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诗情画意·民胞物与——中华传统美学的诗性精神内蕴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韩经太
-
机构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2-120,共9页
-
文摘
当代中华传统美学的继承和发展,有赖于中华优秀传统美学思想精神的发现与阐扬,而中华传统美学之最为生动的精神实践形态,则是人文关怀与诗情画意的相得益彰。为此,在思想原理和实践原则同步探询的意义上,可围绕以下三题展开论述:一、叩问于"目击可图"与"游心太玄"两端,以阐明中华诗情画意的生成原理;二、辨析原始儒家"博施济众"之圣人人格与原始道家"相忘于江湖"之人学理念之间的文明契合关系,从而阐明"民胞物与"的终极境界;三、探讨西方哲人所提出的"人,诗意地栖居"的中国实践模式,进而讨论中华传统文化自信之美育养成的关键课题。关于中华传统美学之诗性精神内蕴的学术性阐释,有助于构建当代中国之传统文化自信的精神基础。
-
关键词
诗情画意
民胞物与
中华传统美学
精神内蕴
-
Keywords
poetry
the people are my brothers and I share the life of all creatures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
spiritual connotation
-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清华简《五音图》乐音体系探析
被引量:3
- 2
-
-
作者
谭惟
-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39,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先秦乐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7ZDA250)
北京语言大学校级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1PT03)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清华简《五音图》是一篇前所未知的音乐类佚籍,对于先秦乐学乃至思想史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五音图》五角星图形由“宫—徵”“徵—商”“商—羽”“羽—角”“角—宫”五条连线构成,正好构成了五音的乐音“生成”系统,但并非闭合循环的“相生”系统。曾侯乙编钟铭文是目前所见最为完整的先秦乐律学文献,为研究《五音图》乐音体系提供了参照。《五音图》涉及24个音名,可分为三类:其一是高低八度的音名,其二是低一律的偏音名,其三是上下大三度的音名。另外,《五音图》音名与《黄帝内经》相关音名的数量和修饰语总体相似。在汉代,多以黄钟为标准“同律度量衡”,《黄帝内经》便是将钟律推衍至人体定律。由此或可印证,清华简《五音图》并非与普通乐器有关,而可能是作为编排乐律的乐钟——编钟的乐音体系图示。
-
关键词
先秦乐学
五音图
乐音体系
钟律
-
Keywords
Pre-Qin musicology
"Wuyin Tu"
music system
Chime rhythm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K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清华简《五音图》论略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陈民镇
-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51,共12页
-
基金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出土《诗》类文献研究”(21DTR035)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规划项目“清华简与儒家经典的形成发展研究”(G3458)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清华简《五音图》是一篇新见的先秦乐书,具有重要的音乐史意义。《五音图》五组声名的排列,可与“宫-徵-商-羽-角”的五声相生次序以及“宫-商-角-徵-羽”的次序相呼应,而与五行无关。修饰词“上”“大”“右”“逝”均表示某正声的低八度,修饰词“下”“小”“左”“反”均表示某正声的高八度。“左”之所以等同于“小”“下”,“右”之所以等同于“大”“上”,当与古人的方位观念有关。《五音图》和《灵枢》存在交集,暗示《灵枢》很可能吸收了类似于《五音图》的某种文献。《五音图》重在表现五声相生的关系,它以图示的形式,呈现五声的生成以及各组声名的相应内容。图中看似杂乱的声名罗列,仍有其内在的逻辑与体系可循。
-
关键词
清华简
《五音图》
音乐史
-
Keywords
Tsinghua manuscripts
"Wuyin Tu"
music history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K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论安大简《仲尼曰》的性质与编纂
被引量:6
- 4
-
-
作者
陈民镇
-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72,共1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语录类文献整理与儒家话语体系建构及传承的研究”(20&ZD265)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新出安大简《仲尼曰》提供了一种新的先秦孔子语录辑本,可为认识孔子思想的内涵、孔子言论的流传以及《论语》《礼记》《孔丛子》诸书的形成提供重要线索。《仲尼曰》应是一种儒家典籍的摘编本,并经过摘编者的改编。由于《仲尼曰》出现了一些儒家后学的思想观念,表明《仲尼曰》文本的形成相对较迟,且一些语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孔子之言。《仲尼曰》的摘编者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自身的偏好,如侧重“言”与“行”、“善”与“不善”、“慎独”等主题,并有意追求内容的前后对比与齐整的句式。
-
关键词
安大简
《仲尼曰》
《论语》
儒家
-
Keywords
Anda manuscripts
“Zhongni Yue”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onfucianist
-
分类号
I2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宋型文化人格与唐宋转型艺境的一体生成
被引量:3
- 5
-
-
作者
韩经太
-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
-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31,共18页
-
文摘
"宋型文化"讨论的思想空间,是一个缘起于"唐宋转型"和"华夏文明造极"之双重问题意识的思想空间,而其间的核心问题,则是宋型文化人格和唐宋转型艺境的一体化生成问题。宋代文艺思想体系之建构的核心原理,也正是这种宋型文化人格和唐宋转型艺境的一体生成原理。如此文艺思想体系建构的士大夫精神风貌,典型表现为"迭为宾主"的政治文明意识、"以道自贵"的道德文章自信、"光风霁月"的君子人格气象。与此相应,则有"不问于主人"的艺术生活观、"晋宋间人"的名士风流意态和"景色可想"的诗歌美学追求。深入探询这种同时涵涉政治与艺术、道德与风流、人格与诗艺的学术问题,将大有益于通过宋型文化典型来重新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1)
-
关键词
宋型文化人格
唐宋转型艺境
一体生成
-
Keywords
the Pattern of Song cultural personality
the artistic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Tang to the Song Dynasty
the Integrated generation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