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学名词解释(五)
1
《中国语文》 1959年第2期85-88,共4页
54不定式动词 不定式动词又称为原形动词戏动词原式。它是动词的一种形式。我们所以称它为“不定式”,因为虽然它具有表明它是动词的形式,但这形式却没有表示它在“人称”、“时”、“体”,“态”…等起了什么变化:换言之,它除了... 54不定式动词 不定式动词又称为原形动词戏动词原式。它是动词的一种形式。我们所以称它为“不定式”,因为虽然它具有表明它是动词的形式,但这形式却没有表示它在“人称”、“时”、“体”,“态”…等起了什么变化:换言之,它除了只具有表示其为动词的一般形式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解释 语言学 形动词 不定式 词的形式 “时” “体” 人称
原文传递
语言学名词解释(四)
2
《中国语文》 1959年第1期44-47,共4页
43 同义词 语言中发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做同义词。所谓意义相同是指在栢同的上下文中。我们无论怎样把它们互相替换都不感觉到其间有什么显着的差别,例如汉语的“课室”和“教室”,“星期”和“礼拜”,“可是”和“但是”... 43 同义词 语言中发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做同义词。所谓意义相同是指在栢同的上下文中。我们无论怎样把它们互相替换都不感觉到其间有什么显着的差别,例如汉语的“课室”和“教室”,“星期”和“礼拜”,“可是”和“但是”,“如果”和“假如”,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 名词解释 “如果” 同义词 上下文 意义 发音 汉语
原文传递
语言学名词解释(九)
3
《中国语文》 1959年第6期293-298,共6页
109双唇音 上下唇相接触以节制气流而发出的音,叫做双唇音,又叫重唇音。闭塞音[p][p‘][b][b‘]、鼻音[m]、摩擦音[Ф][β]、颤音[ψ]唇--=臼xS::。闭塞酋Ep^Ep‘3CbDEb‘]、鼻曾仁m],摩擦昔[中][印、颤音C件]以往’中j匕昔Cw]Dt]... 109双唇音 上下唇相接触以节制气流而发出的音,叫做双唇音,又叫重唇音。闭塞音[p][p‘][b][b‘]、鼻音[m]、摩擦音[Ф][β]、颤音[ψ]唇--=臼xS::。闭塞酋Ep^Ep‘3CbDEb‘]、鼻曾仁m],摩擦昔[中][印、颤音C件]以往’中j匕昔Cw]Dt]等都是双蓉昔。在各语言中以及汉语诸方言中都可以径常碰到这种语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 名词解释 双唇音 重唇音 颤音 塞音 鼻音 擦音
原文传递
语言学名词解释(八)
4
《中国语文》 1959年第5期246-249,共4页
96濁音 濁音即指声带起振动的辅音,由于发音时它是带有乐音的,因之又称为有声辅音。“濁音”本来是我国音韵学上所沿用的名词,但现在一般地都加以采用。古代音韵学家曾反“濁音”细分为“全濁”和“次濁”两类:
关键词 名词解释 语言学 音韵学 辅音 发音
原文传递
方言调查实习工作的体会
5
《中国语文》 1960年第1期35-36,共2页
教学改革以后,北京大学的“汉语方言学”课程改名为“汉语方言学及方言调查”,并且改为第一学期先讲方言调查方法(包括记音练习),学期末出外调查实习,第二学期再讲方言学的一般理论和汉语方言概况。
关键词 方言调查 实习工作 汉语方言学 教学改革 北京大学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原文传递
评《俄汉、汉俄对照语言学名词(初稿)》
6
作者 余士雄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63年第1期64-67,共4页
给俄语语言学名词的汉译确定规范,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学术工作。为了更好地从事俄语的教学、研究和翻译工作,恐怕需要先从“正名”做起,以澄清俄语语言学译名的某些混乱现象。
关键词 语言学 汉俄 俄语 俄汉 学术名词 翻译工作 教学 汉译 译名 句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