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菜软腐和菌核病拮抗菌贝莱斯芽胞杆菌BPC6鉴定与防效 被引量:14
1
作者 孙旺旺 闫丽 +4 位作者 陈昌龙 田宇 李晓颖 陈杰 谢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1-240,共10页
软腐病和菌核病是生菜生产中两大毁灭性病害。为有效控制这2种病害,利用平板稀释和对峙法,从生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拮抗菌BPC6,其菌悬液、无菌滤液对软腐病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和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生长均... 软腐病和菌核病是生菜生产中两大毁灭性病害。为有效控制这2种病害,利用平板稀释和对峙法,从生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拮抗菌BPC6,其菌悬液、无菌滤液对软腐病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和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生长均具有抑制效果,该菌株也能抑制其他14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形态学、16S rDNA及基因组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PC6能产生纤维素酶和蛋白酶,不能产生几丁质酶和嗜铁素。比浊法分析的生长曲线显示,BPC6能在1%~10%NaCl及pH 5.0~9.0条件下生长。通过分析不同浓度BPC6对软腐病菌和菌核病菌侵染生菜离体叶片的影响,明确了菌株BPC6适宜用量为1.4×109~2.8×109 CFU/mL。菌株BPC6对生菜软腐病和菌核病盆栽防效分别为44.09%和53.58%,对菌核病大田防效为77.41%。本研究表明BPC6是一株对生菜软腐病和菌核病具有拮抗作用的潜在生防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菜 软腐病 菌核病 贝莱斯芽胞杆菌 鉴定 防效
下载PDF
北京辣椒和番茄上番茄斑萎病毒的鉴定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佳 陈东亮 +2 位作者 梁玉镯 刘冬云 黄丛林 《植物检疫》 2021年第2期44-48,共5页
北京大兴区某蔬菜种植基地的辣椒和番茄发现疑似病毒感染,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经症状分析和RT-PCR检测,证实其感染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基于TSWV序列特征对该地区TSWV进化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其与北京顺... 北京大兴区某蔬菜种植基地的辣椒和番茄发现疑似病毒感染,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经症状分析和RT-PCR检测,证实其感染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基于TSWV序列特征对该地区TSWV进化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其与北京顺义区已经报道TSWV毒株进化关系较近,但较国内其他地区株系更接近欧美种群,表明其可能是近几年由国外引种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番茄 番茄斑萎病毒 北京 鉴定
原文传递
基于PCR的植物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森 陈东亮 +2 位作者 黄丛林 潘晓飞 李彦慧 《植物检疫》 2021年第3期1-8,共8页
植物病毒是引起植物重大病害的病原之一。植物病毒病危害大、防治难度高,一旦感染病毒终生携带,而早期的检测成为病毒预防及治理的先决条件。基于基因扩增技术的病毒检测方法,由于检测迅速、敏感性高、成本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 植物病毒是引起植物重大病害的病原之一。植物病毒病危害大、防治难度高,一旦感染病毒终生携带,而早期的检测成为病毒预防及治理的先决条件。基于基因扩增技术的病毒检测方法,由于检测迅速、敏感性高、成本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病毒的检测。本文对常用的基于PCR的病毒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以期为选择合适的植物病毒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毒 检测 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文传递
一个新的水稻D17/HTD1基因等位突变体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丛丛 马小定 马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55-1261,共7页
株高和分蘖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直接影响到产量。本研究从粳稻品种日本晴的组培苗后代中分离出一个可稳定遗传的半矮化多分蘖突变体t489,相比野生型,突变体株高明显下降、分蘖能力明显增强。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进... 株高和分蘖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直接影响到产量。本研究从粳稻品种日本晴的组培苗后代中分离出一个可稳定遗传的半矮化多分蘖突变体t489,相比野生型,突变体株高明显下降、分蘖能力明显增强。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进一步基因鉴定发现,突变体中编码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SLs,Strigolactones)合成途径中的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7即D17/HTD1基因编码区第916 bp位置的碱基由G突变为T,导致蛋白翻译提前终止,仅编码30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但此突变并未造成该基因转录水平的改变。基于此突变位点开发的dCAPS-D17标记与突变体和日本晴构建的BC1F2群体中的矮化多分蘖植株共分离,这表明G916T突变与表型相关,t489可能是一个新的D17/HTD1等位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秆 多分蘖 独脚金内酯 D17/HTD1
下载PDF
甜瓜种皮颜色控制基因CmSC1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建 李丛丛 +3 位作者 黄亚婷 谢雨黎 程玲玲 王建设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167-2178,共12页
【目的】通过对甜瓜种皮颜色进行遗传分析及基因精细定位,并推测其候选基因和开发特异分子标记,为下一步该基因的功能研究及合理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白色种皮材料HP22和黄色种皮材料B8、B150分别配制杂交组合,获得后代遗传分离... 【目的】通过对甜瓜种皮颜色进行遗传分析及基因精细定位,并推测其候选基因和开发特异分子标记,为下一步该基因的功能研究及合理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白色种皮材料HP22和黄色种皮材料B8、B150分别配制杂交组合,获得后代遗传分离群体并进行种皮颜色的表型调查及遗传分析,通过基因图位克隆方法完成基因的精细定位。通过对定位区间内注释基因进行编码区序列和功能分析确定关键候选目的基因。【结果】甜瓜白色种皮对黄色种皮为显性,由单显性基因CmSC1控制并表现延迟遗传效应。利用368个黄色种皮F2单株最终将CmSC1精细定位于第5号染色体分子标记S27和S28之间物理距离约95 kb区间内,共包含12个注释基因。其中一个为拟南芥AtTT8同源的编码bHLH转录因子蛋白的MELO3C014406,经序列变异位点分析,黄色种皮材料B8和B150分别在该基因ATG下游第47位碱基处插入碱基A以及在第260位碱基处缺失14 bp导致翻译蛋白提前终止,致使后面功能结构域完全缺失,进而通过开发特异分子标记YS及序列分析,发现65份黄色种皮材料均发生这两种突变形式中的一种,推测MELO3C014406即为控制种皮颜色CmSC1的目的基因。【结论】本研究将控制种皮颜色的CmSC1精细定位于第5染色体95 kb区间内,推测MELO3C014406为最终目的基因,并开发了特异分子标记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种皮颜色 基因定位 原花青素 bHLH转录因子
下载PDF
CRISPR/Cas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丁莉萍 张杰伟 +3 位作者 马艳 陈亚娟 王宏芝 魏建华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1-424,共14页
基因组编辑技术利用人工核酸酶以精准和可预测的方式来快速改造和修饰基因组,加速了基础研究和植物育种的进程。近年来兴起的II型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成功应用于多种动植物中。CRISPR/Cas9系统在可定制的小型非编码RNA的指导下定... 基因组编辑技术利用人工核酸酶以精准和可预测的方式来快速改造和修饰基因组,加速了基础研究和植物育种的进程。近年来兴起的II型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成功应用于多种动植物中。CRISPR/Cas9系统在可定制的小型非编码RNA的指导下定向切割基因组DNA双链,并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和同源重组(HDR)机制进行基因修饰,从而实现基因组靶标基因的定点改造。本综述介绍了CRISPR/Cas系统的结构及作用原理,讨论了CRISPR/Cas9系统的靶点效率、脱靶效应以及Cas9突变体的筛选,并对CRISPR/Cas9系统的表观遗传调控进行了分析。最后我们详细阐述了CRISPR/Cas9技术在植物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并对CRISPR/Cas9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希望为开展植物基因组编辑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基因组编辑 植物
原文传递
玉米ZmbHLH16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梦婷 张春 +2 位作者 王作平 邹华文 吴忠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08-2016,共9页
bHLH转录因子是植物第二大转录因子家族,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信号转导和逆境胁迫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玉米bHLH家族基因在逆境胁迫响应中的功能,本研究从玉米根组织中克隆了ZmbHLH161(AC:NC_AQK75074)基因。生物信息... bHLH转录因子是植物第二大转录因子家族,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信号转导和逆境胁迫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玉米bHLH家族基因在逆境胁迫响应中的功能,本研究从玉米根组织中克隆了ZmbHLH161(AC:NC_AQK75074)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包含3个外显子, cDNA全长1460 bp,编码序列全长1059 bp,编码352个氨基酸;在玉米基因组中以单拷贝形式存在,功能未知;ZmbHLH161蛋白分子量为37.1kD,理论等电点为6.10,具有bHLH转录因子家族特有的保守结构域,但不具跨膜结构,无信号肽,为亲水性蛋白,蛋白二级结构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最大,为42.05%。玉米原生质体瞬时表达试验表明,ZmbHLH161定位在细胞核内。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ZmbHLH161主要在根系和幼胚中表达;在脱水和干旱处理下,ZmbHLH161在玉米苗期叶片中上调表达。转基因异源表达ZmbHLH161拟南芥株系经不同浓度NaCl处理后,其根长与野生型差异不显著,而不同浓度甘露醇处理后其根长优于野生型。由此推测ZmbHLH161基因可能参与玉米对渗透胁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ZmbHLH161 转录因子 原生质体 qPCR 渗透胁迫
下载PDF
甜瓜短蔓基因Cmdm1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马建 李丛丛 王建设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02-810,共9页
【目的】对甜瓜短蔓突变体Z8进行短蔓基因的精细定位并确定候选基因,为甜瓜株型的分子改良奠定基础。【方法】考察短蔓突变体Z8和野生型B15的主蔓节数、主蔓长度、主蔓节间长度以及侧枝长度等农艺性状。配制Z8/B15杂交组合并进行遗传分... 【目的】对甜瓜短蔓突变体Z8进行短蔓基因的精细定位并确定候选基因,为甜瓜株型的分子改良奠定基础。【方法】考察短蔓突变体Z8和野生型B15的主蔓节数、主蔓长度、主蔓节间长度以及侧枝长度等农艺性状。配制Z8/B15杂交组合并进行遗传分析,利用F2群体中的短蔓单株进行基因精细定位。通过对定位区间内注释基因编码区进行测序以确定候选基因。【结果】与野生型B15相比,突变体Z8节间显著变短导致植株矮化,顶端花序紧凑簇生,遗传分析表明其短蔓性状由一对隐性核基因Cmdm1控制。采用基因图位克隆策略,利用780个F2短蔓单株最终将该基因精细定位于第7染色体短臂标记c7-112和s2之间约56 kb的区间内,并与标记dm-1共分离,区间内共包含4个注释基因。经测序鉴定,发现Z8中与拟南芥ERECTA同源的MELO3C016916 ATG下游第1995位碱基由T突变为G而产生终止密码子,导致蛋白翻译提前终止,致使后面激酶结构域完全缺失,推测MELO3C016916即为控制蔓长的Cmdm1。【结论】Z8短蔓性状受隐性核基因Cmdm1控制,利用分子标记最终将该基因定位于7号染色体短臂标记c7-112和s2之间约56 kb区间内,推测MELO3C016916为最有可能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短蔓 基因定位 Cmdm1 ERECTA
下载PDF
苜蓿根瘤菌17560细胞膜膜脂组成分析及DGTS合成基因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华伟 马晓彤 +4 位作者 王旭明 李秀爱 邹小琳 孙建光 高俊莲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08-1017,共10页
【目的】分析一株分离自黑龙江省的苜蓿根瘤菌在低磷胁迫及正常磷含量条件下细胞膜脂的组成,并从该菌中克隆和鉴定细胞膜无磷脂二酰基甘油三甲基高丝氨酸(DGTS)合成基因。【方法】分别在不同磷含量的Sherwood基本培养基中进行根瘤菌培养... 【目的】分析一株分离自黑龙江省的苜蓿根瘤菌在低磷胁迫及正常磷含量条件下细胞膜脂的组成,并从该菌中克隆和鉴定细胞膜无磷脂二酰基甘油三甲基高丝氨酸(DGTS)合成基因。【方法】分别在不同磷含量的Sherwood基本培养基中进行根瘤菌培养,采用Bligh-Dyer方法提取细胞膜脂,以文献报道Sinorhizobium meliloti(苜蓿中华根瘤菌)菌株1021的脂类图谱和磷脂PE、PG、PC标准品作为参照,利用薄层层析方法分析不同磷含量条件下培养菌株的细胞膜脂组成。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DGTS合成基因btaA和btaB序列设计引物,以产DGTS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btaA和btaB同源基因,并在E.coil BL21(DE3)表达。同时检测表达菌株是否合成细胞膜无磷脂DGTS以验证基因功能。对菌株17560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分离自黑龙江省的苜蓿根瘤菌17560与Sinorhizobium meliloti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8%,但其细胞膜脂组成明显不同于参比菌株Sinorhizobium meliloti 1021的膜脂组成。在低磷胁迫条件下,该菌株的细胞膜脂主要由OL和DGTS等无磷脂组成,但OL的组成明显不同,该菌株含有3种不同类型的鸟氨酸脂(OLs),而参比菌株Sinorhizobium meliloti 1021只含有一种类型的鸟氨酸脂(OL)。在正常磷含量条件下,该菌株的细胞膜脂主要由PE和一种未知的含氨基磷脂组成,PG与PC的含量均较少,而参比菌株Sinorhizobium meliloti 1021的细胞膜脂主要由PE、PG与PC组成。通过PCR扩增从产DGTS菌株17560中获得1 913 bpDNA片段,经序列分析发现其中有两个ORF与菌株Sinorhizobium meliloti 1021的btaA和btaB基因序列相似性均为99%。将该DNA片段克隆于pET-30a(+)得到重组质粒pLH01,转化宿主菌获得表达菌株E.coli BL21(DE3).pLH01,经IPTG诱导后产生相对分子量约为45 kD和25 kD的蛋白。薄层层析验证重组菌细胞膜脂组成,结果表明,表达菌株E.coliBL21(DE3).pLH01可以在IPTG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根瘤菌 细胞膜无磷脂 DGTS 薄层层析 btaA和btaB基因克隆与表达
原文传递
谷子eIF5A基因家族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杰伟 秦新月 +4 位作者 陈亚娟 刘婧 崔进荣 姚磊 魏建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33-1337,共5页
【目的】本文系统分析了谷子e IF5A基因家族在谷子中如何发挥作用。【方法】利用谷子基因组数据库,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谷子e IF5A基因家族的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编码蛋白和磷酸化位点预测,通过序列比对进行进化和分类分析。【... 【目的】本文系统分析了谷子e IF5A基因家族在谷子中如何发挥作用。【方法】利用谷子基因组数据库,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谷子e IF5A基因家族的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编码蛋白和磷酸化位点预测,通过序列比对进行进化和分类分析。【结果】谷子含有4个e IF5A基因,均含有4个内显子,分布于谷子的3条染色体上。MEME保守基序分析显示,谷子e IF5A蛋白均含有1个保守的DNA结合寡核苷酸结合结构域(PF01287)。磷酸化位点预测分析表明谷子e IF5A蛋白均含有大量潜在磷酸化位点。【结论】以上结果将为今后揭示谷子e IF5A蛋白功能提供重要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EIF5A 基因家族 进化分析
下载PDF
兰花eIF5A基因家族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杰伟 汤久杨 +3 位作者 陈兰芬 王宁琳 王宏芝 魏建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18-1223,共6页
为了系统分析兰花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5A,eIF5A)基因家族在兰花中如何发挥作用,利用兰花基因组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兰花eIF5A基因家族的基因结构、编码蛋白和磷酸化位点预测,通... 为了系统分析兰花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5A,eIF5A)基因家族在兰花中如何发挥作用,利用兰花基因组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兰花eIF5A基因家族的基因结构、编码蛋白和磷酸化位点预测,通过序列比对进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兰花eIF5A基因家族含有eIF5A1和eIF5A2两个基因,分别含有5个和6个外显子。MEME保守基序分析显示,兰花eIF5A1和eIF5A2蛋白均含有1个保守的DNA结合寡核苷酸结合结构域(PF01287)。磷酸化位点预测分析表明兰花eIF5A1和eIF5A2蛋白均含有大量的潜在磷酸化位点。以上结果将为今后揭示兰花eIF5A1和eIF5A2蛋白的功能提供重要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 EIF5A 基因家族 进化分析
下载PDF
杨树PtoCIPK2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杰伟 管阳 +3 位作者 李瑞芬 陈亚娟 朱丹 魏建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32-136,共5页
钙调磷酸酶B类似蛋白互作蛋白激酶(CIPKs)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2个月龄的杨树(Populus tomentosa Carr.cv‘BJHR01’)幼苗总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PtoCIPK2(GeneBank登录号:KF225478)基因全长cDNA序... 钙调磷酸酶B类似蛋白互作蛋白激酶(CIPKs)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2个月龄的杨树(Populus tomentosa Carr.cv‘BJHR01’)幼苗总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PtoCIPK2(GeneBank登录号:KF225478)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包含1 395 bp开放读码框,编码46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52.8 ku,等电点为9.19。蛋白质结构分析表明,PtoCIPK2具有保守的蛋白激酶结构域和NAF结构域。Real-Time qRT-PCR分析表明,PtoCIPK2在杨树幼苗主根、茎和叶片中均有表达,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约为其在茎中表达量的4倍。PtoCIPK2响应了NaCl(300 mmol/L)、干旱和ABA(200μmol/L)的胁迫。在NaCl和干旱胁迫12 h后,PtoCIPK2的表达量分别上调了28和8倍,推测该基因在响应高盐和干旱胁迫时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 杨树 PtoCIPK2 盐胁迫 干旱胁迫
下载PDF
彩斑突变体菊花CmF3′Ha基因及启动子的克隆与分析
13
作者 王森 陈新娜 +3 位作者 李彦慧 陈东亮 潘晓飞 黄丛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27-1634,共8页
该研究以菊花彩瓣突变体CQ17-mu为材料,利用RT-PCR克隆获得了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F3′H),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527 bp,编码508个氨基酸,与已知的菊花CmF3′H相似性达到99%,故将其命名为CmF3′Ha。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CmF3′Ha编码... 该研究以菊花彩瓣突变体CQ17-mu为材料,利用RT-PCR克隆获得了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F3′H),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527 bp,编码508个氨基酸,与已知的菊花CmF3′H相似性达到99%,故将其命名为CmF3′Ha。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CmF3′Ha编码的蛋白具有保守的F3′H结构域,属于P450超家族。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CmF3′Ha与其他菊花品种的F3′H亲缘关系最近。实时定量PCR分析显示,CQ17-mu花瓣中CmF3′Ha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Q17的粉色花瓣,表明CmF3′Ha参与了CQ17-mu花瓣紫色条斑部位的花色素代谢。进一步利用染色体步移法克隆得到了CQ17-mu的F3′H基因上游1086 bp的启动子区序列,经分析显示,该序列中除包含TATA-box等核心启动子元件外,还包括多个MYB、MYC结合位点及多个光响应元件和激素应答元件。研究结果证明了菊花CmF3′Ha基因与植物花青素积累呈正相关,参与彩色条斑部分的花青素合成过程,为菊花的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彩斑 类黄酮-3′-羟化酶 花青素 启动子
下载PDF
毛白杨PtoeIF5A4的原核表达、纯化及鉴定
14
作者 张杰伟 管阳 +4 位作者 朱丹 陈亚娟 丁莉萍 王宏芝 魏建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87,共5页
为获取大量高纯度的毛白杨PtoeIF5A4蛋白以便研究其特性和生物学功能,以pGEM-T Easy-PtoeIF5A4质粒为模板,PCR扩增毛白杨PtoeIF5A4基因的cDNA编码区,测序正确后,经酶切将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然后将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表达菌... 为获取大量高纯度的毛白杨PtoeIF5A4蛋白以便研究其特性和生物学功能,以pGEM-T Easy-PtoeIF5A4质粒为模板,PCR扩增毛白杨PtoeIF5A4基因的cDNA编码区,测序正确后,经酶切将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然后将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经不同浓度IPTG诱导培养后发现,0.1 mmol/L IPTG,28℃诱导4 h时目的蛋白最多,且该重组蛋白主要以可溶性的形式存在。采用亲和纯化从可溶性蛋白中纯化到大小为18 kD的蛋白条带。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亲和纯化所得蛋白可以与His单克隆抗体发生免疫交叉反应,表明纯化所得蛋白是PtoeIF5A4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PtoeIF5A4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下载PDF
毛白杨PtoNAC157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杰伟 陈亚娟 +4 位作者 丁莉萍 朱丹 苗傲雪 魏建华 王宏芝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95-1001,共7页
NAC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从毛白杨中克隆出一个NAC转录因子基因,并根据同源性分析将其命名为Pto NAC157,开放阅读框为942 bp,能编码一个由31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预测蛋白分子... NAC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从毛白杨中克隆出一个NAC转录因子基因,并根据同源性分析将其命名为Pto NAC157,开放阅读框为942 bp,能编码一个由31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预测蛋白分子量为35.5 kDa,等电点为7.22。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该蛋白N-端具有保守的NAC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PtoNAC157在毛白杨幼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PtoNAC157响应低温、NaCl(300mmol·L-1)、干旱和ABA(200μmol·L-1)胁迫。由此推测该基因在林木次生生长及响应胁迫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PtoNAC157 次生生长 胁迫
原文传递
玉米骨干自交系对除草剂苯磺隆和甲咪唑烟酸的敏感性差异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才 王作平 +3 位作者 杨梦婷 张中保 邹华文 吴忠义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82,共6页
为了在培育玉米抗除草剂突变体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受体材料,以7个玉米骨干自交系C92、京724、京2416、B73、郑58、HZ178、178为材料,研究不同自交系对苯磺隆和甲咪唑烟酸的敏感性差异。测定了不同浓度除草剂处理下各自交系的初生根长抑制... 为了在培育玉米抗除草剂突变体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受体材料,以7个玉米骨干自交系C92、京724、京2416、B73、郑58、HZ178、178为材料,研究不同自交系对苯磺隆和甲咪唑烟酸的敏感性差异。测定了不同浓度除草剂处理下各自交系的初生根长抑制率、幼苗生长抑制率和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活性,结果显示,随着2种除草剂浓度的增加,各自交系的初生根长抑制率和幼苗生长抑制率明显提高,且各自交系的ALS活性存在不同程度下降趋势。7个自交系对2种除草剂的敏感性均为C92>京724>京2416>B73>郑58>HZ178>178,各自交系均对甲咪唑烟酸更敏感。综上所述,自交系C92、京724、京2416相比B73、郑58、178、HZ178对苯磺隆和甲咪唑烟酸更加敏感,适合作为培育抗除草剂突变体的受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骨干自交系 除草剂 苯磺隆 甲咪唑烟酸 敏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