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平谷上宅遗址磨盘磨棒功能分析:来自植物淀粉粒的证据 被引量:51
1
作者 杨晓燕 郁金城 +6 位作者 吕厚远 崔天兴 郭京宁 刁现民 孔昭宸 刘长江 葛全胜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66-1273,共8页
关于史前考古遗址出土的磨盘和磨棒的功能,一直众说纷纭.过去一直认为是一种加工谷物的农具,近年来虽有异议,但缺乏直接证据.本文利用淀粉粒分析对北京平谷上宅遗址(7500~7000 cal a BP)出土的一件磨盘和一件磨棒进行了研究.从石器表... 关于史前考古遗址出土的磨盘和磨棒的功能,一直众说纷纭.过去一直认为是一种加工谷物的农具,近年来虽有异议,但缺乏直接证据.本文利用淀粉粒分析对北京平谷上宅遗址(7500~7000 cal a BP)出土的一件磨盘和一件磨棒进行了研究.从石器表面残留物上提取出的淀粉粒,可分为9类12种.在可鉴定的淀粉粒中,最多的是来自栎属(Quercus)果实(橡子)的淀粉粒;其次是来自粟(Setaria italica)的淀粉粒.栎属中包括蒙古栎(Q.mongolicus)、麻栎(Q.acuttssima)和槲树(Q.dentata)的淀粉粒,另有一定数量的黍(P.miliaceum)和小豆属(Vigna)淀粉粒,其余杂草类及可能为块茎类的淀粉粒无法更进一步鉴定归属.磨盘磨棒上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表明这些器物不是只用来加工谷物,更不能作为农业出现的标志.这些石器被用于加工各种需要碾磨和脱粒的植物果实或者块茎.同时磨盘磨棒上的植物组合也反映了7000年前,北京平原上人类社会的经济方式以采集与农业并重,日常饮食包括了粟、黍、橡子以及一些块茎类和杂草类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当时的气候条件较今温暖湿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粒分析 磨盘磨棒 上宅遗址 北京平谷
原文传递
北京延庆军都山东周山戎部落墓地发掘纪略 被引量:42
2
作者 勒枫毅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17-35,43+97+100-102,共24页
自本世纪50年代始,在北京市延庆县境不断发现东周时期直刃匕首式青铜短剑等具有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特点的青铜遗物。囿于认识的局限,一直未引起注意和重视。1985年7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成立以后,为比较和探索北京北部山区发现的这种含直... 自本世纪50年代始,在北京市延庆县境不断发现东周时期直刃匕首式青铜短剑等具有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特点的青铜遗物。囿于认识的局限,一直未引起注意和重视。1985年7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成立以后,为比较和探索北京北部山区发现的这种含直刃匕首式青铜短剑的文化遗存与辽西地区广为分布的含曲刃青铜短剑的文化遗存——夏家店上层文化之间的异同及其属性问题,组建了山戎文化考古队。同年8月,会同延庆县文物管理所同志,赴军都山地带进行了田野考古调查。调查发现,在延庆盆地北部边缘地带军都山南麓,方圆50公里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刃青铜短剑 文化遗存 山戎 辽西地区 夏家店上层文化 延庆县 直刃 墓葬 延庆盆地 玉皇
原文传递
北京平谷上宅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41
3
作者 郁金城 王武钰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1-8,16+98-99,共11页
1984年文物普查时,我们在平谷县发现了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上宅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85年春至1987年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平谷县文物管理所合作,分五期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取得了较重要的收获。现简报于下。一地貌及地层... 1984年文物普查时,我们在平谷县发现了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上宅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85年春至1987年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平谷县文物管理所合作,分五期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取得了较重要的收获。现简报于下。一地貌及地层堆积遗址位于北京市平谷县韩庄乡上宅村西北的一块高地上,因以前建有古庙,当地称大庙台。此地北靠燕山支脉——金山,南临泃河,地势高出泃河河床10~13米(图一),由于砖厂常年取土,遗址遭到很大破坏。发掘工作依正南北方向,以座标法统一布方。五期共发掘5×5米探方140个,总共发掘面积2500平方米,其中新石器文化堆积较好的约700平方米,均分布在台地的一道天然沟内。以下介绍的均为天然沟内的文化堆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文化堆积 标本 平谷县 陶器 新石器文化 夏家店下层文化 层堆积 发掘 北京市
原文传递
元铁可父子墓和张弘纲墓 被引量:36
4
作者 Beijing Municipal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考古学报》 1986年第1期95-114,145-150,共26页
元代铁可父子墓位于北京市崇文区龙潭湖迤北吕家窑村,今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院内。1962年12月,当地群众取土时发现了铁可墓(M1)。1963年10月,又发现铁可父斡脱赤墓(M2)。1972年5月,于朝阳区永定门外小红门发现元张弘纲墓(M13)(图一)。
关键词 图版 墓志 北京市 元铁 影青瓷 元代 墓葬形制 研究所 长方形 出土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 被引量:35
5
作者 刘乃涛 《文物春秋》 2008年第6期43-46,共4页
中国古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古建筑保护修缮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工艺技术相结合,在保护古建筑本体的同时,解决好古建筑原来的建筑形制、建筑结... 中国古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古建筑保护修缮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工艺技术相结合,在保护古建筑本体的同时,解决好古建筑原来的建筑形制、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以及工艺技术等问题,并在保护修缮过程中全面深入地认知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保护理念 结构 材料
下载PDF
北京东胡林遗址植物遗存浮选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赵志军 赵朝洪 +3 位作者 郁金城 王涛 崔天兴 郭京宁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9-106,共8页
东胡林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胡林村西,坐落在永定河支流清水河北岸的三级阶地上,高出现在的河床25米,海拔高度约400米。当地环境属于清水河中游斋堂盆地边缘地带,遗址东部面向河谷,西南为山坡,背风向阳。2001~2006年,北京大学考古... 东胡林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胡林村西,坐落在永定河支流清水河北岸的三级阶地上,高出现在的河床25米,海拔高度约400米。当地环境属于清水河中游斋堂盆地边缘地带,遗址东部面向河谷,西南为山坡,背风向阳。2001~2006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四次发掘,发现了房址居住面、灰坑、火塘、墓葬等遗迹,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以及大量动物遗骸等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胡林遗址 作物驯化 狗尾草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焊接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何堂坤 靳枫毅 《华夏考古》 CSSCI 2000年第1期61-65,共5页
The welding technique was invented in the late Western Zhou Dynasty. The three main welding techniques with different solders of tin/lead, copper and silver appeared in different times. This paper discusses more on th... The welding technique was invented in the late Western Zhou Dynasty. The three main welding techniques with different solders of tin/lead, copper and silver appeared in different times. This paper discusses more on the welding technique in spite of the solde 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焊接技术 科学分析 考古资料 具体操作
全文增补中
琉璃河遗址西周燕文化的新认识 被引量:28
8
作者 刘绪 赵福生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41,共8页
北京琉璃河遗址西周早期燕侯墓葬的发现,无疑为确定该遗址为燕国始封地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一点已得到学术界较普遍的认同。因此琉璃河遗址是认识早期燕文化最理想最典型的遗址,是京津地区夏商周时期文化性质和年代最明确的遗址,显然,... 北京琉璃河遗址西周早期燕侯墓葬的发现,无疑为确定该遗址为燕国始封地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一点已得到学术界较普遍的认同。因此琉璃河遗址是认识早期燕文化最理想最典型的遗址,是京津地区夏商周时期文化性质和年代最明确的遗址,显然,对该遗址西周文化遗存的认识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以往对琉璃河遗址西周燕文化的认识主要根据两部分发掘材料,一是1962年对居址小规模试掘的材料;二是1973年以来对包括燕侯在内的燕国墓地的发掘材料。由于其文化面貌未能充分体现,因而对西周燕文化的认识很不全面。1995年对琉璃河遗址的发掘弥补了过去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早期 周燕文化 遗址 中原地区 琉璃 墓葬 文化因素 文化遗存 居址 京津地区
原文传递
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地出土铜器的成分和金相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利洁 赵福生 +1 位作者 孙淑云 殷玮璋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91,共10页
关键词 燕国 成分 铜器 出土 墓地 琉璃河镇 房山区 北京市 遗址 城址 西周 墓葬 都城 周初
原文传递
浅谈礼县秦公墓地遗存与相关问题 被引量:20
10
作者 陈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8-87,77,共11页
关键词 礼县大堡子山 车马坑 甘肃礼县 西周晚期 公器 公墓 秦文化 西垂 上海博物馆 《秦本纪》
下载PDF
从石峁遗址出土植物遗存看夏时代早期榆林地区先民的生存策略选择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杨瑞琛 邸楠 +6 位作者 贾鑫 尹达 高升 邵晶 孙周勇 胡松梅 赵志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118,共18页
石峁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时代早期榆林地区农牧交错带中的超大型中心聚落,产生于聚落林立、社会等级分化明显的社会复杂化进程中。文章通过鉴定与分析石峁遗址核心区皇城台地点东护墙北段上部、门址及大台基等区域浮选所获样品,结... 石峁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时代早期榆林地区农牧交错带中的超大型中心聚落,产生于聚落林立、社会等级分化明显的社会复杂化进程中。文章通过鉴定与分析石峁遗址核心区皇城台地点东护墙北段上部、门址及大台基等区域浮选所获样品,结合已公布的外城东门、后阳湾等地点的植物遗存鉴定数据,对石峁遗址夏时代早期样品中出土的植物遗存进行综合研究。通过2012~2019年的浮选工作,共获得了187份夏时代早期样品,出土炭化植物遗存共计17816粒,其中农作物遗存8905粒,包括粟、黍、水稻及大豆;非农作物遗存包括非农作物种子和植物果核等共计61种植物,总数为8911粒,分属于禾本科、藜科、豆科、蔷薇科、菊科、蓼科等。结果显示,石峁先民夏时代早期的生业模式以农牧业并重为主、采集狩猎为补充。其中,农业结构以粟黍种植为主,还首次发现了少量水稻、大豆等可能为上层先民与周边地区交流获得的稀有食物;畜牧业中,主要利用胡枝子、草木犀、委陵菜属、冷蒿等饲草喂养黄牛、羊等主要家畜;同时,还存在采集果实等行为。石峁先民生业模式的选择是其人群受所处的农牧交错带环境影响产生的结果,"舍不得农业,离不开牧业"即是石峁先民及地区其他同时期人群的真实写照。多样化的生存策略、周边聚落的粮食输入及与其他区域中心的文化交流,保障和巩固了社会复杂化进程中石峁遗址的核心地位,并推动了地区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峁遗址 植物考古 农牧交错带 社会复杂化 生存策略
原文传递
北京斋堂东胡林全新世早期遗址的黄土剖面 被引量:19
12
作者 郝守刚 马学平 +3 位作者 夏正楷 赵朝洪 原思训 郁金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0-430,共11页
门头沟斋堂东胡林遗址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的最早且内涵最丰富的新石器早期遗址(9281±120~8270±60 a BP)。该遗址的黄土剖面清晰,包含了晚更新世及早全新世的黄土堆积、全新世早期的沉积间断及埋藏古土壤。在相对精确的^(14)... 门头沟斋堂东胡林遗址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的最早且内涵最丰富的新石器早期遗址(9281±120~8270±60 a BP)。该遗址的黄土剖面清晰,包含了晚更新世及早全新世的黄土堆积、全新世早期的沉积间断及埋藏古土壤。在相对精确的^(14)C年龄时间框架下,本文对保存该遗址的黄土剖面的分层、黄土的粒度特征、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孢粉图谱及蜗牛的相对丰度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本地区晚更新世气候比较干冷,气候的明显转暖应在全新世早期(早于9281±120 a BP),在约8500 a BP华北地区的年均温度可能已达到比现在高约2~3℃左右的状况。正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山顶洞人的后裔们,在清水河畔的阶地上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胡林遗址 早全新世 黄土 北京 矿物成分 古气候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鸱尾起源考 被引量:17
13
作者 冯双元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3,共6页
当前,学术界对鸱尾起源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为西汉起源说。持此观点的学者为著名建筑史学家刘敦桢和吴庆洲。刘敦桢最先提出鸱尾创于西汉,其主要依据为《陈书》卷三十一《萧摩诃传》中“旧制三公黄圈,听事置鸱... 当前,学术界对鸱尾起源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为西汉起源说。持此观点的学者为著名建筑史学家刘敦桢和吴庆洲。刘敦桢最先提出鸱尾创于西汉,其主要依据为《陈书》卷三十一《萧摩诃传》中“旧制三公黄圈,听事置鸱尾,后主特赐摩诃开黄阔,门施行马,听事、寝堂并置鸱尾”的记载,认为“鸱尾创于西汉,旧时除宫殿外,惟三公黄国听事得设之,其余臣庶,非殊恩特赐,不得僭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鸱尾 起源 东汉晚期 中原地区
下载PDF
山戎文化所含燕与中原文化因素之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靳枫毅 王继红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3-72,共30页
山戎是中国北方一支古老的少数部族,以游猎和畜牧为生,早在夏商以前就已存在。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史记.五帝本纪》云:帝舜之时,曾“南抚交阯……北山... 山戎是中国北方一支古老的少数部族,以游猎和畜牧为生,早在夏商以前就已存在。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史记.五帝本纪》云:帝舜之时,曾“南抚交阯……北山戎、发、息慎。”又据《逸周书.王会解》记载:“成周之会,天子南面立,唐叔、荀叔、周公在左,太公望在右……北方台正东……山戎,戎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猃狁 匈奴 五帝 天子 中原文化 周公 因素 中国北方
原文传递
北京平谷北埝头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与发掘 被引量:16
15
作者 赵福生 郁金城 +1 位作者 王武钰 袁进京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9-16,共8页
北埝头新石器时代遗址是1984年北京市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同年5月,北京市文物工作队与平谷县文物管理所对遗址进行了钻探发掘。一遗址概况北埝头遗址位于平谷县大兴庄乡北埝头村西。东南距县城7.5公里,北面可望起伏的燕山山脉,南面... 北埝头新石器时代遗址是1984年北京市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同年5月,北京市文物工作队与平谷县文物管理所对遗址进行了钻探发掘。一遗址概况北埝头遗址位于平谷县大兴庄乡北埝头村西。东南距县城7.5公里,北面可望起伏的燕山山脉,南面距顺平公路2公里。错河流经村北,至村东转而南流,汇入泃河。遗址坐落在错河南岸一片平坦的黄土台地上。台地高出河床约7米(图一)。遗址南北长125、东西宽50米,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经钻探调查,遗址内的堆积主要包含汉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文化层。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层距地表深度一般在0.8~1、厚约0.5~1米不等。遗址东部,一组汉代墓葬打破了早期文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黄土台地 平谷县 标本 发掘 早期文化 陶器 文化层 北京市 调查
原文传递
先秦墓祭制度再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董坤玉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7-64,共8页
In the pre-Qin Period, Mu墓 (Tomb or Grave) and Zhong冢 (Mound over grave) are two exclusively different concepts: Mu was burial place without mound over it, and a general term for the burials of common people and som... In the pre-Qin Period, Mu墓 (Tomb or Grave) and Zhong冢 (Mound over grave) are two exclusively different concepts: Mu was burial place without mound over it, and a general term for the burials of common people and some nobles; Zhong was large-scale burial with artificial mound over it, and the term specially used for the royal or high-ranked elite burials. The meanings of these two terms began to be mixed up since the Spring-and-Autumn Period, and referred to the same concept in the Qin-Han Period. In the pre-Qin Period, the Zhongji冢祭, which were sacrifice offering ceremonies on the sites of the mounded royal or high-ranked elite tombs, did unquestionably exist; but the Muji墓祭, which were sacrifice offering ceremonies held on the sites of the graves of common people or some nobles, was only one step in the procedure of funeral ceremonies and not held as a rule. The opinion of "in the ancient times, Muji was not held" by the scholars in the Han to Jin Dynasties was held just on this asp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 祭祀 葬礼 先秦时期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旧石器考古新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超荣 郁金城 冯兴无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北京地区旧石器文化遗物丰富,自1990年开始在北京城区和郊区县开展旧石器调查和试掘以来,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或地点38处。这些新的发现为研究北京地区的旧石器文化提供了有意义的考古资料。
关键词 旧石器文化 北京地区
下载PDF
青海民和官亭盆地青铜时代遗址木炭遗存指示的生态环境与木材利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崔红庆 王树芝 +3 位作者 张小虎 金和天 焦延静 夏正楷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8-171,共14页
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人地关系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官亭盆地(35°49′~35°54′N,102°36′~102°56′E)不仅是东西方交流的关键节点地区,还是探究气候变化与生业经济、古文化兴衰关系的重点区域。然而,已经开展的... 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人地关系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官亭盆地(35°49′~35°54′N,102°36′~102°56′E)不仅是东西方交流的关键节点地区,还是探究气候变化与生业经济、古文化兴衰关系的重点区域。然而,已经开展的木炭分析工作主要集中于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北部、陇东和陇西等地区,官亭盆地的木炭分析工作则为空白。齐家文化时期(2200~1600 BC)至辛店文化时期(1400~700 BC)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环境背景以及先民为适应环境变化所采取的策略尚不清晰。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利用剖面采样法在青海民和官亭盆地的鄂家、辛家、清泉旱台等8个考古遗址中采集了12份齐家文化时期和8份辛店文化时期的木炭样品,对其中大于4 mm的1544块木炭进行了鉴定。木炭样品中包括松属(Pinus L.)、云杉属(Picea Dietr.)、冷杉属(Abies Mill.)、杨属(Populus L.)、柳属(Salix L.)、桦属(Betula L.)、榆属(Ulmus L.)等37种木本植物,以及1种疑似竹科(Bambusoideae)的炭化植物遗存。研究表明官亭盆地及其附近地区分布着杏、桃、梨等果树,河岸阔叶落叶林,栎属(Quercas L.)、榆属(Ulmus L.)等温带落叶阔叶林、山地杨桦林,松属、鹅耳枥属(Carpinus L.)和桤木属(Alnus Mill.)等组成的温性针阔混交林,云杉属、冷杉属、松属等寒温性针叶林,灌木林;辛店文化时期,灌木类树种所占比重增加明显,增加至39.25%,针叶树种所占比重略有下降,下降至21.30%。利用共存生态因子法进行气候重建的结果表明,齐家文化时期年均温为2.2~12.3℃,年降水量为502~1023 mm,湿润指数为-13.0~101.4;辛店文化时期年均温为2.5~9.1℃,年降水量为502~678 mm,湿润指数为-13.0~61.8。显示了齐家文化时期的气候条件要优于辛店文化时期。研究还表明,官亭盆地先民对林木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于薪柴、食用方面。官亭盆地先民通过引入更加耐旱耐寒的麦类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亭盆地 青铜时代 木炭分析 气候重建 木材利用
原文传递
从“丁公陶文”谈古东夷族的西迁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平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13,共11页
从“丁公陶文”谈古东夷族的西迁陈平自《考古》1993年第4期公布山东邹平丁公龙山陶文资料以后,海内外学界对之作了广泛的研讨。其中,冯时先生的两篇学术论文更加值得注意和重视①。冯文以丁公陶文与古彝文摹本绘图两相对照,以... 从“丁公陶文”谈古东夷族的西迁陈平自《考古》1993年第4期公布山东邹平丁公龙山陶文资料以后,海内外学界对之作了广泛的研讨。其中,冯时先生的两篇学术论文更加值得注意和重视①。冯文以丁公陶文与古彝文摹本绘图两相对照,以确凿的论据和严谨的论证,从形体笔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夷族 《左传》 寺洼文化 陇东南 大汶口文化 传说时代 三苗集团 文物考古工作 新石器 祝融
原文传递
北京市拒马河流域考古调查 被引量:13
20
作者 叶学明 陈光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05-218,共14页
拒马河发源于山西省北部,东流横断太行山脉,于北京市房山县张坊镇西出山,分为南北两支,经河北省境交汇注入大清河。它与永定河、滹沱河等同属海河水系,形成了太行山东侧的扇形冲积平原。拒马河下游东隔永定河毗邻燕山南麓,南向华北平原... 拒马河发源于山西省北部,东流横断太行山脉,于北京市房山县张坊镇西出山,分为南北两支,经河北省境交汇注入大清河。它与永定河、滹沱河等同属海河水系,形成了太行山东侧的扇形冲积平原。拒马河下游东隔永定河毗邻燕山南麓,南向华北平原敞开门户,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了解这里的古代文化面貌及内涵,对研究不同文化区、不同谱系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马河 遗址 考古调查 北京市 新石器时代 绳纹 镇江 采集点 夏家店下层文化 云母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