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超(亚)临界水预处理与水解技术 被引量:25
1
作者 赵岩 王洪涛 +1 位作者 陆文静 李冬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832-1838,共7页
秸秆的资源化特别是乙醇化技术由于其技术可行性和产物高值化受到了广泛关注。预处理与水解是乙醇化的关键过程。目前针对秸秆的转化已经开展了多种化学或生物技术的研究,其中超(亚)临界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如更高的反... 秸秆的资源化特别是乙醇化技术由于其技术可行性和产物高值化受到了广泛关注。预处理与水解是乙醇化的关键过程。目前针对秸秆的转化已经开展了多种化学或生物技术的研究,其中超(亚)临界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如更高的反应速率、不需催化剂、无产物抑制等。本文在总结秸秆传统预处理与水解技术的基础上,对秸秆超(亚)临界水预处理与水解的过程和机理,特别是超临界和亚临界组合技术的研究现状、工艺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阐述了超临界亚临界组合技术首先在超临界水中打破纤维结构进行初级水解,再通过亚临界反应将初级水解产物低聚糖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的基本原理。最后对超(亚)临界技术在秸秆资源化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纤维素 预处理 水解 乙醇生产 超临界亚临界组合技术
下载PDF
污泥好氧消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艳萍 彭永臻 +1 位作者 王淑莹 李探微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13,共5页
污泥好氧消化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污泥稳定技术 ,适用于处理量较小 (≤ 2 0 0 0 0m3 /d)的污水处理厂。在分析中 ,对污泥好氧消化的 3种工艺 (CAD、A/AD、ATAD)的工艺原理、影响参数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并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 污泥好氧消化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污泥稳定技术 ,适用于处理量较小 (≤ 2 0 0 0 0m3 /d)的污水处理厂。在分析中 ,对污泥好氧消化的 3种工艺 (CAD、A/AD、ATAD)的工艺原理、影响参数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并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消化 污泥 污水处理厂 稳定技术 影响参数 处理量 工艺原理 研究现状 分析 文献
下载PDF
水环境恢复与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杰 李冬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26,53,共7页
研究了地球上水文循环及社会水循环的规律和互动关系,指出水环境、水资源和水循环是地球上水汽运动的统一体,剖析了当代水危机的根源,提出水环境恢复和社会用水健康循环理论及实施方略,并在多座城市水系统规划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城市 水环境 水系统 健康循环
下载PDF
生物接触氧化用于河道治理的快速启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曼 李冬 +1 位作者 张杰 吴迪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7-31,共5页
为研究人工强化河道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河道污水的能力,实现治理条子河的目的,采用砾石和火山岩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并利用稀释后的生活污水模拟河道污水。对工艺的的挂膜启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启动过程中的生物相及对COD... 为研究人工强化河道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河道污水的能力,实现治理条子河的目的,采用砾石和火山岩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并利用稀释后的生活污水模拟河道污水。对工艺的的挂膜启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启动过程中的生物相及对COD、NH4+-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水温11~16℃时,2个反应器启动30 d时,对COD和NH4+-N、TN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80%和70%、50%以上,且生物相趋于稳定时,标志着系统启动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接触氧化 河道污水 启动
下载PDF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分段进水去除河道有机污染物和总氮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曼 李冬 张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4,共4页
为研究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处理河道污水的能力,实验室采用砾石和火山岩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并利用稀释后的生活污水模拟河道污水。通过调控反应器的运行方式和运行条件来降低出水COD和TN的质量浓度,实现同时去除有机物和TN的目的。结果表... 为研究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处理河道污水的能力,实验室采用砾石和火山岩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并利用稀释后的生活污水模拟河道污水。通过调控反应器的运行方式和运行条件来降低出水COD和TN的质量浓度,实现同时去除有机物和TN的目的。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2.8~24℃和DO质量浓度为2.9~6.3 mg.L-1的条件下,当进水COD为80~150 mg.L-1、TN质量浓度为25~55 mg.L-1、水力负荷为5~7 m3.m-3.d-1的条件下,采用分段进水前后的COD平均去除率均维持在75%,出水COD均小于50 mg.L-1,TN的平均去除率由分段进水前的40%提高到70%,且TN质量浓度降低至15 mg.L-1,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798-1996)中的一级A标准,说明接触氧化工艺能同时有效的去除COD为代表的有机物和T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接触氧化 有机物 总氮 分段进水
下载PDF
均相光催化氧化去除水中甲草胺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孔祥吉 李冬 张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58-1662,共5页
采用UV/H2O2体系对水中的甲草胺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讨论了初始pH值、进水温、过氧化氢投量和甲草胺的初始质量浓度等条件对光催化降解甲草胺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种试验条件下,UV/H2O2体系对甲草胺均有较高的去除率,且光解10 min... 采用UV/H2O2体系对水中的甲草胺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讨论了初始pH值、进水温、过氧化氢投量和甲草胺的初始质量浓度等条件对光催化降解甲草胺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种试验条件下,UV/H2O2体系对甲草胺均有较高的去除率,且光解10 min就可将甲草胺的质量浓度降低99.3%,反应体系中羟基自由基的浓度是甲草胺去除的决定性因素;室温条件下,pH值为7.0,H2O2投量为70 mg/L为光催化降解甲草胺的最佳反应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光降解 去除效率 最佳条件
下载PDF
人工强化河道治理技术中滤料种类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腾飞 李冬 +2 位作者 晁雷 郎咸明 张杰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87-92,共6页
研究火山岩滤料和普通砾石滤料净化受污染河水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两种滤料对COD_(Cr)的去除没有显著区别,在厌氧条件下,砾石滤池的出水COD_(Cr)高于火山岩滤池。若维持系统出水COD_(Cr)在50 mg/L左右,两种滤池最高COD_(... 研究火山岩滤料和普通砾石滤料净化受污染河水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两种滤料对COD_(Cr)的去除没有显著区别,在厌氧条件下,砾石滤池的出水COD_(Cr)高于火山岩滤池。若维持系统出水COD_(Cr)在50 mg/L左右,两种滤池最高COD_(Cr)容积负荷可达1.6 kgCOD_(Cr)/(m^3·d)。当两种滤池的COD_(Cr)容积负荷均低于0.8 kgCOD_(Cr)/(m^3·d),且反应器的好氧区长度与厌氧区长度比大于1:8时,系统氨氮的去除效率会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治理 滤料 生物膜 氨氮 火山岩 砾石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对其厌氧氨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苗蕾 王凯 +3 位作者 王淑莹 李忠明 朱如龙 彭永臻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99-1004,共6页
为了考察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对其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保证晚期垃圾渗滤液的深度脱氮,采用短程硝化SBR联合厌氧氨氧化SBR(ASBR)两级系统处理氨氮为(2 000±100)mg/L、COD为(2 200±200)mg/L的实际晚期垃圾渗滤液进行试验研究.... 为了考察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对其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保证晚期垃圾渗滤液的深度脱氮,采用短程硝化SBR联合厌氧氨氧化SBR(ASBR)两级系统处理氨氮为(2 000±100)mg/L、COD为(2 200±200)mg/L的实际晚期垃圾渗滤液进行试验研究.短程硝化SBR运行了100d,亚硝酸盐积累率达到了95%以上.ASBR采用进水逐步加大渗滤液掺入比例的方式进行驯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掺入比例的增大,进水可降解COD增加到150 mg/L左右时,ASBR的氮负荷速率从1.20 kg/(m3·d)降到了0.28 kg/(m3·d),氮去除速率从1.10 kg/(m3·d)下降到了0.19 kg/(m3·d),表明系统趋于崩溃.当ASBR进水可降解COD再次降低到50 mg/L左右时,系统的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得到了恢复,最大的氮负荷速率和氮去除速率分别达到了1.55和1.20 kg/(m3·d).定量PCR试验表明,当系统的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得到恢复后,厌氧氨氧化菌占全细菌的比例达到了试验期间的最大值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SBR 厌氧氨氧化菌 有机物 PCR
下载PDF
短程硝化联合厌氧氨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启动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凯 王淑莹 +2 位作者 朱如龙 苗蕾 彭永臻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36-2143,共8页
针对晚期垃圾渗滤液脱氮难的问题,采用短程硝化SBR联合厌氧氨氧化SBR工艺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SBR经过50 d驯化和培养,其最终出水亚硝态氮质量浓度维持在500 mg/L左右,短程硝化率稳定在98%以上。为了消除过高亚硝态氮对厌氧氨... 针对晚期垃圾渗滤液脱氮难的问题,采用短程硝化SBR联合厌氧氨氧化SBR工艺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SBR经过50 d驯化和培养,其最终出水亚硝态氮质量浓度维持在500 mg/L左右,短程硝化率稳定在98%以上。为了消除过高亚硝态氮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抑制,压氧氨氧化SBR由传统的操作模式改为反应期间连续进水间歇沉淀和出水,其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20 h。在配水驯化期,进水亚硝质量浓度由60 mg/L提升至395 mg/L,总氮容积去除速率由0.10 kg/(m3.d)提升至0.75 kg/(m3.d);驯化结束后,逐步掺入渗滤液,在实验的第156天,进水中的亚硝态氮全部由好氧SBR的出水提供。研究结果表明:渗滤液中难降解的COD未对厌氧氨氧化菌产生抑制作用,少量的反硝化作用反而提高了系统总氮的去除率,此时,系统的总氮容积去除速率为0.76 kg/(m3.d),进水COD、亚硝态氮和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295,390,295 mg/L,出水CDO、亚硝态氮和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246,1.3和0.6 mg/L;在不添加任何碳源的条件下,总氮去除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垃圾渗滤液 SBR 厌氧氨氧化 脱氮 CO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