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苹果等6种经济林不同时期果实BVOCs成分分析
1
作者 李少宁 于迪 +4 位作者 李绣宏 赵娜 徐晓天 陈明侠 鲁绍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7,共8页
为探究常见经济林树种不同时期果实在自然状态下释放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组成成分差异,并分析其香气类型,选取苹果、桃、李、梨、山楂和枣6种经济林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收集释放的BVOCs,结合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 为探究常见经济林树种不同时期果实在自然状态下释放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组成成分差异,并分析其香气类型,选取苹果、桃、李、梨、山楂和枣6种经济林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收集释放的BVOCs,结合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BVOCs分析。结果表明,6种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均检测出12类BVOCs,组分总数量前者(305)大于后者(275),2个时期果实释放烷烃类、烯烃类、芳香烃类、酯类和醛类BVOCs占比最大;不同时期6种果实有10种共有BVOCs为2,2,4,6,6-五甲基庚烷、正十九烷、a-柏木烯、正戊醛、庚醛、辛醛、天然壬醛、癸醛、苯乙酮和庚胺醇;苹果、桃、李和梨随着果实生长发育BVOCs成分数量减少;不同时期6种果实香韵涵盖香型有差异,并随果实生长发育,青草香、果香、檀木香、醛香和柑橘香占比明显增加。表明不同时期6种经济林植物果实释放BVOCs组成成分和相对含量差异明显,在果实成熟期,主要香气BVOCs成分相对含量较高,是果实香精开发的最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 果实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 香气类型
下载PDF
苹果叶释放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及变化规律
2
作者 李绣宏 郑家银 +4 位作者 李少宁 鲁绍伟 赵娜 徐晓天 杨新兵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15-1923,共9页
【目的】探究生长季苹果叶片释放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收集叶片释放的BVOCs,结合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BVOCs的成分测定。【结果】在整个生长季(4—1... 【目的】探究生长季苹果叶片释放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收集叶片释放的BVOCs,结合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BVOCs的成分测定。【结果】在整个生长季(4—10月),苹果叶共检测出12类295种BVOCs,其中烷烃类(56)、烯烃类(40)和芳香烃类(34)种类数量较多,组分总数量9月(113)>5月(100)>6月(70)=7月(70)>8月(67)>4月(45)>10月(20),以释放烷烃类、烯烃类、芳香烃类、酯类、醛类和醇类为主;不同月份一天中,烯烃类BVOCs相对含量均表现为上午>下午,其他类别BVOCs相对含量峰值会出现在任意时间点;苹果叶共检测出8类40种有益BVOCs成分,主要释放烯烃类、酯类、醛类和醇类BVOCs,有益组分总相对含量为夏季(47.59%)>春季(35.96%)>秋季(23.13%),在一天中,各时间点有益成分相对含量和数量随月份增加呈波动下降趋势。春季(5月)12:00和16:00释放有益BVOCs相对含量为全年同时间点最高,均超过70%,主要释放有益BVOCs成分包括α⁃蒎烯、对薄荷⁃1(7),3⁃二烯、3⁃蒈烯、罗汉柏烯、乙酸乙酯等。【结论】苹果释放BVOCs组分存在较明显的季节和日动态变化性,释放有益BVOCs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叶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 动态变化 有益成分
下载PDF
植物释放有益挥发性有机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少宁 陶雪莹 +3 位作者 李绣宏 赵娜 徐晓天 鲁绍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7-195,共9页
植物释放的有益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作为一类重要医疗保健资源,除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情绪、治疗慢性疾病外,在大气环境质量、地球生态系统及全球碳循环平衡方面均发挥着多重作用,因此具有极... 植物释放的有益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作为一类重要医疗保健资源,除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情绪、治疗慢性疾病外,在大气环境质量、地球生态系统及全球碳循环平衡方面均发挥着多重作用,因此具有极高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而在传统城市园林绿地植物选择和配置时,人们往往只注重植物环境适应性、抗病虫害能力、净化和美化环境效果,很少考虑化学生态效应,更忽略了园林植物释放有益的BVOCs对环境质量、人体健康的正面影响。因此,在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对有益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分(烯烃类、酯类、醛类、酮类、醇类、有机酸类和其他类)、释放时间动态性、影响因素和应用与争议等方面进行总结,可知植物释放的不同类别挥发性有机物中有益挥发性有机物的具体种类和各自具有的保健功效;有关植物释放BVOCs时间的研究多以整体或各类别为对象,而针对有益组分较少;各BVOCs有益组分存在时间变动的特异性。针叶树种释放有益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比阔叶树种多;大多数植物的特征有益挥发性有机物存在不同;在不同生长阶段,植物释放有益挥发性有机物存在一定的动态性。温度、光照和相对湿度是影响植物释放的有益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环境因素。由于BVOCs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易与大气中其他化合物尤其是大气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健康的物质。文章可为城市优良绿化保健树种科学选择配置和创建“生态保健型城市绿地模式”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对人类选择合适时间进行户外保健活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树种 有益挥发性有机物 动态变化 影响因素 大气环境质量
下载PDF
北京西山不同海拔油松林PM_(2.5)浓度及叶片吸附量变化规律 被引量:7
4
作者 鲁绍伟 李少宁 +3 位作者 陈波 刘海龙 赵东波 陈鹏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6588-6596,共9页
以北京西山不同海拔梯度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油松林PM_(2.5)浓度变化和叶片PM_(2.5)吸附量进行分析,并应用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海拔油松叶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阐释叶片吸附PM_(2.5)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PM_(2.5)质量浓度逐... 以北京西山不同海拔梯度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油松林PM_(2.5)浓度变化和叶片PM_(2.5)吸附量进行分析,并应用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海拔油松叶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阐释叶片吸附PM_(2.5)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PM_(2.5)质量浓度逐渐降低,不同海拔油松林PM_(2.5)质量浓度日变化均呈典型的双峰曲线,7:00和19:00是一天的两个峰值,最小值出现在13:00—15:00左右;从不同月份看,不同海拔油松林PM_(2.5)质量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冬季的2月,最低值在8月;不同海拔油松林PM_(2.5)质量浓度全年均值为84 m((102.28±18.44)μg/m^3)>110 m((94.18±18.34)μg/m^3)>160 m((81.53±19.23)μg/m^3)>230 m((75.39±15.71)μg/m^3);随着海拔升高单位叶面积PM_(2.5)吸附量逐渐减小,每升高50 m,单位叶面积PM_(2.5)吸附量降低23.25%,每公顷PM_(2.5)吸附量下降26.43%,不同海拔油松林每公顷PM_(2.5)吸附量全年均值为84 m((8.61±1.08)kg/hm^2)>110 m((7.30±0.94)kg/hm^2)>160 m((6.35±0.99)kg/hm^2)>230 m((4.34±1.14)kg/hm^2);处于低海拔的油松叶表面较粗糙,气孔内部和周围聚集大量颗粒物,在叶面形态上更有利于吸附PM_(2.5),高海拔则相反。高海拔空气质量优于低海拔,低海拔的植物吸附颗粒物多于高海拔。研究结果可为城市造林和森林净化大气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海拔 油松林 PM2.5浓度 PM2.5吸附量 叶表面形态
下载PDF
温带草甸草原不同植物功能类群对模拟干旱的抵抗力与恢复力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姿廷 鲁绍伟 +2 位作者 李少宁 赵娜 徐晓天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9,共10页
通过移除自然降雨模拟干旱的试验方法,连续两年在生长季不同时期施加为期一个月的干旱处理,观察草甸草原不同植物功能类群地上生物量的抵抗力与干旱后一年的恢复力。结果表明,生长季不同时期干旱处理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生... 通过移除自然降雨模拟干旱的试验方法,连续两年在生长季不同时期施加为期一个月的干旱处理,观察草甸草原不同植物功能类群地上生物量的抵抗力与干旱后一年的恢复力。结果表明,生长季不同时期干旱处理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生长季中期的极端干旱影响最大,使地上生物量平均减少了47.90%。在不同植物功能类群中,禾本科植物对干旱具有1.65~2.25的高抵抗力,一年生植物具有2.20~3.00的最强恢复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其他功能类群恢复力下降的亏缺,但草原整体的抵抗力与恢复力仍主要由多年生顶极物种所决定。鉴于大多数生态系统由少数物种主导,了解草地群落优势种所属的功能类群,及其对极端气候的响应和从极端气候中恢复的特征,有助于为极端干旱气候下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功能类群 抵抗力 恢复力 地上生物量
下载PDF
北京春季PM2.5和PM10污染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波 李少宁 +5 位作者 杨新兵 鲁绍伟 王兵 丁杰 徐兰 王迪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44,共9页
本文以2013年3月份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公布数据为依据,对4个(东城天坛、西直门北大街、昌平镇、京西北八达岭)不同采样点PM2.5和PM10的浓度水平、空间分布、PM10/PM2.5比值和空气质量分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3月份PM2.5和PM10月... 本文以2013年3月份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公布数据为依据,对4个(东城天坛、西直门北大街、昌平镇、京西北八达岭)不同采样点PM2.5和PM10的浓度水平、空间分布、PM10/PM2.5比值和空气质量分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3月份PM2.5和PM10月日均浓度为109.45±67.81μg·m^(-3)μg·m^(-3)和131.94±61.07μg·m^(-3),分别为国家二级标准的1.46倍和0.88倍,PM2.5和PM10日平均超标率为45.94%和4.87%;PM2.5和PM10的日变化以白天高,夜间低为主,基本呈现双峰型特征;PM2.5和PM10排序均为交通污染控制点>郊区环境评价点>城市环境评价点>对照点及城区点,PM2.5/PM10的比值排序为京西北八达岭(107.59%)>东城天坛(84.87%)>昌平镇(84.79%)>西直门北大街(67.80%);PM2.5和PM10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温度对PM10的影响更显著,PM2.5和PM10浓度变化与相对湿度和风速呈负相关关系,风速主要清除细粒子,对PM10的影响则较小。PM2.5空气质量指数在110.01~126.19之间,属于三级轻度污染,PM10空气质量分指数为68.75~96.82,属二级良,交通污染控制点的空气质量最差,对照点及城区点空气质量较高。北京市PM2.5和PM10污染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PM2.5 PM10 污染特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北京主要绿化树种叶表面微形态与PM2.5吸滞能力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少宁 鲁绍伟 +3 位作者 刘斌 鲁笑颖 陈军丽 李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8-107,共10页
以北京大兴21个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对植物叶片在自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PM2.5吸滞量进行定量分析,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中8个最常见的树种叶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测定叶表面粗糙度等参数,阐释植物叶片吸附PM... 以北京大兴21个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对植物叶片在自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PM2.5吸滞量进行定量分析,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中8个最常见的树种叶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测定叶表面粗糙度等参数,阐释植物叶片吸附PM2.5机制。结果表明:21个树种自然状态下单位面积PM2.5吸滞量不尽相同,整体表现为针叶树种显著高于阔叶乔木和灌木树种,其中桧柏、白皮松较大,黄栌、紫薇吸滞量较小;饱和状态下,PM2.5吸滞量显著增加,但其吸滞能力排序与自然状态下基本保持一致。植物叶表面存在褶皱、沟槽,粗糙度相对较高的树种,PM2.5吸滞能力强;叶表面相对光滑,突起部位轮廓较平缓,粗糙度小的树种,其吸滞PM2.5能力相对较弱;不同树种粗糙度大小与其吸滞PM2.5能力排序基本一致,呈显著指数正相关(R2=0.707)。本研究为合理选择滞尘能力强的绿化树种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城市植被净化空气环境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树种 PM2.5 叶表面微形态 原子力显微镜(AFM) 颗粒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