源肿瘤34例(050%);(2)继发性肿瘤13例(015%);(3)转移性肿瘤9例(010%);(4)非肿瘤性病变1972例(2274%)。结论大样本的病理分析,有助于对眼附属器增生性病变和肿瘤等常见多发病以及少见难治疾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填补我国北方病理诊断资料数据,为研究眼病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肿瘤 组织病理学 分类 眼附属器增生
原文传递
改良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和羊膜移植术及干扰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初步疗效观察 被引量:36
11
作者 于静 冯珺 +4 位作者 接英 金涛 潘志强 李思源 朱蕾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68-773,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和羊膜移植术及干扰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6月1日至12月31日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进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按照随机区组设计... 目的探讨改良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和羊膜移植术及干扰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6月1日至12月31日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进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行改良结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给予干扰素滴眼液;对照组患者行自体结膜移植术。所有患者术前观察翼状胬肉分型及大小,记录视力、眼压及眼前节情况;术后1、2周和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视力、角膜上皮愈合情况以及翼状胬肉复发等情况。本文数据均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0例(77只眼)翼状胬肉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0例,女性40例,年龄50~70岁。试验组35例(38只眼),对照组35例(39只眼)。术后12个月共54例(60只眼)数据完整,其中试验组28例(30只眼),对照组26例(30只眼)。两组各有1只眼的角膜上皮于术后7~14 d修复,其余患眼的角膜上皮均在术后7 d内完全修复。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下降(两组各2只眼)、稳定(试验组15只眼,对照组23只眼)和提高(试验组13只眼,对照组5只眼)的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4级结膜增生真性翼状胬肉复发,结膜纤维组织增生1、2、3级患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结论改良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和羊膜移植术及干扰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低,对健康结膜组织损伤小,可为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结膜 移植 自体 羊膜 移植 干扰素类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眼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及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32
12
作者 王志昕 王智群 +3 位作者 罗时运 李然 邓世靖 孙旭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4年间眼部感染的真菌菌属分布及其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179份眼部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真菌培养阳性率、菌属的种属分布、菌属的季节分布及年龄与性别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分析培养阳性的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目的分析4年间眼部感染的真菌菌属分布及其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179份眼部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真菌培养阳性率、菌属的种属分布、菌属的季节分布及年龄与性别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分析培养阳性的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培养阳性菌株681株,阳性率为31.25%,其中镰刀菌属394株(57.86%),曲霉菌属116株(17.03%)。培养阳性的标本中,角膜591株(86.78%)、房水29株(4.26%)、结膜22株(3.23%)、玻璃体22株(3.23%)、泪囊1株(0.15%)、其他16株(2.35%)。体外药物敏感性观察发现,镰刀菌中368株对那他敏感(93.40%),曲霉菌中107株对伊曲康唑敏感(92.24%)。结论镰刀菌属及曲霉菌属仍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眼部致病真菌菌属;镰刀菌对那他霉素最敏感,曲霉菌对伊曲康唑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感染 镰刀菌属 曲霉菌属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中国干眼专家共识:药物相关性干眼(2021年) 被引量:30
13
作者 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眼表与泪液病学组 +5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表与干眼学组 刘祖国 孙旭光 张明昌 徐建江 接英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34-742,共9页
眼局部和全身用药均有可能导致药物相关性干眼,已成为干眼的重要病因之一,临床易漏诊、误诊。为引起眼科医师对此类干眼的重视,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等相关学术组织的专家在《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的基础上,结合该领域新的研... 眼局部和全身用药均有可能导致药物相关性干眼,已成为干眼的重要病因之一,临床易漏诊、误诊。为引起眼科医师对此类干眼的重视,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等相关学术组织的专家在《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的基础上,结合该领域新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实践经验,在其名称、定义与分类、危险因素、相关药物种类、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防措施等方面形成共识意见,以提高我国药物相关性干眼的规范化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综合征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诊疗准则 多数赞同
原文传递
新生儿眼病筛查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聂文英 吴汉荣 +9 位作者 戚以胜 张敏 侯茜 杨海霞 宫露霞 董砚儒 郭玉銮 施锦娜 尹素莹 李平余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7-502,共6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眼病筛查的临床策略,了解新生儿眼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筛查方法进行研究。选择2002年10月1日至2005年4月30日出生的16800名新生儿,对其中的15398名(91.65%)新生儿进行了眼病筛查。筛查内容包括对母婴同室新生儿... 目的探讨新生儿眼病筛查的临床策略,了解新生儿眼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筛查方法进行研究。选择2002年10月1日至2005年4月30日出生的16800名新生儿,对其中的15398名(91.65%)新生儿进行了眼病筛查。筛查内容包括对母婴同室新生儿在生后2—7d进行筛查性评估(光刺激反应、外眼检查、红光反射检查),异常者进行诊断性检查(使用手持式裂隙灯显微镜进行进一步外眼检查,散瞳检查,必要时进行视听同步诱发电位检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于生后5—14d进行检查,并与高危因素新生儿实行眼部全面的筛查性和诊断性检查。疑似病例将被及时转诊到专业眼科进一步确诊并干预。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对两组间检出率采用Х^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结果15398名新生儿中,检出新生儿眼病12种,共1266例,检出率为8.222%;其中先天性眼病7种,为809例(5.254%),包括先天性上睑下垂2例(0.013%)、先天性角膜混浊6例(0.039%)、瞳孔残膜724例(4.702%)、先天性白内障15例(0.097%)、玻璃体动脉残存54例(0.351%)、先天性鼻泪管闭锁7例(0.046%)及泪腺脱垂1例(0.007%);后天获得性眼病5种,为457例(2.968%),包括新生儿结膜炎391例(2.539%)、玻璃体出血6例(0.039%)、视网膜出血34例(0.221%)、新生儿泪囊炎23例(0.149%),另外在其中的27例体重低于1500g的未成熟儿中检出3例(6只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正常新生儿14306例中,检出先天性眼病7种717例,检出率为5.012%,后天获得性眼病4种417例(2.915%)。NICU组1092例新生儿中,检出先天性眼病5种92例,检出率为8.425%,后天获得性眼病5种40例(3.663%)。先天性眼病在NICU组的检出率高于正常新生儿组(P=0.000),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疾病 眼畸形 患病率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北京市城乡限定学校一、四年级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27
15
作者 郭寅 刘丽娟 +4 位作者 徐亮 吕燕云 唐萍 冯祎 孟梦 《眼科》 CAS 2012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城乡一、四年级小学生近视患病率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设计学校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共调查城乡各一所学校。382名一年级和299名四年级小学生参与研究。方法对所有学生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球运动、... 目的分析北京市城乡一、四年级小学生近视患病率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设计学校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共调查城乡各一所学校。382名一年级和299名四年级小学生参与研究。方法对所有学生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球运动、电脑自动验光、眼前段、眼球生物测量及非散瞳眼底照相。并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项目、用眼时间、户外活动以及社会经济学因素。近视与性别、地区、用眼时间、户外活动及社会经济学因素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主要指标近视患病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按照不同的近视定义[等效球镜度(SE)≤-0.50 D,≤-1.00 D,≤-1.50 D,≤-2.00D],本群学生中近视患病率分别为48.1%、27.9%、17.5%和11.6%。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SE≤-1.00D)患病率与年龄(P=0.003,OR=1.45)、地区(P=0.000,OR=0.20)、父母近视情况(P=0.000,OR=2.99)、户外运动时间(P=0.013,OR=0.14)、户外休闲时间(P=0.001,OR=0.33)、户外活动时间(P=0.001,OR=0.35)、看电视时间(P=0.008,OR=0.66)、学习时间(P=0.001,OR=1.37)有关。眼轴长度与年龄(P=0.000;标准化系数β:0.28)、身高(P=0.001;β:0.18)、父母近视情况(P=0.03;β:0.09)、地区(P=0.000;β:-0.21)、户外活动时间(P=0.001;β:-0.16)、户外休闲时间(P=0.001;β:-0.15)、学习时间(P=0.02;β:0.10)相关。因此年龄大、城市居住、户外活动少、父母近视、学习时间长者近视患病率高、眼轴长。结论该限定城、乡地区学龄儿童近视患病率、眼轴长度与年龄、地区、父母近视、学习时间、户外活动等相关。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能有助于降低青少年儿童的近视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相关因素 户外活动
原文传递
涂片真菌荧光染色法对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张阳 王智群 +2 位作者 邓世靖 田磊 梁庆丰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01-608,共8页
目的分析真菌荧光染色技术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为感染性角膜炎的患者105例(105只眼),其中男性69... 目的分析真菌荧光染色技术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为感染性角膜炎的患者105例(105只眼),其中男性69例,女性36例,年龄(45.1±20.1)岁。根据裂隙灯显微镜、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IVCM)检查,以及病灶处角膜刮片吉姆萨染色、荧光染色和病原学培养的结果,将感染性角膜炎患者分为真菌性角膜炎(FK)组以及非真菌性角膜炎(NFK)组,分析上述检查方法对真菌性角膜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明确真菌荧光染色方法对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105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中,真菌性角膜炎66例,非真菌性角膜炎39例(其中细菌性角膜炎29例,阿米巴角膜炎10例)。FK组真菌培养阳性者46例(69.7%),其中以镰刀菌感染为主(20/46,43.5%),其次为链隔孢属(10/46,21.7%)以及曲霉属(9/46,19.6%)等。真菌涂片荧光染色后,组织背景呈均质的黑色或弱蓝色荧光,真菌细胞壁成分呈亮蓝紫色或蓝色的明亮荧光,形态、结构、菌丝密度等均容易识别。不同检查方法对角膜真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涂片荧光染色(97.0%)、IVCM(87.9%)、吉姆萨染色(86.7%)、真菌培养(69.7%);特异性方面,真菌培养最高(100.0%),其次为IVCM和吉姆萨染色(94.9%)和荧光染色(87.2%)。AUC值由低至高依次为真菌培养(0.848),涂片吉姆萨染色(0.906),IVCM(0.914)和涂片荧光染色(0.921)。结论真菌荧光染色是一种快速、敏感的真菌镜检筛查手段,对真菌性角膜炎辅助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尤其适用于菌量少及抗真菌治疗后患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眼感染 真菌性 显微镜检查 荧光 染色与标记
原文传递
2639例眼睑肿物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顼晓琳 李彬 +3 位作者 孙宪丽 李辽青 任若瑾 高飞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眼睑肿物的疾病谱系及病理特征。方法为存档资料分析。收集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10年间存档的2639例眼睑肿物临床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位于良性病变前5位的分别是炎性病变、色素痣、乳头状瘤、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 目的探讨眼睑肿物的疾病谱系及病理特征。方法为存档资料分析。收集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10年间存档的2639例眼睑肿物临床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位于良性病变前5位的分别是炎性病变、色素痣、乳头状瘤、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上皮囊肿;位于恶性肿瘤前5位的分别是基底细胞癌、皮脂腺腺癌、淋巴瘤、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此5种恶性肿瘤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1、61、48、57及52岁。基底细胞癌和皮脂腺腺癌患者性别倾向不明显,黑色素瘤和淋巴瘤女性患者较多,鳞状细胞癌男性患者较多。结论基底细胞癌和皮脂腺腺癌仍是最常见的眼睑恶性肿瘤,淋巴瘤位于第三位且有增加的趋势。眼睑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华眼科杂志.2008.44:38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肿瘤 基底细胞 腺癌 皮脂性 淋巴瘤
原文传递
中国近视眼防治的挑战及应对 被引量:26
18
作者 徐亮 刘丽娟 《眼科》 CAS 2009年第6期361-362,共2页
要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眼患病率很高,中小学生已达27.65%~53.80%。长期视近及缺少户外活动是其主要原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户外活动对近视眼有防治作用。我们建议中国的中小学生应保证每天3.5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即上学路途0.5小时,课间... 要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眼患病率很高,中小学生已达27.65%~53.80%。长期视近及缺少户外活动是其主要原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户外活动对近视眼有防治作用。我们建议中国的中小学生应保证每天3.5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即上学路途0.5小时,课间户外活动1小时,户外上课1小时,放学后户外活动1小时,以期降低中国学生近视眼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预防和控制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中国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诊疗专家共识(2022年) 被引量:22
19
作者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组 +6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外伤学组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 许迅 黎晓新 姚克 颜华 王宁利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87-499,共13页
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是指眼科内眼手术后发生的与病原体感染相关的眼内炎。尽管经过努力,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在其诊疗和防治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问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联合国内白内障、眼外伤... 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是指眼科内眼手术后发生的与病原体感染相关的眼内炎。尽管经过努力,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在其诊疗和防治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问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联合国内白内障、眼外伤和青光眼等专业学组专家,综合国内外研究证据,经过认真讨论,达成共识性意见,以期为临床安全有效防治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及提高其治愈率和患者视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炎 眼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诊疗准则(主题) 感染控制 多数赞同
原文传递
重视药物源性角膜病变 被引量:24
20
作者 孙旭光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99,共3页
药物源性角膜病变通常指由于全身及眼局部应用药物所致的角膜组织病理性改变。临床上严重的药物源性角膜病变多为医源性,局部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主要原因。由于其临床表现往往呈现多样性,既可表现为反复弥漫性点状角膜上皮病变,也可... 药物源性角膜病变通常指由于全身及眼局部应用药物所致的角膜组织病理性改变。临床上严重的药物源性角膜病变多为医源性,局部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主要原因。由于其临床表现往往呈现多样性,既可表现为反复弥漫性点状角膜上皮病变,也可表现为迁延性角膜基质的炎性反应或溃疡,并伴有反复前房炎性反应等。由于药物源性角膜病变常发生于原发病的基础之上,临床上容易被忽略,以致病情迁延不愈,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是避免或减少严重药物源性角膜病变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疾病 上皮 角膜 药物利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