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乳腺癌深静脉置管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及特点,为制订血栓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深静脉置管化疗患者117例,总结血栓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目的探讨乳腺癌深静脉置管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及特点,为制订血栓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深静脉置管化疗患者117例,总结血栓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117例患者,总置管天数为12285d,中位置管时间98d。患者均未接受预防抗凝治疗,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通过血管超声确认导管相关血栓(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发生率为26.5%(31/117),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CRT发生率22.6%(14/62),血栓位于贵要静脉管周、腋静脉管周。锁骨下静脉置管CRT发生率为30.8%(16/52),血栓位于锁骨上下静脉管周、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CRT发生率为33.3%(1/3),血栓位于股静脉管周。患者置管后CRT发生时间分别为:30d内占51.6%(16/31),≥30~60d占29.0%(9/31),≥60~90d内占12.9%(4/31),≥90~180d占6.4%(2/31)。诊断CRT患者后给予抗凝治疗,保留置管同步化疗,60d内血栓消退占90.3%(28/31),90d内血栓消退占100%(31/31)。针对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导管相关血栓与无血栓患者比较,在年龄、置管类型、疾病分期、化疗方案、置管前D-二聚体、血小板及血红蛋白计数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深静脉置管化疗是有效及便捷的,部分患者会出现CRT,抗凝治疗同期给予化疗是安全的,3个月内血栓全部消退。医务人员应加强CRT防治意识,定期筛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曲氟尿苷替匹喘睫在晚期大肠癌后线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晚期大肠癌13名患者的资料,这些患者均接受白蛋白紫杉醇+曲氟尿昔替匹喀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血管药物的治疗方案,主要的疗效观察指标包...目的分析曲氟尿苷替匹喘睫在晚期大肠癌后线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晚期大肠癌13名患者的资料,这些患者均接受白蛋白紫杉醇+曲氟尿昔替匹喀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血管药物的治疗方案,主要的疗效观察指标包括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结果13名患者中仅有2名患者出现客观缓解(ORR=15.4%,95%CI:1.9%-45.4%),10名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得到疾病控制(DCR=76.9%,95%CI:46.2%-95.0%)。整体人群中位随访时间337d(范围:166-8664),中位PFS为134<1(95%CI:105.8-162.2d);ECOG=1分的患者接受该治疗方案的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ECOG=2分的患者(ECOG=1分:179d vs ECOG=2分:126d,p=0.04,HR=0.38,95%CI:0.12 to 1.2).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骨髓抑制、手脚麻木、手足综合征、恶心、食欲减退、乏力和血压升高,其中绝大多数为1-2级。有4名患者出现≥3级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白蛋白紫杉醇+曲氟尿昔替匹喀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血管药物的联合方案后线治疗微卫星稳定的大肠癌其总体效果仍然有限(对照既往多项的历史数据,疗效提升并不明显),但本研究结果提示未来在扩大样本量的基础之上,可针对体能状况较好的患者探索强强联合的治疗方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乳腺癌深静脉置管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及特点,为制订血栓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深静脉置管化疗患者117例,总结血栓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117例患者,总置管天数为12285d,中位置管时间98d。患者均未接受预防抗凝治疗,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通过血管超声确认导管相关血栓(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发生率为26.5%(31/117),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CRT发生率22.6%(14/62),血栓位于贵要静脉管周、腋静脉管周。锁骨下静脉置管CRT发生率为30.8%(16/52),血栓位于锁骨上下静脉管周、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CRT发生率为33.3%(1/3),血栓位于股静脉管周。患者置管后CRT发生时间分别为:30d内占51.6%(16/31),≥30~60d占29.0%(9/31),≥60~90d内占12.9%(4/31),≥90~180d占6.4%(2/31)。诊断CRT患者后给予抗凝治疗,保留置管同步化疗,60d内血栓消退占90.3%(28/31),90d内血栓消退占100%(31/31)。针对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导管相关血栓与无血栓患者比较,在年龄、置管类型、疾病分期、化疗方案、置管前D-二聚体、血小板及血红蛋白计数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深静脉置管化疗是有效及便捷的,部分患者会出现CRT,抗凝治疗同期给予化疗是安全的,3个月内血栓全部消退。医务人员应加强CRT防治意识,定期筛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文摘目的分析曲氟尿苷替匹喘睫在晚期大肠癌后线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晚期大肠癌13名患者的资料,这些患者均接受白蛋白紫杉醇+曲氟尿昔替匹喀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血管药物的治疗方案,主要的疗效观察指标包括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结果13名患者中仅有2名患者出现客观缓解(ORR=15.4%,95%CI:1.9%-45.4%),10名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得到疾病控制(DCR=76.9%,95%CI:46.2%-95.0%)。整体人群中位随访时间337d(范围:166-8664),中位PFS为134<1(95%CI:105.8-162.2d);ECOG=1分的患者接受该治疗方案的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ECOG=2分的患者(ECOG=1分:179d vs ECOG=2分:126d,p=0.04,HR=0.38,95%CI:0.12 to 1.2).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骨髓抑制、手脚麻木、手足综合征、恶心、食欲减退、乏力和血压升高,其中绝大多数为1-2级。有4名患者出现≥3级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白蛋白紫杉醇+曲氟尿昔替匹喀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血管药物的联合方案后线治疗微卫星稳定的大肠癌其总体效果仍然有限(对照既往多项的历史数据,疗效提升并不明显),但本研究结果提示未来在扩大样本量的基础之上,可针对体能状况较好的患者探索强强联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