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与减排途径分析 被引量:113
1
作者 李艳梅 张雷 程晓凌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8-222,共5页
作为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消费大国,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1953年-2007年的50多年间,碳排放总量增长了40多倍。并且其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53年-1980年为低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较快但波动较大、增幅小;1981年-1996... 作为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消费大国,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1953年-2007年的50多年间,碳排放总量增长了40多倍。并且其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53年-1980年为低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较快但波动较大、增幅小;1981年-1996年为稳定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非常平稳、增幅较大;1997年-2000年为缓慢下降阶段,特点是碳排放量略微有所下降;2001年以来为快速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快、增幅大。本文以1980年-2007年为样本期,构建因素分解分析模型,计量经济总量增长、产业结构演进和碳排放强度变化所产生的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造成碳排放增加的因素是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而产生碳减排效应的因素惟有碳排放强度降低。可见,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必然伴随着碳排放总量的增加,未来降低碳排放的主要途径是调整产业结构和降低各产业的碳排放强度,而后者的实现需要借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因素分解 产业结构 碳排放强度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 被引量:116
2
作者 张雷 黄园淅 +1 位作者 李艳梅 程晓凌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1-217,共7页
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中国的碳排放问题不仅体现在总量增长方面,而且也体现在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变化方面。从大区地域系统变化来看:东部地区的碳排放始终在全国占据着主导地位;中部地区碳排放在全国的比重表现出稳中有降的态势;西部地... 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中国的碳排放问题不仅体现在总量增长方面,而且也体现在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变化方面。从大区地域系统变化来看:东部地区的碳排放始终在全国占据着主导地位;中部地区碳排放在全国的比重表现出稳中有降的态势;西部地区比重虽较小,但基本保持着上升趋势。从省(区、市)级变化来看:1953年以来,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不断增大,并且其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1952年为起始阶段、1953年-1980年为初级分化阶段、1981年-2005年为快速演进阶段。本文试图通过产业-能源关联和能源-碳排放关联两个基本评价模型,解析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①产业结构的演进决定着一次能源消费的基本空间格局;②地区产业结构多元化程度越是走向成熟,其一次能源消费的增速也就越是减缓;③缓慢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是难以降低地区碳排放增长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快产业结构演进速率以逐步减缓地区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以及最大限度地改善各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的一次能源供应结构,是有效控制区域碳排放增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能源消费 产业结构演进 区域格局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居民间接生活能源消费的结构分解分析 被引量:78
3
作者 李艳梅 张雷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0-895,共6页
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可分为直接和间接消费两部分,一般来说,后者远远大于前者。因此,在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费迅猛增长的背景下,分析居民间接生活能源消费的变动趋势及原因,对于寻找节能途径与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87年~2002... 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可分为直接和间接消费两部分,一般来说,后者远远大于前者。因此,在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费迅猛增长的背景下,分析居民间接生活能源消费的变动趋势及原因,对于寻找节能途径与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87年~2002年为样本期,运用投入产出方法,构建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对中国居民间接生活能源消费的增长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促使间接生活能源消费增加的因素有居民消费总量增加、消费结构变化、城乡消费比例变化和中间生产技术变化,而起到抑制能源消费增加的因素唯有以直接能源消耗系数大幅下降为标志的节能技术进步。可见,由于我国正值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居民消费变化和产业结构演进都成为能源消费上升的重要拉动因素,因此必须提倡适度合理的消费方式,促进生活节能;同时加快调整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发挥结构节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能源消费 直接 间接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分析
下载PDF
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增长的结构分解分析 被引量:64
4
作者 李艳梅 付加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3-57,共5页
作为出口贸易大国,中国的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总量相当可观,而且还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1997和2007年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核算,结果分别为290.61Mt和940.69Mt,占中国生产活动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 作为出口贸易大国,中国的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总量相当可观,而且还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1997和2007年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核算,结果分别为290.61Mt和940.69Mt,占中国生产活动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8.47%和45.53%。进而构建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将影响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为4种:直接碳排放强度效应、中间生产技术效应、出口总量效应和出口结构效应。并以1997-2007年为样本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上述4个因素的贡献值分别为-638.95Mt、132.41 Mt1、266.38 Mt和-109.77Mt。可见造成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其次是中间生产技术的变化。虽然直接碳排放强度下降和出口结构改善都产生了一定的减排效应,但是相对于巨大出口量所产生的增排效应,仍显得微不足道,因而中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还是呈不断增长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贸易 隐含碳排放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分析
下载PDF
面向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中国能源转型路径研究 被引量:62
5
作者 曾诗鸿 李根 +1 位作者 翁智雄 李腾飞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1年第16期28-31,共4页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我国提出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重大战略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该目标对我国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须探索以“双碳”目标为导向的我国能源转型发展路径。本文阐述了“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的重要意...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我国提出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重大战略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该目标对我国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须探索以“双碳”目标为导向的我国能源转型发展路径。本文阐述了“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的重要意义,提出能源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手段,能为未来能源安全稳定供给提供保障。但我国的“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在能源转型、能源体制机制升级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建议分阶段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集成应用示范绿色低碳技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以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能源转型 可再生能源 实现路径
下载PDF
中国结构节能减排的潜力分析1 被引量:57
6
作者 张雷 李艳梅 +1 位作者 黄园淅 吴映梅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51,共10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国家之一,中国节能减排的意义重大。根据节能减排的基本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单位能耗和能源结构-碳排放3个联动模型,进行中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增长与碳排放三者...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国家之一,中国节能减排的意义重大。根据节能减排的基本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单位能耗和能源结构-碳排放3个联动模型,进行中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增长与碳排放三者的行为特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结构演进决定能源消费增长基本走向;第二,二产绝对主导的产业结构演进极大地延缓了单位GDP能耗倒"U"字型变化的过程;第三,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供应结构奠定了国家碳排放增长的总体格局。有鉴于此,推动结构节能减排,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初步判断,未来20-30年,在国家低碳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和能源供应结构的改善至关重要,其中,前者的贡献度可能达到60%,后者的贡献度可能在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产业结构 能源消费 能源供应结构
下载PDF
中国实现碳中和远景目标的市场化减排机制研究 被引量:49
7
作者 翁智雄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1年第3期66-69,共4页
本研究结合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阐述碳中和目标对中国推进碳减排、推动能源与产业变革以及构建全球可持续治理体系的重要意义。研究认为外部性理论表明碳排放带来外部不经济引起市场失灵,庇古和科斯理论分别通过... 本研究结合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阐述碳中和目标对中国推进碳减排、推动能源与产业变革以及构建全球可持续治理体系的重要意义。研究认为外部性理论表明碳排放带来外部不经济引起市场失灵,庇古和科斯理论分别通过补贴(或税收)与产权交易实现外部性内部化。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正从试点地区逐步走向重点行业开展的全国性交易阶段,以可再生能源补贴为主导的补贴政策也在不断优化调整,碳税制度仍处于从研究探索到政策实践的过渡阶段,这三项措施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市场化政策。应加快构建分阶段、分行业的全国碳市场发展路线图,深化碳税政策研究并尽早推动实施,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补贴政策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税 碳交易 可再生能源补贴 市场化机制
下载PDF
木塑复合材料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3
8
作者 刘彬 李彬 +2 位作者 王怀栋 陈希 龚裕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7-141,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木塑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及最新研究成果,总结了近年来木塑复合制品行业面临的问题,对木塑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木材 塑料 复合材料 性能 应用
下载PDF
我国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及地区差异 被引量:39
9
作者 曾诗鸿 李璠 +1 位作者 翁智雄 钟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22-1933,共12页
基于连续性双重差分等方法,评估2004~2017年我国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及地区差异,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碳交易政策能使试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下降9.5%,碳市场规模、活跃度每增加1%,将分别带来试点地区碳排放强度下降0.9%和0.7%... 基于连续性双重差分等方法,评估2004~2017年我国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及地区差异,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碳交易政策能使试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下降9.5%,碳市场规模、活跃度每增加1%,将分别带来试点地区碳排放强度下降0.9%和0.7%.异质性影响上,碳交易政策对东中部地区的减排效应明显,对西部地区无明显作用;对发达省份产生的碳减排影响要显著高于欠发达省份.碳减排效应主要通过对参与市场的企业实施影响来实现.碳交易政策还发挥了一定的污染物协同减排效应,使试点地区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2.7%.应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提升碳市场的活跃度,畅通减排渠道,继续发挥试点碳市场作用,推动二氧化碳与其他污染物协同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达峰 碳市场 连续性双重差分 协同减排效应
下载PDF
四个方面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被引量:30
10
作者 程会强 李新 《中国科技投资》 2009年第7期42-44,共3页
目<正>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初步建成,但还很不完善: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存在气体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缺失、政府监督管理碳排放力度不足,碳排放源难于监测等问题;从微观经济角度看存在碳排放权交易定价不合理、排污收费标准... 目<正>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初步建成,但还很不完善: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存在气体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缺失、政府监督管理碳排放力度不足,碳排放源难于监测等问题;从微观经济角度看存在碳排放权交易定价不合理、排污收费标准较低、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市场 碳排放 放权 政府监督管理 高新技术应用 经济角度 市场机制 制度缺失
下载PDF
北京建城区公园绿地的房产增值效应评估 被引量:37
11
作者 夏宾 张彪 +1 位作者 谢高地 张灿强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47-1353,共7页
本文首先采用问卷调查获取了北京城区15个公园周边76个居住小区的房地产资料,然后采用享乐价格法分析了公园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距离及其增值系数,最后基于北京市2009年第七次园林绿化资源普查数据,评估了建成区1.81万hm2公园绿地对周边... 本文首先采用问卷调查获取了北京城区15个公园周边76个居住小区的房地产资料,然后采用享乐价格法分析了公园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距离及其增值系数,最后基于北京市2009年第七次园林绿化资源普查数据,评估了建成区1.81万hm2公园绿地对周边土地增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北京建成区,公园绿地能明显影响附近房地产价格,平均增值系数达10.9%,不过这种增值作用仅能影响到距离公园1.38km内的居住用地。据此推算,北京市建城区公园绿地能够促进12.56万hm2土地升值,增值的总价值为55.02亿元/a,约合单位面积公园绿地增值43.79万元/(hm2a),相当于特级绿地养护管理标准的2倍多(15元/(m2a))。该研究对于揭示绿地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以及建设管理决策方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住宅用地 增值效应 北京城区
原文传递
我国三大区域PM2.5源解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2
作者 李云燕 葛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7,共6页
目前我国多个省市PM2.5浓度超标,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尤为严重,PM2.5污染来源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通过梳理三大区域不同城市的源解析相关文献,结合环保部门公布的最新源解析结果,重点对三大区域PM2.5源解... 目前我国多个省市PM2.5浓度超标,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尤为严重,PM2.5污染来源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通过梳理三大区域不同城市的源解析相关文献,结合环保部门公布的最新源解析结果,重点对三大区域PM2.5源解析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三大重点区域中,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的PM2.5首要污染源都是机动车排放;二三线城市PM2.5污染源以燃煤、扬尘为主。应结合各地区不同情况,以降低机动车排放为主,以燃煤、工业及扬尘为切入点治理PM2.5污染。最后提出了PM2.5源解析进一步研究的改进方向,以期为制定切实可行的PM2.5污染有效治理的政策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源解析 重点区域 综述
下载PDF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方法与实施途径研究 被引量:37
13
作者 李云燕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57-1965,共9页
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自然保护区被界定为禁止开发区域,必然要对其进行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态补偿。本文阐明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分析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路径,探讨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方法,对生态补偿的方式类型及自然... 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自然保护区被界定为禁止开发区域,必然要对其进行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态补偿。本文阐明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分析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路径,探讨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方法,对生态补偿的方式类型及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途径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补偿机制 构建路径 补偿标准 实施途径
下载PDF
中国的城市化及其环境可持续性研究 被引量:35
14
作者 周宏春 李新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75,共10页
中国的城市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加速阶段;在城市化的不同阶段城市化率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预计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0%。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严重、垃圾围城、噪声污染等资源约... 中国的城市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加速阶段;在城市化的不同阶段城市化率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预计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0%。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严重、垃圾围城、噪声污染等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矛盾,这与城市布局不合理、城市规模扩大、产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治理投入不足等密切相关。因此,应统筹规划建设低碳城市、推进城市垃圾减量化和能源化利用、建设供排水设施、倡导低碳消费,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环境污染 可持续性
原文传递
中国能源消费增长原因分析与节能途径探讨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艳梅 张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3期83-87,共5页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能源消费迅猛增长,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分析近年来能源消费增长原因,可为未来寻找节能途径提供参考。论文在构建能源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将促使能源消费增长因素分...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能源消费迅猛增长,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分析近年来能源消费增长原因,可为未来寻找节能途径提供参考。论文在构建能源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将促使能源消费增长因素分解为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和节能技术变化4个因素。并以1997-2002年为样本期,定量测度了各因素变化对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值及贡献率。结果表明:促使能源消费增加的因素中,贡献率最大的是经济规模的增加。其次是产业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变化。而减少能源消费的因素只有节能技术变化,但由于其贡献值的绝对值小于前3个因素的贡献值之和,因此能源消费总量仍呈增加趋势。可见,技术进步已被证明是节能的有效途径,而未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能的任务还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结构分解分析 节能
下载PDF
原生资源与再生资源的耦合配置 被引量:27
16
作者 顾一帆 吴玉锋 +1 位作者 穆献中 左铁镛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39,共18页
本文论证是否可通过原生与再生资源的耦合配置实现中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挖掘了再生资源对于资源供给的乘数效应,构建了资源动态可持续利用模型,并选取铟和金两种战略资源做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在再生资源驱动下,原生资源消费量与... 本文论证是否可通过原生与再生资源的耦合配置实现中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挖掘了再生资源对于资源供给的乘数效应,构建了资源动态可持续利用模型,并选取铟和金两种战略资源做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在再生资源驱动下,原生资源消费量与资源需求总量呈脱钩趋势,且再生资源的乘数效应呈近似指数型增长,这将大幅提升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减少蓄积原生资源消费量。然而,在基准情景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仍然无法实现。究其原因,在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具有强烈的资源环境正外部性,需要政府制度设计予以保障。本文进而构建多种政策情景分别测评政策方案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集成了延长产品寿命、高回收率增幅及峰值、资源减量化等优势策略来构建政策组合情景,并模拟其运行效果。结果显示,这一组合情景可将铟和金资源供给量快速提升19倍,自2037年起两种资源均可达到强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且2015—2050年原生铟和金资源蓄积消费量较基准情景分别降低70.9%和72.1%,可实现资源弱可持续利用,有效破解中国资源约束新常态。随后,本文利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思路,分析了产品回收保证金制度、减量化设计与模块化生产对于实现政策组合情景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约束 再生资源 耦合配置 乘数效应 可持续利用
原文传递
征收差异化行业碳税对中国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7
17
作者 翁智雄 吴玉锋 +1 位作者 李伯含 顾一帆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86,共12页
碳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环境经济手段。该研究从征收差异化行业碳税的角度出发,探讨对四类行业分别征收120元/t、100元/t、80元/t和60元/t碳税税率的经济与环境影响,并将碳税返还企业和返还居民等两类情景考虑其中,结果显示:①征收行... 碳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环境经济手段。该研究从征收差异化行业碳税的角度出发,探讨对四类行业分别征收120元/t、100元/t、80元/t和60元/t碳税税率的经济与环境影响,并将碳税返还企业和返还居民等两类情景考虑其中,结果显示:①征收行业差异化碳税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一定的负向冲击。在无税收返还情景下,2030年我国的GDP相比基准情景下降1.1%,固定资本投资下降1.36%,居民消费下降0.90%,而贸易状况得到一定改善,征收差异化行业碳税短期内能增加我国的贸易顺差,但长期则会引起出口下降、进口减少。②碳税返还能减少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返还企业情景下2030年的固定资本投资增加1.89%,家庭消费增加0.62%,进口增加2.53%。③行业差异化的碳税税率对产业部门的影响差异明显。2030年,被征收100元/t的煤炭开采、水泥行业的产出分别下降7.72%和1.72%,被征收120元/t的火电行业产出下降3.72%,但如果碳税收入返还企业时,2030年的火电行业可减少无返还情景下0.28%的经济损失。④差异化行业碳税有利于推动CO 2减排。在无返还情景下,我国2030年的CO 2排放总量下降5.68%,煤炭采选、钢压延、火电、炼焦部门的减排效果最明显,同期分别下降14.7%、9.01%、9.12%和7.17%。因此,应在“十四五”期间研究开征碳税,将碳税纳入环境保护税的征税范围,在碳税征收体系逐渐健全的基础上,制定分行业的差异化碳税税率方案,高税率应用于能耗大、排放大行业,中低税率应用于能耗与排放相对较小的行业,并综合运用降低企业所得税和居民所得税、增加补贴等政策手段,减少征收碳税带来的经济损失,形成与征收碳税相配套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税 行业差异 税收返还 经济影响 CGE模型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碳市场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27
18
作者 翁智雄 马中 刘婷婷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1年第16期20-24,共5页
本研究从市场减排机制角度分析了碳市场如何支撑我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研究认为由碳配额交易和自愿减排交易构成的我国碳市场已取得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交易和自愿减排抵消机制,正逐渐从试点过渡到全国碳市场。作为支撑碳中和... 本研究从市场减排机制角度分析了碳市场如何支撑我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研究认为由碳配额交易和自愿减排交易构成的我国碳市场已取得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交易和自愿减排抵消机制,正逐渐从试点过渡到全国碳市场。作为支撑碳中和远景目标的市场化机制,我国碳市场也面临着扩大市场规模、提升碳价、加大市场流动性、疏通制度衔接渠道、提高监管保障能力等诸多挑战。应理性认识碳市场对碳中和的支撑作用,分阶段分行业过渡到全国碳市场,采取碳配额总量严控、分配有偿、跨期使用等措施提升碳价,引导培育碳金融市场,并构建全面系统的监管保障服务支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市场 碳价 碳金融 市场化机制
下载PDF
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途径与管理方法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李云燕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07-1714,共8页
建立产业生态系统是循环经济最终得以实现的关键。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特点、构建原则、管理理念等作了一些研究,但还缺乏对产业生态系统的特点、构建途径与管理方法方面的深入系统研究。文章对此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 建立产业生态系统是循环经济最终得以实现的关键。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特点、构建原则、管理理念等作了一些研究,但还缺乏对产业生态系统的特点、构建途径与管理方法方面的深入系统研究。文章对此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阐明产业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循环性、层次性、本土性、经济性、演进性、调节性的特点;认为产业生态系统构建的关键在于建立起使物质和能量高效循环利用的生态产业链和生态产业共生网络,并从生态产业链、产业生态系统多样性、关键种企业、产业共生网络、信息网络等方面探讨了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途径;提出对产业生态系统的管理要结合区域特点,在生态产业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采取生命周期评价、产品生态设计、生态产业园的规划设计、生态产业孵化、生态产业链的风险评价等管理方法,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产业生态系统管理体系,实现产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生态系统 构建途径 管理方法
下载PDF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工业园区 被引量:14
20
作者 程会强 左铁镛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6年第1期1-7,共7页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学原理而规划、设计和建设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它通过成员之间的产品、副产品和废弃物的交换、能量和水的梯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实现园区在经济、社会生态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借鉴...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学原理而规划、设计和建设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它通过成员之间的产品、副产品和废弃物的交换、能量和水的梯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实现园区在经济、社会生态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科学规划和设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生态学 生态工业 生态工业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