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雷贝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动力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陈超 焦艳 陶源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观察气滞胃痛颗粒联合雷贝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胃动力调节激素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北京市昌平区中医院收治的RE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服用雷贝... 目的观察气滞胃痛颗粒联合雷贝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胃动力调节激素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北京市昌平区中医院收治的RE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 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气滞胃痛颗粒5 g/次、3次/d,均4周为1疗程。放射免疫法检测胃泌素、胃动素表达,酶联免疫法测定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23(IL-23)表达。比较两组治疗后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胃泌素和胃动素表达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0.01),但治疗后观察组的胃泌素和胃动素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IL-17和IL-23表达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的表达均显著减低(P<0.05、0.01),但治疗后观察组的IL-17和IL-23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8%和81.3%,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0.4%,观察组的为8.3%,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气滞胃痛颗粒联合雷贝拉唑可以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食管动力、抑制炎症反应,疗效显著,且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胃痛颗粒 反流性食管炎 胃-食管动力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及肝功能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超 王立颖 肖娴 《医学综述》 2016年第24期4923-4926,共4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及肝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接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0例,按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片治疗(每...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及肝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接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0例,按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片治疗(每次250 mg,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每次10 mg,晚间顿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糖、肝功能各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0±0.9)mmol/L比(4.9±1.0)mmol/L,(1.5±0.3)mmol/L比(2.2±0.4)mmol/L,(3.0±0.4)mmol/L比(3.3±0.4)mmol/L,(4.8±0.6)mmol/L比(5.5±0.8)mmol/L,(8.2±0.8)mmol/L比(8.6±1.1)mmol/L],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1.8±0.4)mmol/L比(1.6±0.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41.05±10.12)U/L比(51.15±11.26)U/L,(35.94±7.86)U/L比(47.25±9.48)U/L,(43.94±12.16)U/L比(66.67±16.0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38/40)比72.5%(29/4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性患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二甲双胍 辛伐他汀
下载PDF
益气活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春铭 《四川中医》 2020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的临床疗效及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集2017年3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13例CAG伴IM患者,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服用法莫替丁片,...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的临床疗效及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集2017年3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13例CAG伴IM患者,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服用法莫替丁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汤,治疗3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胃粘膜病理疗效,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胃功能(PGI、PGⅡ、GAS-17、ET-1),炎症因子(TNF-α、IL-8、IL-23)变化情况。结果:实验数据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82.14%,病理疗效96.49%显著高于对照组83.93%,Hp转阴率57.78%明显高于对照组3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GⅠ、GAS-17值均升高,中医证候积分、PGⅡ、ET-1、TNF-α、IL-8、IL-23值均降低,且观察组PGⅠ、GAS-17值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PGⅡ、ET-1、TNF-α、IL-8、IL-23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治疗CAG伴IM可通过提高PGⅠ、胃泌素含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胃功能和胃粘膜病理情况,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谢紊乱特征及中医证型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春铭 顾树江 《陕西中医》 2014年第12期1597-159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代谢紊乱特征。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门诊非酒精性非脂肪肝病患者23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4组,即A组(n=63)、B组(n=74)、C组(n=42)、D组(n=51)。测量和对比4组患者的性别...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代谢紊乱特征。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门诊非酒精性非脂肪肝病患者23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4组,即A组(n=63)、B组(n=74)、C组(n=42)、D组(n=51)。测量和对比4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空腹血糖、INS、LDL-C、HDL-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GGT、AST、ALT;对比4组患者病情程度等。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D组患者体重指数较高(P<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空腹血糖、INS、IRI、LDL-C、ALT水平较高,C组患者空腹血糖、INS、IRI、LDL-C、AST、ALT水平较高,D组患者ALT水平较高(P<0.05);与B组相比,C组患者AST水平较高,D组患者空腹血糖、INS、IRI较低(P<0.05);与C组相比,D组患者空腹血糖、INS、IRI、AST较低(P<0.05)。A组患者以病情轻度为主,B组、D组患者以病情中度为主,C组患者以病情重度为主(P<0.001)。结论:患者BMI、胰岛素抵抗程度、血脂水平和肝功能指标与NAFLD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可作为NAFLD中医辨证分型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中医证型 辨证
下载PDF
中药消胀贴治疗不完全肠梗阻的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春铭 顾树江 陶源 《医学信息》 2020年第9期148-149,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消胀贴治疗不完全肠梗阻(气机壅滞型肠结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诊断为不完全肠梗阻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口服厚朴三物汤加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消胀... 目的观察中药消胀贴治疗不完全肠梗阻(气机壅滞型肠结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诊断为不完全肠梗阻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口服厚朴三物汤加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消胀穴位敷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消胀贴有助于提高不完全肠梗阻的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结病 不完全肠梗阻 气机雍滞型 中药消胀贴
下载PDF
穴位敷贴联合黄芪建中汤在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6
作者 王立颖 陈超 +3 位作者 徐俊林 焦艳 杜研 刘秀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10-311,314,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2组治疗对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探讨穴位敷贴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仅予黄芪建中汤治疗,治疗组予穴位敷贴... [目的]通过观察2组治疗对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探讨穴位敷贴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仅予黄芪建中汤治疗,治疗组予穴位敷贴联合黄芪建中汤,比较2组对临床症状积分的影响以及各组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的积分均有所下降(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个月后经C13呼气试验检测,治疗组Hp根除患者35例,根除率为87.50%,对照组Hp根除患者26例,根除率为65.00%,治疗组根除Hp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根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2.5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敷贴联合黄芪建中汤能有效缓解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敷贴 黄芪建中汤 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
原文传递
9659例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陶源 王博 +3 位作者 徐静 徐俊林 陈超 肖娴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1525-1529,共5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规律及电子胃镜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描述分析于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该院行电子胃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659例电子胃镜检查者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有9434例(97.67%),食管裂孔疝2969例...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规律及电子胃镜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描述分析于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该院行电子胃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659例电子胃镜检查者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有9434例(97.67%),食管裂孔疝2969例(30.74%),胃息肉800例(8.28%),十二指肠溃疡762例(7.89%),反流性食管炎731例(7.57%),十二指肠炎415例(4.30%),胃溃疡326例(3.38%),慢性萎缩性胃炎108例(1.12%),幽门螺杆菌(HP)阳性7579例(78.47%);食管裂孔疝、食管癌、食管憩室、食管隆起性病变、贲门息肉、反流性食管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胃癌、胃石症、胃部隆起性病变在不同年龄组的患病构成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食管裂孔疝、食管溃疡、食管癌、贲门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癌、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女性食管息肉、胃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食管裂孔疝、食管溃疡、食管癌、贲门溃疡、贲门息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胃癌、十二指肠溃疡的HP感染率分别为80.13%、95.83%、96.00%、100.00%、92.11%、78.24%、88.89%、84.75%、92.94%、96.23%、88.19%,与HP阴性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食管裂孔疝、胃息肉、反流性食管炎及十二指肠溃疡为上消化道常见疾病,胃癌好发于男性;50~<60岁为上消化道疾病的高发年龄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查 上消化道疾病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的《医方考》脾胃病方证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陶源 赵迎盼 +2 位作者 张琦圣 张娇 陈超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初探《医方考》中治疗脾胃相关病症方剂用药,分析其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参考。[方法]以《医方考》为检索源,对《医方考》中治疗脾胃相关病症方剂、用药进行收集、分类,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利用频数分析确定... [目的]初探《医方考》中治疗脾胃相关病症方剂用药,分析其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参考。[方法]以《医方考》为检索源,对《医方考》中治疗脾胃相关病症方剂、用药进行收集、分类,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利用频数分析确定治疗脾胃病的常用药物,并对其药性、药味、归经及配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108首,涉及中药132味,治疗脾胃相关病症常用药为甘草、白术、陈皮、人参、茯苓、半夏、大黄、干姜、黄连、白芍、当归、木香、苍术,常用中药主要为补气药、理气药为主,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主要以苦味、甘味、辛味为主;归经主要归为脾经、胃经、肺经等。[结论]吴崑先生在《医方考》中治疗脾胃相关病症时,甘草为治疗脾胃相关病症的核心药物,异功散为基础组方,健脾补气、行气化滞为基本法则,味苦、性温,归脾经之药可作为首选,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方考 脾胃病 用药规律分析
原文传递
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尿调节蛋白和胱抑素C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顾树江 张春铭 +3 位作者 盛利 付祎帆 张艳 韩呈武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尿调节蛋白(UMOD)和胱抑素C(Cys C)水平特点,分析UMOD,Cys C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2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49例高血压肾病患者(肾病组)和92例体检志愿者(对... 目的探讨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尿调节蛋白(UMOD)和胱抑素C(Cys C)水平特点,分析UMOD,Cys C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2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49例高血压肾病患者(肾病组)和92例体检志愿者(对照组),检测血清UMOD,Cys C,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UMOD,Cys C与BUN,SCr,eGFR之间的相关性。肾病组给予B超引导下行肾穿刺活检获取肾组织病理学特征,比较不同病理特征间血清UMOD,Cys C水平差异。随访肾病组患者,Kaplan-Meier绘制不同UMOD,Cys C水平下高血压肾病患者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高血压肾病患者发生终末期肾病(ESRD)的因素。结果肾病组血清UMOD(126.49±32.15ng/ml vs 158.26±45.92ng/ml),eGFR(60.35±16.31ml/min/1.73m^(2) vs 121.38±12.06ml/min/1.73m^(2))低于对照组(t=5.291,28.449,均P<0.05),Cys C(2.43±0.65ng/ml vs 0.73±0.29ng/ml),BUN(35.26±6.32mmol/L vs 13.02±2.43mmol/L)和SCr(165.23±25.16μmol/L vs 25.11±5.07μmol/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22.758,31.344,52.292,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MOD水平与BUN,Scr呈负相关(r=-0.769,-0.795,均P<0.05),与eGFR呈正相关(r=0.842,P<0.05),Cys C水平与BUN,SCr呈正相关(r=0.767,0.757,均P<0.05),与eGFR呈负相关(r=-0.812,P<0.05)。新月体形成、中重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清UMOD水平低于无新月体形成、轻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患者(t=12.056,18.081,均P<0.05),肾小球球性硬化、肾小球节段硬化、肾小球缺血皱缩患者血清Cys C水平高于无肾小球球性硬化、无肾小球节段硬化、无肾小球缺血皱缩患者(t=26.665,19.508,17.985,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水平UMOD,高水平Cys C患者肾脏存活率低于高水平UMOD,低水平Cys C患者(Log Rankχ^(2)=7.960,4.683,均P<0.05)。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低UMOD,高Cys C是高血压肾病患者发生ESRD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调节蛋白 胱抑素C 高血压肾病 病理特征
下载PDF
人参固本口服液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程国良 张春铭 林佳如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2325-2328,共4页
目的:探讨人参固本口服液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肾病综合征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内科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A(低剂量组)和观察组B(... 目的:探讨人参固本口服液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肾病综合征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内科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A(低剂量组)和观察组B(高剂量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泼尼松治疗,初始剂量1.0mg/(kg·d),最大剂量60mg/d,尿蛋白转阴或每日最大剂量服用4周后减量,每周减少10%剂量,直至调至20mg/d,并在2个月后减量至10mg/d,以10mg/d维持至疗程结束。观察组A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人参固本口服液治疗,每次餐前口服10mL,2次/d,1周后减量至1次/d,继续服用1周后减量,口服5mL/次,隔日顿服,并以此剂量维持至疗程结束。观察组B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人参固本口服液治疗,每次餐前口服10mL,2次/d,1周后减量至1次/d,并以此剂量维持至疗程结束。观察组A和观察组B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3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总治愈率有明显差别,观察组A和观察组B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97.22%,均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A和观察组B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患者的尿液蛋白指标和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A、观察组B的尿液蛋白指标和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观察组B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固本口服液联合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显著,明显优于泼尼松单独治疗。但临床建议使用低剂量的人参固本口服液联合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人参固本口服液 泼尼松 临床研究 有效率 不良反应 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
下载PDF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型与食管下黏膜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春铭 徐俊林 谷玉红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364-366,共3页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与食管下黏膜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利用PENTAX EG-271C电子胃镜对453例患者食管下黏膜情况进行检查,按照洛杉矶标准(LA分类法)分为Ⅰ~Ⅳ级。结果食管黏膜胃镜Ⅰ、Ⅱ级383例(占84.54%),Ⅲ、Ⅳ级70例(占15...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与食管下黏膜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利用PENTAX EG-271C电子胃镜对453例患者食管下黏膜情况进行检查,按照洛杉矶标准(LA分类法)分为Ⅰ~Ⅳ级。结果食管黏膜胃镜Ⅰ、Ⅱ级383例(占84.54%),Ⅲ、Ⅳ级70例(占15.46%),且随着年龄增加,反流性食管炎检出率呈上升趋势(P〈0.05)。中医辨证分型共检出肝胃不和、肝胃郁热、气滞痰瘀、脾胃虚弱4型,以肝胃郁热证和肝胃不和证为主。不同证候分型的食管黏膜胃镜分级分布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主要为肝胃不和、肝胃郁热、气滞痰瘀、脾胃虚弱4型,且与食管下黏膜分级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黏膜分级 肝胃不和 中医证型
下载PDF
疣状胃炎患者伴胃黏膜非典型性增生癌变的探讨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博 《中国民康医学》 2016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verrucose gastritis,VG)患者与胃黏膜非典型性增生发生癌变进程.方法:以291 例VG 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内镜活检病理确诊,将其中141 例伴有中、重度胃黏膜非典型性增生患者作为观察组(中度胃黏膜非典...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verrucose gastritis,VG)患者与胃黏膜非典型性增生发生癌变进程.方法:以291 例VG 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内镜活检病理确诊,将其中141 例伴有中、重度胃黏膜非典型性增生患者作为观察组(中度胃黏膜非典型性增生90 例,重度胃黏膜非典型性增生51 例),其余150 例单纯VG 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内镜及活检病理随访,随访时间1 - 5 年,平均(3. 65依1. 49)年,对比两组患者的癌变率.结果:随访期间,本组患者中共发生胃癌23 例,癌变率为7. 91%.观察组患者发生胃癌20 例,癌变率为14. 18%;其中中度胃黏膜非典型性增生患者发生胃癌9 例,癌变率为10%;重度胃黏膜非典型性增生患者发生胃癌11 例,癌变率为21. 56%(RR=4. 81,P〈0. 05).对照组患者发生胃癌3 例,癌变率为2% (RR = 13. 53,P〈0. 01),对照组患者明显低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VG 与胃黏膜非典型性增生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伴有中、重度胃黏膜非典型性增生的疣状胃炎发生胃癌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单纯VG 患者,且随着增生程度的加深而提高,在临床中要加强此类患者的预防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状胃炎(VG) 胃黏膜非典型性增生 胃癌 关联性
下载PDF
加味葛根芩连汤对急性放射性肠炎患者WBC、PLT及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立颖 张春铭 +3 位作者 冯春燕 刘艳杰 徐俊林 陈超 《四川中医》 2017年第5期140-142,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ARE)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70例ARE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n=35)和西药组(n=35),分别给予加味葛根芩连汤、蒙脱石散治疗。评定两组ARE症状... 目的:观察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ARE)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70例ARE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n=35)和西药组(n=35),分别给予加味葛根芩连汤、蒙脱石散治疗。评定两组ARE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估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临床主要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治疗后中药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肛门灼热积分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西药组77.14%(P<0.05)。两组治疗前WBC、PLT及各项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后中药组WBC、PLT及IgG、IgM、IgA水平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尿、便、心电图、肝肾功能均无明显改变。结论:中药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ARE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象指标,增强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 葛根芩连汤 WBC PLT 免疫
下载PDF
116例结肠气囊肿病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陶源 张丽颖 孙秀静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气囊肿病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治的116例结肠气囊肿病患者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变大小、部位、内镜表现等,总结结肠气囊肿病的临床... 目的探讨结肠气囊肿病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治的116例结肠气囊肿病患者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变大小、部位、内镜表现等,总结结肠气囊肿病的临床和内镜特点。结果116例患者中男54例、女62例;年龄(59.11±13,13)岁(17~91岁);单发病变50例(43.10%),多发66例(56.90%)。病变检出率范围为0.40%。(1/2524)~2.03%。(8/3945)。根据主要临床表现,无症状体检者占24.14%(28/116),其次为腹痛(18.97%,22/116)、肿瘤标记物升高(17.24%,20/116)。共发现病变168处,结肠镜下表现为黏膜下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的半球形或球形囊性隆起,质软,部分黏膜表面充血糜烂。116例患者中66例明确记录气囊肿大小,病变直径(1.61±0.87)cm(0.3~5.0cm),其中1.0~<2.0cm占45.45%(30/66)。病变部位单发者好发于升结肠(38.00%,19/50)和横结肠(28.00%,14/50),多发者好发于升结肠(28.81%,34/118)、乙状结肠(22.03%,26/118)和降结肠(17.80%,21/118)。结论结肠气囊肿病临床相对少见,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的有效手段。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老年患者居多,好发于升结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诊断 肠道气囊肿病 内镜特点
原文传递
康艾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生存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顾树江 陶源 +4 位作者 张春铭 盛利 张喆 张永勇 韩呈武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分析康艾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HBV-HCC)患者TACE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将已行TACE术治疗的86例HBV-HC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3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患者43例,给予康艾注射... 目的:分析康艾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HBV-HCC)患者TACE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将已行TACE术治疗的86例HBV-HC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3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患者43例,给予康艾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均治疗12个月,随访5年。比较两组患者3、5年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经临床分期分层后对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分期分层后3、5年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治疗方案是HBV-HCC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治疗方案是影响HBV-HCC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按照临床分期分层,观察组Ⅱ期、Ⅲa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长于对照组(13.9个月vs 7.0个月,6.5个月vs 3.4个月,P<0.05)。观察组Ⅱ期、Ⅲa期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长于对照组(10.8个月vs 6.3年,5.1个月vs 2.7个月,P<0.05)。结论:与单纯恩替卡韦治疗相比,康艾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显著提高Ⅱ~Ⅲa期HBV-HCC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康艾注射液 恩替卡韦
下载PDF
益气养阴和络方对气阴两虚兼血瘀证IgA肾病患者疗效及免疫炎症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史彬 晏铭洋 +2 位作者 张娇 赵子淇 司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和络方对气阴两虚兼血瘀证IgA肾病患者疗效及免疫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的Ig A肾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和络方对气阴两虚兼血瘀证IgA肾病患者疗效及免疫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的Ig A肾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益气养阴和络方颗粒,对照组给予缬沙坦,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Th1细胞比例、Th2细胞比例、Th1/Th2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h2细胞比例较治疗前降低、Th1/Th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Th2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Th1/Th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4、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对照组血清IL-4、IL-6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2、IL-4、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和络方可显著提高Ig A肾病蛋白尿的缓解率,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Th1/Th2免疫稳态,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从而降低尿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益气养阴和络方 TH1/TH2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痛泻要方联合艾条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及对免疫球蛋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娇 陈婷 +5 位作者 刘靖 史彬 邢凯 徐俊林 王立颖 陶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5期141-145,共5页
目的 探究痛泻要方联合艾条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效果及对免疫球蛋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10月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 目的 探究痛泻要方联合艾条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效果及对免疫球蛋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10月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匹维溴铵片,观察组予痛泻要方联合艾条灸,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IBS-SSS)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量表(IBS-QOL)评分、免疫球蛋白水平、炎症因子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情志变化引起或加重腹泻、腹痛、泻后痛减、胁肋胀痛、纳呆、善太息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BS-S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B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 G、Ig M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Ig A、Ig G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痛泻要方联合艾条灸可提高IBS-D患者临床疗效,调节免疫,控制体内炎症,有利于减轻疼痛、改善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泻要方 艾条灸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免疫球蛋白水平 炎症因子水平
下载PDF
疏肝和胃化瘀胃炎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超 焦艳 张琦圣 《中国处方药》 2022年第4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化瘀胃炎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选取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自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20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12例和对照组88例两组。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化瘀胃炎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选取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自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20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12例和对照组88例两组。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在三联疗法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疏肝和胃化瘀胃炎汤治疗,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胃痛、嗳气、胁肋部不适或胀痛、情志抑郁、少食、吞酸、胃脘嘈杂、多太息等症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显著更低(P<0.05)。在对这两组的治疗中,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87.5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6%,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P<0.05)。结论疏肝和胃化瘀胃炎汤联合三联疗法对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化瘀胃炎汤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三联疗法 胃黏膜受损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对比NBI与普通白光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差异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9期57-58,共2页
目的对比放大内镜(ME)结合窄带成像(NBI)技术与普通白光内镜(WLE)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作用,为今后的胃癌筛查工作提供参考思路。方法行WLE胃部检查发现病灶的92例患者均联合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检查,并将病变进行组织活检... 目的对比放大内镜(ME)结合窄带成像(NBI)技术与普通白光内镜(WLE)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作用,为今后的胃癌筛查工作提供参考思路。方法行WLE胃部检查发现病灶的92例患者均联合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检查,并将病变进行组织活检后送检病理,对比ME-NBI与WLE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本组92例患者中,经WLE检查诊断为癌性病变49例(53.26%),非癌性病变43例(46.74%);经ME-NBI检查诊断为癌性病变9例(9.78%),非癌性病变83例(90.22%);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癌性病变13例(14.13%),非癌性病变79例(85.87%);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ME-NBI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符合率分别为45.00%、49.38%以及81.82%,WLE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符合率分别为57.33%、50.00%以及25.58%,ME-NBI检查的符合率明显高于WLE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LE检查可以作为早期胃癌筛查的检查手段,但是对于疑似病变需要结合ME-NBI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必要时可以行组织学活检,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技术 胃癌 普通白光内镜 诊断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上皮机械屏障损伤的相关因素及调控通路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陈婷 李中玉 +3 位作者 张娇 李璇 王新鑫 唐旭东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5期96-99,共4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以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特征,与排便相关或伴排便习惯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IBS-D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肠上皮机械屏障损伤、肠黏膜通透性增加是其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以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特征,与排便相关或伴排便习惯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IBS-D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肠上皮机械屏障损伤、肠黏膜通透性增加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已受到越来越多关注。IBS-D患者发生肠上皮机械屏障损伤的相关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应激、炎症等,上述因素可通过NF-κB/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肌球蛋白轻链(MLC)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参与肠上皮机械屏障损伤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肠上皮机械屏障 病原微生物 NF-κB/MLCK/MLC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