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区冬春季鸟类多样性 被引量:4
1
作者 鲍大珩 张德怀 +1 位作者 马志红 鲍伟东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6-190,共5页
为了解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区在冬春季交接期鸟类组成的变化,2013年2-5月采用路线法和样点法进行了调查。共记录46种鸟类,分属11目23科,其中31种属于受保护的种类。在动物地理分布型上有7种成分,以古北型和广布型居多。从3月中旬... 为了解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区在冬春季交接期鸟类组成的变化,2013年2-5月采用路线法和样点法进行了调查。共记录46种鸟类,分属11目23科,其中31种属于受保护的种类。在动物地理分布型上有7种成分,以古北型和广布型居多。从3月中旬观察到过境旅鸟,较往年时间延后,集群数量超过5只的有18种。由于北园区能够为鸟类提供果实的树种较少、地面杂草已被清理,缺乏越冬鸟类所需的适宜取食和隐蔽地,鸟类物种和数量均少于南园区。早春旅鸟过境时各种柳莺和黄腹山雀等在北园区往往形成较大集群,可以在此地开展旨在促进保护野生鸟类的观鸟活动,以体现北园区保护鸟类的生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相对密度 适宜栖息地 生态保护
下载PDF
北京市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豹猫、亚洲狗獾和猪獾的活动节律分析
2
作者 房新民 李建 +5 位作者 张德怀 马壮 马志红 尹岳琦 滕扬 鲍伟东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513,共9页
活动节律是行为生态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了解动物的活动节律是分析物种之间生态位分化、认识种间共存机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借助红外相机技术,于2017年全年对分布于北京市密云区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活动节律是行为生态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了解动物的活动节律是分析物种之间生态位分化、认识种间共存机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借助红外相机技术,于2017年全年对分布于北京市密云区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和猪獾(Arctonyx collaris)的活动节律进行比较研究。在35个位点布设红外相机,累计有效工作8400个相机日,获得豹猫独立有效照片393张、亚洲狗獾682张、猪獾797张。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3种动物的活动节律,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3种动物的月活动节律随季节变化,初夏和初秋存在活动高峰。3种动物的日活动节律存在一定重叠,但具有各自不同的活动峰值:豹猫和猪獾在夜间活动强度较大,但猪獾的活动峰值较豹猫有所推迟,亚洲狗獾则在昼夜交替时期活动最频繁。3种动物通过活动节律峰值的差异产生了生态位分离,从而有利于同域分布下的共存。本研究从活动时间维度的峰值差异认识3种动物的活动节律生态位分化,有助于深入理解同域物种共存机制,为进一步开展3种动物行为生态适应研究、制定栖息地保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域分布 时间生态位 红外相机技术 活动峰值 物种共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