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NSE、ProGRP和LDH在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62
1
作者 彭彦 王燕 +2 位作者 李峻岭 郝学志 胡兴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90-594,共5页
背景与目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一种生长迅速、具有神经内分泌特性的肿瘤。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Pro GRP)和乳酸脱氢酶(lac... 背景与目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一种生长迅速、具有神经内分泌特性的肿瘤。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Pro GRP)和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已在SCLC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治疗前后SCLC患者NSE、Pro GRP和LDH的变化探讨标志物在肿瘤分期、疗效评价及预测复发方面的价值。方法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SCLC初治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数据,包括临床特征、治疗前及2周期化疗后的血清NSE、Pro GRP及LDH,疗效及无进展生存期。结果治疗前,广泛期(extensive disease,ED)患者NSE、Pro GRP及LDH均高于局限期(limited disease,LD)(P<0.005);LD患者的NSE水平随淋巴结分期的升高而明显增加(P=0.010);有体重下降的患者NSE及LDH均高于无体重下降者(P=0.032,P=0.014)。化疗2周期后,有效患者的NSE及Pro GRP下降程度明显高于疗效为稳定或无效的患者(P=0.015,P=0.002)。LD组化疗周期数>4个及治疗后Pro GRP下降明显的患者较化疗周期数≤4个及Pro GRP下降不明显的患者复发风险低;而远处转移数目≤2个、疗前LDH正常及治疗后Pro GRP的明显下降,提示ED患者的近期复发风险低。此外,肿瘤复发类型(敏感复发、耐药复发、难治复发)与化疗后Pro GRP下降程度呈负相关(P=0.044)。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治疗周期数是LD组SCLC近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远处转移数目及治疗后Pro GRP的下降程度是ED组SCLC近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的程度与肿瘤负荷相关,Pro GRP在治疗后的下降程度可能预测疗效及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肿瘤标志物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乳酸脱氢酶 疗效 复发
下载PDF
CA19-9、CA72-4和CEA在阿帕替尼治疗胃癌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0
2
作者 毛爱芹 张育荣 +3 位作者 李宝奇 苏爱江 梁平 魏广占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8年第5期657-660,共4页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前后胃癌患者血清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链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前后胃癌患者血清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链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阿帕替尼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CA19-9、CA72-4和CEA的水平,并根据临床疗效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的例数,计算疾病缓解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并分为疾病控制(DC)组和非DC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CA19-9、CA72-4和CEA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之间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差异。结果阿帕替尼治疗后血清CA19-9和CA72-4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CEA无显著性变化(P>0.05)。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PR率为3.22%,SD率为41.94%,PD率为54.84%。阿帕替尼治疗后,DC组血清CA19-9、CA72-4和CEA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非DC组CA19-9、CA72-4无显著性差异(P>0.05),CEA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前,DC组和非DC组CA19-9、CA72-4和CE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DC组三个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非DC组(P<0.05)。对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结果显示无严重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病例。结论血清CA19-9、CA72-4和CEA水平在阿帕替尼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的胃癌患者中显著降低,可用于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效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阿帕替尼 糖链抗原19-9 糖链抗原72-4 癌胚抗原
下载PDF
55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马玉洁 李峻岭 +4 位作者 程芳 王静 陈冬娜 刘娜 郝学志 《癌症进展》 2018年第2期236-238,共3页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晚期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5例晚期肺癌骨转移患者中,腺癌占70.91%,主要转移部位依次是椎体、肋骨、骨盆、肩胛骨、股骨和颅骨。多发骨转移占76.36%(4...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晚期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5例晚期肺癌骨转移患者中,腺癌占70.91%,主要转移部位依次是椎体、肋骨、骨盆、肩胛骨、股骨和颅骨。多发骨转移占76.36%(42/55),孤立性骨转移占23.64%(13/55)。诊断方法包括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ECT)、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等。治疗主要以唑来膦酸联合止痛药物为主,有19例患者伴随疼痛,其中,15例患者经治疗后缓解。结论晚期肺癌骨转移中腺癌的发生率最高,转移部位以椎体为主。唑来膦酸联合止痛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骨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晚期肺癌患者应常规进行全身骨扫描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骨转移 检查方法 治疗
下载PDF
利伐沙班预防乳腺癌导管相关血栓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期分析
4
作者 桑蝶 范善民 +9 位作者 李诗语 张金涛 王亨敏 赵晓慧 郑利军 梁平 郗广彪 赵龙妹 张育荣 袁芃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6-262,共7页
目的探讨使用利伐沙班预防乳腺癌深静脉置管化疗患者导管相关血栓(CR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接受深静脉置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治疗组接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1... 目的探讨使用利伐沙班预防乳腺癌深静脉置管化疗患者导管相关血栓(CR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接受深静脉置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治疗组接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10 mg口服1次/d,连续用药1个月;对照组未接受预防抗凝治疗。通过血管超声检查确认CRT的发生情况,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CRT形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235例乳腺癌患者,置管总天数共19035 d,平均置管天数为81 d。对照组118例,CRT发生率为28.0%(33/118);治疗组117例,CRT发生率为20.5%(24/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165例,CRT发生率为18.2%(30/165),血栓最常见于腋静脉管周(63.3%,19/30);锁骨下静脉置管63例,CRT发生率为39.7%(25/63),血栓最常见于锁骨下静脉管周(88.0%,22/25);输液港7例,CRT发生率为28.6%(2/7),位于锁骨下静脉管周及颈内静脉。置管后<30 d内形成CRT患者占54.4%(31/57),30~<60 d形成CRT患者占22.8%(13/57),60~<180 d形成CRT患者占22.8%(13/57)。确诊CRT患者接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15 mg,每12 h给药1次,口服,共3个月。3个月内血栓消退率为100.0%(57/57),其中<30 d血栓消退占71.9%(41/57),30~<60 d为19.3%(11/57),60~<90 d为8.8%(5/57)。单因素分析显示,锁骨下静脉置管较PICC发生CRT的风险高(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置管类型是血栓形成独立影响因素(OR=2.898,95%CI:1.386~6.056,P=0.005)。安全性分析显示,利伐沙班预防CRT过程中无药物相关出血、肝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确诊CRT患者在抗凝治疗同时保留深静脉置管,输液顺畅,均按计划完成抗肿瘤治疗,未出现新发血栓和肺栓塞等异常。结论利伐沙班预防抗凝CRT发生比例下降,但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需进一步增加样本量观察;利伐沙班治疗CRT疗效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利伐沙班 深静脉置管化疗 导管相关血栓 预防
原文传递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泽布替尼治疗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效果及安全性
5
作者 左立杰 杨已起 +3 位作者 李蕊 董毅君 王月华 周生余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泽布替尼治疗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前瞻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专科医联体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至少接受过含利妥... 目的探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泽布替尼治疗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前瞻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专科医联体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至少接受过含利妥昔单抗一线全身系统性治疗的难治DLBCL患者。所有患者接受替雷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和泽布替尼(160 mg口服,2次/d,第1天至第21天)治疗,21 d为1个周期,其中6例2线治疗,4例≥3线治疗。后续研究方案补充可同时联合利妥昔单抗(3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如果未发生疾病进展或其他需要退出研究的事件,则入组后12个月达到主要终点。随访至2023年3月,总结随访结果时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M(Q_(1),Q_(3))]55岁(50岁,69岁);均为Ⅲ~Ⅳ期。10例共完成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泽布替尼90个周期治疗,治疗周期数为8个(2个,24个)。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1例;随访时间19个月(11个月,28个月),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5个月(1.3个月,27.0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和中位总生存时间均未达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贫血(1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例),均为1~2级。结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泽布替尼治疗难治DLBCL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替雷利株单抗 泽布替尼 难治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艾灸联合常用止吐药物治疗肺癌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研究
6
作者 王琦 王静 +1 位作者 陈洁 李峻岭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569-570,共2页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常用止吐药物治疗肺癌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单纯止吐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艾灸治疗。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常用止吐药物治疗肺癌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单纯止吐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艾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恶心呕吐控制程度、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生活质量影响甚微(NIDL)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艾灸联合常用止吐药物治疗肺癌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能够有效减轻恶心、呕吐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化疗 恶心呕吐 艾灸 止吐药物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5
7
作者 左立杰 刘维丽 +4 位作者 李蕊 王月华 杨已起 刘铮 依荷芭丽.迟 《癌症进展》 2019年第4期427-430,448,共5页
目的分析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ST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一线及以上化疗失败的晚期ST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口服阿帕替尼250 mg/d、425 mg/d或500 mg/d,持续用药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ST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一线及以上化疗失败的晚期ST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口服阿帕替尼250 mg/d、425 mg/d或500 mg/d,持续用药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分析STS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31例晚期STS患者的客观有效率(ORR)为16.1%,疾病控制率(DCR)为77.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4.6个月(95%CI:1.5~12.0),12周疾病无进展率为64.5%,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8.0个月(95%CI:3.0~12.0)。常见的1~2级不良反应为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白细胞减少、口腔溃疡和出血。3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出血、蛋白尿和声音嘶哑。结论阿帕替尼治疗一线及以上化疗失败的晚期STS患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阿帕替尼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安罗替尼致晚期乳腺癌患者气胸1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李诗语 苏彦芳 桑蝶 《癌症进展》 2024年第7期810-812,共3页
安罗替尼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1~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 安罗替尼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1~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1~4、c-Kit等多个靶点发挥抗肿瘤作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安罗替尼 气胸
下载PDF
三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联合双靶向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9
作者 陈静 范善民 +4 位作者 张金涛 冯华超 郗广彪 苏彦芳 桑蝶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4年第3期164-170,共7页
目的探讨三阳性乳腺癌(TPBC)患者接受紫杉类+铂类+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四药联合方案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接受紫杉类+铂类+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四药联合... 目的探讨三阳性乳腺癌(TPBC)患者接受紫杉类+铂类+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四药联合方案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接受紫杉类+铂类+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四药联合方案新辅助治疗的50例TPB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9岁。50例患者均完成6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评价患者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根据患者紫杉类用药情况、年龄、月经状态、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激素受体状态、Ki-67表达水平进行亚组分析。结果50例接受新辅助治疗的TPBC患者中,完全缓解15例(30.0%),部分缓解29例(58.0%),疾病稳定6例(12.0%),客观缓解率为88.0%(44/50),疾病控制率为100%。术后病理评价为病理学完全缓解(pCR)15例(30.0%),非pCR35例(70.0%)。不同紫杉类药物治疗与TPBC患者的pCR无关(P=0.602)。患者年龄、月经状态、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激素受体状态、Ki-67表达水平与pCR均无关(均P>0.05)。50例接受新辅助化疗TPBC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手足麻木、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多为1~2级,3~4级不良反应少见,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可好转。结论TPBC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双靶向治疗的pCR率为30.0%,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阳性 新辅助治疗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双特异性抗体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冬娜 马玉洁 +2 位作者 梁向伟 王晓娟 邢镨元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3年第6期363-370,共8页
双特异性抗体是通过细胞融合或重组DNA技术制备的人工抗体,可以同时特异性结合两种抗原或同一种抗原的两个不同抗原表位.双特异性抗体作为一类具有双功能的"单药",既不同于有关的单特异性抗体,也不同于单特异性抗体的联合用药... 双特异性抗体是通过细胞融合或重组DNA技术制备的人工抗体,可以同时特异性结合两种抗原或同一种抗原的两个不同抗原表位.双特异性抗体作为一类具有双功能的"单药",既不同于有关的单特异性抗体,也不同于单特异性抗体的联合用药,具有抗肿瘤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和抗体用量少的特点.双特异性抗体已成为肺癌研究的重点关注领域,amivantamab的研发和获批上市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tarlatamab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文章对肺癌治疗领域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为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双特异性抗体 治疗
原文传递
肿瘤病人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33例分析
11
作者 贾春艳 邓宁静 +1 位作者 梁平 桑蝶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2542-2544,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病人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行增强CT的50100例恶性肿瘤病人,其中33例出现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分析其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结...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病人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行增强CT的50100例恶性肿瘤病人,其中33例出现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分析其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结果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为0.065%(33/50100),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占0.01%(6/50100)。女性发生率为0.0961%(20/20804)显著高于男性发生率0.0444%(13/29263)(P<0.05)。不同年龄组比较,≤35岁年轻病人易发生急性不良反应(P<0.05)。33例中既往有食物及药物过敏史6例,高血压病史5例。急性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范围1~25 min;不良反应症状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恶心呕吐、高血压、呼吸困难及过敏性休克等;其中皮肤系统不良反应最高(60.6%),其次消化、循环、呼吸系统。给予抗过敏治疗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恶性肿瘤病人在增强CT检查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女性、年轻病人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对肿瘤病人检查前进行准确评估,严格筛选,提高警惕,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碘对比剂 急性不良反应 恶性肿瘤
下载PDF
化疗联合靶向及PD-1单抗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汤海舰 何益腾 +2 位作者 李浩军 姜洋 张弘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71-74,共4页
观察白蛋白紫杉醇、贝伐单抗、特瑞普利单抗和IL-2腹腔灌注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19例转移性胃癌患者于三环肿瘤医院接受白蛋白紫杉醇联合贝伐单抗和PD-1单抗、白介素-2腹腔灌注治疗,排除2例未... 观察白蛋白紫杉醇、贝伐单抗、特瑞普利单抗和IL-2腹腔灌注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19例转移性胃癌患者于三环肿瘤医院接受白蛋白紫杉醇联合贝伐单抗和PD-1单抗、白介素-2腹腔灌注治疗,排除2例未评价疗效的患者,2例失访患者,共15例患者纳入研究。具体给药方案为:白蛋白紫杉醇100mg D1,贝伐单抗(安维汀)5mg/kg D1;特瑞普利单抗 80mg D8,白介素-2 300万IU D8;每2周腹腔灌注治疗1次。结果:15例患者中,共有6例患者在一线接受XELOX或SOX基础上,同时接受白蛋白紫杉醇+特瑞普利单抗+贝伐单抗(安维汀)+白介素-2腹腔灌注。经过系列治疗后,6例一线治疗患者毫无取得进展生存时间的中位数为10.5个月,生存时间波动幅度较大。7例二线治疗患者毫无取得进展生存时间中位数为6.3个月,生存时间波动幅度较大。2例三线和三线以上治疗的患者,其毫无取得进展生存时间的中位数为3.2个月,生存时间波动幅度较小。治疗相关的3-4级不良反应包括恶心3例、呕吐3例、乏力3例、发热2例、腹痛2例、肠梗阻1例、白细胞减少3例、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周围神经毒性1例。结论:白蛋白紫杉醇、贝伐单抗、特瑞普利单抗、白介素-2腹腔灌注治疗对初治和复治的转移性结胃癌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紫杉醇 贝伐单抗 特瑞普利单抗 白介素-2 腹膜转移
下载PDF
肺腺癌转化为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盼 桑蝶 +1 位作者 张育荣 王依盟 《癌症进展》 2021年第7期690-692,740,共4页
目的分析肺腺癌转化为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特征,为诊治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肺腺癌转化为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基因检测情况,采用电话、门诊随访的方式对7例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疾病转归及预后情况。结果7例肺腺癌转... 目的分析肺腺癌转化为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特征,为诊治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肺腺癌转化为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基因检测情况,采用电话、门诊随访的方式对7例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疾病转归及预后情况。结果7例肺腺癌转化为SCLC的中位时间为16个月,转化后患者接受以依托泊苷+顺铂为主的化疗,并联合小分子靶向治疗、放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综合治疗。截至随访结束,1例患者生存,6例死亡,转化后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个月;6例死亡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1个月,2例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未见生存获益,2例化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也未见生存获益。SCLC转化后部分患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成倍升高。结论肺腺癌多线治疗后肿瘤进展且存在ProGRP、NSE成倍升高,需警惕向SCLC的转化。转化时间多需1年以上,转化前后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类型大多保持一致,转化后使用TKI获益尚不明确。转化后的生物学行为与经典SCLC类似,大部分患者进展迅速,有效治疗手段少,缓解期短,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转化 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育荣 范善民 +4 位作者 桑蝶 吕奇繁 吕剑虹 李诗语 王亨敏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8期940-94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深静脉置管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及特点,为制订血栓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深静脉置管化疗患者117例,总结血栓的发生率及临床特... 目的探讨乳腺癌深静脉置管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及特点,为制订血栓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深静脉置管化疗患者117例,总结血栓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117例患者,总置管天数为12285d,中位置管时间98d。患者均未接受预防抗凝治疗,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通过血管超声确认导管相关血栓(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发生率为26.5%(31/117),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CRT发生率22.6%(14/62),血栓位于贵要静脉管周、腋静脉管周。锁骨下静脉置管CRT发生率为30.8%(16/52),血栓位于锁骨上下静脉管周、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CRT发生率为33.3%(1/3),血栓位于股静脉管周。患者置管后CRT发生时间分别为:30d内占51.6%(16/31),≥30~60d占29.0%(9/31),≥60~90d内占12.9%(4/31),≥90~180d占6.4%(2/31)。诊断CRT患者后给予抗凝治疗,保留置管同步化疗,60d内血栓消退占90.3%(28/31),90d内血栓消退占100%(31/31)。针对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导管相关血栓与无血栓患者比较,在年龄、置管类型、疾病分期、化疗方案、置管前D-二聚体、血小板及血红蛋白计数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深静脉置管化疗是有效及便捷的,部分患者会出现CRT,抗凝治疗同期给予化疗是安全的,3个月内血栓全部消退。医务人员应加强CRT防治意识,定期筛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深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血栓 化疗
下载PDF
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静 桑蝶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8期898-902,共5页
随着移植技术的不断成熟、适应证不断拓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移植病例逐年增加。随之,alloHSCT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移植后淋巴... 随着移植技术的不断成熟、适应证不断拓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移植病例逐年增加。随之,alloHSCT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rative disorders,PTLD)发病率也逐渐上升,成为临床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造血干细胞 危险因素 EPSTEIN-BARR病毒
下载PDF
甲氨蝶呤鞘内注射对EGFR突变型奥希替尼耐药后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疗效及生存分析
16
作者 韩解非 陈恺 +2 位作者 王策 陈峰 李文斌 《癌症》 CAS 2023年第5期268-274,共7页
背景与目的奥希替尼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的有效靶向治疗药物,然而,出现继发脑膜转移的耐药患者的后续治疗方式仍有待探讨。本研究旨在分析奥希替尼耐药后继发脑膜转移的患者... 背景与目的奥希替尼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的有效靶向治疗药物,然而,出现继发脑膜转移的耐药患者的后续治疗方式仍有待探讨。本研究旨在分析奥希替尼耐药后继发脑膜转移的患者接受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鞘内注射的疗效、安全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11月期间,34例接受甲氨蝶呤鞘内注射的奥希替尼治疗继发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实验室化验结果,分析治疗不良反应及生存期。结果进行MTX鞘内注射后,67.6%(23/34)的患者脑膜转移症状改善。其中,31例患者接受了增强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复查,MRI结果提示,治疗前存在脑膜异常强化的10例患者中,30%(3/10)的患者强化较治疗前减轻。脑脊液化验提示,蛋白水平及肿瘤标志物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希替尼联合MTX鞘内注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2.7个月。结论奥希替尼联合甲氨蝶呤鞘内注射治疗继发脑膜转移的EGFR突变型肺腺癌患者疗效显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突变型肺腺癌 奥希替尼耐药 甲氨蝶呤 鞘内注射
下载PDF
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预防高致吐性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马玉洁 桑蝶 张洁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1期2345-2347,共3页
目的观察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预防高致吐性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疗效。方法收集2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均接受高致吐性化疗方案,于化疗前1h口服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进行止吐预防,评估患者的止吐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20... 目的观察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预防高致吐性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疗效。方法收集2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均接受高致吐性化疗方案,于化疗前1h口服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进行止吐预防,评估患者的止吐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接受高致吐性化疗前1h均口服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急性和延迟性CINV,仅3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均有晕动症病史,其中接受培美曲塞+顺铂化疗1例,接受多柔比星脂质体+环磷酰胺化疗2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便秘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预防高致吐性化疗药物引起的CINV疗效及耐受性良好,安全性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吐药物,可作为接受中高危致吐化疗方案患者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
下载PDF
用中医外治法对中晚期卵巢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琦 李玉花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4期182-183,共2页
卵巢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此病对化疗的敏感性较高,但存在治疗后易复发的情况。在对中晚期卵巢癌患者进行化疗期间,积极地运用中医外治手段对其进行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其治疗的效果,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延缓其病情... 卵巢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此病对化疗的敏感性较高,但存在治疗后易复发的情况。在对中晚期卵巢癌患者进行化疗期间,积极地运用中医外治手段对其进行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其治疗的效果,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延缓其病情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卵巢癌 中医外治法 化疗
下载PDF
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与环磷酰胺联合表阿霉素及长春新碱二线治疗复发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兴胜 张苗苗 +2 位作者 陈冬娜 梁向伟 王子平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3年第12期1352-1356,共5页
目的比较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IN方案)与环磷酰胺联合表阿霉素及长春新碱(CAO方案)二线治疗复发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治复发SCLC患者87例,其中IN方案43例,CAO方案44例,对比两方案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IN... 目的比较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IN方案)与环磷酰胺联合表阿霉素及长春新碱(CAO方案)二线治疗复发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治复发SCLC患者87例,其中IN方案43例,CAO方案44例,对比两方案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IN方案组患者总有效率(ORR)为39.5%,高于CAO方案组患者的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IN方案组患者的中位PFS为3.3个月,中位OS为6.3个月;CAO方案组患者中位PFS为2.4个月,中位OS为4.0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24.1%,2年生存率为10.2%;CAO方案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18.5%,2年生存率为8.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方案组患者腹泻发生率为37.2%,明显高于CAO方案组的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CAO方案组患者脱发发生率为40.9%,明显高于IN方案组的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IN方案二线治疗复发小细胞肺癌疗效好于CAO方案,IN方案腹泻发生率较CAO方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 药物疗法 二线治疗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曲氟尿苷替匹嘧啶在晚期大肠癌后线治疗中的探索
20
作者 汤海舰 何益腾 +2 位作者 李浩军 姜洋 张弘纲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22年第S01期17-19,共3页
目的分析曲氟尿苷替匹喘睫在晚期大肠癌后线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晚期大肠癌13名患者的资料,这些患者均接受白蛋白紫杉醇+曲氟尿昔替匹喀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血管药物的治疗方案,主要的疗效观察指标包... 目的分析曲氟尿苷替匹喘睫在晚期大肠癌后线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晚期大肠癌13名患者的资料,这些患者均接受白蛋白紫杉醇+曲氟尿昔替匹喀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血管药物的治疗方案,主要的疗效观察指标包括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结果13名患者中仅有2名患者出现客观缓解(ORR=15.4%,95%CI:1.9%-45.4%),10名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得到疾病控制(DCR=76.9%,95%CI:46.2%-95.0%)。整体人群中位随访时间337d(范围:166-8664),中位PFS为134<1(95%CI:105.8-162.2d);ECOG=1分的患者接受该治疗方案的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ECOG=2分的患者(ECOG=1分:179d vs ECOG=2分:126d,p=0.04,HR=0.38,95%CI:0.12 to 1.2).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骨髓抑制、手脚麻木、手足综合征、恶心、食欲减退、乏力和血压升高,其中绝大多数为1-2级。有4名患者出现≥3级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白蛋白紫杉醇+曲氟尿昔替匹喀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血管药物的联合方案后线治疗微卫星稳定的大肠癌其总体效果仍然有限(对照既往多项的历史数据,疗效提升并不明显),但本研究结果提示未来在扩大样本量的基础之上,可针对体能状况较好的患者探索强强联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氟尿昔替匹嘧啶 大肠癌 联合 后线 治疗 效果 探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