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式灌流器预冲法在肝衰竭患者双重血浆吸附系统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雪静 唐静 武晓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4-299,共6页
目的 观察改良式灌流器预冲法在肝衰竭患者双重血浆吸附系统(DPMAS)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市朝阳医院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ICU)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肝... 目的 观察改良式灌流器预冲法在肝衰竭患者双重血浆吸附系统(DPMAS)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市朝阳医院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ICU)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采用传统预冲方式的10例患者17例次结果 作为对照组,以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采用改良预冲方式的46例患者68例次结果作为观察组.两组均采取有效的护理配合:如严密观察患者围治疗期的症状、体征变化,强化心理护理,做好管道维护,抗凝和潜在并发症的预防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DPMAS预冲时间和单次有效治疗时间,DPMAS治疗前和治疗后3 d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的变化及其清除率,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的变化,评价和分析DPMAS的疗效.结果两组56例患者85例次DPMAS治疗均顺利完成,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预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min:29.5±13.1比38.9±14.7),单次有效治疗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min:6.7±1.1比3.4±0.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Bil、TB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较治疗前明显延长(均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但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肌酐(Cr)、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Na+、K+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TBil清除率〔(42.5±15.5)%比(32.9±13.0)%〕和TBA清除率〔(27.0±8.9)%比(17.1±5.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电解质紊乱,未出现渗血、出血等不良事件.其中8例次患者自感皮肤瘙痒,8例次出现皮疹,6例次出现恶心、呕吐,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预冲方法 双重血浆吸附系统 肝衰竭 护理
下载PDF
全血中细菌DN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吕艺 刘铁军 +4 位作者 宋阳 乔治 于勇 梁明 马健 《感染.炎症.修复》 2004年第3期69-72,共4页
目的:采用 PCR 方法定性检测血中细菌 DNA,快速诊断菌血症的存在。方法:提取全血 DNA(包括细菌 DNA),用 PCR 方法定性检测血中细菌16sRNA 和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 DNA。结果:PCR 方法可以检测出血中细菌 DNA,PCR 产物随着细菌 DNA 模... 目的:采用 PCR 方法定性检测血中细菌 DNA,快速诊断菌血症的存在。方法:提取全血 DNA(包括细菌 DNA),用 PCR 方法定性检测血中细菌16sRNA 和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 DNA。结果:PCR 方法可以检测出血中细菌 DNA,PCR 产物随着细菌 DNA 模板量的增加而增多;采用溶血处理全血可以增加细菌 DNA 检出的灵敏度,全血可冷冻保存;在肝缺血-再灌流大鼠和免疫抑制大鼠血中检出不等量的细菌 DNA;部分脓毒症/发热病人血中可检测到细菌 DNA 的存在。结论:PCR 方法检测全血细菌 DNA 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和经济的优点,可用于实验研究及临床菌血症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DNA 全血 多聚酶链式反应 大鼠
下载PDF
LIFT-plug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的长期疗效与术后肛门功能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雪涛 王振军 +2 位作者 郑毅 崔金杰 冯伟静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47-949,共3页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127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LIFT-plug术治疗的患者63例(观察组),采用传统肛瘘切开挂线术的患者64例(对照组)。结果表明,两...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127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LIFT-plug术治疗的患者63例(观察组),采用传统肛瘘切开挂线术的患者64例(对照组)。结果表明,两组在平均愈合时间、术后3 d内的平均VAS疼痛评分及在术后1、6个月、术后1、3年肛门失禁Wexner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经括约肌型肛瘘,LIFT-plug术后愈合快、疼痛轻并且不影响肛门功能,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括约肌型肛瘘 肛瘘切开挂线术 肛门失禁 长期疗效 肛门功能 PLUG 微创术式 术后愈合
原文传递
早期脑钠肽、C反应蛋白、乳酸水平联合检查评估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玲 尹春元 +1 位作者 吕欣 张贵晨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0-941,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乳酸(Las)水平联合检查评估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3月该院重症监护室(ICU)治疗的75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28 d后的存活情况分为... 目的探讨早期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乳酸(Las)水平联合检查评估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3月该院重症监护室(ICU)治疗的75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28 d后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41例)和死亡组(34例),分析不同组别BNP、CRP、Las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进一步分析。结果死亡组BNP、CRP、Las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约登指数(Youden)最大原则确定BNP、CRP、Las评估最佳临界值为:13 310.47 pg/ml、23 mg/L、3.1 mmol/L,此时评估"死亡"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2.35%、78.05%、80.00%;67.64%、70.73%、69.33%;79.41%、87.80%、84.00%。三种指标联合评估时,≥1种、≥2种、3种高于临界值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06%、43.90%、68.00%;88.24%、85.37%、86.67%;58.82%、95.12%、78.67%。结论早期联合检测BNP、CRP、Las有助于评估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这3种中任意≥2种高于临界值时多提示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C反应蛋白 脑钠肽 乳酸 预后
下载PDF
生脉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淋巴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的影响
5
作者 杨玲 尹春元 +1 位作者 吕欣 张贵晨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33-1136,1140,共5页
目的:研究生脉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健康雄性大鼠,通过应用酵母多糖腹腔注射致MODS模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生脉注射液组、去甲肾上腺素组以及生脉注射液联合去甲... 目的:研究生脉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健康雄性大鼠,通过应用酵母多糖腹腔注射致MODS模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生脉注射液组、去甲肾上腺素组以及生脉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组,每组10只。用药后6、24、48 h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IL-12和IL-2的浓度,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脾脏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性,流式细胞技术测定淋巴细胞凋亡情况及Th1/Th2。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生脉注射液组、去甲肾上腺组以及联合用药组,TNF、IL-1β浓度上升不是很明显,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各组TNF、IL-1β浓度逐渐下降,联合用药组TNF、IL-1β基本趋于正常;而IL-12、IL-2趋势则相反,治疗各组较对照组血清IL-12、IL-2浓度明显升高,联合用药组升高更加明显。2与对照组相比,生脉注射液组、去甲肾上腺素组以及联合用药组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表达均显著减少,且联合用药组凋亡蛋白的表达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脉注射液组、去甲肾上腺素组以及联合用药组淋巴细胞凋亡的阳性细胞数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联合用药组淋巴细胞凋亡的阳性细胞数减少较生脉注射液组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组更明显;相比于对照组,生脉注射液组、去甲肾上腺素组以及联合用药组Th1/Th2比率明显增高,联合用药组增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多器官功能障碍大鼠具有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 生脉注射液 去甲肾上腺素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微创剥脱术治疗单纯下肢静脉曲张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蔚东 许铮 +2 位作者 赵亮 田广健 苑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259-4260,共2页
下肢静脉曲张在成年人中的患病率为5%~30%,女性大约为男性的3倍^[1]。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可缓解症状、治愈深静脉返流及促进溃疡愈合,一直是传统的标准治疗术式^[2]。但传统术式有创伤大、出血多、住院时间长及患者住院期间... 下肢静脉曲张在成年人中的患病率为5%~30%,女性大约为男性的3倍^[1]。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可缓解症状、治愈深静脉返流及促进溃疡愈合,一直是传统的标准治疗术式^[2]。但传统术式有创伤大、出血多、住院时间长及患者住院期间因活动不便导致生存质量下降等缺点。因此,探索微创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这一疾病的主流趋势。鉴于静脉曲张在人群中的高患病率及就诊患者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下肢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标准治疗 剥脱术 微创 传统术式 深静脉返流 溃疡愈合
下载PDF
microRNA-181通过靶向PTEN对胰腺泡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赵明一 陈涛 吴天鸣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15-223,共9页
目的探究对胰腺泡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100μmol/L的雨蛙素(cerulein)处理大鼠胰腺泡细胞AR42J, miR-181a mimic及miRNA mock分别转染细胞后,RT-PCR检测miR-181a、PTEN表达水平。生物信息预测两者关系并用荧光素酶报... 目的探究对胰腺泡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100μmol/L的雨蛙素(cerulein)处理大鼠胰腺泡细胞AR42J, miR-181a mimic及miRNA mock分别转染细胞后,RT-PCR检测miR-181a、PTEN表达水平。生物信息预测两者关系并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细胞分为Control、cerulein、miR-181a mimic、pc-PTEN 及 miR-181a mimic + pcDNA PTEN (pc-PTEN)组,miR-181a mimic 及 pc-PTEN 转染细胞后,CCK8检测细胞活性,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PTEN, PCNA、Bcl-2, Bax、cleaved Caspase-9, LC3、Beclin1、P62、PI3K、p-PI3K、Akt、p-Akt, mTOR 和 p-mTOR 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LC3表达。雷帕霉素与miR-181a mimic共处理细胞后,蛋白印迹检测LC3B、Beclin1及p62表达水平,CCK8检测细胞活性,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雨蛙素可下调miR-181a及上调PTEN表达。miR-181a mimic可显著降低PTEN wt的荧光素酶活性。miR-181a mimic + pc-PTEN能部分逆转pc-PTEN对PTEN和cleaved Caspase-9表达、凋亡细胞百分比、Bax/Bcl-2比值、PCNA表达、细胞存活率、LC3 Ⅱ/LC3 Ⅰ比值、Beclin1表达、LC3荧光值及p62表达的调节作用;同时,miR-181a mimic + pc-PTEN还能逆转pc-PTEN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的抑制作用。最后,Rapamycin + miR-181a mimic能逆转miR-181a mimic对LC3B、Beclin1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对p62和细胞存活率的促进作用。结论 miR-181a可通过靶向下调PTEN抑制胰腺泡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81a PTEN 胰腺炎 细胞自噬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窦性心律疏导术治疗心房颤动临床研究
8
作者 陶中良 刘永春 +1 位作者 易善永 芦乙斌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疏导术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在行二尖瓣置换术的同时行窦性心律疏导术,其所有切口都平行于传导束和心房动脉。结果:术中病人均自动恢复窦性心律。术后2周内12例...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疏导术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在行二尖瓣置换术的同时行窦性心律疏导术,其所有切口都平行于传导束和心房动脉。结果:术中病人均自动恢复窦性心律。术后2周内12例患者心功能达Ⅰ~Ⅱ级;多普勒检查可见二尖瓣口出现明显的A 峰,表明左房运输功能已恢复。随访3月到6年,16例维持永久窦性心律,2例在药物控制下维持间断的窦性心律。结论:窦性心律疏导术对于二尖瓣置换术几乎不增加手术时间,也不会增加危险性,但可获得很好的窦性心律转复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MEBO在45例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田文亮 那冬鸣 《河北医学》 CAS 2001年第12期1060-1062,共3页
目的 :观察湿润烧伤膏 (MEBO)在基层医院治疗烧伤病人的治疗效果及优势。方法 :本组 4 5例烧伤病人全部采用MEBO规范化治疗 ,观察创面感染 ,愈合时间 ,疼痛及愈合后瘢痕情况。结果 :4 5例创面全部愈合 ,其中浅Ⅱ度创面平均 8d愈合 ,深... 目的 :观察湿润烧伤膏 (MEBO)在基层医院治疗烧伤病人的治疗效果及优势。方法 :本组 4 5例烧伤病人全部采用MEBO规范化治疗 ,观察创面感染 ,愈合时间 ,疼痛及愈合后瘢痕情况。结果 :4 5例创面全部愈合 ,其中浅Ⅱ度创面平均 8d愈合 ,深Ⅱ度创面平均 2 3d愈合 ,Ⅲ度创面平均 35d愈合 ,深Ⅱ度创面瘢痕增生率为 2 0 % ,瘢痕外观与弹性良好 ,未见功能障碍 ,Ⅲ度创面有浅表性瘢痕 ,瘢痕质软 ,弹性欠佳。结论 :MEBO为治疗烧伤的优效药物 ,方法简单 ,疗效可靠 ,具有抗感染 ,止痛快 ,瘢痕轻的特点 ,适合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湿润烧伤膏 治疗 临床应用 创面感染 药物
下载PDF
氨基酸三联体方法评价11例心脏移植供受体匹配情况的结果分析
10
作者 王晓武 蔡振杰 +2 位作者 胡军 胡巧侠 管德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0期1908-1911,共4页
目的 介绍氨基酸三联体方法在评价心脏移植供受体 HL A- I类抗原配合程度中的应用 ,分析其与交叉反应组评价方法之间的结果差异 .方法 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法对 11例心脏移植供受体的 HL A抗原配合情况进行评价 ,并对两种评价结果进行分... 目的 介绍氨基酸三联体方法在评价心脏移植供受体 HL A- I类抗原配合程度中的应用 ,分析其与交叉反应组评价方法之间的结果差异 .方法 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法对 11例心脏移植供受体的 HL A抗原配合情况进行评价 ,并对两种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1应用 HL A抗原交叉反应组方法分析 11例心脏移植供受体 ,其 HL A抗原配合的优劣顺序为 :例 1=例 3=例 5 =例 6 >例 7=例 9=例 11>例 2 =例 8>例 4 >例 10 ,例 1、例 3、例 5、例 6供受体配合最好 ;2应用氨基酸三联体方法分析上述 11例心脏移植供受体 ,其 HL A抗原配合的优劣顺序为 :例 3>例 5 >例 2 >例 8>例 11>例 7>例 4 >例 6 >例 9>例 10 >例 1,例 3供受体配合最好 ,例 1最差 .结论 氨基酸三联体方法从分子水平提供了多个分析参数供参考 ,能更精确地比较供受体 HL A- I抗原间的差异 ,可能更有利于供受体的筛选和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HLA抗原 交叉反应组 氨基酸三联体
下载PDF
乳腺癌乳房再造患者的心理调查
11
作者 刘晓轶 蒋宏传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2期8061-8062,共2页
目的:探讨已实施乳腺癌再造术的患者对实施再造术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电话问卷调查法,对朝阳医院普外科,已实施过乳房再造手术的80例女性患者的心理调查,通过百分比构成法,对80份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的对象中,43.75%(35... 目的:探讨已实施乳腺癌再造术的患者对实施再造术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电话问卷调查法,对朝阳医院普外科,已实施过乳房再造手术的80例女性患者的心理调查,通过百分比构成法,对80份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的对象中,43.75%(35/80)患者认为实施乳房再造手术的目的是为提高生活质量,38.75%(31/80)患者是为满足心理上的需求,18.75%(15/80)患者目的为了恢复形体的美观。结论:乳腺癌患者实施乳房再造术,能减少患者因乳房缺乏而产生的心理压力,满足肿瘤治疗和形体美方面的要求,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减少自卑感,增加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外科学 乳房成形术/心理学 人类 女(雌)性
原文传递
XIAP在凋亡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作用及对肾癌耐药性的影响
12
作者 周彪 闫勇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4年第5期725-729,共5页
凋亡抑制蛋白是一组能抑制细胞凋亡的蛋白,命名为IAP(inhibitors of apoptosis protein).到目前为止在人体中共发现八个IAP家族成员,包括Survivin、ILP2、MLIAP、XIAP、cIAP1、cIAP2、NIAP、BRUCE.其中XIAP(X-linked inhibitor of ap... 凋亡抑制蛋白是一组能抑制细胞凋亡的蛋白,命名为IAP(inhibitors of apoptosis protein).到目前为止在人体中共发现八个IAP家族成员,包括Survivin、ILP2、MLIAP、XIAP、cIAP1、cIAP2、NIAP、BRUCE.其中XIAP(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是人体中抑制凋亡效果最强的内源性IAP.XIAP的异常表达在肾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及耐药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以XIAP为靶点的抗肿瘤技术发展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细胞凋亡 信号传导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13
作者 刘岩 苏丕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2年第4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10月-2002年5月958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其中191例合并糖尿病。糖尿病和无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应用体外循环进一步分为...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10月-2002年5月958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其中191例合并糖尿病。糖尿病和无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应用体外循环进一步分为四组,对四组患者术前、术后一般状况进行对比。结果:糖尿病组应用体外循环患者手术死亡率为5.6%,糖尿病组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为2.1%。结论:糖尿病是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的危险因素,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显著减少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临床应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糖尿病
下载PDF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和血浆NT-pro-BN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陶勇 李文雄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876-878,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浆氨基酸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脓毒血症病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的80例成年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发生脓毒血症的第1、3天及出SICU当天检测其血清...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浆氨基酸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脓毒血症病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的80例成年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发生脓毒血症的第1、3天及出SICU当天检测其血清PCT、血浆NT-pro-BNP水平,记录当天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患者发生脓毒血症后前3 d及入住SICU期间总的出入水量,随访患者入SICU后的生存状况,并据此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 80例患者中,65例存活,15例死亡。两组患者第1天APACHE-Ⅱ评分、血浆NT-pro-BNP和血清PCT水平相近(均P>0.05);第3天死亡组血浆NT-pro-BNP水平、APACHE-Ⅱ评分、出入水量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血清PCT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SICU当天,死亡组的血清PCT、血浆NT-pro-BN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住院期间总出入量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血清PCT、血浆NT-pro-BNP水平分别与APACHE-Ⅱ评分相关(r=0.583,P<0.05;r=0.475,P<0.05);血清PCT与血浆NT-pro-BNP水平相关(r=0.769,P<0.05),血浆NT-pro-BNP与患者总出入水量情况相关(r=0.494,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感染指标血清PCT水平相关,血清PCT、血浆NT-pro-BNP水平持续进行性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降钙素原 氨基酸B型钠尿肽前体
原文传递
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治新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欧柳菁 丁凯 +1 位作者 刘桂林 蒋宏传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8-270,共3页
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乳腺导管系统恶性上皮细胞增生。因肿瘤小,临床上较难触及肿物,早期不易确诊。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乳腺肿瘤普查中的广泛应用,DCIS的检出逐渐增多,传统的治疗方法也有了相应的... 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乳腺导管系统恶性上皮细胞增生。因肿瘤小,临床上较难触及肿物,早期不易确诊。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乳腺肿瘤普查中的广泛应用,DCIS的检出逐渐增多,传统的治疗方法也有了相应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原位癌
原文传递
乳腺导管原位癌38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欧柳菁 丁凯 蒋宏传 《内分泌外科杂志》 2008年第5期319-321,30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治。方法对38例乳腺导管原位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钼靶、B超、乳腺核磁以及冰冻病理检查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1.82%(18/22)、66.67%(12/18)、100%(7/7)和70.0%(21/30)。治疗方式以乳房切除为主。本...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治。方法对38例乳腺导管原位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钼靶、B超、乳腺核磁以及冰冻病理检查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1.82%(18/22)、66.67%(12/18)、100%(7/7)和70.0%(21/30)。治疗方式以乳房切除为主。本组无局部复发。结论保守性手术是乳腺导管原位癌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原位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2002~2018年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时间趋势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武玉多 谷孝艳 +1 位作者 何怡华 张宏家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576-578,共3页
目的分析近年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地区分布、疾病分型、病因学以及时间趋势变化等情况,为该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出院病例中明... 目的分析近年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地区分布、疾病分型、病因学以及时间趋势变化等情况,为该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出院病例中明确诊断有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然后对其性别、年龄、疾病类型、致病风险因素、患者数量、时间趋势变化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年来共确诊主动脉夹层5352例,其中男性4121例、女性1231例,男:女比例为3.35:1;平均住院天数为(14.23±10.30)d,平均年龄(49.56±11.58)岁,其中(41~50)岁之间的患者人数最多,占所有入组患者人数的30.70%;本研究中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3299例(61.64%),A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为4.80%;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2053例(38.40%),B型夹层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50%;高血压是导致患者出现主动脉夹层的主要病因,其次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主动脉瘤样扩张。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人数呈逐年增多趋势,发病率男性占主导地位,高血压仍是患者出现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危险因素。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死亡率高于B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流行病学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黄腐酸钠对大鼠重症胰腺炎胰腺微循环障碍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原标 陈佛来 +4 位作者 文武 龚家镇 袁申元 杨光燃 陈瑞芬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明确黄腐酸钠是否对大鼠重症胰腺炎胰腺微循环紊乱有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胰腺被膜下注射5%牛磺胆酸钠液制备大鼠重症胰腺炎模型。结果除正常组外,各组胰腺组织光镜病变程度随观察时间延长呈加重趋势,模型组胰腺病变程度明显重于同期... 目的明确黄腐酸钠是否对大鼠重症胰腺炎胰腺微循环紊乱有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胰腺被膜下注射5%牛磺胆酸钠液制备大鼠重症胰腺炎模型。结果除正常组外,各组胰腺组织光镜病变程度随观察时间延长呈加重趋势,模型组胰腺病变程度明显重于同期黄腐酸钠治疗组(P<0.05)。空肠微循环改变结果近似上述胰腺微循环变化。黄腐酸钠治疗组同期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上述结果提示各组胰腺微血流改变与其胰组织病理改变、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有相关性。结论①黄腐酸钠可明显改善重症胰腺炎微循环,并有控制病情发展的作用。②血浆内皮素变化是作为观察重症胰腺炎病变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腐酸钠 重症胰腺炎 大鼠 血浆内皮素 胰腺微循环障碍 治疗组 观察 牛磺胆酸钠 胰腺组织 光镜
原文传递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杜燕夫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2期61-61,共1页
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能有效保证吻合口的血供,减少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概率。术中于乙状结肠系膜内侧打开浆膜,分离至肾前间隙,向左、向尾侧、向头侧进一步游离、扩大该间隙,显露并注意保护左侧输尿管、左侧生殖血管。充分游离... 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能有效保证吻合口的血供,减少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概率。术中于乙状结肠系膜内侧打开浆膜,分离至肾前间隙,向左、向尾侧、向头侧进一步游离、扩大该间隙,显露并注意保护左侧输尿管、左侧生殖血管。充分游离肾前间隙后,放入小纱布以作标记。提起肠系膜下血管根部系膜组织,彻底分离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脂肪组织。清晰显露左结肠动脉的走行方向,注意保护之,在其远端夹闭、切断肠系膜下动脉,以保证近端肠管血运。其余步骤按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法+双吻合器法切除直肠肿瘤及重建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直肠肿瘤 肠系膜下动脉
原文传递
肿瘤相关血管形成在膀胱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勇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4年第12期F003-F003,共1页
在正常的生理过程和一些良性疾病如妊娠、损伤愈合、结膜血管翳等有新生血管的形成,而肿瘤中也有新生血管的形成.近来的研究表明,肿瘤中的新生血管形成有其独特的形态和性质,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应用血管形成抑制剂... 在正常的生理过程和一些良性疾病如妊娠、损伤愈合、结膜血管翳等有新生血管的形成,而肿瘤中也有新生血管的形成.近来的研究表明,肿瘤中的新生血管形成有其独特的形态和性质,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应用血管形成抑制剂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泌尿系肿瘤中新生血管形成与膀胱肿瘤的研究报道不少,表明新生血管形成与膀胱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利用血管形成抑制剂治疗膀胱肿瘤和预防肿瘤的复发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血管形成 膀胱肿瘤 生物学特性 血管抑制剂 血管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