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64例静脉桥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志忠 Sidney L +5 位作者 Juergens CP 朱小玲 陶英 刘彤 王苏 李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 评价静脉桥血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支架治疗后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对 64例 91处大隐静脉桥血管病变行介入治疗,将术中及住院期间的临床结果和术中应用的其他介入治疗辅助装置一并录入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成功率 95.... 目的 评价静脉桥血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支架治疗后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对 64例 91处大隐静脉桥血管病变行介入治疗,将术中及住院期间的临床结果和术中应用的其他介入治疗辅助装置一并录入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成功率 95. 3%;术中发生非Q波心肌梗死1例(1. 6% )。一过性无再流现象 4例(6. 3% ),其中 1例置入支架后无再流而出现室颤,经电除颤、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及置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装置后血流恢复正常。应用血管远端保护装置 7例(10. 9% ),X sizer取栓系统 4例;术中或术后应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 25例 (39. 1% )。住院期共发生非Q波心肌梗死 2例,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3. 1%。结论 静脉桥血管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加支架治疗的即刻成功率高,近期临床效果满意,中、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血管远端保护装置和血小板受体拮抗剂的应用有可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血管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非Q波心肌梗死 支架治疗 术中 临床疗效 远期 恢复 成功率
原文传递
血浆肌钙蛋白I对急性肺栓塞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3
2
作者 陶英 张京梅 +6 位作者 李志忠 马临安 李勇 孙涛 高玉龙 王苏 刘彤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肌钙蛋白(cTn1)水平对评估急性肺栓塞(PE)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7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通过肺核素扫描、螺旋CT、磁共振、肺动脉造影确诊,入院后均行cTn1、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血气分析等检查,对怀疑冠心病者行冠... 目的探讨血浆肌钙蛋白(cTn1)水平对评估急性肺栓塞(PE)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7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通过肺核素扫描、螺旋CT、磁共振、肺动脉造影确诊,入院后均行cTn1、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血气分析等检查,对怀疑冠心病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cTn1>0.05ng/ml共34例,其中大面积PE16例(47%),次大面积18例(53%);UCG均示右室功能障碍(100%),心电图示右室负荷过重28例(82%),低氧血症30例(88%),心源性休克9例(26%)。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升压治疗11例(32%),行机械通气8例(24%),死亡7例(21%),行溶栓治疗26例(76%);cTn1<0.05ng/ml者44例,其中大面积PE3例(7%),次大面积12例(27%),小面积29例(66%);UCG示右室功能障碍15例(34%),心电图示右室负荷过重14例(32%),低氧血症24例(55%),心源性休克1例(2.3%);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升压治疗2例(4.5%),行机械通气2例(4.5%),死亡1例(2.3%),行溶栓治疗10例(23%)。cTn1升高组与cTn1正常组比较右室功能障碍、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且cTn1升高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应用机械通气、升压药物及住院期间死亡发生率、行溶栓治疗比率均明显高于cTn1正常组(P<0.05)。结论cTn1可作为急性肺栓塞患者独立的预后指标,可以帮助明确危险分层,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肌钙蛋白Ⅰ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