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1
作者 刘迎龙 闫军 +3 位作者 李守军 于存涛 张宏家 魏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82-383,405,共3页
目的 总结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应用的体会。 方法  1994年 10月~ 2 0 0 3年 3月 ,共完成经右外侧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 12 5 8例。心内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 2 93例、室间隔缺损 6 0 4例、室间隔缺损合... 目的 总结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应用的体会。 方法  1994年 10月~ 2 0 0 3年 3月 ,共完成经右外侧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 12 5 8例。心内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 2 93例、室间隔缺损 6 0 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98例、法乐氏四联症 177例、部分心内膜垫缺损 2 9例及其它畸形 5 7例。合并畸形包括 :动脉导管未闭 ,永存左上腔静脉 ,二尖瓣关闭不全 ,肺静脉畸形引流 ,右室流出道狭窄等。 结果 本组手术死亡 9例 (0 7% ) ,其中 5例因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2例因严重肺感染 ,1例因灌注肺 ,1例因肺高压危象。术后并发症 36例 (2 9% )。体外循环时间 (6 0 3±32 1)分 (15分~ 35 9分 ) ,心肌阻断时间 (37 7± 2 4 6 )分 (3分~ 2 0 5分 )。术后机械通气 (19 7± 34 4 )小时 (1 5小时~ 4 0 1小时 ) ,住院时间 (8 0± 12 1)天 (5天~ 30 0天 )。 结论 右外侧小切口具有损伤小、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连续性、防止术后鸡胸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直视手术 右侧剖胸
下载PDF
妊娠期主动脉夹层的综合管理策略 被引量:7
2
作者 陈苏伟 钟永亮 +4 位作者 里程楠 葛翼鹏 乔志钰 孙立忠 朱俊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9期1094-1098,共5页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高致死率的疾病,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每小时死亡率增加1%~2%,48 h患者的死亡率为50%,2周内患者的死亡率为70%~80%。妊娠期合并AD是一种罕见且更加危重的疾病,同时危及到母亲和胎儿的生命且...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高致死率的疾病,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每小时死亡率增加1%~2%,48 h患者的死亡率为50%,2周内患者的死亡率为70%~80%。妊娠期合并AD是一种罕见且更加危重的疾病,同时危及到母亲和胎儿的生命且致死率高。目前此类疾病十分少见,多数文章以小型队列研究和个案报道为主,我们对文献进行回顾总结,以期为这类疾病的综合管理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主动脉夹层 体外循环 综合治疗
原文传递
Nd∶YAG激光行左心房光凝固隔离术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江朝光 顾瑛 +2 位作者 李佳春 孙衍庆 李功宋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 探讨将Nd∶YAG 激光用于左心房隔离术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6 只杂种犬( 平均体重18-6 kg) ,经左侧或正中开胸,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阻断主动脉使心脏停搏,以St.Thomas 冷停搏液灌注保护心肌。切开左心房,采用裸光纤连续波Nd∶Y... 目的 探讨将Nd∶YAG 激光用于左心房隔离术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6 只杂种犬( 平均体重18-6 kg) ,经左侧或正中开胸,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阻断主动脉使心脏停搏,以St.Thomas 冷停搏液灌注保护心肌。切开左心房,采用裸光纤连续波Nd∶YAG 激光照射左心房,波长1-06 μm ,测定输出功率为6 、7 、8 、10 W的Nd∶YAG 激光对犬心房壁照射的效果。术毕,恢复心脏搏动。实验结束取左心房心肌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光纤末端输出功率以7 W 效果最好,组织病理学检查凝结线心肌全层细胞均发生坏死。术后增加左室流出道阻力,提高左心房压,未见左心房有撕裂、膨出现象。结论 采用激光行左心房凝固隔离术安全、简便、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凝固 心房 心房纤颤 治疗
下载PDF
中国心脏瓣膜术后多中心低强度抗凝治疗注册登记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45
4
作者 董力 石应康 +63 位作者 许建屏 张尔永 刘金成 李亚雄 倪一鸣 杨谦 韩涛 付博 陈进 任莉 魏蜀亮 陈灏 柳克祥 于风旭 刘建实 肖明第 吴树明 张凯伦 黄焕雷 蒋树林 乔晨辉 王春生 徐志云 周新民 王东进 倪立新 肖颖彬 姜胜利 张桂敏 梁贵友 杨思远 伯平 钟前进 张进宝 张希 朱亚彬 滕晓 朱鹏 黄烽 肖亦敏 曹广庆 田海 夏利民 陆方林 刘寅强 刘达兴 徐航 袁烨 李明 常超 邬晓臣 许哲 郭平 白阳静 薛卫斌 蒋小英 那竹惠 曾秋芸 蔡红 王亚莉 熊锐 金素 郑晓梅 吴丹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489-1494,共6页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强度、方法及监测指标。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数据库”中注册登记的全国35家医院25...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强度、方法及监测指标。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数据库”中注册登记的全国35家医院2577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住院期间抗凝治疗数据,并就其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与西方人群[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成人心外科数据库(STS—ACSD),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抗凝治疗指南]进行比较。随访11家医院20519例术后患者(研究终点2年),探讨适合中国人的抗凝治疗强度及方法。结果2577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年龄(48.6±11.2)岁,女性占56.7%(14613/25773);风湿性心脏病为主要病因(87.5%,22551/25773),二尖瓣狭窄是最主要病变(56.2%,14484/25773);术前40.9%的患者合并心房纤颤(房颤),同期射频消融手术(Maze)者占9.2%;二尖瓣置换是最主要的手术方式(47.4%),使用机械瓣膜占94.8%;35家医院(100%)均使用国际标准比值(INR)作为抗凝监测指标,31家医院(88.6%)INR目标值1.5—2.5。住院期间100069例次INR的实测均值为1.84±0.53,其中89.2%在1.5—2.5,华法林平均剂量(2.82±0.93)mg/d;瓣膜术后早期抗凝治疗的主要方法:首次服用华法林在术后48h内占88.5%,维持量给药法占79.4%,不需其他抗凝药桥接治疗占84.6%;术后住院期间抗凝并发症发生率低:严重出血率0.02%,血栓形成及栓塞率均为0.05%,无抗凝相关死亡。共18974例获随访(9493例随访满2年),随访率92.47%,随访总量30012人年,失访1545例(7.53%)。总抗凝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0.67/100人年(202例次)和0.15/100人年(47例),严重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0.25/100人年(7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低强度抗凝治疗 多中心研究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肖巍 张健群 +2 位作者 肖明第 孔晴宇 迟立群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总结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MVR)的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行MVR患者1 03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2例,女473例;年龄37~78(53.84±13.13)岁。风湿性... 目的总结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MVR)的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行MVR患者1 03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2例,女473例;年龄37~78(53.84±13.13)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712例,退行性瓣膜病323例;二尖瓣狭窄为主389例,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646例;均排除冠状动脉疾病。不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MVR(不保留组)457例,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MVR(保留组)578例,两组患者术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以及左心室大小与功能。结果不保留组与保留组患者的死亡率(2.63%vs.1.21%,P=0.091)及并发症发生率(8.53%vs.7.44%,P=0.5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保留组左心室破裂发生率高于保留组(1.09%vs.0.00%,P=0.012);术后6个月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较术前缩小,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术前提高,保留组中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患者的LVEF优于不保留组(56.00%±3.47%vs.53.00%±3.13%,P=0.000),两组二尖瓣狭窄为主的患者中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00%±5.58%vs.56.00%±4.79%,P=0.066)。结论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的MVR安全有效,可以减少术后左心室破裂的发生并改善术后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保留后瓣 左心室破裂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关闭不全
原文传递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勤奕 张茁 展红霞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73-676,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者发生破裂时,会堵塞血管管腔,影响血流通过。颈动脉是动脉粥样斑块的好发部位,血流受限严重将会导致中风发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通过外科方法将堵塞在颈动脉内的斑块取出,使血流通过得以通畅,从而预防... 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者发生破裂时,会堵塞血管管腔,影响血流通过。颈动脉是动脉粥样斑块的好发部位,血流受限严重将会导致中风发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通过外科方法将堵塞在颈动脉内的斑块取出,使血流通过得以通畅,从而预防中风。本文阐述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发展过程、循证之路、风险和并发症等,有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并在中国不断推广这项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主动脉壁间血肿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范占明 李宇 +2 位作者 张兆琪 黄连军 孙立忠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8-280,共3页
主动脉壁间血肿(IMH)通常被视为主动脉夹层(AD)一种特殊类型或先兆病变。由于发病率低和缺乏大组前瞻性研究,因此,IMH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近年,随着无创影像学技术进展,提高了对IMH诊断能力和认识。现就IMH发病机制、自然史... 主动脉壁间血肿(IMH)通常被视为主动脉夹层(AD)一种特殊类型或先兆病变。由于发病率低和缺乏大组前瞻性研究,因此,IMH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近年,随着无创影像学技术进展,提高了对IMH诊断能力和认识。现就IMH发病机制、自然史、预后、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血肿 壁间 发病机制 诊断能力 影像学技术 IMH 发病率
原文传递
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认知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钱怡宁 张茁 孟旭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400-1402,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后近期认知功能损害的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分别在术前1d、术后14d对50例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采用“基本认知能力测验”软件评估其认知功能,并对观察项目结果与认知功能的变化进行相关分析...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后近期认知功能损害的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分别在术前1d、术后14d对50例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采用“基本认知能力测验”软件评估其认知功能,并对观察项目结果与认知功能的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31例(62%)患者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术后认知功能测试平均总分(50±13)明显低于术前(54±10)(P<0.01),其中知觉速度、工作记忆及字词的短时记忆等变化显著(均P<0.01)。术后认知功能减退分别与年龄(P<0.05)、CPB时间(P<0.01)、复温率(P<0.01)及PaCO2最高值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CPB心内直视术患者术后近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缩短CPB时间、缓慢复温、适当提高PaCO水平有助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手术 患者 围术期 认知功能 体外循环
原文传递
心外旁路人工血管转流术矫治成人复杂主动脉缩窄 被引量:11
9
作者 潘旭东 郑斯宏 +4 位作者 葛翼鹏 薛金熔 朱俊明 刘永民 孙立忠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 探讨成人复杂主动脉缩窄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997年7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心外旁路人工血管转流术矫治成人主动脉缩窄51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0±14)岁.38例合并心脏和主动脉病变患者在心肺转流下行心内畸形和... 目的 探讨成人复杂主动脉缩窄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997年7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心外旁路人工血管转流术矫治成人主动脉缩窄51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0±14)岁.38例合并心脏和主动脉病变患者在心肺转流下行心内畸形和主动脉疾病矫治后行心外旁路人工血管转流术矫治主动脉缩窄;13例未合并其他疾病的复杂主动脉缩窄患者在正中胸腹联合切口下行心外旁路人工血管转流术矫治主动脉缩窄.根据远端吻合口位置,分为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转流术(8例),升主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水平以下)转流术(39例),升主动脉-左右股动脉转流术(4例).术后通过测量上下肢动脉压、超声心动图或CT血管造影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围手术期2例因术后降主动脉吻合口渗血行二次开胸止血,其中1例因术后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术后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4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至5年,平均随访(30±9)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上、下肢血压差均小于10 mmHg(1 mmHg =0.133 kPa),10例高血压病患者术后需长期服用抗高血压药,但用药种类和数量较术前减少.超声心动图和CT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人工血管血流通畅,吻合口无假性动脉瘤形成.结论 根据主动脉缩窄患者的临床特点,选择心外旁路人工血管转流术矫治成人复杂主动脉缩窄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人工血管 血管外科手术 成年人
原文传递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低温停循环手术围手术期大量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葛翼鹏 里程楠 +6 位作者 钟永亮 夏瑀 肖付诚 郑军 刘永民 朱俊明 孙立忠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1-285,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低温停循环手术围手术期大量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连续486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手术均在中低温停循环下进行。回顾性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分别以成人心... 目的研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低温停循环手术围手术期大量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连续486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手术均在中低温停循环下进行。回顾性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分别以成人心脏手术出血定义(universal definition of perioperative bleeding,UDPB)4级和血液保护抗纤溶药物随机试验(the blood conservation using antifibrinolytics in a randomized trial,BART)定义的大量出血为终点事件。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院内死亡34例(7.00%)。187例(38.48%)符合BART大量出血定义。UDPB分级0级45例(9.26%),1级8例(1.65%),2级114例(23.46%),3级147例(30.25%),4级172例(35.39%)。以BART标准为终点事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OR=3.32,P<0.001)、贫血(OR=2.24,P=0.04)、肌酐清除率≤85 ml/min(OR=1.93,P=0.01)、D-二聚体每增加500 ng/ml(OR=1.02,P=0.003)、体外循环(OR=1.01,P<0.001)、全主动脉弓替换(OR=2.40,P=0.02)为大量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至手术的时间(OR=0.86,P=0.01)为保护性因素。以UDPB 4级为终点事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OR=2.43,P<0.0013),肌酐清除率≤85 ml/min(OR=2.05,P=0.001),D-二聚体每增加500 ng/ml(OR=1.01,P=0.04),体外循环(OR=1.01,P<0.001)为大量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至手术的时间(OR=0.85,P=0.002)和主动脉根部术式为Bentall(OR=0.65,P=0.04)为保护性因素。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大量出血较为多见。女性、较差的肾功能、高D-二聚体水平、发病早期外科手术、长时间体外循环为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高危患者,应采取简单、有效的的手术方式降低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出血 全主动脉弓替换 BENTALL手术
原文传递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后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9
11
作者 葛翼鹏 里程楠 +7 位作者 夏瑀 肖付诚 胡海鸥 郑铁 郑军 刘永民 朱俊明 孙立忠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62-46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孙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险因素。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共144例行孙氏手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纳入研究。将可能与术后AKI需...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孙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险因素。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共144例行孙氏手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纳入研究。将可能与术后AKI需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相关危险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院内死亡8例(5.55%)。16例(11.11%)术后因AKI需要CRRT,其中5例(31.25%)院内死亡。11例生存患者中,5例术后2周内肾脏功能完全恢复而停止肾脏替代治疗,6例3个月内肾脏功能恢复停止肾脏替代治疗。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年龄、血肌酐清除率、外周血白细胞数量、D-二聚体、肌红蛋白、双肾动脉同时位于假腔、术中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输注红细胞悬液数量两组患者有显著差异。将以上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术前双侧肾动脉同时位于假腔(OR=24.64,P=0.002)、血肌酐清除率<85 ml/min(OR=4.99,P=0.02)以及术后红细胞悬液输注量(OR=1.17,P<0.001)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双侧肾动脉同时位于假腔、血肌酐清除率<85 ml/min以及术后红细胞悬液输注数量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后肾脏替代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术前双肾动脉同时位于假腔合并血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的高危患者,应尽可能减少输血量以减少术后AKI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孙氏手术 肾脏替代治疗
原文传递
主动脉夹层阜外分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丘俊涛 罗新锦 +9 位作者 常谦 钱向阳 孙晓刚 魏波 郭宏伟 张良 吴进林 姜文翔 刘燊 于存涛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09-715,共7页
目的传统的主动脉夹层分型对主动脉弓段夹层和单纯腹主动脉夹层命名不明确,对手术方式的选择缺乏指导作用,因此阜外医院提出针对主动脉解剖受累情况划分。分析按阜外分型的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明确对于手术方式选择的... 目的传统的主动脉夹层分型对主动脉弓段夹层和单纯腹主动脉夹层命名不明确,对手术方式的选择缺乏指导作用,因此阜外医院提出针对主动脉解剖受累情况划分。分析按阜外分型的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明确对于手术方式选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1570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比较阜外分型四种类型(A/B/C/D)以及弓部三种亚型(Cp/Ct/Cd)夹层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资料以及手术方式的差异。结果阜外A型78例(4.96%),阜外B型421例(26.82%),阜外C型1063例(67.71%),阜外D型8例(0.51%)。全组手术死亡85例(5.41%)。阜外A型主动脉窦直径最大,为(45.92±12.88)mm。阜外C型的术前肾功能不全比例最高(14.96%)。阜外D型患者年龄最大[(58.02±11.93)岁]。阜外C型的手术死亡比例最高,为7.71%。阜外C型患者中,Cp型、Ct型、Cd型比例为5.08%、78.27%、16.65%。Ct型与Cd型的手术死亡比例存在明显差异(9.38%对1.69%,P<0.01),Ct型与Cp型的手术死亡比例无明显差异(9.38%对1.85%,P=0.06),Cp型与Cd型的手术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5%对1.69%,P=0.94)。阜外A型单纯升主动脉置换术占64.10%,阜外B型单纯TEVAR占81.53%,阜外Cp型部分弓替换术占62.96%,阜外Ct型全主动脉弓替换术占98.56%,阜外Cd型去分支+TEVAR或TEVAR占70.62%,阜外D型8例均行腹主动脉支架置入术。结论阜外分型是对传统分型方法的总结和补充,系统、简洁地阐明夹层累及的范围,有利于主动脉夹层研究和治疗的统一。阜外分型中不同分型的夹层发病特点和预后不同。阜外分型对于主动脉手术方式的选择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阜外分型 临床特点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双源CT血管造影综合评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8
13
作者 耿冀 俞婧 +7 位作者 范占明 李宇 辛海燕 张楠 徐磊 张兆琪 孙立忠 朱俊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53-2057,共5页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综合评价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根部结构?冠状动脉和左心室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对36例Stanford A型AD患者行术前心电门控DSCTA扫描,评价冠状动脉、主动脉及主动脉瓣膜图像质量及受累情况,测量...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综合评价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根部结构?冠状动脉和左心室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对36例Stanford A型AD患者行术前心电门控DSCTA扫描,评价冠状动脉、主动脉及主动脉瓣膜图像质量及受累情况,测量主动脉根部管径和左心室功能,计算辐射剂量。将DSCTA结果与手术所见进行比较。结果 35例患者成功完成DSCTA检查。97.14%(34/35)的胸主动脉和主动脉瓣膜图像、93.10%(445/478)的冠状动脉节段图像可用于诊断。右窦受累17例,无窦受累15例,左窦受累5例;右-无窦交界受累13例,左-右窦交界受累3例,左-无窦交界受累1例。主动脉窦部直径(41.6±9.4)mm;瓣环直径(28.2±4.1)mm;窦管交界直径(73.6±10.2)mm。左心室射血分数与主动脉根部受累程度呈负相关(r=-0.97,P=0.02)。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21.96±4.36)mSv。DSCTA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率(30/34,88.24%)和一致性(Kappa=0.82,P<0.01)均较高。结论 DSCTA"一站式"检查综合评价Stanford A型AD主动脉根部结构?冠状动脉和左心功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 心室功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应用Delphi法制订国人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9
14
作者 钟永亮 葛翼鹏 +8 位作者 潘旭东 洪建茂 乔志钰 里程楠 陈雷 郑军 刘永民 朱俊明 孙立忠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2期70-76,共7页
目的应用Delphi法制订国人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外科治疗的专家共识。方法检索国内外关于TAAD外科治疗的相关文献,初步拟定包括手术禁忌证、动脉插管位置、停循环目标温度、脑灌注方式、手术方式、远端吻... 目的应用Delphi法制订国人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外科治疗的专家共识。方法检索国内外关于TAAD外科治疗的相关文献,初步拟定包括手术禁忌证、动脉插管位置、停循环目标温度、脑灌注方式、手术方式、远端吻合口吻合方式及合并马方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者的外科治疗共7个方面的调查问卷。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全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5位心血管外科专家组成专家组,共组织两轮专家评估。采用Delphi法收集专家反馈意见,对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轮调查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0.0%(44/55)和77.27%(34/44),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31(P〈0.05)和0.32(P〈0.0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和0.83。两轮调查结束后,专家对TAAD外科治疗的7个方面共16个条目达成共识。结论本研究Delphi法专家评估结果可信、结论可靠,初步制订了TAAD外科治疗专家共识,有利于规范我国TAAD的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心脏外科手术 DELPHI法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肾动脉受累分型与肾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葛翼鹏 里程楠 +6 位作者 钟永亮 夏瑀 肖付诚 胡海瓯 郑铁 朱俊明 孙立忠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9期870-873,共4页
目的通过主动脉 CTA 观察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肾动脉受累情况,并分析不同的肾动脉受累分型患者的肾脏功能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11 月,纳入151 例肾动脉受累的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 1... 目的通过主动脉 CTA 观察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肾动脉受累情况,并分析不同的肾动脉受累分型患者的肾脏功能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11 月,纳入151 例肾动脉受累的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 118 例、女 33 例,平均年龄(47.93±10.53)岁。根据主动脉血管造影将一侧肾动脉受累情况分为4型:A型,肾动脉开口附近内膜片大破口,辨别肾动脉起自真腔或者假腔困难;B 型,肾动脉完全起自假腔;C 型,肾动脉完全起自真腔;D 型,肾动脉本身受夹层累及,肾动脉内可见内膜片。分析并比较不同双侧肾动脉受累分型患者的血肌酐和肌酐清除率。结果 One-way ANOVA 分析结果显示,各组血肌酐和肌酐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比例及发病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肾动脉受累最常见的三种类型依次为双肾动脉一侧起自真腔一侧起自假腔(BC 型),双肾动脉均起自真腔(CC 型),双肾动脉一侧肾动脉附近内膜大破口而另外一侧起自真腔(AC 型)。肾动脉受累的程度不影响肾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肾动脉受累分型 肾脏功能
原文传递
肾动脉受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低温停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KDIGO 3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被引量:8
16
作者 葛翼鹏 里程楠 +6 位作者 钟永亮 夏瑀 肖付诚 胡海瓯 郑铁 朱俊明 孙立忠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肾动脉受累是否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低温停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KDIGO 3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连续492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486... 目的探讨肾动脉受累是否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低温停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KDIGO 3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连续492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486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接受主动脉CTA检查明确主动脉夹层病变范围以及肾动脉是否受累。依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标准对患者术后肾功能进行分期。将患者术后出现AKI KDIGO 3期作为因变量,进行危险因素分析。肾动脉受累以及其他危险因素先纳入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92例患者中院内死40例(8.13%),其中6例因术中严重出血死或者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机未出手术室无法计算AKI分期,因而未纳入研究。纳入研究的486例患者中有251例(51.64%)出现AKI。其中KDIGO 1期83例(17.08%),2期56例(11.52%),3期112例(23.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肾动脉受累、年龄、发病至手术时间、外周血D-二聚体、白细胞数量及血小板数量、肌酐清除率、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以上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术前肾动脉受累(OR=1.94,P=0.02)、年龄(OR=1.03,P=0.02)、血肌酐清除率<85 ml/min(OR=2.28,P=0.001)以及术中体外循环时间(OR=1.01,P=0.02)为独立危险因素。肾动脉受累组患者AKI发生率54.65%,显著高于肾动脉未受累组41.98%(P>0.05)。结论肾动脉受累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深低温停循环术后AKI KDIGO 3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AKI发生率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肾动脉受累 急性肾损伤
原文传递
国产Kokaclip^(TM)经导管缘对缘二尖瓣修复系统治疗重度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早期临床疗效的单臂、前瞻性、单组目标值临床试验
17
作者 谭桐 付冰奇 +9 位作者 魏培坚 谢年谨 刘浩忠 李晓艺 王圣文 郭海江 刘健 陈寄梅 庄建 郭惠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5,共7页
目的分析Kokaclip^(TM)经导管缘对缘二尖瓣修复系统治疗重度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是单臂、前瞻性、单组目标值临床试验。纳入2022年6月—2023年1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接受Kokaclip... 目的分析Kokaclip^(TM)经导管缘对缘二尖瓣修复系统治疗重度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是单臂、前瞻性、单组目标值临床试验。纳入2022年6月—2023年1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接受Kokaclip^(TM)经导管缘对缘二尖瓣修复系统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对比围术期及随访期间二尖瓣反流的差异,探索研究期间全因死亡、中转开胸、再次手术、严重的反流复发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全组共纳入28例,女14例、男14例,平均年龄(70.9±5.4)岁。术前28例(100.0%)患者均被诊断为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Ⅱ型,脱垂宽度为12.5(11.0,16.1)mm,反流程度均达4+,导致肺静脉逆流,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均≥Ⅲ级。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即刻分别有2例(7.1%),21例(75.0%),5例(17.9%)患者二尖瓣反流改善至0,1+,2+;二尖瓣压差为2.5(2.0,3.0)mm Hg;无死亡、中转开胸,无单边夹持、夹合器脱落、瓣叶损伤等并发症。28例(100.0%)患者均完成术后至少3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5.9(3.6,6.8)个月。随访期间患者的二尖瓣反流中位数为1.0(1.0,2.0)+,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无3+及以上反流复发、肺静脉逆流和再次手术,无新发二尖瓣狭窄,无不良心血管事件;22例(78.6%)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Ⅰ级或Ⅱ级。结论国产Kokaclip^(TM)经导管缘对缘二尖瓣修复系统在经选择的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中临床应用早期结果良好,安全性高,可显著改善二尖瓣反流。期待未来更多的大样本量、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和长期随访以验证该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 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超声引导 临床疗效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血管成像技术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宇 许尚栋 +2 位作者 张楠 孙立忠 范占明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12期72-76,共5页
目的评价128层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血管成像技术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本院可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使用双源大螺距前瞻心电触发全主动脉成... 目的评价128层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血管成像技术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本院可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使用双源大螺距前瞻心电触发全主动脉成像(FLASH,螺距3.2),对其中明确诊断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且进行手术治疗的35例与同期非心电门控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诊断的2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进行比较,以术中所见为参考标准,评价其对主动脉窦、主动脉瓣交界、冠状动脉及窦管交界的受累情况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CTA距离手术平均时间为(3.38±7.20)天,FLASH组与对照组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扫描范围差异无显著性;根部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对主动脉窦受累评价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3%、98.4%,对主动脉瓣交界的受累评价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96.2%;对冠状动脉受累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5%、98.1%。FLASH组扫描时间为(1.55±0.07)秒,有效辐射剂量(4.13±1.12)m Sv,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主动脉CTA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评价准确性明显高于非心电门控组,且有效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低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根部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俊明 齐瑞东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9期652-654,共3页
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致死性的主动脉疾病。未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死亡率极高,发病48小时内,每小时死亡率增加1.0%,80.0%患者2周内死亡,90.0%患者3个月内死亡,1年内存活率低于10.0%,其... 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致死性的主动脉疾病。未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死亡率极高,发病48小时内,每小时死亡率增加1.0%,80.0%患者2周内死亡,90.0%患者3个月内死亡,1年内存活率低于10.0%,其死亡原因主要是主动脉破裂、急性心包填塞、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肌梗塞、脑缺血和脑中风,腹腔动脉受累引起的内脏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治疗 选择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分期全主动脉替换术的近中期结果 被引量:7
20
作者 洪建茂 葛翼鹏 +10 位作者 程力剑 胡海瓯 齐瑞东 乔志钰 里程楠 郑铁 陈雷 郑军 刘永民 朱俊明 孙立忠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索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分期全主动脉替换术的近中期结果。方法2009年3月至2016年9月,49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大血管中心接受分期的全主动脉替换术,男36例(73.5%),女13例(26.5%);年龄36(2... 目的探索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分期全主动脉替换术的近中期结果。方法2009年3月至2016年9月,49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大血管中心接受分期的全主动脉替换术,男36例(73.5%),女13例(26.5%);年龄36(27,41)岁;马方综合征30例(61.2%)。结果患者两次手术间隔时间23(10,57)个月。一期手术弓部行孙氏手术(主动脉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术)45例(91.8%),全主动脉弓替换术2例(4.1%),全主动脉弓替换+经典象鼻术2例(4.1%)。二期手术均为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深低温停循环12(24.5%)例,常温手术37(75.5%)例。术后院内7例(14.3%)死亡,3例(6.1%)发生脊髓相关并发症,7例(14.3%)急性肾功能不全,7例(14.3%)呼吸功能不全,3例(6.1%)二次开胸止血,3例(6.1%)消化道出血,2例(4.1%)卒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期手术间隔、手术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手术为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及两期手术间隔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78.7%。结论对于累及主动脉全程并且远期远端主动脉扩张的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分期全主动脉替换术近中期结果良好。术中阻断支架血管避免深低温停循环可显著减少院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瘤 全主动脉替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