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34
1
作者 苏德国 孔繁呈 苏燕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21-1722,1725,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2次/d;奥扎格雷钠80mg,静脉滴注,2次/d。...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2次/d;奥扎格雷钠80mg,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应用奥扎格雷钠80mg,静脉滴注,2次/d;14d为1个疗程,其余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及辅助治疗均相同。结果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7、14d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有效率;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明显;治疗7、14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奥扎格雷钠 治疗 脑梗死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2
作者 孟庆伟 王驰 +1 位作者 伊丽瑾 韩文琴 《北京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574-575,共2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由于该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而且复发后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更高,因此预防患者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由于该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而且复发后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更高,因此预防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尤为重要。随着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及药物预防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可预防的严重疾病之一,积极的预防往往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复发 药物预防 临床观察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主要表现
下载PDF
拉莫三嗪及其与其他药物合用时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驰 刘凤君 吴逊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2-314,共3页
拉莫三嗪(LTG,商品名利必通)是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是新一代抗癫疒间药物(AEDs),对多种癫疒间发作和癫疒间综合征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研究发现,LTG与一些药物合用时及在特殊癫疒间治疗时,其药代动力学特点有明显的变化。因... 拉莫三嗪(LTG,商品名利必通)是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是新一代抗癫疒间药物(AEDs),对多种癫疒间发作和癫疒间综合征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研究发现,LTG与一些药物合用时及在特殊癫疒间治疗时,其药代动力学特点有明显的变化。因此与其他AEDs联合应用时应该监测血浆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合用 力学特点 拉莫三嗪 药代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治疗效果 血浆浓度 联合应用
下载PDF
口肌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闫颖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10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口肌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3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 目的探讨口肌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3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口肌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口肌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肌生物反馈训练 吞咽功能训练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hs-CRP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海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7期1084-1085,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斑块性质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取148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其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将其分为CAS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同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斑块性质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取148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其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将其分为CAS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4组人员的hs-CRP血清水平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而不稳定斑块组水平又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结论 hs-CRP与CAS的形成及稳定性密切相关,可能是不稳定性斑块的临床标志物,为斑块稳定性评估及干预疗效监测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脑梗死的临床关联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尹晶 孟庆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7期102-103,共2页
目的分析在临床当中存在高血压症状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和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接诊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将其作为A组(单一高血压);选取同期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的患者50例,将其作为B组(合并脑梗... 目的分析在临床当中存在高血压症状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和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接诊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将其作为A组(单一高血压);选取同期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的患者50例,将其作为B组(合并脑梗死),在患者入院后的72个小时里,进行24小时连续性动态血压监测操作,对照并计算两组患者在24小时、日间、晚间的血压平均数值、血压的负荷数值,对照分析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的节律性。结果 B组24小时、日间、晚间的血压平均数值、血压的负荷数值和变异性都要明显地高于A组,且SBP、DBP在晚间的下降程度要明显地低于A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情况和其血压的变异性有一定的临床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性 脑梗死 高血压 临床关联性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孔繁呈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7期133-135,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NIHSS评分(3.22±0.44)分低于对照组的(5.35±0.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Barthel指数(68.33±13.42)分高于对照组的(59.28±13.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注射液 依达拉奉注射液
下载PDF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合并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 被引量:1
8
作者 樊泽新 王朝斌 +6 位作者 方丽波 蔡宾 袁鹏 牛天童 马琳 袁国宾 刘广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5期3592-3597,共6页
目的分析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缺血性卒中(IS)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住院的613例特发性DCM患者的... 目的分析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缺血性卒中(IS)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住院的613例特发性D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IS者123例)。总结了特发性DCM患者合并IS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特发性DCM合并IS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特发性DCM患者进行1年随访,以全因死亡和心脏移植为不良结局,采用Kaplan-Meier曲线描述患者的预后。结果在70例特发性DCM合并IS患者中发现,符合大动脉粥样硬化亚型者6例(8.6%,6/70)、心源性栓塞亚型者47例(67.1%,47/70)、小动脉闭塞亚型(即腔隙性梗死)者17例(24.3%,17/70)。高血压(OR=1.617,95%CI:1.049~2.491,P=0.029)、高血脂(OR=1.918,95%CI:1.198~3.073,P=0.007)、心房颤动(AF)(OR=1.617,95%CI:1.016~2.572,P=0.043)、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OR=0.986,95%CI:0.977~0.996,P=0.005)以及心内血栓(OR=6.127,95%CI:3.174~11.827,P<0.001)是特发性DCM合并IS的危险因素。在特发性DCM合并IS患者中,1年的累积生存率(70.7%)(即未发生全因死亡/心脏移植)低于不合并IS者(83.6%,P=0.004),死因主要包括恶性心律失常(合并IS者3例、不合并IS者5例)、顽固性心衰(合并IS者22例、不合并IS者18例)。结论在特发性DCM合并IS的患者中,心源性栓塞最常见,其次是腔隙性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亚型最少见;高血压、高血脂、AF,更低的eGFR值以及心内血栓是特发性DCM合并IS的危险因素;特发性DCM合并IS的短期预后差,顽固性心衰和恶性心律失常是其主要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预后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胼胝体梗死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孔繁呈 苏德国 马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8期30-32,共3页
目的研究胼胝体梗死患者的病例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43~84岁,平均年龄(62.5±11.6)岁,多合并有多种疾病。临床表现以偏瘫(26... 目的研究胼胝体梗死患者的病例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43~84岁,平均年龄(62.5±11.6)岁,多合并有多种疾病。临床表现以偏瘫(26例)、精神智能障碍(12例)、眩晕(12例)多见。所有患者均有动脉粥样硬化,多数患者血管硬化严重,17例患者存在血管狭窄和闭塞。单纯胼胝体梗死(4例)少见。所有患者均给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改善脑循环、改善脑细胞代谢等治疗,疗程10~14 d,出院时痊愈25例,好转17例,遗留有肢体瘫痪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头颅核磁是确诊的依据,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体梗死 病例特点 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北京市良乡地区全科医师心理健康现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尹晶 敬鑫垚 韩文芹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5期165-167,共3页
目的:调查北京市良乡地区全科医师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市良乡地区社区工作的全科医师96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全科医师SCL-90总均分为(1.36±0.35)分,低于全国常模... 目的:调查北京市良乡地区全科医师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市良乡地区社区工作的全科医师96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全科医师SCL-90总均分为(1.36±0.35)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医师焦虑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的全科医师SCL-90各因子分及总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岗位及执业地点是影响全科医师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北京市良乡地区社区全科医师焦虑症状较普遍,减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各社区服务站点工作环境及工作强度的差异,合理分配任务及资源,有助于改善全科医师心理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全科医师 SCL-90量表
下载PDF
脑分水岭梗塞5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庆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1074-1075,共2页
目的观察脑分水岭梗塞(CWI)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及预后。方法回顾研究58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CW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分水岭梗死分为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下型、混合型。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血管成像[CTA]、脑血管造影[DSA]... 目的观察脑分水岭梗塞(CWI)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及预后。方法回顾研究58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CW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分水岭梗死分为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下型、混合型。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血管成像[CTA]、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判断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情况。观察脑分水岭梗死类型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及预后。结果58例患者均存在脑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且以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最常见。结论CWI病因是颅内外大血管的狭窄。经过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分水岭梗塞 脑动脉狭窄 预后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与不同类型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文芹 孟庆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2828-2829,共2页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与急性脑梗死不同类型的关系。方法:检测161名急性脑梗死患者生化指标、脑血管超声及影像学,按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病因分型标准分型,并对不同类型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是大动脉粥样...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与急性脑梗死不同类型的关系。方法:检测161名急性脑梗死患者生化指标、脑血管超声及影像学,按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病因分型标准分型,并对不同类型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而血糖是小动脉闭塞型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者考虑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可能性大,血糖增高者考虑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血液 C反应蛋白质/分析 血糖/分析
原文传递
降纤酶治疗不同部位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苏德国 吴淑平 徐忠宝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 观察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原时间(PT)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治疗组3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于病情加重后立即给予降纤酶10 U/d静脉滴注,连续用3 d。对照... 目的 观察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原时间(PT)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治疗组3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于病情加重后立即给予降纤酶10 U/d静脉滴注,连续用3 d。对照组30例给予一般对症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血浆FIB、PT检测。结果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arthel氏指数评分,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28 d)均有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比较无差异,临床总显效率(基本治愈+显著进步)两组比较亦无差异。治疗组治疗后血浆FIB明显下降,而对照组下降不显著。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两组均未出现出血、过敏等副作用。结论 国产降纤酶通过多重作用机制,能迅速溶解脑血栓,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尤其适用于脑叶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且越早用药,疗效越明显,并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纤酶 治疗 急性进展型脑梗死 临床疗效 血浆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时间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基底动脉穿支闭塞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卜志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9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穿支闭塞早期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发病时间<24 h的69例基底动脉穿支动脉闭塞患者,随机分为双抗组(44例)和单抗组(25例)。双抗组患者入院时接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穿支闭塞早期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发病时间<24 h的69例基底动脉穿支动脉闭塞患者,随机分为双抗组(44例)和单抗组(25例)。双抗组患者入院时接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单抗组患者入院时只接受了单一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或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发病14 d后的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入院后病情再进展加重情况。结果双抗组患者入院后病情再进展加重率为20.5%,明显低于单抗组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4, P=0.038<0.05)。双抗组入院时的BI评分为(85.5±5.4)分,与单抗组的(86.5±5.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4 d后,双抗组患者的BI评分为(89.5±5.5)分,明显高于单抗组的(80.5±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早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显著降低降低基底动脉穿支闭塞患者病情再进展加重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动脉闭塞 脑桥梗死 双抗治疗
下载PDF
脑分水岭梗死42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伊丽瑾 汤天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4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病因与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2例经头CT或MRI证实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对于脑分水岭梗死的患者,首先要注重病因治疗,大多数预后较好。结论脑分水岭梗死的发生是脑低灌注与微...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病因与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2例经头CT或MRI证实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对于脑分水岭梗死的患者,首先要注重病因治疗,大多数预后较好。结论脑分水岭梗死的发生是脑低灌注与微栓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与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密切相关,通过TCD及头CTA检查,尽早发现严重狭窄的血管,积极处理,以预防脑分水岭梗死的再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分水岭梗死 病因与发病机制 TCD及头CTA
下载PDF
38例脑梗死出血性转换临床分析
16
作者 孔繁呈 苏德国 苏燕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21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出血性转换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脑桥梗死形态及梗死机制临床分析
17
作者 卜志平 赵宇 张阳骁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6期144-146,共3页
脑桥梗死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脑梗死类型。脑桥主要由基底动脉正中、旁正中及外侧或回旋支供血[1],在临床中脑桥发生梗死的形态表现各异,发生的机制不尽相同。本文的目的为通过回顾不同形态脑桥梗死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以探讨脑桥梗死的... 脑桥梗死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脑梗死类型。脑桥主要由基底动脉正中、旁正中及外侧或回旋支供血[1],在临床中脑桥发生梗死的形态表现各异,发生的机制不尽相同。本文的目的为通过回顾不同形态脑桥梗死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以探讨脑桥梗死的形态及其相关的梗死机制,现报告如下。1表现为脑桥正中或旁正中从表面至脑桥深部分布的楔形样梗死形态1.1病例1患者,男,50岁,临床表现为右侧肢体力弱。采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方式检查,结果提示基底动脉正中支分布区楔形状梗死,见图1。采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方式检查,结果提示基底动脉未见明显狭窄,见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梗死穿支动脉 斑块分布 高分辨核磁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相关分析
18
作者 朱海 韩文芹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9期4654-4655,共2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以及hs-CRP与不同脑梗死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1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将脑梗死患者按TOAST病因分型标准分型,分析hs-CRP与不同脑梗死...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以及hs-CRP与不同脑梗死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1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将脑梗死患者按TOAST病因分型标准分型,分析hs-CRP与不同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血清hs-CRP水平增高。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血清hs-CRP水平明显增高。hs-CRP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结论 hs-CRP参与了脑梗死急性发病过程,但未增加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诊断 C反应蛋白质/分析
原文传递
大血管狭窄致多发脑梗死临床分析
19
作者 卜志平 王朝斌 孔繁呈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6期155-158,共4页
随着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技术的广泛应用,准确识别新发脑梗死病灶成为可能。在临床中, DWI序列同时出现2个或2个以上急性缺血病灶的多发脑梗死病例是非常普遍的,约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17%[1],这些多发... 随着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技术的广泛应用,准确识别新发脑梗死病灶成为可能。在临床中, DWI序列同时出现2个或2个以上急性缺血病灶的多发脑梗死病例是非常普遍的,约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17%[1],这些多发缺血灶可分布在单一大血管供血区,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大血管供血区,甚至可以同时出现在前循环和后循环,或者双侧前循环。多发性梗塞多由发栓子或者大的血栓破裂栓塞引起[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狭窄 多发脑梗死 案例分析
下载PDF
轻型脑梗死患者60例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20
作者 孔繁呈 牟梓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8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轻型脑梗死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占比及分布情况,研究血管狭窄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60例轻型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均行颈部血管彩超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发现血管有病变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血管狭窄... 目的观察轻型脑梗死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占比及分布情况,研究血管狭窄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60例轻型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均行颈部血管彩超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发现血管有病变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血管狭窄的部位、受累血管的数目及血管狭窄的形态及程度。结果全脑血管造影显示有53例(88.3%)的轻型脑梗死患者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前循环血管狭窄以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为主;后循环以椎动脉(VA)为主,主要狭窄部位在ICA及VA的起始部。35例(58.3%)为≥2条血管受累,提示多支血管受累更为常见,其中以ICA及VA合并其他血管狭窄最为常见。供血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同一血管供血区梗死病灶个数多于供血动脉轻度狭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同一血管供血区梗死灶的个数与血管狭窄程度及狭窄数量有关。结论轻型脑梗死患者多合并脑血管狭窄或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脑梗死 脑动脉狭窄 全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